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银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开发银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银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开发银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9月目 录1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11.3编制范围21.4设计原则22负荷需求分析42.1建筑概况42.2负荷分析条件42.3负荷分析62.3.1设计负荷要求62.3.2办公区62.3.3机房区73系统方案83.1本项目能源站方案分析83.1.1能源站方案基本要求83.1.2三联供系统适用性分析83.2设备选型93.3方案说明104电力接入114.1开发银行供电概况114.2电气系统设计原则124.3电气接入方案134.4配电室布置135三联供系统运行方案145.1电气系统运行方案145.1.1燃气发电系统运行方式145.1.2
2、可靠性分析165.2空调系统运行方案175.2.1余热空调系统运行方式185.2.2可靠性分析185.3方案主要技术指标比较196其它关键环节226.1燃气供应226.2平面布置226.3消防226.4环保236.4.1大气污染物排放236.4.2噪声污染控制236.5劳动定员236.6工程进度246.7节能和环境效益分析247经济评估267.1投资估算267.2项目财务评价结论278结论和建议288.1结论288.2建议289附录一:三联供技术简介299.1基本原理299.2国际三联供的市场发展299.3国内三联供的市场发展309.4CCHP在国外数据中心的应用319.4.1美国高通(Qua
3、lcomm)公司329.4.2威瑞森(Verizon)公司通信交换站339.5美国网络应用公司(Network Appliance, Inc)3410附录二:能源站工艺流程图3511附录三:能源站布置平面图351 总论1.1 项目概况国家开发银行XX数据中心坐落于XX创新园地块,是国家开发银行在XX金融服务区建设的金融后台。本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3.4万平米,其中机房面积1.5万平米,办公面积1.9万平米。金融后台建成后将满足银行今后10年的IT发展需求,包括各集团分公司的需求、与中小金融合作的需求等,并保证一定的发展余量。本金融后台还包括各种银行后台业务的办公区,其中包括软件开发测试、结算清算
4、、票据中心、网络银行、呼叫中心、卡中心职能部门。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以及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经在国内各类公共建筑中得到实际应用,如上海浦东机场、北京燃气集团控制中心、北京火车南站和广州大学城等大型公建都采用了三联供技术。国外三联供系统还大量应用在数据中心等重要场合,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2008年美国已经有数十家数据中心采用了三联供系统。已有实践表明,三联供系统是一种适合数据中心负荷变化特点、运行安全稳定、经济性较好的能源高效利用技术。本报告将深入论证燃气冷热电三联供在本项目中的适用性。1.2 编制依据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中国电气、燃气、安全、建筑等相关设计规范,
5、包括: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T2887-2000)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分布式供能系统工程技术规程(试行)DGJ08-115-2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7(2000年版);人防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116-9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6、J133-9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等。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装09DX009(2)甲方提供的初步方案说明、建筑设备平面图等相关资料。1.3 编制范围本报告编制范围为开发银行规划建筑燃气冷、热、电三联供能源站,能源站为1.5万m2新建机房区提供提供全年冷负荷,为1.9万m2新建办公区提供提供全年冷、热以及热水负荷。编制范围包括能源站内工艺、电气、自控、燃气供应系统。编制范围不包括能源站室外1.0
7、米以外的所有管线配套工程;能源站以外的电气、空调系统末端工程。1.4 设计原则三联供能源站作为开发银行新建建筑的配套设施,要配合银行整体设计理念,将其建设成为安全、高效、节能、低污染的现代化供能中心。本项目在考虑能源中心建设项目时除了遵照国家及有关部委制订的标准、规范进行项目实施以外,还将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 保障数据中心的供能安全是首要原则。三联供能源站直接关系到供应范围内用户用电、用冷和用热的安全性。对于开行数据中心来说,供能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空调中断会影响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增加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供电中断造成的数据丢失更会给银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在开行数据中心的能源方案设计中供能安
