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_课件.ppt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_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_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张华楠,大纲要求,掌握:肺结核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诊断程序;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具体治疗方法。熟悉:各种X线表现;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检查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的方法及意义;并发咯血的处理,讲授目的和要求,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化疗方案,大咯血的处理熟悉肺结核的X线特点及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病菌检查方法及临床重要性,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最为常见 异烟肼、利福平的出
2、现对结核病治疗有化时代意义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数亿人)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结核病的高流行与GDP的低水平相对应DOTS(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流行病学,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受感染,每年新发800万,现有活动性结核病约2000万我国: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593万)。特点 高感染率:年感染率 0.72%。高患病率:患病率 367/10万高耐药率:初始耐药 18.6%,获得性耐药46.5%高死亡率:13万/年递减率低中青年患病多:15-59岁涂阳占61.6%地区患病率差异大:西藏最
3、高,其次为四川、内蒙、海南。北京、上海最低。实施DOTS项目的地区患病率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多形性;菌体细长稍弯或直杆状两端梢钝。细菌单个散在或两条以上黏附呈T,Y V 人型抗酸性:普通染色不着色,石碳酸着色后不被盐酸酒精脱色 抵抗力强: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但不耐热,60C 30分钟;85C 5分钟;95C 1分钟即可杀灭。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为最佳方法。吐痰点燃最实用。紫外线消毒30min.,生长缓慢:生长繁殖周期约为14-24h,培养时间为28周。病灶中结核菌分为四类:A类:代谢旺盛,主要菌群,易被INH、RFP、SM杀死。B类:处于酸性环境内,如巨噬细胞内,数量很少,
4、可被PZA杀死C类:休眠不繁殖状态,但可突然代谢生长,数量少,易被RFP杀死。复发的根源D类:完全休眠状态,不繁殖,逐渐被吞噬细胞所消灭。,A 不断繁殖,B 细胞内菌(酸性抑制),C 偶然繁殖,D 休眠菌,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利福平,结核菌生长速度,慢 快,病灶中不同生长速度的菌群组成与杀菌药物作用示意图,菌体结构复杂:主要是类脂质、蛋白质、多糖类。类脂质:使结核菌具有强抵抗力,阻止吞噬细胞对结核菌的消化;并导致变态反应,对组织坏死、空洞形成有重要作用多糖类:与免疫反应有关蛋白质:完全抗原,稳定性强,引起过敏反应OTPPD 的反应,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一)原发感染:首次吸入含结
5、核菌的微滴,如结核菌的类脂质能抵抗肺巨噬细胞溶酶体的破坏(只占5-10%),生长繁殖,肺组织出现炎性病变-原发病灶。沿淋巴管引流-淋巴管炎;到达肺门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形成原发综合征。结局:大部分结核分枝杆菌被消灭,小部分长期处在休眠期,成为潜在病灶。可直接或经血行播散形成结核性胸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等。,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二)人体的免疫反应:T细胞介导的、巨噬细胞为效应细胞的细胞免疫反应(CMI)迟发型(型变态反应):型是由特异性致敏效应T细胞介导的。此型反应局部炎症变化出现缓慢,接触抗原2448h后才出现高峰反应,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三)结核菌被巨噬细胞
6、吞噬溶酶体酶加工处理产生抗原肽片断递呈给CD4+细胞识别受体CD4+细胞致敏增殖抗原再次进入,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IL-2、4、6、8、10、12,IFN)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聚集活化、吞噬、杀灭结核菌变成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形成结核结节病变局限,(36周后)再次,2至3天后,局部红肿,溃烂,播至全身、死亡,初次,+,+,10至14天后,局部红肿,表浅溃烂,然后愈合结痂,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初感染与再感染不同反应的现象,继发性结核,继发性结核病: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内源性复发外源性重染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易出现空洞和排菌,有
7、传染性。,肺结核病自然过程示意图,肺外结核 V型,病理改变,基本病理改变:1.渗出性病变、2.增殖性病变、3.干酪样坏死,病理改变,(一)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充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早期渗出性病灶中有中性粒细胞,以后逐渐为单核细胞(吞噬细胞)所代替。在大单核细胞内常可见到吞入的结核菌。渗出性病变往往出现在结核炎症的早期或病灶发生恶化时,有时亦见于浆膜结核。病情好转时,渗出性病变可以完全消散吸收。,病理改变,(二)增殖性病变:当大单核细胞吞噬并消化了结核菌后,细菌的磷脂成分使大单核细胞形态变大而扁平,类似上皮细胞。称为“类上皮细胞”。类上皮细胞相聚成团,中央可有多核巨细胞(Langhan细胞)出现
8、。它们能将结核菌抗原的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在其外围常有较多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典型的结核结节,为结核病特征。“结核”由此得名。结核结节中不易找到结核菌。增生为主的病变往往发生在菌量较少、人体细胞介导免疫占优势的情况下。,郎罕斯巨细胞:体积巨大,胞膜界限不清,胞质呈嗜酸性,核有几十个之多,位于胞质之边缘部,外围:类上皮细胞成层状排列和包绕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分布和覆盖结节直径:为0.1至数毫米,可相互融合,病理改变,(三)干酪样坏死:常发生在渗出或增生性病变的基础上。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量过多,变态反应过于强烈时,上述渗出性病变和结核结节连同原有的组织结构一起坏死。这是一种彻底的组织凝固性坏死
9、。巨体标本的坏死区呈灰白略带黄色,质松而脆,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镜检可见一片凝固的、黄色的、无结构的坏死组织。,病变转归,主要包括:吸收、纤维化、钙化和骨化、恶化渗出病变 好转 完全吸收干酪灶 结核菌大量繁殖 液化 免疫力好 吸收 纤维条索状瘢痕,支气管排出,播散,脱水收缩、钙质沉着,空洞,钙化灶,临床表现,20无症状或表现轻微,扬州夜景,(一)症状,1.呼吸系统症状(1)咳嗽咳痰: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2)咯血:1/3的病人出现,量多少不定,多数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量咯血。占结核病病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3)胸痛: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胸痛,随呼吸和咳嗽加
