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房沟煤矿二采区设计说明书.doc
《秀房沟煤矿二采区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秀房沟煤矿二采区设计说明书.doc(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秀房沟煤矿二采区设计说明书前 言3第一章 采区设计编制的依据4第二章 采区地质情况4第一节 采区概况4第二节 采区地质6第五节 煤质10第六节 采区水文地质12第七节 采区储量计算13第八节 存在问题与建议15第三章 采区设计方案16第一节 二采区设计方案简述、16第二节 设计简要概述20第四章 主要设计内容21第一节 采区上山21第三节 区段设计22第四节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的选择22第五节 首采工作面设计23第六节 主要硐室62第七节 采区生产系统63第八节 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65第九节 碎部工程设计65第十节 通防设计及机电设备选型67第十一节 采区供电设计(二采区变电所)75第十二节
2、排水系统设计81第十三节 施工组织设计83第十四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84第五章 二采区设计安全专篇85第一节 矿井主要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85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86第三节 顶板管理87第四节 井下主要硐室95第五节 安全出口95第六节 瓦斯灾害防治95第七节 采区通风107第八节 粉尘灾害防治109第九节 防灭火114第十节 防治水125第十一章 电气安全131第十二节 采区提升、运输145第十三节 采区避灾、个人劳动保护159前 言秀房沟煤矿划分三个采区分别为242采区、二采区和三采区区。2013年原煤产量71万吨。根据采区接替计划,生产重点向二采区转移,为做好正常的采区接替工作,
3、特编制二采区设计。二采区设计是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耀州区煤管局的有关技术管理规定和区煤管局批复的二采区设计方案、1993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提交了陕西省旬耀矿区秀房沟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结合秀房沟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由于设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设计中一定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提出批评指正。第一章 采区设计编制的依据二采区设计是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区煤管局的有关技术管理规定和区煤管局批复的二采区设计方案、1993年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提交了陕西省旬耀矿区秀房沟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结合秀房沟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编制的。第二章 采区地质情况第一节
4、 采区概况1、位置及范围二采区位于秀房沟煤矿井田东部北翼,+1010m轨道巷以北,南接+1010m轨道大巷,北至井田边界,东部以坐标点9号(X=3887517,Y=36560258)和1号(X=3886232,Y=36561313)连线为界,在构造上属向斜的北翼,倾角约2左右。4-1煤层最大埋深479.21m,4-2煤层最大埋深489.14m。采区首采工作面E24203工作面切眼与242采区24218工作面留设保护煤柱30.1m,E24203工作面运顺巷道与242采区24228工作面运回顺巷道相交,东邻已关闭玉峰煤矿和薛家寨煤矿。走向东西,长度平均2.14公里,倾向南北,宽度平均0.94公里,
5、面积2.01平方公里。2、采区勘探程度(1)勘察类型依据陕西省旬耀矿区秀房沟煤矿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本区构造简单, 4-1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直罗组与延安组含水层,该层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井田内岩层产状平缓,平均倾角小于9,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简单向斜构造。未见较大断层及岩浆岩影响,其构造类型属简单类;4-1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小,为全区可采的较稳定型厚煤层。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有关规定,确定本区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煤层稳定程度为较稳定类型。4-1煤层未见伪顶,直接顶厚0.557.55m,以灰黑色,灰色粉砂岩为主,见水易膨胀
