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2.doc
《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申请报告2.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 编制日期:二O一二年三月十六日目 录第一章 煤矿企业概况4一、企业基本情况4二、企业从事煤炭开采及安全生产情况4三、企业组织架构5四、管理人员从业经历6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7一、企业人员概况7二、企业瓦斯防治机构7三、瓦斯防治专业队伍10第三章 系统设施11一、矿井生产系统11二、矿井通风系统19三、矿井抽采系统20四、矿井安全监控系统20五、淘汰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21第四章 瓦斯防治管理21一、瓦斯等级管理21二、瓦斯防治规划22三、年度瓦斯防治目标22四、岗位责任制22五、瓦斯分级管理30六、瓦斯防治工作考核31七、事
2、故追查处理39第五章 防治方案39一、瓦斯防治方案39二、瓦斯防治基础资料40三、区域性防突措施41四、瓦斯先抽后采42五、瓦斯防治效果评价43第六章 资金保障48下见附表:48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报告第一章 煤矿企业概况一、企业基本情况1、大沟煤矿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大沟煤矿隶属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民委员会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约35km通至大河镇接主干公路通富源城,矿区至富源城57km,距曲靖120km,交通较为方便。2、大沟煤矿矿井生产建设情况大沟煤矿属生产矿井,自2010年以来,煤矿加大对矿井的投入,整改了原有矿井巷道断面狭小、巷道坡度过大,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局面,永久巷道全部使用钢支护,
3、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生产产量也有大幅提高。3、矿井证照、生产能力核定、矿井瓦斯登记鉴定情况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经济类型为私营企业,注册地为富源县大河镇恩乐村,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营范围为原煤采掘和销售。煤矿“六证”齐全,并已经通过年检,生产能力核定为6万吨/年。二、大沟煤矿综合管理评估情况 1、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安全保产量,在煤矿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矿村和谐相处,积极推进矿村共建项目,多次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好评。 2、大沟煤矿管理人员从业经历简历董事长工作简历: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董事长从事煤矿管理工作20余年,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总经理工作简历:富源
4、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经理原为国有大型煤矿井长,从事煤矿井下管理工作40多年,具有丰富的煤矿管理经验。 矿长工作简历: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矿长在大沟煤矿工作7年,一直从事矿长工作。总工程师工作简历: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工程师从事煤矿技术工作8年,先后在三个煤矿当任过技术副矿长。地质测量副总工程师工作经历: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总经理原为国有大型煤矿地质测量副总工程师,从事煤矿地质测量工作20多年,具有丰富的煤矿地质测量工作经验。大沟煤业配备了采矿技术员2人、通风技术员1人、安全技术员1人、机电技术员2人、地测技术员4人。 二、企业从事煤炭开采及安全生产情况1、从事煤炭生产年限情况。 富源县大河镇大
5、沟煤矿营业执照证书编号:530325100006238。从事煤炭开采,煤矿企业所属矿井1个,即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至评估时有6年高瓦斯煤炭生产年限。大沟煤矿属非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和突出危险矿区区域。2、煤炭近三年安全生产情况大沟煤矿近三年以来(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企业法人和全体矿委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未发生任何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0,也为发生过任何瓦斯事故,死亡人数为0,瓦斯超限次数为3。在近三年中,我矿着重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建立健全矿各级安全管理机构2)、完善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严格落实了各项安全技术措施。3)、按上级要求推进了
6、支护改革,实现金属化支护,消灭木支护,确保了顶板管理的安全。4)、加强了“一通三防”管理,重点抓了瓦斯治理工作,完善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5)、加强了防治水工作,在新井建设中,完成了对老空区积水的探放工作,消除了矿井的水患威胁。6)、完善了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的建设,保证了各系统正常运行。(见附表1: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一览表)。三、企业组织架构1、企业组织架构(见下图);2、煤炭生产经营情况富源县大河镇大沟煤矿,自2010年8月由云南曲靖工投矿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兼并以后,煤矿
7、企业性质属于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000万元;融资能力5亿元。企业经营范围为原煤开采和销售,大沟煤矿现处于基建时期,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3、煤矿企业矿井基本情况一览表 (见附表2:煤矿企业矿井基本情况一览表)。第二章 机构和人员一、企业人员概况大沟煤矿在册人员为300人,工程技术人员为8人及占在册人员的比例为2.6%。二、企业瓦斯防治机构1、机构设置图:董事长总经理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副总2、机构人员组成董事长:张志龙总经理:钱富廷:技术副矿长:和芬华安全副矿长:余永红生产副矿长:蒋小书机电副矿长:李因学通风副总:方程3、瓦斯防治工作管理职责:(1)董事长(赵
