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声概要课件.ppt
《腹部超声概要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超声概要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 主讲人:张宁,第一章 腹部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诊断,第一章 绪论 医学影像诊断学(medical imageology)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XCT),核素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它吸收了当今电子学与生物工程学上的最新成就,以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可非侵入性的获得活体器官和组织的精细的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第一节 超声学内容与特点 超声波是机械波,超声图像反映介质中声学参数的差异,可得
2、到与光学、X射线、r射线等不同的信息。超声对人体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能力,有利于识别微小病变。主要内容有:一、脏器病变的形态学诊断和器官的超声解剖学研究。二、功能性检测,研究某些脏器、组织的生理特点所产生的声像图上或超声多普勒频谱上的变化。三、介入性超声(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的研究。,超声诊断的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性检查技术;2、所得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须任何对比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如腹腔血管、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等;5、对病灶有良好的显示功能
3、,实质性脏器内2-3mm的囊性病灶,已能显示清晰;6、所取得的各种方位的切面图象(CT见显示横断切面),并能根据图象显示结构和特点,对病灶能准确定位和测量大小,并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在床旁进行检查。,第二节 学习的指导思想、要求和方法,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1.超声诊断学是临床诊断的一部分,其学习目的是为了尽早明确诊断,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2.学习过程要以科学的与逻辑的正确思想与方法论,判断来源于周密和必要的检查和全面的分析。3.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影像解剖学、病理形态学是超声诊断学的基础。5.
4、超声诊断学的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第二章 超声诊断的基础和原理,第一节 诊断超声的物理特性,一、定义1.超声 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的一种,其振动频率超过人耳听觉上限阈值20000赫兹。2.超声诊断 应用较高频率常用为2.210MHz间超声作信息载体,从人体内部获得某几种声学参数的信息后,形成图像、曲线或其他数据,用以分析临床疾病。,二、声源、声束、声场与分辨力声源 能发生超声的物体称为声源(sound source)。超声声源亦名超声换能器(transducer),通常采用压电陶瓷(钛酸钡、钛酸铅等)、压电有机材料(PVDF,PVDF2)或混合压电材料(压电陶瓷与压电有
5、机材料的混合物)组成。加以电脉冲后即转发声脉冲。用超声换能器制成可供手持检查用的器件则称超声探头。探头品种甚多,可分:单晶片机扫型,多晶片电子扫描型、多晶片相控扇扫型、相控环阵机扫型、等等。此外尚有单平面、双平面、内腔式等多种专用探头。,声束:指从声源发出的声波。声束的中心轴线名声轴,它代表声波的传播主方向。声场:存在超声波的区域,近场:在临近探头的一段距离内,声束宽几乎相等,称近场区。远方为远场区,声束开始扩散,远场区内声强分布均匀,远场区内声束呈圆锥形分布。分辨力(resoiution power):分辨力为超诊断中极为重要的技术指标。,分辨力,基本分辨力,图象分辨力,轴向分辨力,侧向分辨
6、力,横向分辨力,细微分辨力:用以显示较强信号,对比分辨力:用以显示较弱信号,人体组织的声学参数,1、密度():各种组织、脏器的密度为主要的 声学参数中声阻抗的基本组成之一。单位为g/cm3。2、声速(C):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组织内的声速不同,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单位为m/s,or,mm/us。3、声阻抗(Z):为密度与声速的乘积。声像图中各种回声显像均主要由于声阻抗造成。Z=p*c。单位为g/(cm2.s)4、界面(boundary):两种声阻抗不同物体接触在一起时,形成一界面。接触面的大小为界面尺寸。尺寸小于超声波长时,为小界面,大于超声波长时,为大界面。,1、散射:小界面产生散
7、射现象。使入射超声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向各个空间方向分散辐射。故散射无方向性。2、反射:大界面产生反射现象。反射波所回到第一种介质中,声波的其余部分将通过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中。3、折射:由于人体各种组织、脏器中的声速不同,声束在经过这些组织间的大界面时,产生上声束前进方向的改变称折射。4、全反射:超声波到达软组织与含气组织(如肺胃肠等)所形成界面时,界面两侧组织的声阻抗相差太大,声能几乎全部被反射,不能透射入下一组织,界面后方的组织结构不能显示。5、绕射:声波遇到的物体其直径小于/2时超声则绕过物体而继续前进。6、衰减:声束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的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组织对超声能量的
