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1.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根据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 (2010) 146 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 号)和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 33 号)等文件要求,结合矿井实际,特制订本制度。第一节 避难硐室一、避难硐室应布置在稳定的岩层中,避开地质构造带、高温带、应力异常区以及透水危险区。前后20米范围内巷道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且顶板完整、支护完好,符合安全出口的要求。特殊情况下确需布置在煤层中时,应有控制瓦斯涌出和防止瓦斯积聚、煤层自燃的措施。永久避难硐室应确保在服务期间不
2、受采动影响,临时避难硐室应在服务期间避免受采动损害。二、避难硐室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门结构。外侧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两道门之间为过渡室,密闭门之内为避险生存室。防护密闭门上设观察窗,门墙设单向排水管和单向排气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装手动阀门。过渡室内应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永久避难硐室过渡室的净面积应不小于 3.0平方米;临时避难硐室不小于2.0平方米.生存室的宽度不得小于2.0米,长度根据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以及内配装备情况确定。生存室内设置不少于两趟单向排气管和一趟单向排水管,排水管和排气管应加
3、装手动阀门。永久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2.0米,每人应有不低于1.0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20人,宜不多于100人。临时避难硐室生存室的净高不低于1.85米,每人应有不低于O.9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设计额定避险人数不少于10人,不多于 40人。三、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抗冲击压力不低于 0.3兆帕,应有足够的气密性,密封可靠、开闭灵活。 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 O.2米,墙体用强度不低于 C30 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煤)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四、采用锚喷、砌喧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应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顶板和墙壁的颜色宜为浅色。硐室地面高于巷道底板不小0
4、.2米。五、接入避难硐室的矿井压风、供水、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的各种管线在接入硐室前应采取保护措施。避难硐室内宜加配无线电话或应急通讯设施。六、避难硐室施工前,应有专门的施工设计,报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七、避难硐室施工中应加强工程管理和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避难硐室施工、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 并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验收。第二节 紧急避险系统管理制度一、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明确紧急避险系统管理、维护职责,确保紧急避险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要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
5、配套设施等。三、在井巷中要悬挂有紧急避险设施方位的明显标识,结合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编制明确标注紧急避险设施位置、规格和种类的避灾路线,并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完善。四、在紧急避险设施外要悬挂有清晰、醒目、牢靠的紧急避险设施标识,在紧急避险设施内制作并悬挂或张贴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指导避险矿工正确使用。五、每年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 1 次系统性的功能测试,包括气密性、电源、供氧、有害气体处理等。定期对紧急避险设施及配套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按产品说明书要求定期更换部件或设备;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储存的食品、水、药品等外包装要明确标示保质日期和下次更换时间,且始终处于保质期内。对巡检发现的紧急避
6、险设施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其始终处于正常待用状态。六、建立紧急避险设施的技术档案,准确记录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安装、使用、维护、配件备品更换等相关信息。七、每年要组织开展1次紧急避险应急演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县级以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八、每10天要对紧急避险设施的供电电源进行检查和测试。每月要对配备的高压气瓶进行余量检查及系统调试(气瓶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的 95%时,通知通风区组织人员进行更换),每3年对高压气瓶进行1次强制性检测。九、按设计要求必须为紧急避险设施接入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管路,并进行日常的检查、维护,对进入紧急避险设
