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doc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姓 名: 学号:22010940236院(系): 工学院 专业: 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评 阅 人: 职称: 2013年 3 月 第一章绪言51.1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51.2研究区前人工作现状51.3选题研究意义7第二章区域地质特征72.1区域构造演化72.2区域地层82.3岩浆活动92.4区域成矿特征10第三章矿区地质特征113.1矿区地层113.2矿区构造123.3岩浆岩133.4围岩变蚀14第四章矿化特征164.1矿体特征164.2矿石矿物174.3矿石结构构造204.4小结23第五章结语255.1结论255.
2、2存在问题和建议25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矿化特征研究 摘要:吉如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西部,东西各临冲江、朱诺斑岩铜矿区,是一个斑岩铜矿。矿区大致圈出了3个含矿斑岩体,岩性以花岗斑岩为主,包括花岗斑岩、黑云二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闪长玢岩(岩脉)等。根据地表的转石及钻孔编录结果,共圈出三个矿体,分别标为、号矿体。矿区斑岩型矿化主要分布在花岗斑岩体内及其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附近,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黑云母化及少量高岭石化等;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自然铜、黄铁矿、辉钼矿、蓝铜矿、孔雀石、磁铁矿等,矿石结构有结
3、晶结构、交代结构(穿插结构和溶蚀状结构)等.吉如斑岩铜矿床成矿期次划分为二期三阶段,即岩浆期后热液期、及表生期,其中岩浆期后热液期又可分为硅酸盐-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关键词:斑岩铜矿,矿石结构构造,成矿期次划分,吉如,西藏 第一章 绪言1.1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矿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行政区划隶属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秋木乡境内,地理极值坐标为: 东经885100-885730 北纬293745-294215。矿区向东有简易公路约26km至南木林县城,南木县城南行有二级公路约40km至艾玛大桥与拉(拉萨)日(日喀则)公路相接。矿区地处冈底斯山脉中段
4、南麓,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4580m,最高海拔5360m,相对高差约800m。属高山中等切割地貌,气候属温带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缺氧、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其基本特征。1.2 研究区前人工作现状 斑岩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其铜资源储量占铜矿资源储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深受众多找矿学家的普遍重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成功提出斑岩铜矿的板块控制模式找矿理论,二十世纪广大学者运用该理论发现大量的斑岩铜矿床,成为理论找矿最成功的典范之一。斑岩型铜矿是指与浅成-超浅成相的中、酸性斑岩体相关的、并且具有钾长石等蚀变矿物晕和铜、钼、银、铅、锌、硫地球化学晕的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细脉浸染状铜(钼)硫
5、化物矿床。其主要形成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和古亚洲构造成矿带,大地构造环境属于俯冲板块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主要的含矿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等,尤以石英二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最为重要。斑岩型铜矿中矿石物质成分比较复杂,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辉钼矿次之,再次是磁黄铁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蓝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绢云母、硬石膏为多,其次是绿泥石、方解石、石膏、绿帘石、金红石、赤铁矿等。 在中国, 70年代掀起了“斑岩铜矿”的找矿热潮,
6、先后发现了西藏玉龙、马拉松多、内蒙乌努克土山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矿床,后期在国内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期间发现江西德兴铜厂,黑龙江多宝山等大批铜矿矿床。大幅度地增加了铜矿储量,扩大了国内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 在西藏自从众多地质学家提出了冈底斯成矿带巨型斑岩型铜矿带的存在以后,西藏冈底斯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资源前景颇受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先后由多家地质、研究单位在该区域展开研究工作,于2000年,冈底斯地区已进入新一轮的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并先后发现了尼木县厅宫铜矿、冲江铜矿床、白容铜矿床、岗讲铜矿床,曲水县达布铜矿床、墨竹工卡县甲马赤康铜多金属矿、区龙铜多金属矿等为代表的一大批
7、斑岩铜矿。之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西藏实施雅江铜多金属矿勘查重大项目,冈底斯地区的地质工作进入了系统的研究阶段。 吉如矿区是在2006年纳入雅江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的重点勘查靶区,19891991 年西藏地勘局完成了日喀则幅150万区域地球化学图,测量工作积累了原始化探数据,并发现了“弱小”铜异常;1993-1996年,西藏地矿厅区调大队开展120万谢通门幅和南木林幅区调联测,基本查明了包括矿区在内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及矿化蚀变等区域地质特征,为矿区地质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2001 年,冈底斯东段地球化学原始数据进行统一背景处理时(以前地球化学图均是采用统一背景),发现在谢通门吉如一带存在多元素大面