8、志龙):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是煤矿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者。(2)总经理(钱富廷):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并认真组织实施。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3)矿长(杨智飞):负责井下瓦斯监控部分的工作,并对瓦斯治理工作进行布置、监督、检查。(4)技术副矿长(和芬华):组织制定煤矿瓦斯治理管理制度、标准、细则和规定,并认真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组织审查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5)通风副总工程师(方程):参与瓦斯治理政策、计划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制定,并组织落实。负责组织审批按规定上报的各类“一通三防”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检查
9、落实情况。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和落实瓦斯治理规划,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6)安全副矿长(余永红):负责职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协助组织公司“一通三防”和瓦斯综合治理的隐患排查 , 监督落实瓦斯治理方面的问题和隐患的整改情况。对瓦斯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监督瓦斯治理重大问题的现场贯彻落实情况。(7)生产副矿长(蒋小书):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方针,认真落实“以风定产”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负责贯彻上级颁布的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精神、政策、指令、决定、规定等,并认真组织实施。负责贯彻执行公司有关瓦斯治理方面的方案、规划、计划
10、和措施,并把瓦斯防治措施落实到区队。(8)机电副矿长(李因学):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负责主要通风机安全运行的技术管理工作。(9)生产技术科:配合矿长制定矿远期和近期计划,制定瓦斯防治措施。参与瓦斯治理规划、计划和安全费用的审查。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矿井搞好通风巷道的维修工作,确保巷道通风断面满足需要。在采掘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瓦斯治理的管理规定。合理组织生产接续,确保瓦斯治理工程与采掘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入使用。(
11、10)通风科:在矿井开拓、生产布局等方面落实瓦斯治理。检查、督促瓦斯治理工程计划的实施和瓦斯治理措施的执行,及时分析 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一通三防”专业会议,分析矿井瓦斯治理状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负责排查重大瓦斯事故隐患,并对隐患治理措施、治理方案进行审查。(11)安全科:督察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瓦斯治理的政策、指令、决定、规定、标准等在全煤矿的贯彻落实。负责全煤矿瓦斯治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各生产矿井和职能部门的瓦斯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2)机电科:负责抓好井下安全供电,预防发生无计划停电造成的停风事故。对因机电原因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要
12、认真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组织落实掘进工作面通风实现“三专两闭锁”、瓦斯重点管理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组织对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进行检查,杜绝失爆现象。(13)带班副矿长(王小荣、田光荣、尹荣江):经常深入现场,及时解决和处理分管范围内的瓦斯治理技术问题和瓦斯事故隐患。(14)调度室主任(问来稳):参与制定重大瓦斯事故抢救方案,并参与事故的抢险工作(15)办公室主任(尹启宁):对矿所需材料计划落实,食堂、治安、材料、库房、泵房、炸药库、报工、工资发放造册进行管理,在总经理的领导下配合矿长工作。 (见附表3:煤矿企业瓦斯防治技术人员配备一览表)。三、瓦斯防治专业队伍1、专业队伍矿井瓦斯防治队
13、伍建设情况(见附表4:专业化作业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2、专业队伍培训为加强矿井瓦斯治理和防突队伍建设,矿对防突队全体人员进行岗前专题培训,确保所有防突工、探放水工熟练使用光学瓦检器等仪器仪表,严格按上级培训中心培训期次派出人员参加安全培训和复训,确保全体人员持证上岗。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大沟煤矿煤矿由于建矿时间长,逐步配足配齐了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矿长1人、技术副矿长1人、生产副矿长1人、安全副矿长1人、机电副矿长1人、安全员15人、瓦斯检查员16人、绞车司机14人、井下放炮员5人、井下电钳工6人、瓦斯监控员4人、井下爆破工3人、通风工4人、信号把钩工10人、井下排水工2人、瓦斯抽放工
14、3人、主扇司机3人。(见附表4:专业化作业人员与特种作业人员一览表)第三章 系统设施一、矿井生产系统矿井的开采条件、开拓方式、生产布局、采煤方法、回采工艺、采掘工作面个数介绍如下:1、矿井开采条件a、地质构造大河镇大沟煤矿出露地层自下而上有: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卡以头组、飞仙关组第一段及第四系。从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上二叠统龙潭组(P2l)主要为陆相沼泽湖泊相含煤沉积、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地层厚度170.30-200.59m,平均195.50m,含大羽羊齿状化石,含煤2850层,煤层总厚度33.75m,含煤系数为17.26%,煤层
15、编号的有M1M24,根据含煤特征,岩石类型及标志层、将龙潭组自下而上分为二段。1、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玄武岩顶界,地层厚度约71.76-97.85m,平均72.10m。岩性主要为浅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含较多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含煤912层,其中可采煤层二层,根据主斜井所揭露的M16煤层以下的地质特征与邻近矿区对比,将两层可采煤层对比为M16、M19煤层。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P2)呈假整合接触。(本矿区内P2l1地表未出露)。2、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地层厚度约69.00-107.84m
