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doc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是向矿井各作业地点供给新鲜空气、排出污浊空气的通风网路、通风动力和通风控制设施等构成的工程体系。建立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是搞好矿井通风防尘的基础。矿井通风系统按服务范围分为统一通风和分区通风;按进风井与回风井在井田范围内的布局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中央对角混合式;按主扇的工作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压抽混合式和多机站形式。第一节 统一通风与分区通风 一、统一通风系统一个矿井构成一个整体的通风系统称为统一通风系统。 统一通风系统具有进、排风比较集中,使用的通风设备较少,便于集中管理的优点。对于开采范围集中,通地表出口不多的矿井,特别是深矿井,采用统一通风系统比较合
2、理。如图4-1-1通风系统,即是一个统一通风系统有专用的永久进、回风井巷。抽压混合通风方式。在每一个回采分层有风天井。 图4-1-1统一通风系统二、分区通风系统 将一个矿井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通风系统,各个系统均有各自的进、回风井和通风动力,风流互不干扰,相互独立,称为分区通风系统。 分区通风具有风路短、阻力小、网路简单、风流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在一些矿体埋藏较浅且分散的矿山或矿井开采浅部矿体的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分区通风需要具备较多的进排风井,它的推广使用就受到一定的限制。是否适合分区通风,主要看开凿通达地表的通风井巷工程量的大小或有无现成的其他井巷可供利用。一般说来,在下
3、述条件下,采用分区通风比较有利: (1)矿体埋藏较浅且分散,开凿通达地表的通风井巷工程量较小,或有现成的井巷可供利用; (2)矿体埋藏较浅,走向长,产量大,若构成一个通风系统,风路长,漏风大,网路复杂,风量调节困难; (3)开采围岩或矿石有自然发火危险的规模较大的矿井。 实行分区通风应合理划分通风区域。通常将矿量比较集中,生产上密切相关的地段,划在一个通风区域内。有如下几种分区方法:1按矿体分区 当一个矿井只有少几个大矿体或几个矿量比较集中的矿体群时,可根据矿体分布情况,将最靠近的矿体或矿体群,划为一个通风区。例如,柴河铅锌矿就是按矿体将矿井划分为两个通风区,每个区域开采两个大矿体,主提升井开
4、凿在中间无矿带内,每一通风区均有各自的进回风并,形成两个独立的分区通风系统(图4-1-2)图4-1-2 柴河铅锌矿分区通风系统图4-1-3 西华山钨矿分区通风系统1进风平巷;2进风井;3回风平巷;4回风井;5抽出式主扇;6溜矿井;7提升井;8风门2按阶段分区 当开采沿山坡分布的平行密集脉状矿床时,矿体距地表较近经常有旧巷或采空区与地表贯通,上下阶段之间联系较少,可按阶段划分通风区域。西华山钨矿是按阶段分区的典型例子(图4-1-3)。该矿每个阶段划分为一个或两个通风区,每个通风区均有独立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各系统之间风流互不干扰。3按采区分区 对于走向长,开采范围广的矿井,可沿走向每个采区建立一个
5、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庞家堡铁矿走向走长900012000m,共分五个采区,各采区之间联系甚少,每个采区可构成一个独立通风系统(图4-1-4)。图4-1-4 庞家堡铁矿分区通风系统4按通风方法分区 某些生产矿井,当靠近地表的浅部矿体已基本上采空,并形成大量采空区和旧巷与地表相通,故将该部从主扇通风系统中隔离出来,单独构成一个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通风区(安设临时辅扇加强通风)。这样,形成了浅部残采区的风流系统和深部主扇通风系统,减少了相互影响(图4-1-5)图4-1-5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分区第二节 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局 每通风系统至少有一个可靠的进风井和一个可靠的回风井。在般情况下,均以罐笼提升井兼
