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doc
《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2010年7月报告名称: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编 制: 项目负责: 审 核: 提交报告单位负责人: 提交报告单位: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日期: 2010年7月目 录一、概况1(一)目的任务1(二)工作概况1(三)报告编写依据3(四)矿山概况4二、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特征8(一)地形地貌特征8(二)地质特征8(三)水文地质特征10(四)工程地质条件13(五)环境地质条件14三、矿井开采情况14(一)矿井开采现状14(二)矿井开采历史15(三)矿区周边历史老窑及其老空积水区水患影响15四、水害
2、隐患分析15(一)矿井水害来源分析15(二)水害隐患分析17五、矿区防治水措施18(一)老窑、采空区积水及矿井水的防治18(二)导水断层的防治19(三)地表溪沟水的防治19六、结论及建议19(一)结论19(二)建议23附图1、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 150002、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充水性图 120003、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4、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水文地质图 15000一、概况(一)目的任务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总煤矿200698号
3、)、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主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的通知(闽安委办200740号)、龙岩市煤炭管理局关于规范煤矿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程序的通知(龙煤管2008104号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龙潭镇老寮坑煤矿“7.8”较大透水事故的紧急通报(龙政办电2009115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永政综2009216号)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永煤行发安2009355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春节期间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永政综201021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停产后复工前的自查、申报、
4、验收、审批等有关事项,查明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的水害现状,防止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对XX煤矿矿区采矿权证范围内水害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结合以往资料,编制矿井水害分析报告书。(二)工作概况2010年6月30日7月2日,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组织水文地质、采矿、测量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和野外老窑、废硐调查工作,查阅了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等有关资料,对收集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写了该矿井
5、水害分析报告书;完成了矿井水害分析报告书的编制。1、本次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工作主要对XX矿矿区采矿权证范围内的生产硐分布、开采老空区(包括采空区、老窑和已废弃、密闭的井巷的总称)的分布位置、积水情况;地表塌陷区分布等进行了井巷调查和水文地质测量;对地表主要溪沟、泉点的流量进行了测量;对已废弃的老窑、回采完毕已封闭的井巷等由于安全条件因素无法实测的老空区,采取走访了解矿井历史的业主和老矿工等人员的调查方法,尽量收集相关的矿井开采、积水等资料,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 表1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 注井巷水文地质调查矿井2对4个井对能够进入的巷道进行调查和可能积水点进行勘察老空区
6、调查点7通过走访调查方式(内容包括开采、积水情况、积水区公布位置及大致范围)溪沟流量测量点1矿区沟谷、溪流硐口涌水量测量点3主要水平巷道、硐口2、水文地质工作(1)井巷水文地质调查:根据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对能够进入的生产井巷(包括对照图上尚未标明的巷道)较大涌水点(段)的分布位置、涌水特征、涌水量等进行调查描述;对涌水量较大的支巷道水量进行测量,寻找巷道水量较大的原因和地下水来源;对封闭的支巷观测有无坍塌、积水,并对水量进行测量;对各硐口水量进行测量,详见表12。各硐口水量测量成果 表12现有硐口类型开拓类型涌水量(L/S)+504硐主井平硐1.60+530硐风井
7、平硐0.80+596硐(联改)主井平硐3.20+625硐(联改)风井平硐0.80+665硐3#井(已关闭)平硐0.40+550硐老窑(已关闭)平硐0.30(矿井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测量)(2)老空区调查:因密闭、封闭、坍塌冒落而积水的废弃井巷,废弃老窑等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该次工作无法进行实测的老空区,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了解矿井历史的业主和老矿工等相关人员收集矿井的煤层开采、积水区的分布位置、范围和积水量等资料。(3)地表塌陷区调查:调查矿区内开采裂缝及地表塌陷的公布范围、特征,了解其透水情况。(4)地表溪沟水流量测量:对矿山内主要的溪沟流量进行测量,观测溪沟洪水是否对矿井构成水患威胁。(三)报告
8、编写依据1、福建煤监局关于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监察有关事项的通知(闽煤安监监察200820号文)。2、龙岩市煤炭管理局关于规范煤矿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程序的通知(龙煤管2008104号文)。3、龙岩市煤炭管理局龙煤管2007083号转发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精神,进一步强化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4、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5、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区地质、开采现状、井上下对照图、老窑调查及井巷水文观测等有关资料,主要有图件:(1)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5000;(2)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2
