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doc
《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doc(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提交单位: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编制单位: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时间:二一年九月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说明书 审 查 人: 项目负责: 提交单位: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二一年九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4第一节 井田概况4第二节 地质情况6第三节 煤层、煤质8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概况9第五节 矿井开拓开采概况16第六节 矿井通风情况简介19第七节 矿井突出情况简介20第八节 矿井防治突出措施情况简介20第二章 矿井动力现象统计及分析研究21第一节 矿井动力现象记录情况21第
2、二节 矿井动力现象记录分析研究21第三章 采掘部署优化及通风系统调整建议22第四章 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技术方案23第一节 防突工艺流程、管理总则及一般规定23第二节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方案34第三节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54第五章 矿井防突管理设计79第一节 防突组织管理81第二节 防突技术管理82第三节 现场管理85第六章 防突仪器、装备选型及投资估算90第一节 防突仪器、装备90第二节 投资估算90 概 述光华煤矿为私营小型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万t/a。光华煤矿矿区位于贵州省仁怀以北的高大坪乡光华村。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0615041063000,北纬261705261730。矿区范
3、围为一不规则四边形,面积约0.4276km2。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年11月23日出据的贵州省仁怀市光华煤矿C7(7#)煤层、C10(10#)煤层、C12(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结论,光华煤矿C7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属突出危险煤层,C12、C10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但考虑到与高大坪乡相邻的大坝镇竹林湾等矿井所开采的C7煤层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本着“预防为主”的防治思想,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为了科学、规范开采矿山煤矿资源,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简称规程,以下同)第179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简称规定,以下同)第14
4、条的规定: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为此,光华煤矿委托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为其矿井进行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设计,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派员了解现场情况及收集相关资料。随后,江苏省第一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及科技人员根据光华煤矿现有条件和了解的情况,本着既符合当前实际又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在技术和装备上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及规范的原则,以完善采掘、通风系统为前提,地质保障、掘进先行,以
5、抽放瓦斯区域防突和瓦斯治理为重点,装备升级,技术和管理并重,根据规程、规定及有关法规的相关规定,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提交了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综合治理方案设计。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贵州省林东矿务局2002年12月提交的贵州省仁怀市光华煤矿勘查地质报告;2贵州大学勘查设计研究院2007年2月提交的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开采方案(变更)设计;3贵州大学勘查设计研究院2007年4月提交的仁怀市高大坪乡光华煤矿安全专篇;4矿方提供的矿井现有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资料;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年11月23日出据的贵州省仁怀市光华煤矿C7(7#)煤层、C10(10#)煤层、C12(12#)
6、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二、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6.29);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11);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11.7);6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6);8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9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10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 11石门揭穿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程序技术条件(MT/T955-2005);12石门揭穿突出煤层震
7、动爆破技术条件(MT/T958-2005);13关于印发贵州省2008年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黔发改能源2008249号);14关于贵州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方案的通知(黔煤行管字2006158号);15关于对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分解督查的通知(黔安监管办字200886号);16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三、设计综述本设计从光华煤矿的实际出发,分别对矿井“合理的采掘部署、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防突措施有效性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防突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方案设计,其主要结论如下:1光华煤矿可采煤层依次为C7、C10、C1
