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系油气开采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工程系油气开采专业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某某学院 级 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锦45快蒸汽吞吐高产稳产做法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锦 45 块是欢喜岭油田最大的稠油油藏 ,1984 年 11 月采用蒸汽吞吐采油方式技人开发。根据断块地质及不同开采阶段的特点 , 及时完善监测系统 , 超前开展油藏研究 , 把握断块 开采趋势 , 全面实施了两次加密调整 ,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 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技术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扩边增储 ; 积极开展转换开发方式地研究和现场试验 , 并取得初步成效 : 油藏以 11.66% 的采油速度高产稳产了 17 年 , 吞吐采收率由 17.
2、0% 提高到 351%, 增加可采储量1031.16 104t, 油田开发始终保持一类水平 ,1996 年被原总公司评为 全国高效开发油田 。关键词:蒸汽吞吐,油水组合,采油速度,锦45块目录1油藏基本情况41.1地质简况41.2开发历史52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62.1稳产期长,采油速度高62.2断块采注比高,压降幅度大72.3储量动用程度提高,吞吐可采储量不断增加72.4油气比较高,经济效益好72.5稳产期长,采油速度高73形成配套开采技术,确保油藏持续高产稳产73.1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是油藏高效开发的前提73.2注重动态监测工作,为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提供资料保证83.3重视油藏研究,掌
3、握开采趋势83.3.1合理井网密度研究83.3.2油层水淹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83.3.3合理采油厚度研究103.3.4转换开发方式的前提研究 103.3.5针对电测解释的“地质矛盾”展开精细地质研究113.4抓住油藏特点,采用配套技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113.4.1实施加密调整,实现产能接替,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113.4.2合理利用和控制边水底水,改善采油效果143.4.3打破常规开发定式,提高纵向动用程度153.4.4为了实现开发方式转换 , 积极开展先导试验工作163.4.5利用采油新技术,改善吞吐效果173.5解决天然气问题 194结论 20致谢20参考文献20附录:附加图、表2
4、11油藏基本情况1.1地质简况锦 45 块是一个层状中高渗透砂岩边底水稠油藏 , 开发目的层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中至沙二段的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 。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埋藏深度为 890-1180m, 这一深度在辽河油田稠油藏中较有代表性。地层平缓 , 倾角一般在 2度4度 之间。 断块发育有 29 条大小不等的正断层。断层延伸、长度在 0.5-7.okm之间 , 将断块划分成 10 个四级断块 , 即锦 45-8-12 、 7-14 、锦 90 、 锦 91 、锦 92 、锦 94 、 22-163 、 26-162 、 35-262 、锦 2-19 8 断块。各断块之间密封程 度较差 ,
5、 属于同一个水动力系统。于楼油层和兴隆台油层是两套中一厚互层状的湖盆扇三角洲沉积。可分为以辫状分流河 道、分流河口坝、边心滩为主的七种沉积微相。分流河道微相主要分布在锦 90 块 , 分流河口坝主要发育在锦 91 块。砂泥比 0.5-0.60 岩性以砂砾岩、中细砂岩为主 , 粒度中值为 0.18-0.27mm, 沉积呈正韵律。储层物性较好 , 泥质胶结成岩性较差。孔隙度为 27.9- 30.2%, 渗透率为 1.121-0.753 m2。 储层孔隙结构为中孔、中等连通型孔隙结构类型的储 层。断块储量丰度高 , 各层系分别为 (171.3-348.4) 104t/km2, 全块为 691 104