16、,平均71.30m。岩性为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薄层状、似层状菱铁岩。含煤7-20层,矿区内含可采煤层四层,即M7、M9、M13、M15煤层。(二)长兴组(P2c)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厚度75.00-129.10m,平均89.88m,岩性为灰色,黄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及少量似层状、透镜状菱铁岩及煤层组成。含煤7-10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即M3煤层。与下伏地层龙潭组(P2l)呈整合接触。(三)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C)地层厚度70-120m,一般90m,下部为灰色、灰绿色薄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含多量叶肢介动物化石,上部为
17、灰色、黄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灰色细砂岩,基本不含化石,与下伏地层长兴组呈整合接触。(四)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薄层状泥岩为主,并与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呈互层状产出。泥岩中富含蠕虫状方解石为特征,该段地层矿区内出露不全,出露地层厚度大于90米。与下伏地层卡以头组(T1C)呈整合接触。(五)第四系(Q)由坡积物、残积物、冲积物和耕植土所组成,多为岩块、砂、砾和粘土堆积,零星分布于沟谷、凹地及大沟煤矿炼焦场地,厚度010米。二、构造大沟煤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I1),滇东台褶带(I2),曲靖台褶束(I34)的东南部。在区域上夹持于富源弥勒大断裂,营上阿岗
18、大断裂之间。矿区内地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1135度的单斜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由于该矿位于杨梅山小达村南北向断层与北西向次级断层夹持的三角断块中,在矿区内发现断层5条,即F1、F2、F3、F4、F5,其中F1、F2、F3为正断层,F4、F5为逆断层。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断层:F1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840米,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10米,在地表断层下盘M7煤层与断层上盘(T1C)中下部地层呈断层接触。F2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40m,南北向贯穿整个矿区,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6,落差40米左右。F
19、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东部分,断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5,断层落差15米,区内走向长度大于600米,南端被F4走向逆断层所切断,并有一定位移。F4逆断层:位于矿区东南部,断层走向近似东西向,倾向北,倾角48,断层落差20米,在地表M7下部地层重复约20米,将F3、F5断层切割并发生位移,对M13煤层影响较大。F5逆断层:位于矿区东部,断层走向近似南北向,倾向西,倾角46,断层落差8米,断层影响深度P2c至M13煤层,往下逐渐变小。b、煤层及煤层对比一、煤层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2l)及长兴组(P2c)。(一)上二叠统长兴组(P2c)上至M1煤层顶界,下至M7煤层顶板,地层平均厚度8
20、9.88m,含煤7-10层,煤层总厚度4.89米,含煤系数为5.44%。含局部可采煤层一层,M3煤层。(二)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2l2)上至M7煤层顶板,下至M16煤层顶板,该段地层厚度平均71.30米,含煤9层,煤层总厚度9.60米,含煤系数13.46%。含可采煤层4层,即M7、M9、M13、M15煤层;局部可采煤层2层,即M8、M11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三) 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一段(P2l1)上至M16煤层顶板,下至峨嵋山玄武岩组(P2,)地层平均厚度约为72.10米,含煤9-12层,煤层总厚度7.17米,含煤系数9.94。含可采煤层2层,即M16、M19煤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
21、即M21、M22、M24煤层。二、煤层对比该矿区煤层多,但可采煤层仅有6层。煤层对比主要运用煤层结构、煤层夹矸、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煤层间距等标志进行综合对比。经矿山多年开采证实煤层对比可靠。对比可靠的有M5、M7、M9、M13、M15、M16、M19煤层,对比较可靠的有M3、M8、M11 、M24煤层。三、主要可采煤层M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P2l2)顶部,煤层厚度1.402.30米,代表性结构为1.22(0.03)1.05米,为黑色块状、粉状半暗半亮型煤,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夹矸为棕灰色细晶质高岭石泥岩。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似层状菱铁岩,底板为灰色泥质粉砂岩,伪底为0.18米泥岩。M9煤
22、层:上距M7煤层26.76米,煤层厚度1.602.73米,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70(0.03)1.02米,为黑色粉状、鳞片状、碎块状半亮型煤,夹矸为褐色高岭石泥岩,全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厚3.46米灰色细砂岩夹多量似层状菱铁岩,伪底1.06米为灰色泥岩。M13煤层:上距M9煤层27.84米,煤层结构0.50(0.03)0.60米,为黑色粉状、鳞片状半暗半光亮型煤,夹矸为灰色泥岩,全区可采稳定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底板为灰色泥岩夹似层状菱铁矿。M15煤层:上距M13煤层9.28米,煤层厚度2.472.83米,煤层结构一般为1.24(0.03)1.55米,为黑色粉末,鳞片状半亮型煤,裂
23、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状菱铁岩,底板为深灰色泥岩,遇水易碎裂。M16煤层:上距M15煤层6.83米,煤层厚度1.641.37米,代表性煤层结构为0.67(0.03)0.79米,为黑色粉状、块状半暗半亮型煤,夹矸为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褐色泥岩,底板为层状砂岩。 M19煤层:上至M16煤层12.67米,煤层厚度0.961.28米,代表性煤层结构0.47(0.04)0.63米为块状半暗半亮型煤,裂隙发育,易碎裂,煤层顶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底板为中厚层状泥岩。2、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设置三条井筒:主斜井、副斜井、回风井。主斜井井口坐标为(x:2826103.0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瓦斯 防治 能力 评估 申请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