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炉峪口煤矿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doc
《[能源化工]炉峪口煤矿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化工]炉峪口煤矿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doc(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原始资料收集 1 第一节 概况 1第二节 设计资料收集 2第二章 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 20 第一节 中央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20 第二节 拟定井下供电系统 22 第三节 主要设备 23第四节 负荷的计算 24第五节 低压供电网络的计算 26第六节 短路电流计算 42第七节 电气设备的选择 46第八节 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52 第九节 接地保护措施 53 第十节 漏电保护措施 54 第十一节 变电所的防火措施 56 第十二节 附表 58 参 考 文 献 59 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第一章 原始资料收集第一节 概况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炉峪口煤矿位于西山煤田梭峪勘探区北隅,是太原煤
2、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综合利用的配套矿井之一,井田面积7.0328km2,1983年9月开工建设,1986年11月建成投产,矿井原设计能力45万t/a,1998年矿井技改后,生产能力达到了75万t/a,2006年矿井核定能力84万t/a,2007年实际生产能力84万t/a,2008年实际生产能力75.3万t/a,2009年实际生产能力75.2万t/a。矿井为单水平上下组煤开采,现开采下组煤8号煤层,8号煤层共有三个采区,其中下组煤首采区已经采完,现在下组煤二采区及下组煤三采区生产。井下有两个回采队,分别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高档普采和悬移支架支护的高档普采,同时配备两个炮掘队和一个综掘队,另有通风、机
3、电、运输、探水四个辅助队。按照现已有的下组煤开拓设计方案的有关要求对下组煤中央变电所进行采区供电设计。现为了保证矿井的正常接替,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电工手册第二分册下、等有关技术政策要求,进行了下组煤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说明书的编制。第二节 设计资料的收集一、炉峪口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供电设计所需原始资料收集井田地质特征1、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侧,属中低山区,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沟谷纵横,梁峁绵延,地形十分复杂。地形多呈“V”字形,山顶黄土广布,沟谷两侧基岩裸露。区内地势大体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最高处瓜圪塔标高为1230m,其次是金子山标高为1227.9m,南部梭峪村
4、之汾河滩标高仅1008.4m,最大相对高差222m。2、气候条件井田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较大,春冬多风,夏季多雨,且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四倍左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6,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18.5。年平均降水量426.1mm,年平均蒸发量2093.8mm。风向多为西,年平均风速2.5m/s,七级以上大风25天,多集中在4、5、12月。无霜期189天,霜冻期为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860mm。3、煤系地层本矿井田边界内所采煤层主要位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两煤系地层中。(1)太原组:本组地层
