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庄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doc
《李大庄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大庄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绪 论1.1目的任务为了对勘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及探矿权评估转让需要,探矿权人委托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对本区进行详查设计工作,并于2013年5月编制河南省永城市李大庄勘查区煤炭详查设计本次详查工作程度的要求是:1、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并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2、基本查明勘查区的构造形态,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3、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4、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基本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
2、查环境地质现状;5、基本查明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6、估算各可采煤层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7、初步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1.2 位置和交通本区位于河南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河南省永城市,地理座标东经12615151262107,北纬365800370500,走向长12.9km,倾向平均宽约4.4km,面积56.3km2。勘查许可证批准的拐点坐标见表1-1。勘查区拐点坐标一览表 表11拐 点直 角 坐 标(3带)XY013773220.2039431546.30023773193.1039435392.10033769495.503
3、9435366.80043769469.1039439342.30053767522.6039440150.80063767315.5039438815.40073764850.4039438799.50083765168.6039437261.80093760251.5039435303.70103760273.0039432222.80113765819.4039432262.50123765808.5039433802.00133770892.7039433837.60143770912.0039431144.90153773221.5039431366.90区内交通便利,永夏公路从矿区
4、经过,向北西约23km直达夏邑县与GZ45高速连通,再向前约22km到达陇海铁路和G310国道;向南东约13km直到永城市与G311国道相接(图11)。图11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1.3 自然地理1.3.1地形地貌本区位于黄淮冲积平原北部,地势平坦,仅北部外围芒砀山一带有寒武奥陶纪灰岩侵蚀型残丘(标高158.8m)。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微向东南倾斜,地形标高为3336m。1.3.2 水文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沱河(巴河)自西北流向东南,至安徽省境内入淮海,属淮河水系。河流一般河谷宽缓,河床较浅,流量流速受季节性控制,雨季流量大,流速急,旱季剧减,以致断流。1.3.3 气象本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
5、候,夏季炎热,冬季干燥寒冷,四季分明。据永城市气象站资料。1)气温:年平均最低13.2(1957年),最高15.2(1961年),一般为14.3左右;日最低-23.4(1969年2月5日),最高41.5(1969年2月1819日)。冰冻期一般为11月至翌年3月,冻结深度最大0.19m。2)降水量:年降水量630.40mm(1978年)1518.6mm(1963年),历年平均874mm;日最大降水量207mm (1957年7月14日)。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1.3.4 地震本区位于郯庐断裂地震活动带以西,1668年山东临沂茗县之间发生8.5级大地震曾波及本区,永城地震为度区。根据永城市多
6、年资料记载,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1.4 生产矿井及小窑李大庄勘查区东侧为永城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发建设条件良好,是国家“八五”、“九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的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目前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2.43亿吨(其中,天然焦5.94亿吨)。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建成投产陈四楼、城郊、车集、新桥等4座国有大型现代化生产矿井,设计规模年产780万吨,另有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矿井规模165万吨。陈四楼煤矿和城郊煤矿紧邻本区,现简述如下:一、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陈四楼煤矿位于李
7、大庄勘查区东侧外围北侧,可采煤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2煤层及下石盒子组三1、三2、三4煤层。井田南北走向长12.5km,倾向宽5.9km,面积62.3889 km2。二、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城郊煤矿位于李大庄勘查区东侧外围南部,井田南北走向长12m,倾向宽11km,面积92.9235km2。井田北侧为陈四楼煤矿,地质情况相似。矿井地质储量75078万吨,立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开采水平-500m。本区为巨厚松散层覆盖的全隐伏煤田,勘查区及周边地区无生产小窑。1.5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勘查区位于永夏大型隐伏煤田东部边缘,含煤地层发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地质部华东地
