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地煤矿采空区勘查物探勘测报告.doc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地煤矿采空区勘查物探勘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地煤矿采空区勘查物探勘测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地煤矿采空区勘查物探勘测报告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二OO九年元月目 录第一章 绪 言1一、 任务来源1二、 目的与任务1三、 技术标准和依据2四、 以往地质研究程度错误!未定义书签。五、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2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3一、 自然地理概况3二、 地形地貌4三、 地层岩性4四、 煤层特征5五、 地质构造与地震5六、 水文地质条件6七、 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7第三章 工程物探8一、 工作方法及工作原理8二、 地面测线布设11三、 试验工作12四、 野外数据采集13五、 资料解释15第四章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物探勘测点成果起点、终点座
2、标一览表附图: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地煤矿采空区勘查物探勘测综合成果图(1:1000)第一章 绪 言一、 任务来源本工程项目主要包括煤层气的预处理装置、液化装置、配套的附属设施以及LNG储存(2座6500m3常压贮槽)和外运装置(设有8个对外的LNG槽车充装车位)。日处理煤层气量为100万Nm3/d,LNG产量为24104t/a,含气态气99.8104Nm3/d。拟建场区平面形态近似梯形,南北长300320 m,东西宽200280m2,总占地面积79280m2(合119亩),建筑物占地面积15518m2,建筑面积11184m2。整个场区划分为工艺装置区、储运区、生产辅助区、生活区
3、、变配电区等5个区。其中工艺装置区位于场区北部,由原料气压缩机房、丙烷及制冷剂压缩机房、预处理液化装置区、制氮系统、空压机房、导热油系统、门卫及阀门间、放散管组成;储罐区位于场区中部,由LNG储罐、LNG充装合、地磅组成;生产辅助区共位于场区西侧中南部,由生产辅助用房、消防水池及循环水池、冷却水塔、导热油系统组成;生活办公区位于场区东南,由综合楼、门卫组成;变配电区由主要为总变配电室。该煤层气液化工程总投资估算值为95655万元。经现场调查了解,场区下伏山西组3#、太原组9#煤层和15#煤层为可采煤层,位于朝天宫村南王台铺煤矿矿界内。王台铺煤矿曾经开采过场区下伏山西组3#煤层,拟建场区一带,3
4、#煤层于20世纪70-80年代已大部采空,9#煤层及15#煤层未被采动。目前,场区因地下3#煤层采空造成的地面变形尚未稳定,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另外由于当地3#煤层埋藏浅,该地区对于3#煤层的古采煤井口也较多,因此采空区状况较为复杂,煤矿采空范围不详。不明情况的煤矿采空区对拟建工程会构成严重危胁。因此,业主委托我单位采用地面物探工作查明拟建场区的煤矿采空情况,为下步进行采空区治理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二、 目的与任务本次物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探测工作区内的3#煤采空区的分布范围,为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其主要任务是:用瞬变电磁和天然电场选频法探测采空区破坏范围,查明工作区范围内的采
5、空区分布、埋深等情况。三、 技术标准和依据(一) 技术标准本次物探工作执行和参照执行的技术标准主要有:1.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DZ/T0073-93);2.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范(DL5010-92);3.直流电法工作规范(原地矿部编)。(二) 技术依据本次工作参考的技术资料主要有:1.拟建场区地形以及规划图;2.收集到的周边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四、 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本次物探工作从2008年12月20日2009年元月5日进行了野外地面物探测试工作;随后进行了资料汇总、综合分析及报告编制工作;2009年元月下旬提交了报告初稿。本次地面物探野外测试完成瞬变电磁勘测剖面17条(剖
6、面总长度4860m),503个物理点;完成天然电场选频勘测剖面17条(剖面总长度4860m),503个物理点。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报告和图文编制,提交文字报告1份、附图1张。 “诚实守信、严格标准、科技增效、终身负责”是我院的质量方针。本次工作除按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要求和法律、法规执行外,还严格遵照我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所规定的工程物探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对工作质量逐层把关。满足设计及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一、 自然地理概况(一) 位置交通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液化工程拟建场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北石店镇境内的王台铺煤矿井田范围内,东距太洛公路65m,西邻王台
7、铺煤矿铁路专用线,北邻朝天宫村,南依嘉陵公路,距晋城市市区约15km。地理位置:东经11253371125350;北纬353407353419。拟建场区东侧有太焦铁路、长晋高速公路通过。交通十分便利(见下图)。槐树测图21 交通位置图1. 铁路;2.高速公路;3. 测区;4.县、乡公路;5.县界;6.县城;7乡、镇1. 市(县)、乡(镇);2.高速公路;3.公路;4.铁路;5.水系;6. 市(县)界线;7.省界;8.测区(二) 气象水文1. 气象晋城市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7.911.7,一月平均气温-4-7,七月平均气温1925,极端最低气温-24,极端最高气