8、全性将放在首要位置,所有重要负荷的供能均设置备用,空调采用设备冗余、风冷和水冷两种供冷系统、空调末端双管路设置等备用方式,供电更是采用两路市电、UPS、柴油发电机组等三级备用。三联供能源方案应以不降低原供能系统的安全性为第一应遵循的原则,力求不改变原方案的供能安全保证体系,并力求通过三联供系统的引入增加系统的供能安全可靠性。2. 紧密结合现有供能系统方案。开行数据中心前期已经做了大量调研、方案论证和设计工作,并形成了能源供应方案。新建的三联供系统将以原建筑方案和供能系统方案为基础,不改变原方案的末端设计,仅在空调冷热源和备用发电机组方面作出调整。通过与原有供能系统的有机结合,增强三联供系统的可
9、实施性。3 结合实际发展要求,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开发银行的规划要求,根据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能源建设在与项目相适应的前提下逐步扩大、适度超前,以满足实际需求为目的。2 负荷需求分析2.1 建筑概况开发银行项目总计建筑面积3.9万m2,其中机房面积1.5万m2,办公面积1.9万m2,因此能源中心需要满足机房的全年冷需求,办公的冬季供热、夏季制冷以及全年的生活热水需求。2.2 负荷分析条件北京空调设计室外参数如下所示。表 21北京室外气象计算参数 地名站台位置大气压力hPa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室外平均风速(m/s)北纬东经海拔(m)冬季夏季最冷月平均最热月平均最热14时月平
10、均冬季最多风向平均冬季平均夏季平均北京39481162831.21020.4998.64578644.82.81.9年平均温度()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冬季夏季采暖空气调节最低日平均通风通风空气调节空气调节日平均计算日较差11.4-9-12-15.9-53033.228.68.826.425.8图 21全年日平均温度分布2. 室内计算参数机房室内环境参数要求(1)主设备区环境参数要求温度:2025;相对湿度:4055;最大露点:21 C;温度变化率:5/h,并不得结露;(2)配套房间环境参数要求UPS 室温度:27;电力室温度:28;电池室温
11、度:25;无湿度限制;(3)机房洁净度要求机房内灰尘粒子应为非导电、非导磁及无腐蚀的粒子。灰尘粒子浓度应满足:1)直径大于0.5m 的灰尘粒子浓度18000 粒/升。2)直径大于5m 的灰尘粒子浓度300 粒/升。(4)机房正压要求主设备区较室外高:10Pa。3. 供能时间根据北京市的气候条件和银行的建筑特性,除机房要求全年制冷外,考虑开发银行办公区每年采暖期5个月(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制冷期5个月(5月1日9月30日)。2.3 负荷分析2.3.1 设计负荷要求根据业主及设计院提供的设计资料,确定开发银行项目的设计负荷:表 22开发银行建设项目设计负荷指标不同功能面积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
12、热水负荷m2kWkWkWkW机房15000773512000办公1900016151330100050合计340009350133013000502.3.2 办公区办公区设计日负荷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图 22办公区设计日负荷变化曲线上图所示为100%负荷情况下的预测的办公区的冷、热、电及生活热水日负荷变化规律。可以看出负荷均在上班期间较大,随后随着人员作息变化,到傍晚下班后负荷逐渐降低,其中热负荷在刚上班后达到峰值,而冷负荷则在下午三点左右达到峰值。夏季夜间冷负荷很少,而冬季夜间室外气温较低,有部分热负荷需求。热水负荷则随着餐饮、人员活动规律特点变化。由于设计负荷通常必须保证建筑物最大的冷、热
13、、电负荷需求,参照同类建筑的运行情况,办公区的实际冷负荷大多在50W/m2左右,因此夏季制冷期的冷负荷需求平均在1000kW;办公区的实际热负荷大多在40W/m2左右,因此夏季制冷期的冷负荷需求平均在800kW;而实际电负荷需求平均在500kW。2.3.3 机房区机房区设计日负荷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图 23机房区设计日负荷变化曲线上图所示为100%负荷情况下的预测的机房区冬夏季冷负荷和电力日负荷变化规律。机房区全年冷负荷变化小,因此要求全年制冷运行,冷负荷随季节变化有一定幅度的波动,夏季平均负荷约在7500kW,冬季平均负荷约在5800kW,总体上看全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机房一期供电共有两段1
14、0kV高压母线,两段10k母线互相备用,在一段母线故障时才使另一段母线承担最大10000KVA的负载,日常运行时每段母线最大负荷5000kVA,约合4000kW。考虑到一定的设计余量及同时系数,预计各段母线实际运行负荷在2500kW左右。二期供电系统配置与一期相同。3 系统方案3.1 本项目能源站方案分析3.1.1 能源站方案基本要求三联供系统主要由发电设备、余热利用设备、空调调峰设备及相关主辅设备构成。目前三联供系统中应用较多的发电机形式有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和微燃机。余热利用设备有各种形式的余热吸收式空调机组,与发电机组相结合可以组成不同的三联供系统工艺形式,如发电机组的烟气和缸套水直接进