8、质局325队在该区进行1:20万地质填图,初步确定很可能为含煤区。同年,地质部物探局402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垂直电测深测量工作,提出永城一带是极易于含煤的地区。19561957年,华北煤田地质勘探局120队和地质部华东地质局325队及河南永城地质队,根据地质部物探局济南大队电法五分队提供的地面物探资料,在矿区东侧永城市陈集、薛湖和市区南施工的钻孔中分别打到二叠系多层煤,最厚达2.36m,证实了永城含煤地层之存在。1976年元月1983年4月,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一队在永城煤田城郊矿区开展普查及详查工作,面积240km2,以F2及F10断层作为详查区的西部及北部边界,共计施工367孔,进尺2
9、10000m,1983年提交河南省永城煤田城郊矿区详查地质报告,提交B+C+D级储量128670万吨,河南省地质局以豫地字(1983)443号文件下达审批意见。在普、详查工作中,李大庄勘查区范围内施工部分钻孔,本次报告编制工作利用了18个钻孔,计12404.30m;同时利用了区外相邻的16个钻孔,计11377.35m,为本次普查报告提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钻孔有关情况详见本报告附表。1986年4月河南省地质局地质十一队提交河南省永城煤田陈四楼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该报告施工的94个钻孔全部在F2断层以东,F2断层以西收集使用前述详查地质报告资料。1.6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自2013年4月启动,4月
10、在充分收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6月前完成详查设计编写;本次完成的各类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12。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坚持“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共伴生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本次设计编制工作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分别如下: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199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
11、661999);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中国地质调查局);煤矿床水文地质勘查工程质量标准(MT/T1163-2011);第2章 区域地质2.1 区域地质特征本区位于河南省东部的黄淮冲积平原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南部,为大面积新生界浅覆盖区。根据河南省前新生代基岩地质图(1:50万、图21)同时参考相邻井田勘查成果,对区域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和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概述如下。图2-1 河南省夏邑-永城一带新生代基岩地质图2.1.1地 层区域为稳定陆块盖层沉积,分布的地层主要是为新近系覆盖的寒武系中上统、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1)寒武系中上统(2+3)零星
12、出露于永城市北的芒砀山,在演集东北、侯岭南亦有分布,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岩、白云岩及页岩等。2)奥陶系中统(2)广泛分布于夏邑县火龙永城市以东区域,可与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对比,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灰深灰色灰岩、豹皮状灰岩。3)石炭系上统(3)分布广泛,为一套含煤含铝岩系,其岩性为三角洲河湖相的碎屑岩、灰岩、页岩、煤层、山西式铁矿层、铝土矿,自下而上可分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太原组,总厚约150m。4)二叠系(P)分布广泛,为一套含煤岩系,其岩性亦为三角洲河湖相的碎屑岩、灰岩、页岩、煤层或煤线、山西式铁矿层,自下而上可分为二叠系下统(P1S)山西组、下石盒子组(P1X)
13、和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山西组主要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所含二2煤组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5)新生界(Kz)区内大面积分布,按照形成时代、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新近系中新统、上新统、更新统和全新统。2.1.2 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体现为规模较大的小岩体或小岩株、岩席,零星分布于永城复式背斜轴部,主要岩性为燕山期辉长岩(52)、闪长岩(52)、闪长玢岩(52-3)、石英闪长玢岩(52-3)、花岗闪长岩(52-3、53)、花岗斑岩(53)等。2.1.3构 造区域构造变形以平缓开阔褶皱及脆性断裂为特征,基本构造格架表现为北北东向永城复式背斜和北西西与北东北北东向断裂
14、交织的断块(中新生代盆岭构造)。1)褶皱区域上除发育北北东向永城复式背斜外,还普遍发育北北东向次级褶皱,最具有代表性的自西向东有:周庄陈四楼向斜、李古洞程楼背斜、屈庄高六湾向斜、洪岗小赵庄背斜和张庄向斜。1、永城复式背斜位于夏邑县火店永城市东,褶皱宽缓,枢纽呈舒缓波状,轴向北东1015,向北东方向倾没。核部为寒武奥陶系地层,局部有辉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小岩体或小岩珠侵入,两翼为石炭二叠系地层,东翼被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切割。2、屈庄高六湾向斜沿屈庄曹楼高六湾一线呈北北东向展布,长达18 km,轴向北东1020,核部为上石盒子组地层,两翼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地层。褶曲南段较北段稍紧密,
