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从政: 施政·律己.doc
《古人论从政: 施政·律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人论从政: 施政·律己.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人论从政: 施政律己 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 左传桓公二年 正:端正。是以:所以。“政”就是导民于正道,所以政治上轨道而百姓听从。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老子第30章 佐:辅助。 要以道义辅助君主,不以武力来征服天下。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 墨子公孟 从事政务的人,嘴上说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即言行要一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滕文公下 居天下之广居:指享受天下最优厚的待遇。身居高官厚禄的人,一定要坐得正,行得正。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观行 目:眼睛。正:使之端正。须眉:胡子和眉毛。道:道义。 不教之教
2、,无言之诏。 吕氏春秋君守 不教之教:指身教。诏:教诲。谓以身体力行去感化别人,这是无言之教,也是最好的教化。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礼记哀公问 正:公正,正直。 从政:服从政令。按正道而行。 政不正,君位危。 礼记礼运 正:端正,安定。政治风气不好,国君的统治地位就危险。 正其本,万物理。 大戴礼记保傅 本:根本。 物:这里指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理:治理。根本正,一切都好治理。 国之兴亡,在于政事。 汉桓谭 新论谴非 政:政治。国家之兴衰存亡,在于政治的成败得失。后汉书:“国之兴废,在于政事。”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 汉董仲舒对策一 正:端正
3、。 正心:指自己的心端正。 说明万民淳正顺应是由统治者自我“正心”始。 天下者,非一家之有也,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 汉贾谊新书修语下 理:治理。 纪:管理,领导。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唯有道义的人才能治理好,领导好。 存在于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 淮南子汜论训 得道:合乎正义。 一国之存亡,在于道义之得失,而不在于力量之大小。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六韬武韬顺启 天下不是一人独有,只有有道义的人才配居其位。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六韬文师 道:正义。归之:归顺于它。 处身行道,辅世成名。 汉班固答宾戏 道:正义。 辅:帮助。修身行道义,救世立名德。 贵爵而贱德
4、者,虽为天子,不尊矣。 汉韩婴韩诗外传 爵:爵位。 重视爵位而轻视道德的人,即使做了天子,也不高贵。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汉韩婴韩诗外传 道:旧指王道仁政,这里指正气。 鱼失水则亡,人失道则丧。 素履子履道 道:道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指施行王道仁政的人。 寡助:少人相助。 屋漏者,民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说苑说丛 去之:离开该地。趋:奔向,追求。说明德厚才以聚集民心,招徕人才。 宠位不足以尊我,而卑贱不足以卑己。 汉王符潜夫论论荣 尊崇的地位不能使我尊贵,而卑贱的地位不能使卑下。 马知良御,进取道里;人知善政,令行
5、禁止。 汉李尤辔铭 知:这里有得到遇上之意。 良御:好御手。道里:道路,巷里。说明良御能使马听从指挥,善施政令就会使民众令行禁止。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第十二 失:违背。规、矩:校正圆形方形之工具。引申为准则、礼法。道:这里指法律、法则。治理国家的人,方圆不有脱离标准,当政不能脱离道义,这样就万事可成。 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 流:通“留”。建立长久的功业,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修乾坤之德,开日月之明。 后汉书郎顗传 乾坤之德:天地万物化育之德。喻修大德,扬大智。 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6、 后汉书张衡列传 亲身经历过艰难的人,能了解情;备尝过忧患的人,能辨明伪。 德为世表,行为士则。 北史卢昌衡传 表:表率。士:泛指官吏。则:榜样,模范。品德是世人的表率,行为是百官的模范。 显美政于当年,留芳尘于后代。 周书萧詧传芳尘:比喻美好的事迹。 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 全晋文卷一二五 对一个时代造成灾祸还是小事,而对历代产生不良影响,这个罪过就重了。 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合而行。 晋傅玄傅子正心 临:统治。树表望影:树立标杆,观察投影。以正德统治人民,有如日晷之树立,立竿见影。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有道之君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否则
7、就会被人民所抛弃。 天下有道,则正人在上;天下无道,则正人在下。 唐罗隐梅先生碑有道:政治清明。 正人:正直的人。在上:在朝,受重用。在下:在野。 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 唐李浚松窗杂录勤俭为志:立心以勤俭治国。臣下:下属。邪人:奸邪的人。 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 艺文类聚公平 平:安定。政:政治。说明天下太平,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人心之和平清正。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 宋欧阳修正统论上 正者:正通“政”,指政治。正天下:端正天下。 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为世法。 宋欧阳修章望之字序世法:为世人所效法。讲话要为人民所相信,行为要为世人所效法
8、。 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虽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 宋欧阳修章望之字序 行(xng):不充于内:本身缺乏修养。德不备于人:品德不及于人。盛服:指衣冠整齐。文:文饰,修饰。 如果本身缺乏修养,品德不及于人,即使外面装饰得再华丽,人民也不会尊敬他。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匹夫:平民。说明只要含乎道义,匹夫可为百世师表,一言可为天下民效法。 为国者当务实。 宋苏辙民赋叙 为国:治理国家。 务实:从实际出发,做实事。 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政治之所以叫“正”,就因为 它是端正人之不正的。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后世只是以法把持
9、天下。 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治体类世:时代。道:道义。说明前世是德治之世,后世则是法治之世。 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 元曾先之十八史略 顾:视,看。力行:实践。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小人好恶以己,君子好恶以道。 清黄宗羲宋元学案 好(ho):喜欢。 恶(w):憎恨,厌恶。以己:根据己意所出。 以道:根据道义为准。小人的好恶,以个人心态为标准,君子的好恶以道义为标准。 事事身体力行,见善必迁,知过必改。 清陈确陈确集别集瞽言 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见善必迁:见好人好事就学习。 治天下之道,在政事之得失。 清爱新觉罗玄烨起居注 道:途径,方法。 政事:施政办事。 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
10、可以信世;主无道德,虽袭法古制,不足以劝民。 清魏源默觚治篇 自己没有道德,虽出言就引经据典,也不足取信于世;君主没有道德,虽遵依古制办事,也难于导民为善。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说明治国、齐家的关键在于修身。吕氏春秋执一:“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面国为,国为而天下为。” 古之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宋赵湘本文 教:教育感化。定:使安定。正:端正,修养。说明只有治理好自身和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 身世者,万事之所由立,百行之所由举。 唐张九龄修身第十章 身:自身。 立:成立。百行(xng):各种道德规范。举:发扬。说明修身是做事做人的基础。
11、得人者,行得之于己者也;失人者,先失之于己者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 要想得人心,必须自己先对自己赤诚;之所以失去人心,因为自己先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 墨子公孟 子:古代男子的尊称。焉能:怎能。你自己都不能治理好自己,怎么能治理好国家的政务? 圣人将成其国,必正其家。一人之家正,然后天下之家正。 宋范仲淹易义 成:安定,建立。 说明圣人治国必先齐家,只有正家才能正天下。 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善于为别人着想的人,他自己能设身处地;善于管理别人的人,一定能管理好自己。 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为:治理。善于治理国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人论从政: 施政·律己 古人 从政 施政 律己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