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三矿500万吨矿井通风设计.doc
《济宁三矿500万吨矿井通风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三矿500万吨矿井通风设计.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济宁三矿500万吨矿井通风设计目 录1 矿井设计概况3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31.1.1矿区概述31.1.2 井田地质特征31.1.3 煤层特征31.2 井田开拓41.2.1 井田境界与储量41.2.2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1.2.3 井田开拓51.3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61.3.1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61.3.2 采煤方法71.3.3回采巷道布置71.3.4部分井巷特征参数72 矿井通风系统拟定82.1通风系统拟定原则和要求81) 通风系统拟定原则82) 通风系统拟定基本要求8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81)选择通风方案的因素82) 矿井通风方案93)通风方式的选择
2、102.3 矿井通风方案技术经济比较121)技术比较122)经济比较122.4矿井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133 带区通风153.1带区进、回风上山的通风系统153.2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选择151)长壁采煤工作面的通风方式164掘进通风系统设计174.1掘进通风系统的设计原则174.2掘进通风方法选择174.3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191)按压入式通风方式通风时192)按瓦斯涌出量计算193)按人数计算204)按炸药量计算205)按风速进行验算204.4掘进通风设备选型211)风筒选择的原则:212)风筒的选择213)局部通风机选型224.5掘进通风技术管理和安全措施235 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25
3、5.1 矿井总风量的计算25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252)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255.2 矿井风量分配291) 分配原则292) 分配方法293) 具体风量分配(见表5.3)295.3风速验算306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326.1 通风阻力的计算原则326.2 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确定326.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366.4 矿井通风总阻力387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407.1矿井通风设备选型要求407.2矿井自然风压407.3 通风机选择411)通风机的工作风量412)通风机风压413)通风机工作风阻424)通风机的选择427.4 电动机选择431)
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432)电动机台数及种类的确定447.5 矿井主要通风设备要求447.6 通风附属装置及其安全技术451) 风机附属装置452)通风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468 矿井通风费用概算488.1吨煤通风电费481) 主要通风机年耗电费:482) 局部通风机年耗电费:488.2通风设备的折旧费和维修费491)通风设备的折旧费492)通风设备的维护费498.3专用通风巷道的维护费498.4通风员工工资费用498.5吨煤通风成本499 结论5010 参考文献501 矿井设计概况1.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1矿区概述济宁三号煤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南郊任城区境内,距济宁市区14km,
5、北与济宁二号煤矿毗邻,东距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所在地邹城40 km。矿井东以孙氏店断层为界;南部边界:以3903500纬线与王楼普查区、第四勘探区分界;西以3下煤的-925m等高线垂切至各煤层为界; 北以3910000纬线与济宁二号煤矿相毗邻;东南以16上煤-350m等高线、C17-2断层、C16-1和 C15-2号孔连线及孙氏店支一断层与泗河煤矿分界。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1所列的平均值选取。表1 空气平均密度一览表季节 地点进风井筒(kg/m3)出风井筒(kg/m3)冬1.231.21夏1.2181.201.1.2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的走向最大长度为7.5 km,最小长度为4.7km,平均长度为7.
6、4km。井田倾斜方向的最大长度为9.1 km,最小长度为6.3km,平均长度为8.4km。煤层的倾角最大为10,最小为2,平均为5,井田平均水平宽度为8.2km,水平面积为60.68平方公里。1.1.3 煤层特征本矿井可采煤层有3下煤层,其煤层平均厚度为7.8m,具体参见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根据精查地质报告的瓦斯地质资料,本矿井瓦斯最高含量为2.01ml/g煤,属低瓦斯矿井。各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并有自然发火倾向。1.2 井田开拓1.2.1 井田境界与储量矿井地质资源量:3下煤658.32(Mt),矿井工业储量649.85(Mt), 矿井可采储量470.75(Mt),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