15、被北北东向断裂破坏较严重,使南段东翼极不完整,且倾角稍陡。3、洪岗小赵庄背斜位于屈庄高六湾向斜西侧,与屈庄高六湾向斜大致平行,长约15 km,轴向北东530,核部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两翼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地层。褶曲宽缓,东翼稍陡。中部被北东向断层错开分成南北两段,北段向东平移约1.5 km,人工地震资料称为姬庄凸起。2)断层主干断裂有北西西向八里庄断层、赞城断层和北北东向刘河断层,其性质均为正断层,分别构成了永城断块的北部、南部和东部边界;次级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向断层为主,自西向东主要有F12断层、F2断层、F3断层、F5断层和F17断层等,其性质亦均为正断层。1、八里庄断层为永城断
16、块北部边界断裂,长约45km,走向北西西向,倾向南南西,为正断层性质(张扭性)。下盘为奥陶系马家沟组及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地层,上盘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断距西大东小,西段落差300m,东段落差100m左右。2、赞城断层为永城断块南部边界断裂,长约45 km,走向近东西,倾向北,为北盘下降的正向断层。落差350m,自西向东断距逐渐变小,至东端仅100m左右。3、刘河断层为永城断块东部边界断裂,区域上又称之为薛湖断层。区内长约35km,南端被F20断层所截,南北两端均延出省外。走向北东17左右,倾向西,西盘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东盘为二叠系山西组地层,落差50100m左右,为西盘
17、下降的正断层。2.2 区域矿产特征1)矿产综述区域目前已发现或探明不同规模的煤炭井田8处,岩浆型小型铁矿(大王庄)1处。已提交煤资源量24.68亿t、铁矿石资源量902.6万t、伴生钴资源量467.79 t。2)煤系地层和煤层石炭二叠系为区域煤系地层,总厚度大于1200m,含六个煤组30余层煤。其中太原组厚130160m,含煤915层,除一4煤在局部地区(新庄井田)出现可采点外,其余均不可采;山西组厚80125m,含煤4层,二1煤偶尔可采,二2煤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厚50115m,含煤7层,其中大部、局部可采煤5层,三2煤为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上石盒子组厚630830m,含多层不可采薄
18、煤或煤线。各主要煤层发育情况如表21。 永夏煤田主要煤层发育情况一览表 表21地层单位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稳定程度可采情况最小最大一 般下石盒子组三5三4三3三2三101.8602.2403.1605.2702.700.570.810.931.361.561.481.680.891.0不稳定不稳定东部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局部可采局部可采局部可采大部可采局部可采山 西 组二3二2二100.50013.8501.600.340.452.840.57不稳定较稳定稳定不稳定不可采普遍可采偶尔可采太 原 组一401.700.73不稳定偶尔可采二2煤位于山西组上部,下距太原组灰岩顶面5060m,为矿区主要可
19、采煤层,顶板为中粗粒砂岩(豆腐渣砂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煤层厚013.85m,一般厚2.84m。分布稳定,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三2煤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下距二2煤约85100m,顶板为砂岩或泥质砂岩,煤厚05.27m,一般厚1.481.68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分布稳定,大面积可采,仅个别地区出现不可采点。3)煤 质二2煤属低灰中灰、低硫、特低磷煤,主要煤类为无烟煤,其次为贫煤,局部为天然焦。粉状,少量为块状及碎粒状。煤岩组份主要为亮煤和镜煤,其次为暗煤,属光亮型及半光亮型。平均发热量大于25.09MJ/Kg,灰熔点大于1350。据城郊矿区浮选试验,中煤量一般小于
20、20%,精煤回收率为7.76%8.29%,属中等可选性煤。化学活动性及热稳定性均佳,可作为气化、合成化肥和民用煤。三2煤为中灰、低硫、特低磷煤,主要煤类为无烟煤和贫煤,局部为瘦煤和天然焦。碎块状及粉末状,煤岩组份主要为暗煤和亮煤,含少量镜煤和丝炭,煤岩类型属半暗半亮型,平均发热量大于23.00MJ/Kg,灰熔点大于1300,可用于气化或民用。第3章 勘查区地质3.1 地 层勘查区为大面积新近系覆盖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以及新近系,现分述如下:1) 下二叠统山西组(P1s)穿见厚度81.55123.55m,平均106.83m,由泥岩、砂质
21、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四层,称二煤组。其中二2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不可采。下部(二2煤层以下)主要由灰色砂岩、黑色泥岩夹灰黑色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及薄煤层(二11、二12)组成。上层砂岩较发育,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为薄层状叶片状构造,含泥质包裹体,层面含炭质及白云母片,多为泥质胶结。该部下段为一厚层黑色泥岩。上部由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中下层以发育厚层中粗粒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为特征,岩屑含量高,成分复杂,胶结物为泥质,胶结松散。中上层为23层含铝质泥岩,有时含薄层菱铁矿;上层夹一中厚层状铝质泥岩;二3煤位于中层。主要化石有: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大庄 勘查 煤炭 详查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1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