2020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感悟心得.doc
《2020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感悟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感悟心得.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感悟心得 学习张桂梅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1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把自己的工资
2、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她们。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
3、达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
4、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2新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迎来了一批山区女娃。62岁的校长张桂梅又闲不住了,拿着喇叭和手电筒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是张桂梅十多年来的“标配”:喇叭可以催促学生吃饭和学习,手电筒则是在晚自习结束后拿来巡查宿舍。三分钟之内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十分钟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但学生们都知道,张校长“严管”之下是“厚爱”。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金沙江畔的一个小县城。2004年,为了改变山里女娃的受教育情况,张桂梅下定决心创办一所女子高中。为了
5、让学校尽早创建,张桂梅一边拼命教书,一边走街串巷筹款。受过冷嘲热讽,也遭过恶犬追咬,还被人吐过唾沫星子,误以为是骗子一向要强的张桂梅也曾打算放弃,但一想到山区女孩对读书渴望的眼神,她还是坚持了下来。20XX年9月1日,在政府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中正式成立。第一批学生全部来自山区贫困家庭。她们在这里读书,只用交点伙食费,有的甚至还补贴生活费。如今的女高,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应有尽有。学习之余,师生们还可以在标准的足球场上踢踢球、跑跑步。可在十一年前,这还只是一个梦。当时的学校“没围墙、没宿舍、没食堂”,校园周围杂草丛生,常有蛇出没。然而,和“三无”学校相比,张桂梅最担心的还是人心涣散。学校成立
6、之初,艰苦的条件让第一批招进来的15个老师走了一半。老师一走,学生也待不住了。看着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张桂梅一个人跑到旗杆底下哭。这个内心强大的东北姑娘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天无绝人之路。整理档案的时候,张桂梅突然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里面,有6个是党员。这让她眼前一亮。“党员在,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带着这样一份坚定,张桂梅把党员们叫来见面谈心。人到齐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温入党誓词。“一定要把山区孩子送上大学!”看着大家伙眼角都有些湿润,张桂梅知道,人心齐了,女高有戏了!周末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一道题反复讲八遍;生病了也坚持上课,不落下一个知识点;女老师把生孩子的事情一拖再拖这批留下来的老
7、师一个都没有退缩,硬是把责任扛了下来。起初,这是一所被认为“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三年后,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96人全部考上大学。很多师生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山区留守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一直牵动着张桂梅的心。多年来,她一直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华坪县荣将镇和爱村的吕娜家,张桂梅就去过好几次。吕娜读高二那年,她的父亲患癌去世,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家庭的变故让吕娜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此,张桂梅多次找吕娜谈心,帮她调整心态。高考前那个春节,她还专门把吕娜接回家里辅导功课。去年,吕娜成功考上了青岛大学。今年八月,张桂梅又踏着山路来到了这个家庭。让她欣慰的是,吕娜目前做着好几份兼职,生活费不用再
8、找家里要了,还打算备考研究生。“再苦上几年就好了,有啥困难随时说。”走之前,张桂梅又给她打气。类似于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多年。每年寒暑假,她都带队深入到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家庭,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五万公里。这对于身患疾病、做过手术的张桂梅来说,尤其不易。可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为的是给家长少一点麻烦,给学生多一份关爱。每次去贫困生家时,张桂梅身上带的东西能给就全给了,就连冬天身上的棉袄也送给了学生家长。张桂梅说,通过教育改变山里人的命运,再苦再累也值得。十多年来,女高老师辛勤奉献,甘为人梯,把学生送了一批又一批。截至目前,已有1600余人考上大学。曾经,有人拉着张桂梅的手说,
9、“我没读过书,看个农药配比都成问题,孩子只要比我强就行”;如今,读书识字再也不是奢求,有些家庭还出了研究生。“只要肯努力,山里娃照样变凤凰。”张桂梅说。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3假如今年的你39岁,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把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爱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下,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中宣部 授予 张桂梅 时代 楷模 称号 感悟 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