6、,老顶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厚1.042.64m,易垮落。底板以粉砂岩和泥岩为主,厚0.884.65m,遇水易膨胀。4-2煤层基本无伪顶,直接顶为灰黑色,灰色粉砂岩或泥岩,厚0.726.04m,遇水易膨胀,易崩解,老顶,以中、细砂岩为主,厚1.094.65m,灰色中厚层状,水平层理,易沿节理面张裂,为不坚固岩石类。底板为灰黑色炭质泥岩,呈薄片状,易沿层理面张裂,遇水易膨胀。厚0.13.6m,为不坚固岩石。老底板为砂质泥岩,全井田分布厚度0.76.63m,吸水易膨胀,崩解,亦为不坚固岩石。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7)有关规定,井田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可划分为类型,即层状岩类
7、简单型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即类型。本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2)勘查基本网度根据原勘探(精查)报告对本矿井煤层的工程控制程度,结合矿井开采实际,秀房沟煤矿开采范围内4-1、4-2煤层主体勘查已达到勘探(精查)程度,本次按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井开采范围内资源储量块段划分为“探明的”、“控制的”和“推断的”三种资源储量块段。勘探报告在既定勘查类型和以往钻探工程布置的基础上,确定钻探工程基本间距为以500m500m工程基本间距探求探明的(331)资源量;以1000 m1000m工程基本间距探求控制的(332)资源量;其余地段布置少量钻孔并结合以往钻孔探求
8、推断的(333)资源量。3、采区地表情况采区内河谷发育,森林茂盛,山峦重迭起伏,处处可见洛河组砂砾岩形成的陡壁,属中低山区地貌。最高点为矿区东南部,海拔+1555.7m。4、相邻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地表水体分布少,流量小,泉水流量甚微。从井田内煤层上方三个主要含水层即第四系松散孔隙、裂隙含水层,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下段及中、下统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分析,因多数导裂带的最大高度只发展到为隔水层的直罗组上段和宜君组地层中。因此,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弱的直罗组下段及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充水方式为自煤层顶板裂隙中滴水,淋水,补给源
9、来自含水层,侧向迳流。实际开采状况,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直罗组下段及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井下基本无涌水量,易与疏干。本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第二节 采区地质井田位于旬耀矿区南部,据地表及钻孔揭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侏罗系下统富县组;中下统延安组,中统直罗组;白垩系下统宜君组、洛河组;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全新统冲击层、沉积物。现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胡家村组(T3h)为含煤地层之基底。湖相沉积,厚度不详。全井田分布。岩性主要有灰绿色、浅灰色粉砂岩、泥岩组成。夹薄层灰绿色细粒砂岩。泥岩具贝壳状断口,水平层理发育,性脆。2、侏
10、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为含煤地层下伏地层。属残积相沉积。厚2.8138.05m,平均厚度13.81m。全井田分布。岩性为紫灰、灰绿、紫红、黄褐等杂色泥岩。滑面发育,含菱铁矿钙粒。团块状构造,易风化,易碎,遇水极易膨胀。为K1标志层。3、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为含煤地层。属一套含煤的河沼相沉积。厚1.1076.50m,平均厚度35.65m。按岩性、岩相含煤性自下而上划分为二段三个旋迥。现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第一段即第一旋迥。始于延安组底界,止于4-1煤层顶板。为沼泽相沉积。厚9.5040.73m,平均厚度18.51m。该旋迥底部为滞后沼泽相的灰色、灰褐色的块状砂质泥岩,含植物根化石
11、,滑面发育,团块状,俗称根土岩。下部常为充水泥炭沼泽相的中厚层状的灰黑色炭质泥岩,发育微波状水平层理,常见之物化石。中上部为4-2和4-1煤层,其间夹有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或泥岩。顶部常为中厚层状的灰黑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微波层理,可见小型交错层理,常见植物化石。(2)第二段及、旋迥。厚5.0757.67m,平均17.14m。旋迥始于K2标志层,止于3号煤层顶板。二元结构明显,具下粗上细的特点。其下部为灰白色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岩矿鉴定标明砂岩矿物成份石英含量大于70%,长石含量小于15%,分选性中等,孔隙式接触式泥质胶结。发育交错层理,含炭屑和植物杆支化石定为标志层K2