5、属海陆交互相、旋回结构和标志层特征明显。6号、7号、8号煤层层位稳定,煤层结构特征明显,厚度变化有规律,旋回结构明显,煤层层位可靠。9号煤层因与上部的8号煤层之间的间距变化较大,煤层厚度变化也较大, 10号煤层煤质差,灰分高。(2)山西组:本组地层为陆相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岩性变化大,标志层特征不明显。但2.3号和4号煤层特有厚度、结构以及与k3砂岩的关系非常醒目。2.3号煤与4号煤的分岔,合并规律明显。4、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边缘,处在九龙塔断层(F17)与红崖子断层(F49)构成的地堑之中,受其影响,发育了一系列与其产状相近的断裂构造,呈地堑、地垒出现。井田整体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
6、、褶曲为辅,零星发育一些小陷落柱。区内未发现岩浆活动迹象。、褶曲井田内褶曲共有三个即两个向斜,一个穹隆。黑家沟北向斜:位于黑家沟村北,为一“人”字形向斜,南端汾河边有明显的出露点,北至九龙塔断层(F17),在井田内延伸2100m左右,两翼不对称,西翼缓,倾角3 5,东翼陡,倾角5 8。梭峪隆起:南起梭峪村西汾河一带,北至907号钻孔连线,西紧挨黑家沟北向斜,东到井田边界,为一椭圆形穹隆。轴向NS,井田内延伸1200m左右,倾角36。李家沟向斜:由李家沟村东向北经965号钻孔至九龙塔断层,井田内延伸2000m左右,轴向为NE转向NW,两翼不对称,东翼倾角813,西翼倾角48。断层由于井田位于九龙
7、塔断层(F17)与红崖子断层(F49)构成的地堑之中,因此断层多,且均为高角度正断层。生产中新揭露落差大于5m的断层共有29条,现将部分较大的断层分述如下:九龙塔断层(F17):为井田西北边界。由汾河向东延伸进本井田,再向东北延伸到嘉乐泉井田,落差由25m增大至150m,走向N60E,倾向SE,倾角60左右,井田延伸长度4800m。红崖子断层(F49):由三采区南边界向东北延伸到首采区,二采区南部边界以外700800m(西曲井田内),与九龙塔断层构成一地堑,控制整个井田,其它断裂构造均是该地堑的次生构造。走向N60E,倾向NW,倾角60左右。 F14断层:由334号钻孔南200m向东延伸,横切
8、首采区到二采区运输下山,最大落差35 m,延伸长度2800m,走向N50E,倾向SE,倾角5570。、陷落柱由于煤系基底奥灰岩岩溶发育,经长期的地质作用,煤系地层沿地下岩溶塌陷形成了目前零星的柱状陷落。勘探时在李家沟村西发现陷落柱一个,井下掘进中没有发现其存在。生产中仅揭露数个小陷落柱。主要有:东大巷在3号测点前35m处见,长轴45m左右,短轴20m左右,柱面倾角80。二采区回风下山在D41测点前61m处见,长轴15m左右,短轴10m左右,柱面倾角80。从矿区的各类构造发育情况看,褶曲、陷落柱均不同程度地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断层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由于中、小断层频频揭露,直接影响工
9、作面的布置。井田内未见岩浆岩等其它构造现象,总体构造属简单。5、水文地质本井田区域内最大的河流是汾河,它从井田的西南边缘流过,在镇城底附近河宽100m,坡度3,平时水深0.5m左右,流量受上游的汾河水库制约,一般春季放水为农业灌溉和雨季大量降水时流量较大。汾河以侧向侵蚀为主。其次是狮子河。该河平时只有涓涓细流,旱时干涸,洪水暴发时流量可达数百m3/s。1985年5月11日20时10分,狮子河洪水暴发,最大流量为212 m3/s。区内较大的沟谷有陵足沟、北岔沟、泥柿沟、牛沟等,这些沟谷都为季节性,日常流量很小或干涸,雨季流量增大,流向皆为南东,汇入汾河。6、瓦斯含量井田构造为宽缓背斜、向斜相间构
10、造,井田东部及西部即为煤层露头,煤中瓦斯可沿煤层向上迁移到地表失散。本区煤层瓦斯含量比较低。目前,炉峪口井田开采8号煤层,经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准的2008年9月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井田属低瓦斯矿井。7、煤炭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煤炭自燃倾向性:根据2006年6月23日采集样品送山西煤矿安全装备技术测试中心测定,结果如下:2.3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倾向性为自燃;4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8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级,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爆炸性:根据2006年6月测定结果:2.3、4和8号煤层有煤尘爆炸性,为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二、矿井开拓与开采(一)