7、施前20米的管路采取措施进行保护。每天对紧急避险设施进行1次巡检,在现场设置巡检牌版,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通风区和调度中心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十、在紧急避险设施外和避难硐室内必须安设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对甲烧、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进行随时监测。在紧急避险设施的入口和出口要分别设置人员定位系统分站,对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人员进行随时监测。在紧急避险设施内要设置直通调度中心的电话。对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讯系统要经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行,对系统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和避难硐室前的缆线要采取保护措施。十一、矿井要结合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编制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紧急避险演练制度,并
8、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十二、矿井要经常监督检查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情况,发现不能正常使用时,责令有关人员立即进行维护处理,必要时可停止采掘作业。 十三、矿井要将了解紧急避险系统、正确使用紧急避险设施作为入井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入井人员熟悉进行紧急避险系统, 掌握紧急避险设施的使用方法,具备安全避险基本常识。在紧急避险系统调整后,要及时对相关区域的入井人员进行再培训,确保所有人员准确掌握紧急避险系统的实际情况。第三节 紧急避险系统岗位责任制一、系统日常保养维护管理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二、避难硐室每班交接班时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发现硐室内设施
9、有损坏的,严禁交接。三、检查每班的设备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通风区和调度中心汇报。四、要熟练掌握避难硐室各种设备的操作要求,为紧急避险培训和教育提供技术支持。第四节 紧急避险系统值班制度一、避难硐室实行 24 小时值班,严禁擅自离岗,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二、各种记录要填写规范,字迹清楚、摆放整齐、保存完好。三、严禁外来人员擅自进入避难硐室。四、严禁值班人员使用值班电话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五、每班要打开一体式矿灯、矿用防爆目光灯,检查照明设备、单向排气管、单向排水管能否正常使用,两道隔离门开闭是否灵活、密封可靠。六、每班要逐个打开压缩氧供气、压风供气系统自救装置,作通气检查,如发现气不足或无气流出
10、,要当班更换,如有连接不牢和漏气现象要及时处理,保证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七、每班要逐个检查防火措施两道隔离门之间设喷淋装置是否正常,2h 正压氧气呼吸器、矿用隔爆型空气循环净化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保证排泄物收集集便器齐全。八、避难硐室每班交接班时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发现硐室内设施有损坏的,严禁交接。第五节 紧急避险系统设备定期检查和标校制度一、系统日常保养维护管理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持证上岗。二、系统维护人员和保养人员要经常对管路、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以保证避难硐室的正常使用。三、系统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压缩氧供气、压风供气系统自救装置作通气检查,
11、如发现气不足或无气流出,要当班更换,如有连接不牢和漏气现象,要及时处理保证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四、要定期对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避难硐室中各个设施的正常使用。五、对监测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及线路进行管理维护,并按标准悬挂,要定期对各传感器进行标校,保证各传感器和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使用。六、要定期检查各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连接处密封是否严密,有无漏气现象,流量是否达到标准,否则应及时修理恢复,投入正常使用。七、严禁使用过期的食品、药品;严禁使用过期或未经过鉴定的设备; 按照有效期定期进行更换。第六节 紧急避险系统功能测试制度一、避难硐室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
12、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二、操作者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要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严格按操作指示板操作,熟记操作方式,避免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事故。三、避难硐室建设完成后,应进行各种功能测试和联合试运行, 并按要求组织验收,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四、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矿灯等应按规定定期( 一般 15 天 ) 进行一次充放电维护,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五、高压氧气瓶、液态二氧化碳气瓶、压缩空气瓶及其连接管路,每天应由专人检查其气压情况、连接密封状态,确保各关键部件在必要时能正常工作。六、依照手册的操作指南对供氧
13、单元初次启动调试,检查是否正常工作。七、开启设备舱制冷气瓶的阀门,依照手册的操作指南对降温除湿单元进行试车,看是否工作正常。第七节 紧急避险系统设备故障处理制度一、当紧急避险系统中通信和监测系统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通风区和调度中心汇报,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二、避难硐室的相关设施、设备故障发生后应积极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保证正常投入使用。并将故障发生时间、现象、原因、处理办法、恢复时间等做好记录。三、当避难硐室发生异常时,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四、一般异常时,要及时向通风区和调度中心报告,并安排专人进行抢修,直接恢复正常。五、出现异常情况时,各相关值班人员不得随意离岗,必须与调度中心、上级中