9、000。(3) 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水文地质图,比例尺15000。(4) 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充水性图,比例尺12000。6、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8、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05年5月9日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200558号); 9、由煤炭工业部杭州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6月提交的XX县龙潭镇大科笃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四)矿山概况1、矿区交通位置及范围本矿位于XX县城北东70方
10、位,直距约30公里,行政隶属于XX县龙潭镇XX村。本矿区距离省道福三线5公里,与县区内的矿山公路相连,距离梅坎铁路坎市火车站18公里,北至龙岩市55公里,南至广东省梅县95公里,交通便利。该煤矿于2006年1月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0620008,该矿区范围及深度由以下13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拐点座标:点号 X坐标 Y坐标5、2747970.00,39505009.0012、2747870.00,39504410.0013、2747110.00,39504380.002、2746790.00,39504722.003、2747124.00,39505084.00
11、11、2747350.00,39504850.00标高:从900米至596米点号 X坐标 Y坐标12、2747870.00,39504410.006、2747830.00,39504270.007、2747900.00,39503540.0013、2747110.00,39504380.00标高:从780米至446米点号 X坐标 Y坐标8、2747710.00,39503730.002、2746790.00,39504722.001、2746570.00,39504370.009、2747000.00,39503730.00标高:从900米至0米点号 X坐标 Y坐标7、2747900.00,3
12、9503540.008、2747710.00,39503730.009、2747000.00,39503730.0010、2747055.00,39503500.00标高:从740米至450米矿区面积:1.5309平方公里。2、矿山基本情况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为股份制企业,当前开采方式为平硐上山开采,属”六证”齐全的矿井,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0620008)、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3508220148)、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闽)MK2005F102(G1)、工商营业执照(证号350000100009819)、矿长资格证(证号MK35012070)、矿长安全资格证(
13、07135050100132)。XX煤矿 煤矿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主要开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9#、41#等煤层,其中39#、41#煤层;一采区+625m水平以上煤层基本采空,二采区+530m水平以上煤层也基本采空。全矿现有职工人数为91人,其中特种作业人员24人,安全管理人员12名。3、矿井井筒及其开拓方式矿井现有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504以下水平拟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目前为二采区一个水平生产,主要生产水平为+504m,全矿现有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504-41#采面,掘进工作面为+504-39#西沿煤掘进和+504-39#东石门掘进。各矿井硐口坐标详见表
14、14。一采区为联合改造矿井,待申请竣工验收后方可生产。矿井利用现有主井(+504m)、风井(+530m)等2个平硐采用阶段平硐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后退式残采。采煤工艺为电煤钻打眼,放炮落煤,矿车运输,矿井内机械通风,矿灯照明,平硐自然排水。4、矿井排水方式该矿床采用平硐开拓,矿井排水方式为自然排水。坑内水主要靠巷道水沟自流外排,排泄条件好。矿井水经各生产平硐水沟自流至地面沉淀池,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二采区矿井井口坐标 表14名称X坐标Y坐标高程(m)备注主井274 70953950 3590+504.0为主要生产井,已形成约2处采空区,为平硐开拓.风井274 71253950 3680+5
15、30.0井筒长约450m,已与+504主平硐连通。5、井口与河流位置标高相对关系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附近沟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本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据历年洪水水位调查,汛期溪流河最高洪水水位为+459m,低于矿井平硐口。矿界范围内没有水库,而地层岩性由粉沙岩、细砂岩组成。二、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特征该矿区属中低山地貌,地表植被茂盛,沟谷
16、纵横,山峦连绵起伏,地形切割强烈。最高点标高+921.20m,最低标高+460.00m,相对高差461.20m,地形较陡峭,沟谷发育,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山涧和自然冲沟。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排泄。区内植被发育,基岩裸露极少。主平硐口位于小山脊斜坡地段,硐口标高为+504m,硐口附近及硐口标高以上小山脊斜坡的自然坡度约2532回风平硐口位于矿区东部主平硐附近的山麓斜坡地段,硐口标高为+530m,硐口附近及硐口标高以上山坡的自然坡度约2025。(二)地质特征1、矿区地层地层:煤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2t)及第四系盖层(Q)。