8、温40.2。年平均降水量650mm,最大年降水量为1014.4mm(1956年),最小年降水量为265.7mm(1997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76.4mm(1956年7月30日),最大时降雨量为59.2mm,历年来一次最大降水量为114.2mm(1998年8月21日)。年无霜期为141189天,年日照时数为2392.82610.6时,全年主导风向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最大冻土深度460mm。2. 水文测区河流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丹河发源于高平县赵庄北丹株岭,流经高平、晋城,在河南省沁阳县北今村汇入沁河,总长120km,流域面积3620km2,丹河从评估区西部约5km处经过,对测区
9、影响小。测区内无地表水系,降水向东南汇入丹河。二、 地形地貌测区地貌属黄土丘陵区,现地形经过人为改造,总体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北部边界,标高813.5m,最低点位于西部,标高793.2m,最大相对高差20.3m。三、 地层岩性测区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统中更新统,下伏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中统本溪组及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地层。现结合区域资料与钻探资料,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以深灰色坚硬致密的厚层状石灰岩及角砾状泥灰岩为主,胶结良好,夹薄层泥质灰岩。厚46.46104.063m,平均71m左右2.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以灰白色铝
10、土质泥岩为主,厚度大的区域夹薄层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为一套以泥岩为主的泻湖海湾相沉积,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厚1.6426.15m,平均8.62m。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3.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测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石灰岩、煤层等组成。呈海陆交替相沉积,旋回明显。含煤一般58层,有时达10层,煤层总厚约5.5m,含煤系数7%,可采2层(9、15号),夹有46层浅海相灰岩。9号煤层厚度0.502.72m,平均1.43m,埋深85.0115.0m,平均100m,上距3号煤层约55m;15号煤层厚0.805.27m,平均2.5m,埋深115.0145
11、.0m,平均130m,上距9号煤层约30m;本组厚58.7891.15m,平均81m左右。底部以砂岩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9、15号煤测区内未开采。4.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测区另一主要含煤地层。由灰色深灰色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层等组成,由下而上为过渡相至陆相沉积。砂岩多为中细粒,石英含量较多。砂质泥岩层理发育,含植物化石。一般含煤35层,多发育在中下部,其中3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度4.837.46m,平均6.30m,夹矸厚度0.050.7m,埋深33.057.0m,平均45m。本组厚37.2077.34m,平均53m左右,底部以一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与太原组呈整合接触。测
12、区内3号煤已枯竭。5.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由灰色、灰绿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土质泥岩组成,局部夹12层煤线及铁锰质结核。顶部为含铝质泥岩,富含鲕粒,俗称“桃花泥岩”,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是良好的标志层。本组厚44.0972.56m,平均59m左右,底部以灰、深灰色细中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测区北部有其下部地层下伏,中南部遭剥蚀。6. 第四系 (Q4)区内广泛出露,仅有中更新统(Q2)。岩性为棕黄、黄褐色粉质粘土、粘土,含钙质结核,厚315m。四、 煤层特征1. 含煤性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地层总厚137.87m,含煤1416层,煤层
13、总厚12.88m,含煤系数为9.28%。其中太原组平均厚90.36m,含煤11层,分别为515#煤层。15#煤层为结构简单,全区稳定可采煤层;9#煤层为结构简单、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其他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6.48m,含煤系数为7.17%。山西组平均厚47.58m,含煤4层,分别为14#煤层,煤层平均总厚为6.40m,含煤系数13.66%。可采煤层3层,3#煤层为稳定可采煤层,厚4.207.89m,平均厚5.97m,可采含煤系数为7.48%。2. 主要可采煤层测区内的可采煤层为3#、9#和15#煤层,各煤层特征如下:(1) 3#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是目前勘查区周边煤矿开采的
14、主要目的层。区内3#煤层上距K8砂岩平均30m左右,下距K7砂岩8m左右,下距9#煤层平均50m左右。煤层厚度为4.207.89m,平均厚5.97m,煤层厚度及层位稳定,属稳定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黑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老顶为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含12层夹矸,厚0.020.33m。3#煤层含硫低,俗称“香煤”。区内3#煤层埋深达5060m。测区及周边的煤矿均开采3#煤,因此3#煤是否被采空是本次勘查的重点。(2) 9#煤层位于太原组三段下部。煤层厚度0.281.36m,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泥岩,底板变为灰黑色泥岩。煤层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15、,层位比较稳定。区内9#煤层目前未采动,本次工作不做评价。(3) 15#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顶部,厚2.334.79m,平均厚3.66m,全区稳定可采。煤层直接顶板和老顶为K2灰岩,煤层顶部有0.050.50m泥岩伪顶,底板多为深灰色泥岩,少数为粉砂质泥岩或含黄铁矿泥岩。煤层结构简单,含24层夹矸,厚0.020.76m。15#煤层上距9#煤层36m左右,上距3#煤层8590m左右。15#煤层含硫较高,俗称“臭煤”。区内15#煤层目前未采动,本次工作不做评价。五、 地质构造与地震1. 地质构造测区构造形态为走向NE,倾向NW,倾角35的单斜构造,断裂不发育,地质构造条件简单。2.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