14、心站保持通讯联系,以求最快速度处理完善,保证系统恢复正常.六、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矿灯、指示灯、采样器等应按规定定期 (一般 15 天)进行一次充放电维护,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七、避难硐室中配套产品如灭火器,自救器,苏生器等如超保质期,应及时按规定更换,确保必要时能正常使用。八、只有受过培训人员才可打开设备舱。发现零部件损坏,失去原有性能,一定要及时修复或更换,不能带病工作。第八节 避难硐室维护制度一、硐室投入使用前,建立避难硐室管理制度。二、设专人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三、避难硐室
15、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四、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五、矿井应对入井人员进行避难硐室使用的培训,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员工都能正确使用避难硐室及其配套设施。六、定期检查维护接入矿井压风、供水管路及其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汇报处理。七、每周调试避难硐室的隔离门密闭情况,开闭是否灵活。八、硐室卫生清洁,无杂物,墙体干净,无乱写乱画现象。九、硐室电话完好,电话线盘挂整齐,不落地。第九节 紧急避险系统过期食品和药品更换制度一、通风区建立避难硐室的食品和药品的管理记录台账。二、每 15天应检查一次
16、食品、水、各种化学药剂的完好状况,若发现发潮、变质、过期等现象,应及时按规定处理或更换,确保必要时能正常使用。三、每次更换过期的食品、药品时,更换人员要认真填写管理更换台账,台账要求填写规范,严禁涂改。四、所更换过期的食品、药品必须统一回收到地面,由通风区进行统一销毁。五、严禁出现私自改填食品、药品的有效日期,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在更换时要安排专人在现场进行监督。六、严禁将发湖、变质、过期的食品、药品二次使用。第十节 紧急避险系统培训和应急演练制度一、每年组织一次避难硐室的使用演练,确保每位入井人员都能正确使用紧急避险系统。二、井下员工必须熟知避难硐室所在地点及使用方法,便于发生灾害时能迅速
17、自救。三、教育职工爱护避难硐室内的设备,发现损坏该系统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并投入使用。四、每位下井作业的职工,必须掌握避难硐室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五、新入矿职工除进行不少于 72 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外,还必须对紧急避险系统的知识进行培训,否则一律不准入井。六、凡发现损坏避难硐室内设备、设施的人员一律按规定从重处理。七、每年开展一次紧急避险应急渍练,建立应急演练档案,并将应急演练情况书面报告矿业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第十一节 紧急避险系统安全仪表计量检验制度一、安全仪器仪表必须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没有检定证书的禁止使用。各种便携式测试仪表、矿灯等应按规定定期(一般15天)进行一次充
18、放电维护,测试仪表准确度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性能。二、安全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要建立技术档案,仪器仪表做到帐卡一致,保留完整。三、维修保养安全仪器仪表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器具和测量器具使用后,要在记录卡上记载开气时间及仪器使用情况。四、各种传感器,半年检定一次,自救器每季度校验一次。五、使用各种标准器具,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经常进行清洗、保养,并记入设备档案中。六、应向上级检定单位送检的标准器具,及时送检。第十二节 避难硐室操作规程一、管理和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避难硐室内各设施、系统的使用方法。二、每周检查一次。按相关规定对其配套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或调校,发现问
19、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完好可靠。三、避难硐室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过期或失效的必须及时更换。四、避难硐室保持常开状态,确保灾变时人员可以及时进入。五、管理人员要熟知井下避灾路线,当发生灾害时,要能起到引导作用。六、避难硐室的管理维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第十三节 紧急避险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避难硐室相关的技术档案,包括关于硐室设计、施工、安装等,并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二、对避难响室内的设备、设施、监测系统采取定期检查,发现的故障以及处理的情况必须进行详细的登记备查。三、所有收集的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可靠,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四、设备、设施维护、保养人员必须查明事故原因,
20、维修和更换物品、药品情况必须进行记录。五、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人员方能上岗。六、各类技术资料档案一律不准销毁。七、系统技术档案资料的查阅,必须履行借阅手续。第十四节 避难硐室应急响应组织流程一、快速、有序进入避难硐室。(一)当发生各种灾害时,在无法安全升井的条件下,相关地点的作业人员,按照应急预案以及所在地点的避灾路线,进入避难硐室。(二)当人数较多时,各单位班组长要加强组织协调,进入避难硐室必须有序,以防止拥挤事件,提高进入效率。(三)进入避难硐室后,各单位班组长必须及时清点人数,同时认真检查、及时掌握本队组人员的健康情况。(四)各单位班组长要利用一切通信手段,尽快与地面