12、。中上部以灰黑色、灰白色粉砂岩为主,夹有3号薄煤层 ,发育块状层理,水平、微波状层理,见植物碎屑化石。旋迥仅见XF3号钻孔中,其下部为一套灰白色岩屑长石石英粗粒砂岩,向上渐变为灰色粉砂岩。砂岩中可见交错层理,粉砂岩中发育块状层理及小型交错层理。4、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为含煤地层上覆地层。属半干旱气候下的河流相沉积。厚度27.0457.60m,平均厚度43.82m。井田南部有出露。该组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厚0.8540.79m,平均厚度22.08m,底常为一层紫灰,灰白色含砾粗粒砂岩,砾径一般25mm,砾石成份以石英为主,由下向上渐细,定为标志层K3,其上以灰绿色、灰白色、灰色长石、石英
13、粗粒砂岩,细砂岩为主。矿物成份石英含量65%左右,风化长石约15%;分选性差,孔隙接触式泥钙质胶结,发育块状层理、大型交错层理。5、白垩系下统(1)宜君组(K1Z1)为一套冲积扇沉积,厚度23.4434.88m,平均31.04m,井田内分布较稳定。出露于井田南部。岩性为紫灰色、棕红色砾岩。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石英岩和变质岩。砾径510cm,大者可达0.51.00m。次园状,分选性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坚硬,具迭瓦状构造。(2)洛河组(K2Z2)为风成沙丘夹冲积扇沉积物。厚度20.22415.15m,平均184.63m。下部岩性以棕红色、紫红色中粒砂岩为主,局部夹有紫灰色砾岩薄层,砂岩成
14、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分选性中等,泥质胶结疏松发育大型交错层理。上部地层以紫灰色、棕红色砾岩为主,夹有棕红色中粒砂岩。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次为石英岩。砾径27cm,最大砾径60cm,多呈扁圆状、椭圆状、滚圆度好,分选性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地形上呈陡峭山崖。6、第四系(Q)厚度026.63m,平均厚度8.00m。(1)更新统马兰组(Q3m)浅黄色亚粘土,夹有钙质结核层,柱状节理发育,分布于山顶或山坡。(2)全新统(Q4)坡砂物(Q4dl)由砾石、砂土堆积而成。砾石成分以灰岩,石英岩为主。风化的中粒砂岩和黄土充填其中。分布于山脚地带。冲积层(Q4dl)顶部为粉砂质粘土层,其余为由砾石、砂组
15、成的砂砾层。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沙粒、黄土充填其中,分布于河谷及其阶地之中。7、煤(矿)层赋存情况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含煤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3、4-1、4-2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下部,分布于井田北部和南部。本井田内不可采。4-1、4-2号煤层均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中上部。4-1煤层大部分可采煤层,4-2煤层全区可采。井田内含煤地层平均厚度35.65m,煤层总厚平均6.66m。含煤系数18.7%。4-1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上部,分布于井田中南部。二采区见煤点3个,可采点2个,煤层厚度0.682.9m,平均1.80m。4-1煤层无夹矸或一层夹矸。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或粉砂
16、岩。厚0.200.62m,结构简单。属部分可采的较稳定型煤层。4-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中部,4-1煤层之下。煤层厚0.685.21m,平均厚度3.50m。自皮带上山P6导线点以北与4-1煤层层间距开始变为0.8米以下。因此只有在皮带上山P6点以南可以分层开采。8、地质构造表1 二采区断层情况统计表断层名称性质落差(m)延展长度()断层控制情况及对煤层的影响走向倾向延伸长度F1正2.04557120生产揭露,影响4-1煤层。F2正2.04662160生产揭露,影响4-1煤层。采区内没有次级褶曲发育。掘进时揭露断层有2条,落差2-2.9m,走向延伸100-180m;断层的存在,将是影响采区生产的
17、重要因素。第五节 煤质1、煤类井田内主采煤层4-2煤层以中低灰、中低硫、低特低磷、中高高热值、富油之长焰煤(CY41)为主,不粘煤(BN31)仅零星分布,4-1煤不粘煤(BN31)主要分布在XF3,XF13,XF14孔附近,XF6和XF9号孔零星分布,其余大部分为长焰煤(CY41)。表1-3-1 各煤层特征表煤层号煤层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间距(m)煤层稳定性最小 最大平均(可采区点数)最小-最大一般4-10.04-3.101.80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1.2-17.625.13部分可采的较稳定型4-20.68-9.504.50简单至较复杂全区可采的较稳定型2、煤质(1)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物
