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地质学期末复习题.doc
《煤层气地质学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地质学期末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1煤层气: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2生物成因气: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发生降解生成的煤层气,可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3解吸气:在正常大气压和储层温度下,将煤样放入样品罐后,解吸释放出的气体。4残余气:煤样经充分解吸后仍残留在微孔隙中的气体。5煤层气藏:受相似地质因素控制,以吸附煤层气状态为主,有一定煤层气资源规模,具有相对独立流体系统的煤岩体。 6煤层气地质储量:在原始状态下,赋存于已发现的、具有明确计算边界的煤层气藏中的煤层气总量。 7煤层气资源:以地下煤层为储集层且具有经
2、济意义的煤层气富集体。8煤层气资源量:根据一定的地质和工程依据估算的赋存于煤层中,当前可开采或未来可能开采的,具有现实经济意义和潜在经济意义的煤层气数量。9煤层气资源勘查:在充分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遥感、钻井以及生产试验等手段,调查地下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和赋存数量的评价研究和工程实施过程。 10割理:煤中天然存在的裂隙,一般呈相互垂直的两组出现,与煤层层面垂直或高角度相交。11储层渗透性:在一定压力差下,储层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12有效(相)渗透率:当储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储层对其中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13基质孔隙:煤的基质块体单元中未被固态物质充填的空间,由孔隙和
3、通道组成。14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煤所具有的总面积。 15含气面积:单井煤层气产量达到产量下限值的煤层分布面积。 16兰式压力: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能力的50%时所对应的压力。17井底压力:煤层气井井底流体流动压力。18原地应力:煤储层没有受到任何人为扰动,处于原始状态的应力。19地层压力:作用于地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20储层压力:作用于煤孔隙、裂隙内的水和煤层气上的压力。21储层压力梯度:单位垂深内储层的压力增量,即随着深度的增加储层压力的改变速度,常用kPa/m或MPa/100m来表示。22上覆有效地层厚度:煤层到其上部第一个不整合面之间的地层厚度。 23总孔容:单位质量煤中孔隙的总体积。
4、24孔面积:单位质量煤中孔隙的表面积。25孔隙率:单位体积煤中孔隙所占的体积。26临界解吸压力: 在煤层降压过程中,气体开始从煤基质表面解吸时所对应的压力值。27饱和度中值压力:毛细管压力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所对应的毛细管压力。28储量计算单元:一般是煤层气藏,即是各种地质因素控制的含气的煤储集体,当没有明确的煤层气藏地质边界时按煤层气藏计算边界计算。29采收率:从煤层气藏中能采出的煤层气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二、填空题1煤化作用的实质是(温度升高)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烃类即为反应的(部分产物)。2与天然气的成因相同,煤层气成因可分为(有机成因:生物成因、热成因、混合成因)和(无机成因)两
5、大类。生物成因气按其形成阶段可划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3煤层气成因判别主要采用(煤层气的组分组成)(甲烷碳氢同位素)以及(成熟度)等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地质背景)。4煤基质孔隙的分类:根据成因分为(气孔、残留植物组织孔、次生矿物孔隙、晶间孔、原生粒间孔)。按照大小分为:(大孔、中孔、小孔、微孔。)5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可分为(水动力封闭型)(自封闭型)两类。6脆性变形标志包括(宏观断层)(裂隙)(显微裂隙)(微裂隙)。7煤层气以(溶解态)(游离态)(吸附态)三种形式储集在煤储层。8通过测定煤层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可以确定(地下流体的运移方向),确定(煤层气的富集区),为煤层气勘
6、探开发选区提供理论依据。9煤储层气含气量由(解吸气)(逸散气)(残余气)三部分组成。10煤层气藏的边界类型:经济边界、水动力边界、风氧化带边界、物性边界、断层边界、岩性边界。11煤层气产量预测模型:气体吸附-扩散模型组分模型黑油模型。可再分为:经验吸附模型、平衡吸附模型、非平衡吸附模型。12煤中裂隙分为:割离(内生裂隙)、外生裂隙、继承性裂隙。13割离成因分为三种情形:(内张力作用)(流体压力的作用)(构造应力)。14煤体结构: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15煤层气资源勘查可分为(选区)(勘探)两个阶段。16根据选区评价的结果,可以估算煤层气(推测资源量)。17根据勘探结果可以计算煤层
7、气储量。18基质孔隙和裂隙的(大小、形态、孔隙度、连通性)决定煤层气储集、运移、产出。19煤层气的成分和同位素数据主要获得渠道:生产矿井,煤样品解吸试验,煤层气生产井。20无机成因气的判断依据有(烃类气体的成分)(烷烃碳同位素系列)(与烃类气体伴生的非烃类气体)(稀有气体的含量与同位素)(地质背景)综合分析。21储层压力状态分类:欠压、正常、高压、超高压。22煤体变形的类型:脆性变形、脆-韧性变形、韧性变形。23煤储集空间分类:煤储层是一种双孔隙岩层,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24割理的分类:面割理和端割理。25煤层气资源量/储量分类与分级:根据经济可行性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8、;煤层气资源量分为待发现的和已发现的两级;已发现的煤层气资源量,又称煤层气地质储量,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预测的、控制的、探明的)3级。26无机成因甲烷13C1-30%,烷烃气具有(负)碳同位素系列。27割理一般集中分布在(光亮煤)分层中,割理面平整,无擦痕,多具张性特征。 29甲烷的溶解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0镜质组和惰质组对甲烷的吸附能力均高于(壳质组)。生气能力壳质组镜质组 惰质组。31对煤层气的生成普遍起作用的是(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32 12CH4(优先)解吸,13CH4(滞后)解吸,且12CH4的扩散、运移速率高于13CH4,造成甲烷碳同位素浅部轻。33
9、13CH4的溶解度(大于)12CH4,造成地下水滞留区同位素偏重。C02溶解度远(大于)CH4,滞留区含量(高)。压力越(高),分馏效应越明显。34温度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是(消极)的,随着温度的增加煤的吸附能力(减小)。 35现今保留在煤层中的气体是经过运移和聚集的各种成因气体混合的产物,其成分和同位素组成既不同于常规天然气,也不同于煤层气。36煤不仅具有成烃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容纳烃类物质的空间,然而,煤能否成为好的源岩和储集层,则主要取决于(煤化作用程度),煤化作用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孔隙率,渗透性)影响烃类气体的赋存和运移,而烃类气体的产生则取决于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化学反应。37大体上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层气 地质 学期末 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1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