8、积的高背景场和大面积的低缓异常。同年9 月,西藏地勘局组织开展了对圈出的吉如铜异常三级异常查证工作,15 万水系沉积物查证结果获得了一个以Cu、Mo 、W 为主,伴有Bi 、Ag、Pb、Zn 的组合异常。进一步对矿区“弱小”铜异常进行重新处理,分析成矿背景、成矿环境之后,正式圈定吉如斑岩铜矿床。1.3选题研究意义 斑岩铜矿已成为最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采选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三个特点。在中国,斑岩铜矿在国内铜矿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西藏冈底斯地区已经成为斑岩铜矿勘查的热点地区,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进行,该带上先后发现了多各矿床(点)。目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由冲江、驱龙、吹败子、朱诺、吉
9、如、南木、得明顶等十多个斑岩铜矿床(点)组成。吉如作为该带上发现的斑岩铜矿,研究其矿区的各种地质特征,有着特殊的意义。前人在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已经圈定的矿床(点),做了大量工作,已提出了冲江、驱龙等矿区的矿化特征、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等符合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然而吉如同样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上新圈定的矿床,其矿床是否具有斑岩铜矿床的典型特征?本文主要从该矿区的矿石结构构造及矿化特征这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2.1区域构造演化 冈底斯带位于西藏造山带拉萨地体内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带以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处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中心部位。东西长
10、达2000多公里。冈底斯带经历了西藏造山带板块俯冲、碰撞与陆内地壳伸展等重大构造活动事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火山岩浆组合和盆地沉积体系。总体上从北向南依次发育弧后火山盆地、冈底斯花岗岩弧、日喀则前陆盆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等地质单元。 1-板块缝合带;2-冈底斯火山岩浆弧;3-念青唐古拉岛链带;4-火成岩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北缘,形成于陆内汇聚造山向造山后延伸走滑转换的过度阶段。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接著名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的所谓“措勒纳木错初始弧内盆地”及其以北的“班戈倾多拉退化弧”。在现代构造地貌上位于冈底斯和念青唐古拉
11、山脉的交接地带。他自拉郭拉堪珠乡推覆断裂与谢通门努玛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对区域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为区域最主要构造。 2.2 区域地层 矿区地层在区域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之拉萨察隅分区中的南木切-邬郁小区。为晚中生代至早新生代新特提斯北侧冈底期念青唐古拉中间陆块南缘陆缘沉积和中晚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未见比晚侏罗世更早地层。由老到新,依次出露的地层有: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晚白垩世设兴组(K2s())、第三纪古新世典中组(K2E1d)、第三纪古新世年波组(E2n)、第三纪始新
12、世帕那组(E2p)、第三纪渐新世日贡拉组(E3r)、中新世芒乡组(N1m)、第三纪上新世邬郁群(N2wy)、第四纪松散堆积物(Q)。晚侏罗世林布宗组(J3K1l):林布宗组主要有一套薄中层灰黑色炭质板岩、炭质泥岩细粒砂岩组成,局部地区夹劣质煤线。产植物、菊石、双壳类化石。属滨岸充水沼泽海岸近滨带浅海陆棚沉积。与上覆地层楚木龙组整合接触,下部被洞沙单元 (E3D)中粗粒黑云钾长花岗岩侵吞。早白垩世楚木龙组(K1C):楚木龙组以夹含砾粗砂岩、细砾岩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灰灰白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杂色厚层状中细粒状复成分砾岩及灰色中层含砾粗砂岩。具典型前滨近滨冲洗带沉积特
13、征。与下伏林布宗组及上覆塔克那组均为整合接触。早白垩世塔克那组(K1t):塔克那组为灰、灰绿、深灰色灰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及砂岩、泥页岩互层体。产双壳、圆笠虫、脊椎动物、菊石、海胆、腹足类等化石。属近滨浅海之间的半局限台地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楚木龙组及上覆地层设兴组红层均呈整合接触。晚白垩世设兴组(K2S):设兴组一段(杂色砂岩段):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层泥质粉砂岩、薄层泥灰岩。产丰富的圆笠虫化石。与下伏塔克那组呈整合接触。设兴组二段(生物碎屑灰岩段):主要岩性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互层出现。产丰富的双壳类、圆笠虫化石。与上伏典
14、中组(K2E1d)暗紫色橄榄玄武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设兴组表现为一套障壁海岸的陆源碎屑沉积潮坪环境的沉积产物,为海进退积相序。晚白垩世古新世典中组(K2E1d):典中组以中基性中性熔岩为主,夹少量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有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含火山角砾熔岩,熔结火山角砾岩等,中夹英安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该组与上伏年波组及下伏设兴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新世年波组(E1n):岩性组合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夹沉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沉积岩为主,中夹少量中酸性熔岩及角砾凝灰岩。宏观上以紫红色色调为特征。主要岩石类型有:流纹岩、角砾凝灰熔岩、英安质含岩屑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英安质沉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等。年
15、波组以喷发沉积相和沉积喷发相岩石为主,喷溢相和爆发相岩石较少。与下伏典中组(K2E1d)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帕那组(E2p)整合接触。始新世帕那组(E2p):岩性组合由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宏观上以灰白色调为特征。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玻屑凝灰岩组成。渐新世日贡拉组(E2r):日贡拉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沉积,以紫红色调为基本特征。主要岩石类型为:紫红色复成份砾岩、浅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浅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相的零星山间盆地沉积。与下伏典中组及年波组角度不整合接触,与
