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doc
《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桩西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是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十大采油生产单位之一,主要任务是油藏开发生产,是成本控制中心,主要生产指标是原油产量、生产成本和开发管理指标。 桩西采油厂油区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地处胜利油田东北部和黄河三角洲的顶端,东邻黄河入海口。油区陆地面积550平方千米,滩海面积15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4.5千米。所管油田为76年投入开发以来的老油田,全厂已有4个油田,50个开发单元,探明原油地质储量16084万吨,油水井838口,其中油井595口,注水井243口,平均日产油2384吨,年产油87万吨,已累计生产原油1610.88万吨,生产天
2、然气9.26亿立方米,油田综合含水92.4。全厂共有职工3636人,资产总值25亿元,现有1座联合站、1座轻烃站、6座接转站、12座注水站。自1998年以来,桩西采油厂坚持“发展为本、效益至上”的原则,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不断克服发展中的困难,整合与优化企业价值链,探索出了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本增效为核心的一套全新企业价值提升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4年实施,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了资源,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做到了4年投资不增、成本不升、产量稳定,进入了高效开发油田的行列,企业获得了显著效益。该项成果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2002年度优秀创新管理成果一等奖。一、采油生产价值
3、链的优化与管理的产生背景桩西油田开发于1976年,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第一口3千多吨的高产油井就诞生在这里,当时原油产量处于直线式上升阶段,曾创出了吨油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辉煌历史,为祖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五”后期,资源优势逐渐减弱,由于受采油生产资源开采规律和原有观念及管理粗放的限制与影响,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要求的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经历20年开发,随着开采程度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丰度变差,油井的物质基础变差,导致稳产难度加大。由“八五”期间年产120万吨下降到1997年年产87万吨。目前,原油产量虽呈稳产趋势,但完成产量越来越困难。为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实
4、施“二次创业”,增加地质储量,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受地下客观条件限制和无新思维新理论的突破,没有发现大型整装油田,发现的大多是低品位难动用储量,因而效果不理想,制约了桩西的发展。二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如有产量就有效益的观念,导致了拼措施工作量、破坏性开采,采油速度、储采比突破了警界线,开发进入恶性循环;重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量实现经济增长,轻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未能够将效益观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去。观念落后,难找出路;管理落后,效益不高。1997年前,虽然在科技、经营方面,引进开发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实施了划小核算单位、承包责任制、项目管理和经济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
5、措施,但始终未形成整体优势,成本仍居高不下,成本效益不高。尤其进入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金严重不足,采油厂生产经营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基础管理薄弱。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忽视了培育全员价值观和理念,使得员工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责任心不强,技术素质及创新能力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未形成独特技术、管理优势,成本、质量和信息管理粗放,已突出表现出不适应低成本战略、资源环境、先进工艺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需要。但是,桩西油田属世界上最复杂最难开发的油田,高难度具有大潜力,还有成本高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因管理僵化、效能低下造成的,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控制解决。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面对严
6、峻的形势、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变化的挑战,桩西采油厂领导班子审时度势,经自身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清醒地认识到:桩西采油厂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由被动变为主动,走出困境求发展,必须加快观念、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挖掘内外部潜力,迅速改变资源不足、成本过高、基础管理薄弱的局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于是,1998年,围绕“投资不增,成本不升,产量不降”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以价值创新为导向,找出价值链各环节上的增值点、浪费点和贬值点,优化业务流程,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优势资金,优化增值点创建高价值,改造或删除非增值点和杜绝浪费点,增强企业整体实力的管理思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7、,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通过4年的实践、总结、完善和提高,创出了管理的高效率高价值,形成了具有桩西特色的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创新方法,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二、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管理的基本内涵采油生产价值链是采油厂用来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勘探储量、准备设计、生产施工、分析与改进、原油处理与外输以及对原油起关联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其含义是采油生产环节内部价值关系、生产环节之间的关系和采油厂与外部经济往来联系所构成的一个系统。