18、理性质4-1和4-2煤层为褐黑色,沥青光泽。阶梯状及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有时显水平及微波状层理。外生裂隙不甚发育,内生裂隙有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煤层由亮煤,暗煤,丝炭和镜煤所组成,以半亮-半暗型煤为主。煤岩特征各煤层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半镜质组含量在28.049.0%之间,平均35.6%。丝质组+半丝质组含量在38.063.6%之间,平均56.3%。稳定组分含量在1.54.2%之间,平均2.9%。有机总量平均大于94%。无机组分中以粘土类和碳酸盐矿物为主,次为硫化物,氧化物少量。碳酸盐矿物呈星点状及浸染状分布于基质体内。(2)化学性质水份各煤层原煤水份变化在5.959.34%之
19、间,水份含量较高。灰份分煤层叙述如下4-1煤层原煤灰份变化在13.5719.44%,平均16.58%,以中灰煤为主,低灰煤少量。4-2煤层原煤份变化在16.3226.05之间,平均20.56%,属中灰煤。挥发份4-1煤层浮煤挥发份变化在32.8342.04%之间,平均37%。4-2煤层浮煤挥发份变化在34.5840.86%之间,平均37.72%。硫份4-1煤层原煤全硫变化在0.395.28%之间,平均2.09%,以中硫煤为主,低硫煤少量,富及高硫煤仅零星分布。4-2煤层原煤全硫变化在0.653.15%之间,平均1.34%以低硫煤为主,特低硫和中硫煤少量。磷份4-1煤层原煤磷含量变化中0.002
20、0.060%之间,平均0.021%。以低和特低磷煤为主。4-2煤层原煤磷含量变化中0.0000.047%之间,平均0.022%,以低磷煤少量。磷份的变化总趋势是井田南部含量小于北部。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井田内各煤层粘结性指数为零,焦渣特征为23。说明煤层不具粘结性或具有微弱粘结性,结焦性能差。煤的发热量4-1煤层原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变化在24.2426.43MJ/kg之间,平均25.37MJ/kg。属中高高热值等。4-2煤层原煤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变化在21.6225.15MJ/kg之间,平均23.87MJ/kg。属中高高热值等。第六节 采区水文地质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提交了陕西省旬耀矿区秀房沟
21、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本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即类型。根据2012年5月由陕西全安煤矿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铜川市耀州区秀房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划分结论,将秀房沟煤矿水文地质类型确定为“中等”类型。第七节 采区储量计算根据一九四队提供的4-1、4-2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图及东部开拓中实际揭露的4-1、4-2煤层地质写实,本说明书计算并提供可采4-1、4-2煤层的储量,。1、储量计算的范围本次储量计算,4-1、4-2煤层估算范围为东部二采区,4-1煤层标高为10301110m。4-2煤层标高为10201110m。2、储量计算的依据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
22、,按煤炭部一九八三年颁布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中规定选定。采区内煤层为缓倾斜煤层,4-1、4-2煤层均为较稳定煤层,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取0.8m,煤层最高可采灰份取40%。3、储量级别的圈定本井田勘探类型为一类二型,故应按类型相应的规定进行储量级别的圈定,其基本线距为:A级500m;B级1000m;C级2000m。4、储量块段的划分划分储量块段,遵循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中的相应规定,即考虑矿井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产状等自然因素,利用勘探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和主要构造线、煤种界线、采区边界以及其他技术边界等进行确定。为避免由于各级储量级别连线而出现小的三角块段以及狭长块段给储量计算带来不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秀房沟 煤矿 采区 设计 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