15、入余热吸收式空调机组,或发电机组的烟气和缸套水先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再进入蒸汽或热水型吸收式空调机组等。上述各种设备及工艺组合均已经发展成熟,在目前国内外的三联供项目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并且在国外有许多数据中心也采用了各种形式的三联供系统。国内三联供系统在数据中心的应用起步较晚,因此本报告将结合本项目具体特点,重点论述燃气冷热电在本项目中的适用性。论述中将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 以提高供能安全可靠性为第一原则,新增燃气发电供能系统及余热供冷系统应提高系统供电和供冷的安全性。2. 新增三联供系统应与大电网以及备用发电机组、常规供冷系统有机结合,不影响原系统的使用。3. 与已有的开发银行相
16、关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工程进度相结合,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3.1.2 三联供系统适用性分析传统机房规模较小,其机房供冷多为专用的机房空调系统,冷媒为R410A等制冷剂。随着机房规模逐渐扩大和制冷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大型数据中心采用了水冷中央空调系统,本项目在设计中也采用了这种高效、节能的大型空调技术,机房供冷设计供回水温度为7/12,办公供热设计供回水温度为50/40。三联供系统的余热供冷系统为水系统,与传统机房空调较难结合,但是与水冷中央空调系统在本质上属于同一形式。因此,本项目采用水冷电空调系统的先进设计理念为实现与三联供系统在空调供应方面的有机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联供系统将
17、在本项目供电系统中增加燃气发电设备,在故障或运行一定时间例行维护时会出现燃气发电设备之间或燃气发电设备与市电之间的切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STS静态转换开关的切换时间已经可以达到8ms以内,远小于IT系统所要求的的不间断时间为十几毫秒,完全可以满足IDC机房的不间断供电要求,况且数据中心重要负荷一比一配置的UPS电源在外电完全失电的情况下可以可以维持系统运行20分钟以上,数据中心本身的这种设备使得三联供发电设备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本项目原设计中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了与各台变压器一一对应的柴油备用电源,在采用三联供系统后,相当于又增加了一路电源,因此可以适当减少柴油备用发
18、电机组的设置,并且可以通过采用油气两用的发电机组使得原柴油备用的可靠性并不降低。柴油备用发电机组的减少使得本项目采用三联供系统的优势更为突出。因此,本项目在客观上具有在原方案基础上引入三联供系统的有利条件。3.2 设备选型1. 主要系统配置:燃气内燃发电机,烟气热水型余热直燃机。其中2台发电机共同直接对接1台烟气热水型余热直燃机。表 31 各主要设备及技术基本参数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油气两用燃气内燃发电机发电量:2370kW,发电效率:40%台4一期投入2台2烟气热水型余热直燃机制冷量:4652kW,制热量:3582kW台2一期投入1台3柴油发电机组发电量:4000kW台2一期投入1
19、台4缸套水换热器板式换热器,Q=1300kW台4一期投入2台5缸套水散热器板式换热器,Q=1300kW台4一期投入2台中冷水散热器板式换热器,Q=150kW台4一期投入2台2. 辅助设备:水泵、冷却塔等附属设备选型与原设计方案一致,其投入进度与主设备投入进度相适应。另外保留原设计中5台(4用1备)750RT电制冷机组中的2台作为一期余热直燃机供冷的补充和终期停止燃气空调方式的备用。空调系统管路布置与原设计方案相同,重要负荷设置双管路系统。本三联供系统采用燃气发电设备直接对接余热型吸收式空调设备的系统构成方式,燃气发电机组出线电压为10kV,分别接入一段10kV母线;取消原有的低压侧备用柴油发电
20、机组;余热型吸收式空调机组空调水参数与电制冷机组相同,按照原设计方式接入空调系统。系统末端设计及能源输配系统的冗余设计与原设计相同。3.3 方案说明对上述三联供系统方案说明如下:1 三联供系统中的燃气发电设备虽然替代了柴油发电机组,但是其运行方式由简单备用变为常用。为提高其运行负荷率,方案中将其接入方式改为在10kV高压母线上接入,更有利于根据各变压器所带负荷变化调整发电机组出力。2 三联供系统设计应优先考虑与市电并网运行,因此将燃气发电设备分为两组,各自并入一段10kV进线。但是同时也应考虑短期内或市电故障情况下燃气发电系统独立运行满足数据中心负荷的可能,因此从设备选型及接线设计方面均考虑使
21、得燃气发电机组总容量完全可以满足独立运行保障本项目所有重要电负荷的要求。3 本项目建设进度分为一期、二期两个阶段,三联供系统的投入也可分阶段投入。如前期先投入2台油气两用内燃发电机组,后期根据项目负荷情况和并网接入情况再考虑投入后期的设备;余热利用设备也可采用分期投入,一期投入1台余热直燃机组,二期再投入一台余热直燃机组。4 燃气轮机方案的最大优势在于系统简单,机房占地面积较少,但是由于采用高压燃气在机房选址、消防安全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本报告暂以燃气内燃机方案为主论述本项目中三联供系统的实施方案。5 原方案设计中采用的蓄冷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能源技术,原设计理念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蓄冷,对于三联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发 银行 燃气 冷热 三联 系统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