7、500万t/年。工业广场的尺寸为500m800m的长方形,工业广场的煤柱量为1999.43(万t)。1.2.2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三八” 制,每天三班作业,两班半生产,半班准备,每班工作8 h,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本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67.25年。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1.2.3 井田开拓工业广场与主副井筒布置位置相同,即。井田中央。本矿井设计中只针对3下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5.0 M/t。煤层倾角平均为5,为近水平煤层,南北走向,东高西低,附存条件稳定,煤层露头标高-375 m,煤层埋藏最深处达-9
8、25 m,垂直高度达540 m。井田走向长度平均7.5 km,倾斜长度平均8.1 km,针对于本矿井的实际条件,设计为两水平开采。第一水平标高为:-600m;第二水平标高为-800m。带区式开采。前期在工业广场内开掘主立井、副立井,在井田东部风化带内开掘东风井。后期在井田西部边界附近开掘西风井。主井位于矿井工业场地,担负全矿井5.0Mt/a的煤炭提升任务,井筒内装备两对22 t箕斗,采用多绳摩擦轮提升机提升。副井位于矿井工业场地,担负全矿井人员、材料、设备的升降任务,为矿井主要进风井。进风立井位于矿井工业场地,井筒净直径= 6.5m净断面面积为33.2 m2。由于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布置一条回
9、风大巷,可满足回风需要。再布置一条胶带运输大巷,一条辅助运输大巷,共三条大巷。为便于在巷道交叉时架设风桥等构筑物,辅助运输大巷沿煤层底板掘进;回风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沿顶板掘进;胶带运输大巷与回风大巷水平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沿顶板掘进。大巷位于井田中部偏东,沿倾向布置,局部半煤岩及岩巷,巷道坡度随煤层而起伏,一般25,辅助运输大巷局部7,主运输大巷上仓段局部10。该矿井设计选用立井两水平、暗斜井延伸,水平标高一水平为-600 m,两水平为-800m。1.3巷道布置与采煤方法1.3.1 带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本矿井为单水平加暗斜井延伸开拓。首采区为东七带区位于井田东翼,井底车场东部。首带区煤
10、厚8.5m,平均倾角5,属近水平煤层,采用综放采煤法,一次采全高。根据规范规定并结合本矿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带区的工作面长度为230 m。首采带区东七带区位于井底车场东侧,带区内划分六个区段,区段平均长2300 m,工作面长230m,两条斜巷均为4.2m宽,3m高,加上煤柱,区段宽为248m。根据以上原则设计首采带区为东七带区,考虑到井田中央布置带区投产快,运输环节少,所以先采靠近井筒附近的带区,这样准备时间短,出煤快,然后依次采1、9、3带区。各带区顺次接替。工作面两翼布置,首采工作面为3下701工作面,然后开采另一翼。1.3.2 采煤方法主采煤层选用综采开采工艺,走向长壁全部垮落一次采全高的
11、采煤方法。工作面的推进方向确定为后退式。根据工作面的关键参数选用配套设备:液压支架ZFS6200/18/35、采煤机SL300(AC)、刮板输送机SGZ1000/1050、SZB-764/132型转载机、PCM110型破碎机、SSJ1000/2160型带式输送机。采煤机截深0.8m,其工作方式为双向割煤,追机作业,工作面端头进刀方式。工作面用先移架后推溜的及时支护方式。1.3.3回采巷道布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5.0 Mt/a,高产高效“一矿一面”。根据以风定产的要求以及后面通风设计关于工作面通风方式选择的比较论述,确定采用U型通风方式。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一进一回,每个工作面共布置二条顺槽
12、。辅助运输顺槽,作为进风、运料等辅助运输之用,在其内靠工作面侧布置移动变电站。胶带输送机顺槽,用作回风、煤流运输,在其内靠近工作面侧布置胶带输送机。两顺槽原则沿煤层底板掘进。考虑到工作面涌水尽可能减少对煤流运输系统的影响,故确定西顺槽为辅助运输顺槽。为满足综放工作面生产运料和通风的要求,上下顺槽的断面积设计为12.6 m2。 1.3.4部分井巷特征参数 表2部分井巷特征参数 井巷名称长度(m)断面(m2)周长(m)副井50.325.12井底车场1816辅助运输大巷18.3116.25辅助运输顺槽12.614.4综放工作面17.117.4胶带运输顺槽12.614.4回风斜巷12.614.4回风大
13、巷14.714.5风井33.220.412 矿井通风系统拟定2.1通风系统拟定原则和要求1) 通风系统拟定原则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应严格遵循安全可靠、投产较早、出煤较多,通风基建费用和经营费用之总和最低以及便于管理。矿井通风网络结构合理:集中进回风线路要短,通风总阻力要小,多阶段同时作业时,主要人行运输巷道和工作点上的污风不串联。 (1) 内外部漏风少。 (2) 通风构筑物和风流调节设施及辅助通风机要少。 (3) 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通风井巷,使专用通风井巷工程量最少。 (4) 通风动力消耗少,通风费用低。2) 通风系统拟定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和阶段水平之间都必须有2个安全出口。 (2)进风井
14、巷与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的粉尘浓度不得大于0.5mg/m3。 (3)新设计的箕斗井和混合井禁止作进风井,已作进风井的箕斗井和混合井必须采取净化措施,使进风流的含尘量符合上述要求。 (4)主要回风井巷不得作人行道,井口进风不得受矿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井口排风不得造成公害。 (5)矿井有效风量率应在60%以上。 (6)采场、二次破碎巷道和电耙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电耙司机应位于风流的上风侧,有污风串联时,应禁止人员作业。 (7)井下硐室和炸药库,必须设有独立的回风道。 (8)主要通风机一般应设反风装置,要求10min内实现反风。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择1)选择通风方案的因素 选择通风方式应根据矿