8、2煤层, C7、C10煤层间距约15m,C10、C12煤层间距约12m。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年11月23日出据的贵州省仁怀市光华煤矿C7(7#)煤层、C10(10#)煤层、C12(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结论,光华煤矿C7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属突出危险煤层,C12、C10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C10煤层经鉴定不具备突出危险性,因此首先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设计对C10煤层采用布置顺层钻孔对瓦斯进行预抽,同时利用布置在C10煤层中的回采巷道施工穿层钻孔对C7、C12煤层瓦斯进行预抽。经过初步测算,开采C10号煤层时,可对邻近的C7、C12号煤层都能起
9、保护作用。2矿井局部防突措施主要为超前排放钻孔。排放钻孔用于抽采“空白带”和抽采不充分地带以及预抽效果检验超标的地带,其掘进工作面钻孔宜采用长、短钻孔相结合的排放钻孔联合布置方法;回采工作面采用平行排放钻孔。3预测和效果检验指标及其临界值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在无考察资料的情况下,可参照规定推荐的指标及临界值执行。4矿井应设置专门的防突机构,并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防突工程的监督检查。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7年11月23日出据的贵州省仁怀市光华煤矿C7(7#)煤层、C10(10#)煤层、C12(1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结论,光华煤矿C7号煤层具有
10、突出危险性,属突出危险煤层,C12、C10煤层不具有突出危险性,属非突出危险煤层。但根据鉴定报告,光华煤矿C12煤层的鉴定结果是在+942m标高作出的,C10煤层的鉴定结果是在+973m标高作出的,目前矿井井底落平标高为+926m,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当矿井开采新水平、新采区或垂深增加50m或采掘范围扩大到新区域时,再重新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虽然目前垂深增加未超过50m,但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检测,严格采取“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建议请有资质的单位C7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2矿井的突出鉴定报告工作时间较早,当时属于建井阶段,C10、C12两个煤层揭露的面积非常小,仅能反应整
11、个煤田很小的一个局部范围,因此根据鉴定报告,“鉴定结果仅是根据目前煤层局部揭露的情况做出的判断,鉴定结果仅供参考”,目前的光华煤矿属于生产矿井,煤层已经大面积揭露,因此建议业主请有资质的单位对可采煤层重新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做鉴定报告,以便指导矿井以后的安全生产。3矿井在开采C10煤层时,必须对保护效果及范围进行实际考察,并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便准确确定C10煤层开采后,对被保护煤层的保护范围。4矿井开采保护层后,应对保护范围及效果进行考查,将被保护层的准备巷道布置在保护范围内。另外尽量采用无煤柱开采,防止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5矿井必须建立满足抽采能力的瓦斯抽采系统,
12、加强煤层瓦斯预抽工作,工作面采掘作业前,必须将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降到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要求以下;6矿井必须加强管理人员和井下从业人员的防突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防突意识和防突操作技能第一章 矿井基本情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光华煤矿矿区位于贵州省仁怀以北的高大坪乡光华村。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0615041063000,北纬261705261730。高大坪乡内无与矿区相邻矿井,仅在北部大坝镇有竹林湾(关闭)、致富(整合)与赵汝良煤矿。矿区距高大坪乡5km,有乡级公路相通;距仁怀市约44km,距遵义市151km。交通条件较好。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二、自然地
13、理1、地形地貌矿区处于云贵高原之东北端,属于准平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均较平缓,多呈丘陵状,局部有陡峭的绝壁。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标高+877.01246.0m,相对高差不超过370m。2、气象该区属亚热带高原性气候,四季变化不甚明显,雨量适中,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平均降雨量为1174mm,近年呈上升趋势。该区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高温度达到32,最低温度-6。风向主要为北东向。3、地表水矿区位于长江水系上游之赤水河水系,区内地表无大的河流、塘坝(地形地质图中所示水塘已干涸),地表水体主要为少量泉点和一条季节性溪沟。4、地震据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黔城设能发1992230号文(
14、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仁怀市地震烈度为度区。光华煤矿图1-1-1 光华煤矿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光华煤矿位于仁怀市北部,矿区所属区划为桐梓煤田边缘。区域上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二叠系。由老到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岩、茅口组(P1m)灰岩、上统龙潭组(P2l)含煤碎屑岩、长兴组(P3c)灰岩;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灰岩与碎屑岩、茅草铺组(T1m)灰岩与白云岩以及第四系等。二、矿区地质(一)矿区地层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三迭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
