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急救常识课件.ppt
《院外急救常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外急救常识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院外急救常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费骏,创伤病人急救处理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防止伤口污染,减少痛苦,创造运送条件,尽快将伤员搬运到邻近的医疗机构,以便能使伤员获得及时而妥善的治疗。,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危重病人,随时可出现生命危险,如在现场能进行及时而必要的抢救,就能为伤员在生存的条件下送往医院继续诊断和治疗争取时间,这就是现场抢救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止血伤口的处理病人的转运,心肺复苏,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心肺复苏(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还局限在医院里,但近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心肺复苏已风靡全球,走出了医院,来到
2、了社会,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专家们认为,一个城市、地区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越高,往往表明该城市地区的文明程度越高。,由此可见,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在医生到达之前,我们要抓住宝贵时间,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表达最为准确。心肺复苏分为心复苏恢复心跳,肺复苏恢复呼吸。,CPR的ABC原则,判断心脏呼吸骤停开放气道(Airway,A)人工通气(Breathing,B)建立有效循环(Circulation,C),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术即是恢复心跳的方法。用人工的力量来帮助心脏跳动,最终达到自主心跳的目的。心复苏术过去只提到心脏挤压(按摩)的方法。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挤压前,
3、还应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胸外叩击。,血液循环的概念,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泵。动脉将心脏排出的血液送往全身,营养组织细胞。静脉收集来自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处于动静脉之间,遍布全身,是微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循环的概念,正常时心跳节律整齐,强弱一致,均匀地不休止地跳动。心脏一般近似本人拳头大小,一昼夜能排出7吨多重的血液。心脏总共只有200多克,它能做这么大的功,原因之一也应归功于心脏传导系统。,当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时,心脏就会发生节律紊乱,心房心室“各自为政”,心肌纤维跳动失去节律。这
4、时的心脏没有收缩舒张功能,出现一种称为心室纤颤(简称室颤)的现象。,室颤到心跳停止之间非常短暂,胸前叩击就是消除室颤的一种简便方法。,在某些严重伤病和意外发生时,病人呼吸微弱,面色苍白青紫,大叫一声,全身抽动,口吐白沫,神志不清,这就很可能是发生了室颤。一般急性心肌梗塞、药物中毒、触电、淹溺病人可以见到。,胸外叩击法,怀疑病人发生室颤时,立即将手握成拳状,在胸骨中下段,距胸壁1525厘米,较为有力地叩击12下。相当于100200焦耳的直流电,有时可以起到除颤的作用,使病人恢复心跳和神志。叩击无效则不再进行,随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心复苏术胸外心脏挤压,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脏跳动停止,首先要进行的就
5、是心脏挤压术。室颤时最初除颤后随之进行的也是胸外心脏挤压术。这在CPR技术中是关键的一环。,胸外心挤压的意义,胸外心脏挤压,就是在胸廓外用人工的力量通过胸壁间接地压迫心脏,从而使心脏被动收缩和舒张,挤压血液到血管维持血液循环。,胸外心脏按摩,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只要胸外挤压心脏及时,方法正确,同时配合有效的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效果并不比开胸直接进行心脏挤压的效果差。,病人的体位,进行胸外心脏挤压的病人应取平卧位。将病人尽可能在平卧在“硬”物体上,如地板上、木板床上,或背部垫上木板,这样才能使心脏挤压行之有效。,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救护人站(或跪)在病人一侧,左手放在胸骨中
6、下段,这个部位相当于两乳头连线正中间。另一只手压在左手上以助其加压。双手重叠再凭借救护人体重的力量,有节奏地冲击性地进行挤压,使胸廓下陷35厘米,然后放松,反复进行,每分钟挤压6080次,坚持挤压到心脏恢复自主跳动。,应该注意的是,进行挤压时不是整个手掌施压,而是手掌的掌根部用力,并局限在胸骨下段,不可范围过大,以免压断肋骨,刺伤心肺或扩展到肝脾的破裂损伤。,当胸外心脏挤压有效时,可摸到脉搏的搏动,尤其是颈动脉搏动,随挤压节律出现。当感觉病人的脉搏已恢复,表明心复苏成功,可停止进行心脏挤压,否则继续进行。,对儿童进行心肺复苏时,心脏挤压只用一只手,婴幼儿只用两个手指。用力要轻,深度2.53.0
7、厘米即可。每分钟挤压100次。,肺复苏术,本世纪60年代之前,人工呼吸大多采用间接压迫肺脏的方法,如俯卧压胸人工呼吸法,但效果很差,现已不用。近20年来,国内外大力推广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简便易学,效果可靠。,人工呼吸对挽救以上病人的生命是举足轻重的,否则即使心跳恢复了,呼吸不恢复,心跳也不能持久。所以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心脏挤压和建立人工呼吸缺一不可。,口对口吹气,口对口吹气,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当病人呼吸停止,而心跳也随之停止或还有微弱的跳动,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进行呼吸活动,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常用在溺水、触电、煤气中毒、缢死呼吸停止的现场。,病人仰卧,
8、头后仰,颈下可垫一软枕或下颌向前上推,也可抬颈压额,这样使咽喉部、气道在一条水平线上,易吹进气去。同时迅速清除病人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涕、呕吐物,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用嘴对嘴吸出阻塞的痰和异物。解开病人的领带、衣扣,充分暴露胸部。,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捏住病人鼻孔,嘴对嘴将气吹入,然后观察病人胸廓的起伏,每分钟吹气1216次。如果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可对鼻孔吹气即口对鼻人工呼吸。救护者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气后胸廓略有起伏为宜。,怀疑有传染病的人可在唇间覆盖一块干净纱布。口对口吹气应连续进行,直至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确诊已死亡者方可停止。,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协调进
9、行,在现场,如为两人进行抢救,则一人负责心脏复苏,一人负责肺复苏。具体步骤为一人做510次心脏挤压(6080次/分钟频率),另一人吹一口气(1216次/分钟频率),同时或交替进行。但要注意正吹气时避免做心脏挤压的压下动作,以免影响胸廓的起伏。,如现场只有一人救护,可做2次口对口吹气,然后做15次心脏挤压。实践和研究表明是同样有效的。,止 血,常用的临时性止血法,间接手压法加压包扎法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带法填塞止血法,间接手压止血法,这是现场急救最简捷的临时止血措施,用手指、手掌或拳头压迫出血部位近侧动脉干,临时制止出血,以争取时间采取其他止血措施。上肢动脉出血时,指压肱动脉于肱骨干上,下肢动脉出
10、血,用掌或拳头在腹股沟下方将股动脉向后挤压于股骨干上。,加压包扎止血法,这是常用的四肢临时止血法。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后,外加绷带缠绕,增加血管外压,能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加垫屈肢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不合并骨折或脱位,可在肘关节屈曲面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或膝关节,并以绷带固定,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填塞止血法,在腹股沟和腋窝等部位出血,由于血管位置深在,加压包扎等方法不能使用,只有用无菌纱布填塞伤口,再加压包扎。在彻底止血手术准备好后,才能将填塞的纱布抽出。,止血带法,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弹性橡皮带、橡皮管止血带。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
11、,但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充气止血带在手术室中常用,能准确控制压力大小,因此较安全,可避免损伤神经和皮肤。,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肢体坏疽。因此,要从严掌握,一般只在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再用止血带。,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是,在上肢为上臂的上始部,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上臂中、下1/3处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既以达到阻断动脉血流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为度。一般上肢压力维持在300毫米汞柱,下肢为500毫米汞柱。,止血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太长可导致肢体组织坏死,太短可使出血、休克症状进一步恶化。因此,使用止血带的病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救 常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