11、矿井开拓1、井筒本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主斜井斜长355m,倾角25主要用于运煤、行人;砌碹支护、半圆拱形断面,净断面14.3。副斜井斜长323m,倾角20,主要用于运矸、运料、行人、进风;砌碹支护、半圆拱形断面,净断面14.3。回风井344m,主要用于矿井回风,倾角为18,净断面7.4。2、井底车场井底车场标高位于945水平,主斜井下部位于中央石门以下941水平标高,通过1#煤仓连接,过去采用电机车牵引1吨“V”型侧卸式矿车在翻车轮处翻车卸煤的方式运煤,后改为另掘一条集中皮带巷穿到井底车场上部通过立眼连接1#煤仓,使用皮带运输方式运煤。另井底车场主要巷道有:中央石门前部、石门绕道、电
12、车修理间、井下消防库、医务室、调度室等硐室、还有主副水仓、中央变电所、清撒煤巷等巷道。3、开拓大巷该矿开拓大巷主要有首采区:中央石门长1564m,主要用于运矸、运料、行人、进风。上组煤回风上山870m、主要用于运矸、运料、行人、回风。二采区:东大巷长1450m,主要用于运矸、运料、行人、进风。东副巷1505m,现主要用于回风。二采集中皮带大巷一部1001m、二部660m、平均。三采区:西大巷688m, 主要用于运煤、进风、行人,锚喷支护,矩形断面。西副巷697m,主要用于运料、运矸、回风、行人,主要是锚喷支护,部分采用金属棚支护。(二)矿井生产系统1、开采水平设置本矿现开采山西组2.3号和太原
13、组8号煤层。2.3号煤层内大巷标高为9401000,煤层标高为8761000。 8号煤层内大巷标高为859901,煤层标高为824910。2、采区划分和开采顺序本矿现下组煤共分三个采区,首采区由首采集中皮带大巷、回风大巷圈定;采区长1490m、宽1470m,可采储量约670万吨(含煤柱);二采区由下二采皮带下山、回风下山圈定,采区长560m、宽1610m,可采储量约280万吨;三采区由下三采皮带上、下上和回风上、下山圈定,采区长1240m、宽1030m,可采储量约390万吨。鉴于下组煤8#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布置困难等,所有采区基本遵循后退式布置原则,并进行跳采。首采区最先投入生产,同时开
14、拓二采、三采开拓大巷、准备大巷,本矿一井两面,两面位于两个不同采区,开采顺序为首采区-首采区+二采区-二采区+三采区。(三)采区巷道布置首采区已采完,地质状况资料不再详细叙述。此处以三采区为主进行说明:该采区8煤工业储量912.6万吨,高级储量711万吨,可采储量329.0万吨。下组煤三采区前期(从2009年5月开始),由采一队单独生产,按年产36万t计算,后期(从2012年5月开始)由采一、采二队同时生产,此时下组煤三采区按年产72万t计算。服务年限约为4.55年。三采区为单翼开采,准备巷道有:下三采皮带和回风上、下山。整体表现为中间标高高、两侧低,其中皮带、回风上山段,长390m左右,沿8
15、#煤煤层布置;皮带、回风下山段,长630m左右,以矩形锚喷支护为主,梯形金属棚支护为辅。回采巷道布置在准备巷道西侧,沿煤层掘进,工作面长度在110140m之间。(四)采煤方法本矿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为高档普采,采高2.3m,循环进度0.6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支护采用DZ-25型单体液压支柱及2.6m型梁铺设金属菱形金属顶网,最大控顶距3.8m,最小控顶距3.2m,错梁错柱三、四排控顶。(五)工作面回采工艺本采区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全部跨落法进行生产,回采工艺: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循环作业方式采用“两采一准”三八制,分段综合作业,年推进度1000米左右。工作面支护使用DZ-25
16、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钢梁支护,采用塑料网护顶。三、矿井通风(一)矿井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通风机型号为G4-73-1122D型离心式风机,额定功率315千瓦。全矿进风巷主要是副斜井,其次是主斜井、新鲜风流经由两巷进入中央石门和下组煤皮带集中下山,由此再进入各个采区进风巷,清洗工作面后,经由各采区回风巷回流至首采回风大巷,再经由矿总回风巷和回风斜井到地面。(二)采区通风系统以本矿三采区为例:(1)采区通风系统采区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皮带运输大巷进风,轨道运输大巷回风。(2)回采面通风系统回采面为“U”型通风系统,皮带运输巷进风,材料巷回风。通风流程最长为7100