6、做进风井。由于装卸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造成风流污染,箕斗井和箕斗、罐笼混合井不做进风井。因为排风风流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和粉尘,回风井通常均为专用。按进风井与回风井的相对位置关系,通风系统的形式可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和中央对角混合式三类不同的布置形式:1中央式 进风井与排风井均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风流在井下的流动路线呈折返式(图4-2-1)。中央式布置具有基建费用少、投产快,地面建筑集中,便于管理,井筒延深工作方便,容易实现反风等优点。中央式多用于开采层状矿体。金属矿山,当矿脉走向不太长,要求早期投产,或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在两翼不宜开掘风井时,可采用中央式。图4-2-1 中央式通风2对角式 进
7、风井在矿体一翼,排风井在矿体另一翼,或者进风井在矿体中央,排风井在两翼,风流在井下的流动路线呈直向式,前者为单翼对角式;后者为两翼对角式(图4-2-2)。对角式布置具有风流路线短,风压损失小,漏风少,整个矿井生产期间风压比较稳定,风量分配比较均匀,排出的污风距工业场地较远等优点。金属矿山多采用对角式布置方式。图4-2-2 对角式通风(a)单翼对角式;(b)两翼对角式根据矿体埋藏条件和开拓方式的不同,对角式布置有多种不同的型式。如果矿体走向较短,矿量集中,整个开采范围不大,可将进风井布置在矿体一端,排风井在另一端,构成侧翼对角式布置型式。如果同时开采不只一个矿体,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大矿体时,也可
8、将进风井布置在一端,而另一揣根据矿体所在位置,分别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回风井,也称侧翼对角式。这种方式多在矿体埋藏不深,开凿回风井不太困难时采用。矿体走向较长且规整,采用中央开拓,可将进风井布置在中央,两翼各设一个回风井,构成两翼对角式。有时两翼矿体比较分散,埋藏较浅,开掘回风井工程不大,也可在每一翼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回风井,也称为两翼对角式。当矿体走向特别长,规模大,产量高,由一个井筒集中进风风速过高,可将进风井与回风井沿走向间隔布置,构成间隔对角式布置方式(图4-2-3)。图4-2-3 间隔对角式通风3中央对角混合式 当矿体走向长,开采范围广,采用中央式开拓,可在井田中部布置进风井和回风井,
9、用于解决中部矿体开采时通风;同时在矿井两翼另开掘回风并,解决边远矿体开采时通风。整个矿井既有中央式又有对角式,形成中央对角混合式(图4-2-4)。有些矿井,在中部井底车场附近有破碎硐室、主溜矿井和火药库等需要独立通风的井下硐室,此时也可在中央建立回风系统,而在两翼另设回风井,解决矿体开采过程中的通风。图4-2-4 中央对角混合式通风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置形式,且可归纳为上述几类,但由于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开拓、开采方式多种多样,在矿井设计和生产实践中,要结合各矿具体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而不要受上述类别的局限。确定进风井与回风井布置方式时,还应注意以下影响因素:(1)当矿体埋藏较浅且分散时,开
10、凿通达地表的井巷工程量较小,而开凿贯通各矿体的通风联络巷道较长、工程量较大时,则可多开几个进、回风井,分散布置,还可降低通风阻力。反之,当矿体埋藏较深且集中,开凿通风井的工程量大,而开凿各矿体间的通风联络巷道工程量较小,就应少开进、回风井,集中通风。在矿井浅部开采时期,由于距地表较近,可分散布置;到深部开采时,再适当集中,也是合理的。(2)要求早期投产的矿井,特别是矿体边界尚未探清的情况下,暂时采用中央式布置,使井下很快构成贯通风流,有利于早期投产。随着两翼矿体勘探情况的不断进展,再考虑开凿边界风井。(3)当矿体走向特别长或特别分散,矿井开采范围广,生产能力大,所需风量较多时,采用多井口、多扇
11、风机分散布置的方式,对降低通风阻力,减少漏风十分有益。(4)主通风井应避免开凿在含水层、受地质破坏或不稳定的岩层中。井筒要在围岩崩落带以外,井口应高出历年最高洪水位。进风井周围风质要好,也要考虑排风井不应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5)在生产矿山,可以考虑利用稳固的、无毒害物质涌出的旧巷道或采空区作辅助的进风井或排风井。以减少开凿工程量。第三节 主扇工作方式与安装地点一、主扇工作方式主扇工作方式有三种:压入式、抽出式和压抽混合式,如图4-3-1。不同的通风方式,一方面使矿井空气处于不同的受压状态,另一方面在整个通风路线上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压力分布状态,从而在风量、风质和受自然风流干扰的程度上,出现了不