16、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评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六、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含水层岩性的不同,区内含水岩组可分为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三类。现分述如下:1. 碎屑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和二叠系山西组砂页岩,含水层总厚度20余m,以K3、K6砂岩为主,富水性差,单位涌水量0.000120.0221L/sm,渗透系数为0.00040.354m/d。受多年矿坑排水影响,此类地下水呈半疏干疏干状态。2.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石
17、炭系太原组砂页岩夹灰岩,含水层一般为灰岩,总厚度25m左右,下伏本溪组铝土页岩等构成区域相对隔水层。该类地下水富水性极不均匀,灰岩中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发育的地方富水性中等且具承压性,一般单位涌水量在0.000060.11L/sm,说明岩溶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灰岩渗透系数一般为0.00130.671m/d。3. 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本区包括奥陶系中统和寒武系中统两个含水岩组。奥陶系中统含水岩组为本区岩溶水的最主要含水层。岩溶水的富水性与岩溶发育程度基本一致,岩溶发育程度很高。在该区河岸有34层岩溶发育带,其富水程度中等,单孔出水量一般205000m3/d。在大面积碎屑岩覆盖区,含水岩组埋藏深,岩溶地
18、下水位埋深大于,岩溶不发育,富水性弱。七、 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周边煤矿开采情况,3#煤层顶板为黑色粉质泥岩或泥岩,有炭质泥岩伪顶,顶板较稳定,未发现冒落现象;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较稳定,易发生底鼓现象。据王台勘探区岩石力学资料,3#煤层顶板泥岩极限抗压强度为34.7kg/cm2,粉砂岩极限抗压强度为48.3kg/cm2,均属半坚硬岩石第三章 工程物探为了基本查明工作区范围内采煤形成3号煤的采空区的大致分布情况,本次工程物探勘测是在地面调查及充分收集利用工作区范围周边煤矿的采掘资料、地质资料基础上展开的。根据已有资料,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在该区投入了瞬变电磁法和天然电场选频法两种物探方
19、法。2008年12月20日2009年元月5日进行了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历时15天顺利的完成了野外地面勘测工作然后转入室内资料整理。一、 工作方法及工作原理(一) 瞬变电磁法1. 工作原理瞬变电磁法(TE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其工作方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送脉冲式一次电磁场,用线圈观测由该脉冲电磁场感应的地下涡流产生的二次电磁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二次场的大小与地质体的电性有关,低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慢,二次场电压较大;高阻地质体感应二次场衰减速度较快,二次场电压较小。根据二次场衰减曲线的特征,就可以判断地下地质体的电性、性质、规模和产状等,从而解决采空区等地质问题。
20、2. 仪器设备选用重庆大学与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采用加拿大技术研制生产的WTEM1Q/GPS瞬变电磁仪及WTEM1D型10kW大功率发射机,该仪器采用掌上电脑显示、蓝牙无线控制、菜单提示,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状态良好,确保了外业数据采集的质量。3. WTEM1Q/GPS系统主要技术指标A接收机部分通道数:1道。前放增益:8、32倍。主放增益:1、2、4、8、16、32、64、128倍。通频带:050KHz(线性相位滤波器),全通为0400KHz。工频压制:80dB。A/D位数:16位。最小采样间隔:1s。测道数:50道。叠加次数:19999次。同步方式:电缆同步、GPS同步。电源:内置1
21、2V充电电池(也可外接),工作时间10小时。掌上电脑:Pocket PC2003系统,64MB Flash ROM/64MB SDRAM,64MB的CF卡,可存储不低于10万个测点的数据,蓝牙、红外串口。B发射机部分发射电源电压:直流12V200V。发射频率范围:0.062532Hz。发射波形:一个供电周期由正供电、停供电、负供电、停供电4个等宽的节拍构成。发射电流:50A。电流测量:在断电前测量供电电流,量程为050A,显示分辨率0.01A。关断延时:160ns(纯阻负载)发射电源电压显示:液晶显示,单位为V,显示分辨率0.1V。液晶显示:发射电流(A)、关断时间(s)、内部温度()、内部电
22、池电压(V)。LED指示:电源接通、正供电、负供电、过流、过热、内部电池欠压。数据存储:可按设定的时间间隔(130分钟)将月、日、时、分、发射电流、关断时间等数据存入带有掉电保护功能的存储器中。可存储800个数据点。RS232标准串口:可将存储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中供后期处理用。内部工作电源:12V充电电池。工作温度:-1050。储存温度:-2070。4. 方法技术测区采空区勘测最大深度一般约100米。据此,结合瞬变电磁法特点,经现场试验,选取同点回线源装置进行工作,供电线框为50m50m,接收线框为50m50m,发射基频为 4或16Hz,分31道采集数据,发射电流25A左右,记录各道归一后的二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晋城 煤业 集团 煤层气 液化 工程 拟建 场地 煤矿 采空区 勘查 物探 勘测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