10、重。(4)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性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或肺功能受损者。,(一)症状,2.全身症状:发热最常见,多为午后低热,部分患者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妇女可有月经不调或闭经。结核性风湿症,(二)体征,取决于病变性质和范围 望、触、扣、听,望触叩听,浸润性肺结核,望触叩听,结核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望触叩听,干酪样肺炎,望触叩听,继发性肺结核所致毁损肺,(三)特殊表现,1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过敏反应:皮肤结节性红斑、滤泡性结膜角膜炎、多发性关节炎2无反应性肺结核:又称结核性败血症,无呼吸道表现。,肺结核的临床类型The types of clinical tuberculo
11、sis,临床类型,为了观察和研究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适应诊断、治疗、预防判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需要,按照结核病理变化、临床、X线、痰菌情况而进行的临床分类,各国不同。我国肺结核临床分类经历了三个阶段:(一)1949年1978年:建国后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1948年制定的“十大分类法”,但过于复杂;(二)19781998:1978年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制定了我国肺结核的“五大分类法”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o-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浸润性肺结核(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
12、culosis)、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chronic fibrocavit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三)1998年以后:1999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制定新的分类草案: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o-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肺外结核(extra Pulmonary Tuberculosi
13、s),(一)原发性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指初次感染而发病者(感染者的510)多数为儿童、青少年、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居民病灶多在胸膜下通气良好的肺脏(上叶下部,下叶上部)典型表现为原发综合症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只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则诊断为胸内淋巴结结核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PPD试验呈强阳性,原发综合症,肺门淋巴结结核,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hemo-disseminated tuberculosis),根据机体免疫力、细菌进入血液中的量和次数的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免疫力低
14、,大量细菌短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形成粟粒性结节(13mm),X线特点为“三均匀”:大小、分布、密度。起病急,持续高热,全身症状严重。中毒症状明显。约一半以上合并结脑,三分之一可发现脉络膜结核结节。,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X线表现较临床症状晚1-3周,病灶或为增生性,或为渗出性;多数渗出性病灶可融合形成两肺弥漫阴影,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双肺粟粒样结节影,特点是三均匀,*,在不同病例,病灶发生变化和吸收的时间不同,短者需要3-5周,长者需要7-17个月,大多数病例需要16个月左右。,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机体免疫力较强,结核菌在长时间内多次侵入血循环,在肺部反复发生血行播散结核,即形成
15、该类型。X线特点为“三不均匀”。起病较缓,全身症状相对轻,多为间歇性。,表现为粟粒更大的多数结节状阴影。结节病灶的大小不同,密度不同,分布不均匀。,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往往肺尖及锁骨下的病灶为比较硬结或钙化的病灶,其下方为结节状增生性病灶及斑片状渗出性病灶。各种病灶主要分布于两肺的上野和中野。,*,此型结核好转时,病灶可以吸收、硬结或钙化,恶化时可融合扩大、甚至溶解播散,也可发展成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三、继发性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指发生于原发肺结核后的任何肺结核,90为成人。主要由于肺内潜在病灶重新活动内源性感染少数由于再感
16、染发病外源性感染起病多隐匿;部位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各种病变均可出现;对肺功能影响大。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等,浸润性肺结核(infilt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浸润性肺结核:包括渗出性结核病变和纤维干酪样增殖病变。好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X线可见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可融合成空洞。浸润型肺结核好转时可以完全吸收,或者发生纤维化或钙化。如果病人抵抗力差或未得到及时治疗,病变可继续发展,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可形成急性空洞,甚至发生支气管播散。如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渗出浸润
17、为主型:大多呈斑片状或云絮状,好发于肺尖和锁骨下,*,纤维增殖灶:病变吸收很慢,可长期无改变。,空洞型肺结核(cavit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空洞形态不一,多为虫蚀样薄壁空洞,伴有周围浸润病变。多有支气管播散病变,痰中带菌,临床症状多。转归:净化空洞(纤维组织或上皮细胞覆盖),开放菌阴综合症(多次查菌阴性)。,虫蚀样空洞,厚壁空洞,薄壁空洞,空洞表现,薄壁空洞,薄壁虫蚀样空洞,*,干酪样肺炎cheesy pneumonia,多发于免疫力低下患者,受到大量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或有淋巴结支气管瘘,淋巴结大量干酪样物质经支气管进入肺。X线呈密度均匀的磨玻璃状阴影,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_课件 肺结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