15、井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通风方式的特点及使用条件,并考虑以下两种因素: (1) 自然因素:煤层赋存条件、埋藏深度、冲击层深度、瓦斯等级。 (2) 经济因素:井巷工程量、通风运行费用、设备装备费用。2) 矿井通风方案矿井通风方式根据回风井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中央并列式、中央分列式、两翼对角式、采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式,以下为前四种方案的示意图。方案一:中央并列式风井主副井都位于中央工业广场上,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如图2.1。图2.1 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1主井 2副井 3运输大巷 4回风大巷 5回风石门方案二:中央分列式两回风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两翼,副井进风,风井回风,如图2.2。图2.2 中央分列式通
16、风方式1主井 2副井 3运输大巷 4回风大巷 5回风石门方案三:两翼对角式进风井位于井田的中央,回风井设在井田两翼的上部边界,如图2.3。图2.3 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1主井 2副井 3运输大巷 4回风大巷 5回风石门方案四:采区式通风方式每一个分区域均设置进风井及回风井,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如图2.4。图2.4 采区式通风方式1主井 2副井 3运输大巷 4回风石门3)通风方式的选择各种通风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对比,见表2.1。表2.1 各种通风方式对比类型通风系统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中央式中央并列式进风井与回风井沿井田走向及倾斜均大致并列于井田的中央,两井底可以开掘到同一水平,也可将回
17、风井只掘至回风水平(一般适用于较小型矿井)。投产初期暂未设置边界安全出口,煤层倾角大,走向长度不长(一般小于4km),埋藏深,而且瓦斯、自然发火不严重的矿井。1.初期投资少,出煤快,采区生产集中,便于管理;2.节省风井工业场地,占地少,比在井田内打边界风井压煤少;3.便于井筒延伸,为深部通风提供有利条件;4.风流折返流动路线长,通风阻力大,且进出风井之间的漏风较大,通风费用高;5.工业场地风机噪音大。中央分列式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中央,回风井大致位于井田浅部边界沿走向的中央,在倾斜方向上两井相隔一段距离,回风井的井底高于进风井的井底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走向长度不大而瓦斯和自然发火较严重的
18、矿井。1.与并列式相比,这种方式较安全,2.建井期两井深部延伸,通风不困难,风流路线短,风阻小;内部漏风小,有利对瓦斯、自然发火的管理。3.工业广场没有噪音和污风的污染,回风井系统设备防尘管理比较方便。4.多一个风井场地,压煤较多对角式两翼对角式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回风井位于沿浅部走向的两翼附近(沿倾斜走向的浅部)。如果只有一个回风井,且进、回风分别位于惊天的两翼称为单翼对角式。适用于走向长度较大(一般大于4km),井田面积大,产量高,煤层上部距地表浅,瓦斯和自然发火严重的矿井。1.由于风流路线较短,阻力和漏风小,所以各采区风阻比较稳定;2.矿井总风压稳定,工业广场不受污染,比中央分
19、列式安全性更好;3.但初期投资较大,建井期较长,管理相对分散,发生事故时反风较困难。注:对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采用对角式的通风系统。分区对角式通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每个采区各有一个回风井,无总回风巷。适用于煤层距地表浅,地表高低起伏较大,无法开采浅部总回风巷,而且表土层没有沙层,便于开掘小风井。1.各分区与独立的通风线路,互相不影响而且通风阻力小,建井工期段;2.利于安全生产;分区风井多,占场地多,通风机管理分散。注:对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采用对角式的通风系统。混合式混合式进风井与回风井有3个以上井筒,有中央并列式和对角式混合、中央并列和分列式混合、中央分列
20、式和对角式混合等适用于走向距离很长以及老矿井的深部开采与扩建;多煤层、多井筒、多水平开采,有利于矿井分区分期投资;大型矿井井田范围较大,产量大或采用分区开拓的矿井分区式分区回风进风井大致位于井田走向的中央,在采区开掘回风井,并分别安设通风机分区抽出适用于煤层距地表较浅,或地表高低起伏较大,无法开凿浅部的总回风道。在开采第一水平时,只能采用这种分区回风方式。另外矿井走向长,多煤层开采,高温矿井,亦有采用此方式对有瓦斯喷出或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应采用分区通风系统此外,还适用于高瓦斯矿井和具有一定条件的大型矿井分区回风各分区有独立的进回风井系统。但与中央进风系统大巷没有通风设施隔绝1.各分区有独立的
21、通风线路,互不影响,便于管理2.建井工期短3安全生产好4分区进风井多,需增加风井场地,通风机管理分散2.3 矿井通风方案技术经济比较1)技术比较由于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通过初步的技术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三比方案二和方案四有更明显的优势。2)经济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三两通风方案的经济主要从巷道开拓工程量、费用及巷道维护费用、通风设施购置费用和通风电费等方面考虑,巷道开拓及维护费用只比较两个方案中不同或多出的部分,相同部分不作比较。(1) 井巷掘进费用比较方案项目两翼对角式中央并列式工程项目工程量(m)单价(元/m)费用(万元)工程量(m)单价(元/m)费用(万元)回风大巷552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宁 500 矿井 通风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