12、同的通风效果。图4-3-1 主扇工作方式a压入式;b抽出式;c混合式1压入式 如图4-3-1a,主扇安装于进风井巷,将新鲜风流从地面经进风井压入井下,整个系统形成高于当地同标高大气压力,为“正压状态”。压入式的优点是进风段压力梯度较高,可使新鲜风流沿指定的线路迅速送入井下,避免受其它作业污染,风质好;可利用采空区、崩落区或回风段其它通地表的井巷组成多路回风,降低风阻;井下呈正压状态,可减少有毒有害气体从矿岩表面或裂隙中的析出,特别是氡和氡子体的析出量。压入式的缺点是井口和运输巷道密闭困难,整个进风段管理复杂,漏风量大;风流控制设施设在进风段,影响行人和运输;回风段压力梯度低,风流紊乱,不利于烟
13、尘的迅速排出。压入式通风适合在下列条件下采用:(1)回采过程中回风系统易受破坏,难以维护;(2)矿井有专用进风井巷,能将新鲜风流直接送往作业地点;(3)靠近地表开采,或采用崩落法开采,覆盖岩层透气性好;(4)矿石或围岩含放射性元素,有氡及氡子体析出。由专用进风井压入式通风,风流不受污染,风质好,主提升井处于回风状态(漏风),对寒冷地区冬季提升井防冻有利。2抽出式 如图4-3-1b,主扇安装于回风井巷,将废风从井下抽出,全系统形成低于同标高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抽出式通风的优点是回风集中,回风侧压力梯度高有利于污风迅速向回风段集中,排出烟尘的速度快;风流控制设施一般设在回风段,主要运输井巷
14、和井口不需安装风门和密闭,不妨碍行入与运输;管理方便,风流控制设施可靠,漏风小。因此,有条件的矿井应尽可能地采用抽出式通风。抽出式通风的缺点是当回风系统不严密时,容易造成短路现象,特别是当采用崩落法开采,地表有塌陷区与采空区相连通的情况下更为严重。用提升井作进风井时,北方矿山井筒在冬季需要考虑防冻。采用抽出式通风系统各矿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回风道上部建立严密的隔离层,将回风系统与上部采空区隔开,防止短路吸风,是保证抽出式通风发挥良好作用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只要能够维护一个完整的回风系统,使之在回采过程中不致遭到破坏,采用抽出式通风比较有利。我国金属矿山大部分采用抽出式通风。3压抽混合式如图4-
15、3-1c,在进风井巷安装压入式主扇,回风井巷安装抽出式主扇,联合对矿井通风。压抽混合通风方式的进、回风段都处在较高风压和较高压力梯度的作用下,排烟尘快、漏风少,且风流不易受自然风压的干扰。这种通风方式兼压入式和抽出式的优点,是提高矿井通风效果的有力措施。缺点是所需通风设备较多,专用通风井巷增加,管理较复杂。在下述条件下可采用压抽混合式:(1)采矿作业区与地面塌陷区相沟通,采用压抽混合式可平衡风压,控制漏风量;(2)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为防止大量风流漏入采空区引起发火,可采用压抽混合式;(3)利用地层的调温作用解决提升井防冻的矿井,可在预热区安设压入式扇风机送风,与抽出式主扇相配合,形成压抽混
16、合式。4多级机站通风 这是一种由几级进风机站以接力方式将新鲜空气经进风井巷送到作业区,再由几级回风机站将作业时形成的污浊空气经回风井巷排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其通风方式属压抽混合式。由于此系统在进风段、需风段和回风段均设有扇风机,对全系统施行均压通风,能有效地控制漏风,节省通风能耗,风量调节也比较灵活。但所需通风设备较多,管理较复杂。(图4-3-2)。图4-3-2 多级机站通风系统1进风井巷(进风段);2需风巷(需风段);3回风井巷(回风段);4两级压入机站;5两级抽出机站;6溜矿井;7提升井多级机站串并联通风方式是1980年代以来在我国金属矿山出现的一种通风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通风
17、效果和节能效益。多级机站通风是利用几级机站接力来代替主扇作用。各级机站之间是串联关系,本身用一台或多台同型号风机并联运行,形成多级机站串并联压抽混合式通风系统。多级机站可用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级,一般多用四级机站,其布置方式是:一级机站是压入式机站,担负系统总进风,新鲜空气由其引入矿井。二级机站起接力及分风的作用,保证作业区的供风,风机靠近用风段,作压入式供风。三级机站把作业区域的乏风排至回风道,扇风机安装在回风一侧靠近用风部分的井巷中,作抽出式通风。四级机站担负系统的总回风,把三级机站排出的废风集中排至地表,作抽出式通风。这种通风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 (1)机站为多台同型号的风机并联,可根据