17、米,具体路线为:主、副斜井井底石门8#煤集中皮带下山西大巷三采区皮带上(下)山回采皮带顺槽回采面回采材料顺槽三采区材料上(下)山西副巷8#煤集中材料下山回风暗斜井总回风上山总回风大巷回风斜井。(三)掘进通风掘进工作面利用局扇压入式通风,配合柔性胶布风筒供风,局扇安设于全风压进风巷道。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36 m3/min 按炸药使用量计算:该矿井下全部使用乳化炸药,按照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规定可不作计算。 按局扇吸风量计算:局扇实际吸风量取240m3/min。 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最多人数为10人计算,为40 m3/min。根据以上计算,掘进面需风量选最大值Q掘240 m3
18、/min。 按风速进行验算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巷、半煤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的要求进行验算,240m3/min满足要求。 掘进工作面总需风量:按6个掘进面计算约为1560m3/min。(四)矿井风量计算根据本矿井采掘衔接计划和采区接替规划,矿井正常生产时布置有采煤工作面2个,备用回采面2个,开掘面6个,独立通风硐室8个,架线电机车配风巷道(东大巷),1个全部实行独立供风,通风最大流程为7100米。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第7.1.3条以及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的相关规定,全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最大值。
19、经计算矿井总风量约4500 m3/min。四、矿井安全技术(一)矿井瓦斯治理(一)一通三防该矿井下装备安全监测监控KJ90NB型监控系统,配接甲烷、风速、设备开停、馈电、风筒等各类传感器实现监测和监控功能。井下所有工作面安装甲烷传感器、瓦斯断电仪,采掘工作面实行风电、瓦斯电闭锁,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和“一炮三检”制度。掘进工作面严禁无计划停电停风,工作面停风后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必须停止打眼和放炮等。(二)矿尘防治我矿各个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均设置净化水幕,水幕喷咀采用单眼喷咀,水幕采用声控、光控或红外线自动控制。进风大巷、运输机巷水幕数量不少于2道,采区回风大巷、回
20、风下山不少于1道;回采顺槽距上下安全出口不超过30m,掘进面距迎头不超过50m安设一道净化水幕。水幕应封闭全断面,灵敏可靠,雾化好,使用正常。各运煤转载点设置自动喷雾装置降尘,喷雾喷咀采用三眼或五眼喷咀。采掘工作面应在消防尘管路终端用快速管接头连接软管30m,便于工作面洒水灭尘和冲洗巷道。炮掘工作面安设放炮自动强喷雾装置。喷雾器应朝向工作面方向,距迎头小于20m;在炮掘面防尘管路上安装水针,便于充填水炮泥袋。打眼使用风钻或湿式煤钻,配备空心送水钻杆进行湿式作业。回采面割煤机组安装外喷雾装置,采用喷雾泵加压喷雾。喷雾压力不低于4MPa,无水或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回采材料巷打6080m长孔静压注
21、水,压力小时采用泵压注水。三采区西大巷机尾向上山方向打专用配风斜巷,避免上山侧机头段风速大,断面小,粉尘飞扬。防尘管路必须铺到所有的掘进工作面、留煤眼、运输机转载点、装载点、回采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污水处理要保证防尘用水水质,达到规程标准。采区巷道、采掘面巷道管路中,都要安装过滤器,定期检修过滤网,排放过滤渣。定期冲洗巷道,严禁巷道煤尘堆积。净化水幕覆盖巷道全断面,灵敏可靠。机组外喷雾要在机组机身、摇臂、滚筒后端盖等处设置喷嘴。各转载点喷雾设施使用正常,在工作面投产前,必须安装齐全。放炮地点,必须实行湿式打眼和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和装煤时要冲洗煤壁、顶板。主要运输大巷每年进行刷白。配备专职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源化工 能源 化工 炉峪口 煤矿 中央 变电所 供电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