8、吸收等,造成了超声的衰减。7、多谱勒效应(Doppler effect):当超声源与接收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所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与超声源发出的频率不同,两者存在着频率差(频移)。,人体组织对入射超声的作用,第二节 超声诊断的显示方向,1)、发射短脉冲超声2)、接收放大3)、数字扫描转换技术4)、显示图形,A型为振幅调制型B型为辉度调型制M型为活动显示型,脉冲回声式工作原理,差频回声式:(1)、D型为差频主波型(2)、D型彩色描绘(CDFI)其它:(1)、C型显示为等深显示技术(2)、F型显示为可变曲面式显示技术(3)、三维显示主体组图(4)、超声CT、X-CT原理用于超声,作声速重建或
9、衰减重建图。(5)、超声全息等。,第三节 常见的超声效应与图象伪差 超声效应主要指超声本身的一些比较复杂的物理效应,它经常在超声诊断的图形中伴生,由此可造成图象伪差。常见的超声效应有:1、多次反射,当超声垂直入射到平整的组织界面时会出现超声在探头和界面之间来回反射的现象,称为超声的多次反射。2、镜像效应:声束遇到深部的平滑镜面时,反射回声为测及离镜面较接近的靶标后,在反射按入射途径折返回探头。3、侧壁失落效应:一个球形物体在图象上其两个边缘都显示中断,称为侧壁失落效应。4、后壁增强效应:超声通过声衰减值以及极低的介质,出现透声现象,其后方组织回声明显增强,此效应常被认为是诊断囊肿性病变的主要依
10、据之一。,常见的超声效应有:5、声影(Acoustic Shadow):超声束投射到反射体,由于反射体对超声的吸收,反射、折射导致超声衰减,以致位于反射体后方的介质缺少超声的现象。6、旁瓣效应(side lobe effect):声源所发射的声束是一最大的主瓣,它一般处于声源的中心,其轴线与声源表面垂直,名为主瓣。主瓣周围是对称分布的数对小瓣称旁瓣。7、部分容积效应:相邻组织并列与超声声束下可产生二者重叠像,称为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8、侧后折射声影:图形病灶为周围有纤维包膜时,则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产生全反射现象,在图形病灶的两侧侧后方显示为直线形或锐角
11、三角形的清晰声影。,检查前准备,病人准备:腹部检查宜空腹进行;易受消化道气体干扰的深部器官,需作严格的肠道准备,经直肠检查需排便或灌肠;妇科和膀胱检查需充盈膀胱,某些特殊检查另有要求,以后将详细叙述。医生的准备:检查前宜详细了解有关病史明确检查目的,选用适当的检查(如体表或腔内探头等)。,第三章 超声探测方法,探头的种类和选择 常用B 型超声仪多为实时扫查仪。,常用的探头,线阵型凸阵型电子扇形机械扇型,穿刺式探头腔内探头等,探头,监视器,功能键盘,主机,探测方法 在进行超声显像检查时,在方法上必须掌握四个环节:1、仪器的性能;2、掌握操作手法、程序;3、全面、正确地描述,记录和分析图像;4、临
12、床思维,提高诊断结论。探测方式与途径:,1、直接探测法:探头与受检者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为常规采用的探测法。2、间接探测法:探测时,探头与人体之间插入水囊、延迟块 其它材料时超声从发射到进入人体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其目的有三:(1)、使被检测部位落入声束的聚焦区,增强分辨力。(2)、使表面不平的被检部位得到耦合剂。(3)、使某些娇嫩的被检组织(如角膜)不受擦伤。此法主要用于浅表器官的探测。,探测的方法,超声探测的途径,根据检测病变的不同要求,有经体表、腔内、术中等三种途径。,二、探测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方法 1、要清除或避免声路种气体干扰,某些空腔脏器检查前,需使之充盈液体方可详细观察,如胃内病
13、变应空腹饮水充盈胃腔。检查子宫、附件时,需充盈膀胱。2、利用呼吸活动,以获得清晰的图象。3、用各种不同切面识别脏器及病灶,无论在横向或纵向切面时,探头移动的手法主要有四种:(1)、顺序连续平行断面扫查;(2)、立体扇形断面法;(3)、十字交叉法;(4)、加压扫查法,超声图象的标识方法 1、腹部超声常用的解剖标志和切面:在腹部超声显像检查中为了描述和记录某病灶在体表投影的方位与距离,需要利用腹部的某些解剖标志作为基准,如腹部正中线、脐平面、髂嵴平面、剑突、肋缘、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背面有肩胛角、第十二肋骨下缘、髂嵴上缘等作为参考点。参考线以确定成像平面的方位与距离。上腹部检查时,以经剑突尖的切
14、面作为基准切面,纵向扫查多以经正中线的矢状切面作为基准切面。2、超声显像检查中为了描述和记录某病灶在体表投影的方位与距离,需要利用腹部的某些解剖标志作为基准,如腹部正中线、脐平面、髂嵴平面、剑突、肋缘、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背面有肩胛角、第十二肋骨下缘、髂嵴上缘等作为参考点。参考线以确定成像平面的方位与距离。上腹部检查时,以经剑突尖的切面作为基准切面,纵向扫查多以经正中线的矢状切面作为基准切面。,常用扫查切面,1)、矢状面扫查:扫查是由前向后并与人体的的长轴平行。2)、横向面扫查:扫查时与人体的长轴垂直。3)、斜向面扫查:扫查时与人体长轴成一定角度。4)、冠状面扫查:(额状面),扫查时与水平面
15、和矢状面相垂直。为纵切面的一种。,采用的体位:(1)、仰卧位(2)、俯卧位(3)、左侧卧位(4)、右侧卧位(5)、坐位、(6)、半卧位(7)、站立位仰卧位扫查时主要切面:1)、横切面 2)、纵断面 3)、斜断面 4)、冠状断面,第四节 超声回声的描述与图像分析内容回声的描述与命名 人体被测脏器与病灶的切面声像图,是由各种不同界面的回声所构成。对其回声的命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回声强弱的命名:根据图像中不同的灰阶强度将回声信号分为 1、强回声:反射系数50,灰度明亮,后方常伴声影。如结石、钙化灶等。2、高回声:反射系数20,灰度较明亮。如肾盂、钎维组织等。3、等回声:灰度呈中等水平。如肝
16、、脾等。4、低回声:灰暗水平,肾皮质部均质结构即表现为此类回声。5、弱回声:表现为透声性较好的暗区反射。如肾锥体等。6、无回声:均匀液体内无声阻抗差异的界面。,2、回声分布的描述:按其图像中光点的分布情况,分为均匀或不均匀,密集或稀疏。3、回声形态的命名:1、光点(echogenic dotts):回声呈细小亮点状。2、光斑(echogenic spot):回声聚集呈明亮的小片状,其大小在0.5cm以下有清晰的边界。3、光团(echogenic mass):回声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光团,有一定的边界。4、光环:回声光点排列呈圆环状。5、光带:回声光点排列呈明亮的带状或线状。(如图313),4、某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腹部 超声 概要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