17、(1)、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厚度大于300米,该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边界,以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2)、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2t)、童子岩组第一段(P2t1):厚约26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由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11层以上,编号2528,其中39、41煤层可采。该部分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童子岩组第二段(P2t2):厚约130米。为一套浅海相不含煤沉积,岩性以泥岩为主,上部含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童子岩组第三段(P2t3):厚约38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由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31层以
18、上。该部分地层出露于矿区北部及东北部。(3)第四系(Q):分布于山坡及沟谷中,为残、坡积层及冲积层,厚05米。2、地质构造本矿区所在的长塔井田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的西侧,区内总体为一向北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沿走向上发育次一级褶曲。区内出露的主要断层有:(1)、F3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区中东部。断层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总体向南西向倾斜,倾角3050,落差约32m。该断层充导水性弱。(2)、F5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区中部。断层线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约50,落差约64m。它使童子岩组第二段和第一段上部地层缺失,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0m。该断层为局部导水断层。(3)、
19、F6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北东部。断层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500m。总体向北东向倾斜,倾角约30。该断层充导水性弱。(4)、F9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中西南部。断层线走向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大于40,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盘为文笔山组。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000m。该断层充导水性中等,为本矿主要导水断层,其影响主要在本矿各井的主平硐井口附近体现,对矿井各开采煤层的影响不大。(5)、F10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北东部。断层线呈南北走向展布,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500m。总体向东倾斜,倾角约50,落差约35m。上下盘均为童子岩组第三段,该断层充导水性弱。该矿区构造类型应属
20、三类,即构造复杂类。3、岩浆岩该煤矿范围内的煤硐中只零星出露辉绿岩,呈岩脉状、瘤状、层状及不规则的岩株状,侵入于岩层裂隙之中,由于其一般受构造控制,部分吞蚀煤层,但对煤质影响不大。4、煤层及资源量该煤矿可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9、41煤层。39煤层:最大厚度1.63m,最小厚度0.31m,平均1.18m,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间接底板砂质泥岩。41煤层:最大厚度1.45m,最小厚度0.6lm,平均0.80m,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夹泥质砂岩。以上可知,该三层煤均为较稳定型煤层(即二型)。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于2005年2月
21、组织人员对扩大开采范围内矿井(包括拟联合改造煤矿)的部分巷道进行了地质调查,并于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05年5月9日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200558号)。评审结论:截止2004年12月底,核实总资源量(111b+122b+333)194.3万吨,其中控制的基础量(111b+122b)55.6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0万吨。(三)水文地质特征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
22、附近溪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该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1、岩层的含水性区内各岩层可概括为含水岩组和隔水岩组。含水岩组:第四系(Q):除溪沟中有少量冲、洪积物外,主要为残、坡积物。它由粘土、亚粘土夹岩石块等组成,厚度0-5米,属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富水性一般较弱。主要靠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小。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由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为456米,属不均匀裂隙含水岩
23、组,含水部位主要在裂隙发育的细砂岩中,岩层富水性弱。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由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为260米,属不均匀裂隙含水岩组,含水部位主要在裂隙发育的细砂岩中,岩层富水性弱。岩浆岩:分布于煤系中的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次为石英斑岩,通常接受大降水,补给条件较差,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隔水岩组:文笔山组(P1w):属相对隔水岩组,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或泥岩为主,岩层一般不富水,对煤层开采无充水危害。2、断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的断层有F5、F9。、F5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区中部。断层线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约50,落差约64m。它使童子岩组第二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矿井 水害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