16、上覆中新世芒乡组呈整合接触。中新世芒乡组(N1m):主要为一套含煤碎屑岩夹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的岩性组合。主要岩石类型有:灰色中层含砾长石石英细砂岩、浅灰色中层细砂质中粒钙质岩屑砂岩。灰色凝灰质砾岩、灰白色粘土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油页岩、煤层。中夹灰紫色碳酸盐化黑云母安山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等。这套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沉积,是日贡拉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的继续。与下伏地层自贡拉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嘎扎村组(N2g)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上新世邬郁群(N2wy):邬郁群又分为嘎扎村组(N2g)和宗当村组。宗当村组由一套碎屑岩夹火山岩组成,并以灰白色调为特征。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凝灰
17、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含砾凝灰质岩屑砂岩、灰白色中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白色顺最层状含砾粗砂岩、粉砂碉夹灰白色厚层状黑云母英安岩。宗当村组碎屑岩是嘎扎村组火山沉积岩的继续,从沉积特征分析,它同嘎扎村组一样,同样属陆相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第四系松散堆积物(Q):区内第四纪从下更新统全新统均有分布,下更新统为湖相沉积,中上更新统主要为冰川、冰水相堆积,全新统为冲积、洪冲积、风积、湖积、沼泽堆积、现代冰川堆积等。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冰川、冰水堆积砂砾石层(Qol-fgl2-3)中赋存砂金。砂金矿层底板为早更新世湖相沉积的一套泥质粉尖岩夹灰色薄层泥灰岩,顶板为全新世残坡积层(Q4eol)。 2.3岩浆活
18、动 区域上属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的中段,细属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火山岩和侵入岩段,包括印支晚期喜山期各类花岗质深成岩。岩浆侵入活动与板块构造运动的俯冲、碰撞、超碰撞密切相关。时代为晚三叠世中新世,因而侵入岩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岩体的平面形态,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的椭圆或近圆形为主,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 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以复式岩体出现。这种“群居体”从平面上看,一般边部为基中性,中心为酸性;从时间上看,早期为基中性,晚期为酸酸碱性;总体看,岩石类型复杂,演化系列完整,主要岩类有: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其次
19、是石英正长岩、斑状钾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等。岩浆侵入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在空间上侵入岩与火山岩伴生。时间上,侵入岩稍晚于火山岩,一般见侵入岩与火山岩呈侵入接触。其形成与火山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二者岩石成分特征十分相似,构成区内同源蒸发量相的二元结构。 区内一连串复式岩体和部分小侵入体组成一个巨大的东西向复式杂岩带。发育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脉岩,成分上与深成岩体不相对应,多偏碱、偏中基性,如闪长玢岩、辉绿玢岩、歪正细晶岩、云煌岩类。内区不同侵入岩类具有不同的成矿系列,侵入岩为矿产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和热驱动力与型、IS型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矿产有铅、铁、铅、锌
20、、金、银及花岗岩耐酸石材,与S型花岗岩有关的矿产的为钼、金、铜、铅、钨及花岗岩石材等。中生代新生代岛弧及陆缘弧各类火山岩是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少数地层单元不含火山岩外,大部分地层单元的火山岩构造主体或夹(含)火山岩。 火山岩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与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特征,火山活动在时代归属上,反映出早白垩世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南区,以海相裂隙式喷发为主,在局部表现为中心式,半熔透式喷发,形成岛弧火山岩。在此这后,晚白垩世古新世早中期火山活动以陆相爆发为标志,是区内强烈火山活动阶段。在北区晚白垩世古新世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到始新世转变为中心式喷发为主,形成了厚度
21、较大的陆缘弧火山岩,至上新世火山活动主要表现为陆相盆地型中心式火山作用。 2.4区域成矿特征 碰撞造山-多岛弧碰撞造山对冈底斯成矿带的形成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随着区域构造格架的形成,给后期的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与多期次成矿叠加,为冈底斯成矿带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冈底斯成矿带成矿时代较新,中新生代是最重要的成矿期, 尤其是与喜马拉雅期陆内汇聚和高原隆升阶段有关的浅成斑岩活动和多方向的断裂构造活动对区内大型矿床的形成、定位和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产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内,已发现的矿床(点)东起工布江达县,西到昂仁县,大致均分布于雅鲁藏
22、布江北岸2060km范围内,集中分布于2535km之间,其中西部斑岩铜矿距缝合带的距离要略远于东部(达5060km或更远);总体具有东西成带、北东成群分布的规律,从东到西,依次可以划分出汤不拉-吹败子-得明顶、拉抗俄-驱龙-松多雄、冲江-厅宫-宗嘎、吉如-雄村、朱诺等五个斑岩铜矿产出集中区,各矿床(点)集中区之间大致呈等间距分布(约在6080Km),但是这种规律在中部地段(冲江矿床附近)由于受到大型走滑断层及其它性质断层活动的影响而变得不太明显。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吉如铜矿位于冈底斯铜多金属成矿带中西段 ,区域上主要隶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区)带。矿区地表共圈出3 个含矿斑岩体,岩性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藏 斑岩 铜矿 床矿化 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