18、作业区内需风量的变化来决定开闭扇风机的数量,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 (2)机站间为分段串联,降低了每一机站的压差,全系统压力分布较均匀,可按需调整零压区,大幅度减少漏风,提高有效风量率。(3)进、回风般部设专用井巷,使新鲜风流直接送到需风作业面,保证了工作面的进风量,减少了内部漏风。(4)节能效果突出。缺点是机站和风机数最多,管理要求较严,需要专用的通风井巷较多,增加基建费用 多级机站通风方式适用于生产作业分布广,开采量较大的矿井,特别是对需要采用抽压混合式通风的矿井尤为适用,对某些有分区通风条件的矿山亦可适用。图4-3-3为梅山铁矿北采区多级机站通风系统。在-200 m水平入风井底安装一级机站
19、,由四台扇风机并联工作,入风后分风给三个作业分层;在三个作业分层的进风侧分别安装二级机站,每一机站由两台扇风机并联工作;在各作业分层出风侧安装三级机站,每一机站也由两台扇风机并联工作;在-140 m回风平巷安装四级视站,由四台扇风机并联工作。该系统共有20台扇风机联合工作。 图4-3-3 梅山铁矿北采区多级风机站通风系统图选择通风方式时,地表有无塌陷区或其他难以隔离的通路即产生漏风的因素,十分重要。对于开采无地表塌陷区或虽有塌陷区但可充填、密闭,能够保持回风道有良好严密性的矿井,应采用抽出式,或以抽出式为主的压抽混合式。开采有地表塌陷区,而且回风道与采空区之间不易隔绝的矿井,应采用压入式,或以
20、压入式为主的压抽混合式。选择通风方式时,还应考虑井下污染源产生的地点和特性。有氡及氡子体污染的矿升,为控制氡的析出量,进风段和需风段应施行正压控制(压入式);回风段施行负压控制(抽出式)。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采区应施行零压控制(压抽混合式)。有沼气涌出的煤矿多施行负压控制(抽出式)。二、主扇安装地点主扇可安装在地表,也可安装在井下,各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性,一般多安装在地表。1主扇安装在地表安装在地表的主要优点: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比较方便;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扇风机不易受到损害,便于采取停风、反风或控制风量等应急措施。其缺点:井口密闭、反风装置和风硐的漏风较大;当矿井较深,工作面距主扇较远时,
21、沿途漏风大;在地形条件复条的情况下,安装、建筑费用较高。2主扇安装在井下主扇安装在地下的优点:主扇装置漏风少;扇风机靠近作业区,沿途漏风也少;可利用较多井巷进风或回风,降低通风阻力,密闭工程量较少。其缺点:安装、检修和管理不方便;易因井下灾害而遭到破坏。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将主扇安装在井下:(1)地形险峻,在地面无适当地点可供安装主扇,或地面有山崩、滚石、滑坡等不利因素,威胁主扇安全;(2)矿井进风区段运输行人频繁,风流难以控制,而回风区段又与采空区及地表塌陷区沟通,不易隔离;(3)矿井深部开采阶段,作业面距地表主扇远,沿途漏风大且不易控制;(4)使用小型主扇进行多级机站通风。主扇安装在井下时应
22、注意的问题:(1)主扇应安装在不受地压及其他灾害威胁的安全可靠的地点;(2)进风系统与回风系统之间一切漏风通道应严加密闭;(3)抽出式通风的地下主扇,主扇房和检修通道应供给新鲜风流;(4)采用具有良好空气动力性能的机站结构,降低通风阻力。第四节 阶段通风网路结构金属矿山通常多阶段同时作业。为使各阶段作业面都能从进风井得到新鲜风流,并将所排出的污风送到回风井,各作业面的风流应互不串联,就必须对各阶段的进、回风巷道统一安排,构成一定型式的阶段通风网路。阶段通风网路由阶段进风道、阶段回风道、矿井总回风道和集中回风天井等巷道联结而成。(1)阶段进风道。通常以阶段运输道兼阶段进风道。当运输道中装卸矿作业
23、的产尘量大或漏风严重难以控制时,也可开凿专用进风道;(2)阶段回风道。通常利用上阶段已结束作业的运输道做下阶段的回风道。如果没有一个已结束作业的运输道可供回风之用,则应设立专用的阶段回风道。专用回风道可一个阶段设立一条,或两个阶段共用一条;(3)总回风道与集中回风天井。在各开采阶段的最上部,维护或开凿一条专用回风道,用以汇集下部各阶段作业面所排出的污风,并将其送到回风井,此回风道称为总回风道。建立总回风道可省掉各阶段的回风道,但需建立集中回风天井。集中回风天井是沿走向布置的贯通各阶段的回风小井,它可将各阶段作业面排出的污风送至上部总回风道。金属矿山推广使用以下几种阶段通风网路:1阶梯式 当矿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矿井通风系统 第四 矿井 通风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3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