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就是将采油生产的全过程看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以价值为核心,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采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8、为价值点,利用价值链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对流程的关键价值点进行超前分析、整体思考、动态控制,根据变化的客观实际及时作出反映并制定对策,优化提升增值点,改造非增值点、低增值点和负值点,高起点高价值提升技术管理水平,不断地增加价值、创新价值,在价值链系统,通过协作、系统管理、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创造价值,保持采油生产价值链各节点价值最优,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采油生产价值链的构成与分析(一)采油生产价值链的构成与节点分析1、采油生产价值链的构成根据采油厂生产实际和采油的生产特点,采油主要生产流程,包括地质勘探,试采生产,分析与管理,油水井工艺措施,原油处理、计量外输等
9、;与之有关的活动有人力资源管理、科技管理、成本管理、质量与信息管理等。采油生产系统就象一根链条,链条在公转,环节在自转,各环节之间相互独立,而其间又环环相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通过原油需求拉动勘探,生产拉动管理,管理覆盖过程,实现各环节内部优化和系统整体优化,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根据价值链专家波特的模式,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将采油生产价值链节点归纳为主要节点和支持节点。主要节点包括地质勘探、原油开采、油水井作业、原油外输等四个节点;支持节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基础管理等三个节点。根据采油厂发展战略目标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以价值为纽带进行价值链的优化和调整,形成各价值节点相互协作
10、,充满活力的整体优势。(见图1)支持节点 基础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主要节点地质勘探原油开采油水井作业原油外输值价值价增 图1 采油生产价值链节点构成图2、采油生产价值链节点分析-主要节点分析(1)地质勘探节点分析:该节点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勘探石油储量、地质研究分析,不断地提高采收率。它是采油生产的源头和采油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增产的基础,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由于该节点是最复杂的节点,需投入大量资金,勘探成本占全厂总成本的16%,因而,是价值的重要控制点。目前,由于桩西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技术手段落后,造成资源序列结构不合理,开发生产中储量损失大,钻探成功率仅61%,单位勘探成本高
11、,采收率(21%)低,产量递减大,含水上升快,低于公司平均水平。经分析,最大增值点之一,利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找到更多的石油储量,优选更多的优质石油储量;最大增值点之二,优化钻探井位,强化钻井监督,降低钻探成本;最大增值点之三,强化油藏动态分析,找到并挖掘更多的剩余油。(2)原油开采节点分析:该节点是采油生产的主要环节,其主要任务通过注水井给油层注水,通过油井将井内原油抽出来,同时保证地面流程设备正常生产。由于该点工艺技术复杂,连续生产,直接出产品且附加值高,所以在采油生产全过程中,能源消耗最大。这里指的能源消耗是原油、天然气、电能、汽油、柴油等,总价值占全部成本的45,其中,采油厂年
12、耗电10078万kw.h,年耗电费用6100万元,占全厂总操作成本的31%,是影响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成本控制重点对象。该节点增值因素为减少油气损失和降低成本。在“跑、冒、滴、漏”方面,如每年因为原油泄露造成的产量损失就1.1万吨以上。在设备系统无效运行消耗方面, 1998年初,桩西厂217口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为27.0%,与先进指标对比32.0%相差5%;39口电泵井系统效率只有18.0%,与先进指标对比25.0%相差7%;在低效或无效注水的损失方面,250口注水井平均系统效率45%,与先进指标对比55.0%相差10%。在天然气浪费损失方面,油井每年放套管气损失140万立方米,炉子
13、过剩升温及漏失等原因造成的天然气损失高达590万立方米。经分析,增值目标是提高抽油系统效率和注水系统效率;消除负值点目标:一是生产管理漏洞,设备故障损失;二是“跑、冒、滴、漏”和采油时率低;三是设备系统无效运行损失;四是低效或无效注水的损失;五是各种天然气浪费损失。(3)油水井作业节点分析:油水井作业是指油水井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或因产量低对油水井实施增产增注措施,也是该节点的主要任务。该节点是地面与地下的结合点,作业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原油稳产和成本效益的高低。采油厂每年的作业费用5000万元左右,占全厂总操作成本的18%。采油厂油水井作业划分为六个过程,即方案编制、施工设计、生产准备、施工作业、验
14、收评价和质量回访过程。在这六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涉及几个相对独立核算的单位。作业运行宏观上靠市场机制运行,在内部作业市场中,作业队是市场主体,其主要经济目标是劳务收入。目前,由于内部作业市场存在许多缺陷,再加上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的限制,在多个单位共同配合、专业化协作时,有时出现责任不清,产生结算经济纠纷和利益矛盾。经分析,增值目标之一,改善管理,采用新的经济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消除管理资源浪费;增值目标之二,优化方案设计,改进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无效作业增值,消除技术资源浪费。(4)原油外输节点分析:其主要任务是单井生产的原油、天然气的汇集、处理和产品的外输。产品主要指原油及伴生的干气、液化气、
15、轻烃、轻质油。其生产流程包括单井采出的油水混合液和气从井口汇集到计量间、接转站(是指单井产出的原油,从井口汇集到计量间,再到一种气、液分离,并给原油升压的站),在接转站进行气、液分离。其中油水混合液到联合站(包含有原油储存沉降、脱水、原油稳定、污水处理、天然气处理等系统的综合站)进行脱水处理,合格原油计量外输到油库,其它产品用罐车计量外送。脱后含油污水经污水处理送到注水站(就是注水泵把污水处理来水升压到适合注水的压力,供油田注水的站)回注,其余部分外排,或给油井掺水热洗(见图2)。天然气天然气油水气油水污水污水油水气污水外排污水轻烃站外输原油外送轻烃外输油注水井配水间注水站井污水处理站注水井油