15、四系(Q)。各地层特征如下:(1)二叠系(P)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中部和下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细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质较纯,溶洞裂隙较发育,含蜓科及腕足类动物化石,顶部为硅质灰岩或硅质岩(白泥塘层),厚度165210m,分布于矿区外部西侧。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由砂岩、页岩及少量灰岩和煤层组成,含栉羊齿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含煤715层,含可采煤层4层,主要分布在煤系的中部和下部。本组厚度为5085m,一般56m,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西部,占矿区面积30。与下伏茅口组呈不整合接触。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灰色、深灰色灰岩,下部为中厚至薄层状灰岩,含燧石较少,中上部为厚层状灰岩,含
16、燧石结核较少,本组总厚度约5065m,一般55m,多分布陡岩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2)三叠系(T)三迭系下统夜郎组(T1y)为一套浅海相沉积组合,该组按岩性特征由下往上可划分为3个岩性段:沙堡湾段(T1y1)、玉龙山段(T1y2)和九级滩段(T1y3)。现分述如下:沙堡湾段(T1y1)以黄绿、黄褐色钙质泥岩为主,间夹浅灰色、灰黄色薄层状泥灰岩或粉砂岩。本段总厚11.0m。分布于矿区中部,与下伏长兴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玉龙山段(T1y2)下部为浅灰、灰色薄层状泥灰岩,夹黄绿色、黄褐色钙质泥岩,中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上部为厚至巨厚层状灰岩,本组总厚约100.0m,矿区
17、范围内50的地区均为该段地层覆盖,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九级滩段(T1y3)紫红、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粉砂岩泥岩,底部夹灰色泥灰岩,本组总厚约130.0m左右,顶部已被侵蚀,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边界,俗称“砂油土”。(3)第四系(Q)为黄色粘土质坡积物、冲积物,厚度小于10m,主要分布于低洼处。2、含煤地层矿区内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该组含煤地层为一套由页岩、灰岩夹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总厚度56m,含煤715层,其中区域可采煤层4层,由上至下分别命名为C5、C7、C10和C12,可采煤层总厚7.1m,可采含煤系数12.7。 (二)地质构造矿区位于中枢背斜
18、北部东翼,总体呈单斜构造,区内地层倾向大致为4852,倾角26,区内构造以褶皱为主,断层次之,现分述如下:1、褶曲矿区地层在西部倾向多为48,往东部倾向逐渐变化为52,次级褶皱不发育,对矿井采掘部署无大的影响。2、断层区内调查未发现较大的断层存在,生产中遇落差小于5m的小断层,对矿井生产和采掘部署影响甚微。第三节 煤层、煤质一、煤层龙潭组含煤地层内含煤715层,由上至下依次编为C1、C2、C14、C15,区域可采煤层4层,即C5、C7、C10和C12,平均厚度分别为1.6m、2.1m、1.1m和2.3m。其中C5煤层在该矿区内因赋存条件较差,不开采(已经主管部门同意),本设计不再予以叙述。矿区
19、含煤性中等。1、C7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中部,上距长兴灰岩底界约50.6m,距区域可采煤层C5煤层约12.0m,煤层厚度2.1m,(目前由C12煤层至C7煤层所布置石门约60m)煤层结构简单,呈块状构造,质较硬,煤层厚度稳定。2、C10煤层位于煤系地层中下部,区域上上距C7煤层约10m,下距C12煤层约8m,(目前经石门揭露,区内C7C10煤层垂距约1315m,C10C12煤层垂距约1012m)煤层厚度为1.1m,煤层结构简单,含0.1m厚夹矸,块状构造,煤层厚度稳定。3、C12煤层位于煤组下部,煤层结构简单,块状构造,区内稳定可采,煤层厚度2.3m。煤层顶板较C7、C10煤层稳定,区内小窑多开采
20、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3-1。表1-3-1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顺序区域组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层间距(m)煤层夹矸数稳定性煤层倾角(度)煤种顶 底 板 岩 性最小最大平均顶 板底 板1龙潭组C72.110/(1315)稳定26无烟煤伪顶0.5m厚泥岩,直接顶板为灰黑色细砂岩及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2C101.11稳定26无烟煤无伪顶,直接顶板为灰色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8/(1012)3C122.3稳定26无烟煤无伪顶,直接顶板为灰黑色粉砂岩直接底为粉砂岩二、煤质各煤层煤种均为无烟煤。光华煤矿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表1-3-2。表1-3-2 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编号试样类别水 分Mad(%)灰
21、 分Ad(%)挥发分Vdaf(%)全 硫St,d(%)发热量Qnet,d(MJ/kg)C7原煤3.925.605.970.7135.5C10原煤3.637.205.261.8235.3C12原煤5.636.715.631.3135.3综上所述:矿区内C7煤层原煤属低灰分(LA)、低硫分(LS)、特高热值(SHQ)无烟煤,C10煤层原煤属低灰分(LA)、中硫分(MS)、特高热值(SHQ)无烟煤,C12煤层原煤属低灰分(LA)、低中硫(LMS)、特高热值(SHQ)无烟煤。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概况一、水文地质条件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长江水系上游之赤水河水系,处于云贵高原之东北端,矿区属于侵蚀
22、溶蚀低山地貌。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低。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80m。区内地表无大的河流、塘坝,地表水体主要为少量泉点和在矿区西北角的一条季节性溪沟。区内原有少数水塘,现已干涸。2、矿区水文地质(1) 含(隔)水层及富水性矿区内主要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现根据各岩组水文地质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第四系孔隙含水层(Q)区内分布较分散,为松散含砾石粘土,厚度010m。含孔隙水,区内无第四系泉点出露,一般就近补给、就地排泄或迅速下渗明显,含水性相对较弱,不会对矿床直接充水,往往通过孔隙、节理及开采形成的裂缝等各种管道间接向矿床上部岩层充水。三叠系下统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以紫色、黄绿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防治 瓦斯 突出 专项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