21、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情况。(五)必须严格按照避难硐室操作规程操作各种系统、设备。二、有序、高效组织施救。(一)由当班带班矿领导、各单位行政正职担任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如果上述人员不在现场,由安全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煤矿各种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对周边巷道环境熟悉的跟班队长、班组长或者安全生产骨干担任硐室现场的第一负责人。(二)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掌握整个硐室的人员健康情 况,尽快与地面救援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及时、准确汇报事故及人员 情况,并接受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三)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工作,成立临时救援指挥体系,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要
22、安排专人具体负责与地面 救援指挥中心保持联系,对桐室内部各种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对明室空气环境进行检测等。(四)进入避难硐室的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保持冷静、有序,尽量减少体力消耗。(五)现场第一负责人要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及时的急救。(六)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加强硐室内各种资源的管理,做到统一管理、伤员优先、合理使用。(七)现场第一负责人要贯彻执行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认真组织好现场施救工作。三、迅速、有序组织撤离。(一)在接到地面救援指挥中心的指令或者硐室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生存的特殊情况下,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按照指令、结合现场情况,认真组织,确保有序、快速撤离。(二)撤离前现
23、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规定联系方式,确保撤离过程中始终保持联系。(三)撤离前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提前安排好伤员救治转移工作。(四)撤离前现场第一负责人必须认真清点人数。四、紧急情况处置。遇到各种紧急、特殊情况,必须由现场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第十五节 避难硐室日常入室及紧急避险须知一、避难硐室日常入室须知(一)矿井职工无故不得进入避难硐室内,有事经硐室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入内,待事情处理完毕后须迅速离开硐室。(二)进入硐室的人员须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各种设备、设施不准私自操作。二、避难硐室紧急避险须知(一)一旦发生灾害无法撤退,须进入避难硐室避险时,应首先确认避难硐室外通向硐室的
24、压风、供水管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二)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三)进入过渡室的第一人员,应立即开启空气幕,以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四)避险人员到达硐室入口后,要排队等候。(五)发生灾变时,避难硐室值班人员要第一时间开启洗气阀门。(六)进入过渡硐室前,首先通过防护密封门上的观察窗口查看过渡硐室内是否有人正在进行洗气,如果有人正在洗气,等其洗气结束进入生存硐室并关闭生存硐室门后,旋转过渡硐室门手把,打开过渡硐室门, 进入过渡硐室并关闭过渡硐室门(每次进入永久硐室、过渡硐室的人数不得超过18人) ,打开压缩空气阀门,再开启喷淋装置,进行洗气。(七
25、)洗气 20-30 秒后,关闭洗气装置阀门结束洗气,打开生存硐室密闭门,迅速进入生存硐室并关好密闭门。(八)进入避难硐室的避险人员要第一时间确定避险现场第一负责人,按照生存硐室内悬挂的避难硐室操作规程进行后续操作。(九)注意事项1.不经洗气就直接进入生存硐室,将会使灾害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生存硐室,危害硐室内人员的生命安全。2.严禁用带油污的手或工具去开动氧气阀门、安装或修理氧气管路,否则,可能引起发火。3.进入生存硐室后未按硐室内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可能导致避难硐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达到应有的防护时间和效果。十、异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一)如果用带油污的手去操作氧气钢瓶阀门、安装或
26、修理氧气管路发生着火时,先关闭阀门,并使用灭火器对准火源将其扑灭。(二)避险人员长时间在密闭状态下生存,要注意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应控制在18.5% - 23%。如氧气浓度超过此范围时,应及时调节供氧量或补充空气。十一、避难期间要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 消耗,以延长避难的时间.要控制矿灯的使用、不必要的矿灯应当关闭。十二、避难人员要坚定克服困难和避灾自救的信念,同心协力、团 结互助、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现场第一负责人应对食品、饮用水等集中统一分配使用,并注意节约。十三、注意检查避难硐室及其附近气体、温度、风流的变化,当出现危及人员安全的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
27、除。十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组织侦察活动,侦察时应指派有经 验、熟悉巷道及通风情况的人员,同行人员不得低于 2 人,侦察活动要逐段进行,要有安全防护措施,发现有危险时应及时退回避难硐室; 如果具备转移条件,应有组织的进行安全转移,转移时沿途作好 标记,以便营救人员跟踪追寻。第十六节 紧急避险系统事故应急预案一、避难原则(一)距离井筒最近的作业人员尽快升井向地面逃生。 (二)距离避难硐室最近的人员向避难硐室内逃生。 为方便避灾人员方便快捷进入避难空间,在避灾路线上对避难硐室位置进行明显的标注,帮助矿工在昏暗光线环境下进入避难硐室,即在巷道中布置一些可观察的运输带、绳子、缆线等,避难人员在避灾路线指引下顺利到达救生地点,进入避难硐室。二、响应组织流程(一)当灾害发生时,根据调度中心命令进入避难硐室。(二)按照进入避难硐室的级别承担指挥任务(由级别较高人员指挥,同级别人员按照采、掘、辅助先后排名顺序排定级别)。(三)承担指挥任务人员负责组织人员的秩序、操作流程、人员分工。(四)按照顺序启动避难硐室的运转系统,保持避难硐室正常工作,人员情绪稳定。(五)利用通讯系统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六)根据调度指挥中心命令进行下一步操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2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