16、井计量间注水井接转站联合站注水井图2: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目前,由于多年不停的生产,设备老化低效高耗,工艺及计量技术落后,流程腐蚀陈旧极易破漏,另外,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液量、含水急剧上升,处理难度急剧上升,流程密闭性差,原油计量准确度下降,增加了油气损失。为适应生产需要,需每年在流程改造、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处理成本也不断上升。同时,由于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质量差,外排含油量高的采油污水,落地油增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量的油气损失。经分析,增值点目标之一,优选技术改造方案,降低成本;增值点目标之二,增产降耗,提高原油计量准确率;消除负值点目标之三,采油污水排放、含油污泥、落
17、地原油和轻烃挥发。-支持节点分析(1)人力资源节点分析:由于采油生产具有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按照“人力资源是人类社会第一资源”、“最大的浪费是组织造成的”的观点,员工素质和劳动组织在生产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劳动力方面,由于采油队劳动组织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人员协调不到位,造成的损失,据统计每年生产损失价值高达550万元(不包括无效作业)。另外,减员增效压缩成本又是一项硬指标,使劳动力资源供需矛盾更加严重,已不适应生产的的需要。劳动组织改变是一项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重要措施。在科技人才方面,由于科技管理机制不健全,科研单位(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人才潜能未充分挖掘出来,
18、造成了人才浪费。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为此,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高成就人才,创造成才的摇篮,夯实发展基础,是艰巨而非常迫切的任务。(2)成本管理节点分析:成本管理是采油生产价值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环节。97年前,成本管理主要是财务会计为手段,成本控制表现为事后控制,不能体现生产节点的价值。以往采油厂成本核算是分级分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与分析,涉及不到采油区块、井组和单井,区块和油水井投入产出价值不清,产量与成本统一不起来,生产经营决策依据不充分,造成了投入的盲目性。98年以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采油生产受到多元压力,产量、成本的压力更为巨大,为走出困境,积极开展成本创新,应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成
19、本危机是一项战略举措。面对资金短缺和稳产需求投入加大的矛盾,进行科学的成本价值管理,搞好成本动因分析与决策,提高经济产量,是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3)质量管理节点分析:质量就是效益,它贯穿于采油生产的全过程,起着润滑价值的作用。目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产量,轻效益”的现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质量职责难以很好的落实,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职工的质量意识薄弱,出现的问题质量得不到及时控制,每年质量损失约950万元;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质量决策、监督控制机制;质量管理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质量工作整体上缺乏规范性、激励性、效益性。经分析,系统管理,过程监督,科学投入,标准设计,是降低质量成本的重
20、要措施。(4)信息管理节点分析:信息是管理的翅膀,产品是物化了的数据。目前,网络、数据库、硬件不完善,人才缺乏,软件自主开发能力差,适应信息化工作流程组织未建立起来,与先进单位相比,主要表现生产信息不畅通,成本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等问题,影响了管理科学化。信息化伴随着管理科学化,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改造优化采油生产价值链是一个重要举措。(二)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模式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关键是集成。在物流是信息流与价值流的载体,信息流是物流与价值流的描述,价值流是物流、信息流的目标表现的集成思路指导下,建立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模式(见表1)表1系统主要节点子节点优化管理物流信息流
21、价值流人力资源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采油生产全过程地质勘探(V1)油藏钻探可采储量资源研究储量成本1、建立科技人才量化激励约机制;2、推行专业化管理;3、推行内部横向合同;全员业绩考核体系1、制定经济产量预案;2、实行区块价值核算;3、实施作业费用风险结算重点成本控制设立质量监督点1、建设网络数据传输系统;2、健全数据库;3、实现各单元信息化;4、计算机监控系统油水气分布产能精细描述增加储量注采调整可采储量经济模型采收率递减控制剩余油动态分析自然递减原油开采(V2)生产管理设备流程监控设备完好率生产预警油水气预案采油时率机械采油抽油系统优化软件降电单耗高压注水注水系统参数降电单耗油水井作业(
22、V3)制定方案增产增注方案措施有效率施工作业原料工具预算单井作业成本作业监督工序无效作业劳务结算产量合同效果原油外输(V4)技术改造设备流程决策收益率运行管理药剂试验药剂费计量外输原油污水计量化验外交油、气总价值V1+ V2+ V3+ V4+1吨油成本最低建立保障体系四、采油生产价值链的优化与管理的主要做法(一)主要节点的优化与实施1、 采油生产价值链地质勘探节点的优化与实施获取优质储量,实现“储量、产量、效益”三统一,对桩西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此,更新观念,树立油藏经营的理念,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优化资源序列结构,实施老区精细油藏描述,强化动态分析,为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提供思
23、想、技术、物质的保证。具体做法如下:(1)以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地质目标和井位设计为目的,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饱和勘探方法,增加新区地质储量,降低储量发现成本,为原油生产提供物质基础为加快勘探步伐,给产能建设提供快速优质的物质基础,1999年配置了硬件Mips、Sun20、Altra60等工作站,引进并应用了Sierra、Geoquest、Landmark、Strata、Jason等软件。同时,应用“六大”勘探系列技术: 地震地质建模技术、地质目标批处理技术、构造描述技术、储层描述技术、储层表征技术和频率信息油气预测技术。“九五”期间应用效果显著,共发现18个含油区块,新增探明储量5095万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油 生产 价值链 优化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