6、t/km2。断块油层发育 , 含油井段长达 150-250m, 全块平均有效厚度 34.2m; 四套开发层系有 效厚度分别为 : 于 1 组 17.5m 、于组 11.6m 、兴 1 组 12.2m 、兴 2 组 11.1m。 油层发育与分布 受沉积相和构造控制 , 平面上油层发育极不均一 , 于 1 组油层分布较广泛 , 主要发育于锦 90 、锦 91 、锦 92 及锦 94 块的高部位 , 其中锦 90 、锦 91 块最发育 ; 于 2 组油层主要分布于 锦 92 、锦 90 两个块内 ; 兴 1 组油层较发育 , 主要分布在锦 92 、锦 90 及锦 91 、锦 943-19-8 块的高
7、部位 ; 兴 2 组油层不发育 , 主要分布在锦 92 、锦 90 、锦 91 、锦 94 等块的高部位。断块两套含油层系分为两套油水组合。油藏埋深 : 于楼油层为 895-1060m, 兴隆台油 42层为 980-1180m。 油水分布受构造、砂体发育控制 , 油水界面不尽统一 。 总体上看油水界面 : 于楼油层为 1020 - 1060m, 兴隆台油层为 1120-1180m。总体来看 , 纵向上是上稠下稀 ; 平面上中部油层原油物性好 , 周边部依次变差。于 1 组 地下原油粘度 10200-13000mPa.s, 属特稠油范畴 ; 于 2 组地下原油粘度3500mPa.s, 属普通稠油
8、类 ; 而兴隆台油层地下原油粘度仅为 300-600mpa.s, 属中质稠油 , 常规开采有一定产能。原油性质见表 1。表 1 锦 45 块原油性质统计20on(50)胶质+沥凝固点含蜡量含硫量油层温度层系g.cm-3青质on。mPa. s%mPa. smPa. sg.cm-3于IO.9930769738.11132.894510200-130005755-7180O.9871于IIO.9786279030.725.73.58473500960O.9552于IO.962249428.78-74.18O.24250386-840110-129O.9387兴IIO.9694123426.901.7
9、4.0252660430O.94011.2开发历程锦45块于1984年11月投入开发,经历了3个开发阶段(附录:图1):1984年11月1985年12月为试油试采阶段。期间开展了干抽试采和蒸汽吞吐试验,干抽采油仅在兴组获得一定产能,结果产能低,下降快,采出程度低。蒸汽吞吐采油使油井产能大幅度上升,单井日产油30100 t,周期油汽比达2.32.6,由此确定了蒸汽吞吐开采方式。1986年1月1991年12月为全面实施开发方案蒸汽吞吐采油阶段。1986年6月编制了开发方案,方案要求:油藏分四套层系、按167 m167 m正方形井网注蒸汽开采;蒸汽吞吐以1.0%1.5%的采油速度稳产8a,吞吐阶段采
10、收率17.2%;蒸汽驱阶段采收率17.3%,最终采收率34.5%。投产当年建成产能75104 t;1988年达第一次产油高峰,年产油98104 t。该阶段以1.65%的采油速度稳产6 a,阶段采出程度9.9%,实现了方案设计指标。1992年目前为实施油藏综合调整和综合治理阶段。期间通过深化油藏研究与认识,抓住油藏特点和针对开采问题,应用配套技术实施了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为目的的综合治理;滚动勘探实现增储增效;转变开发方式的前期研究和现场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1999年产油高达123.6104 t,采油速度2.17%;该阶段以1.73%的采油速度高产稳产10 a,目前采油速度仍达1.99%,阶段
11、采出程度17.3%。截至2001年12月,断块共有油井981口,开井777口,日产液11232 t,日产油3100 t,含水72.4%,采油速度1.99%,累产油1505.54104 t,采出程度26.4%;累产水3166.26104 t,累注汽2495.54104t,单井平均吞吐8.9轮次(表2)。2 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锦 45 块 17 年开发过程中 , 非常重视油藏研究工作 , 把准油藏开发“脉搏”, 适时采取合理的开发措施 , 使断块各项开发指标达到较高水平。2.1 稳产期长 , 采油速度高断块 1984 年 11 月投产 ,1986 年产油 60.19 104t, 达到方案设计的以
12、 1.0%-1.5% 的采油速度的稳产指标。断块以 1.66% 的采油速度稳产了 17 年 , 目前断块采油速度达 1.96%。 1988 年断块达到一次产油高峰期 98 104t, 之后产量逐年下降 ,1992 年区块年产量降至最低 68 104t; 经 10 年区块加密调整和综合治理工作 , 区块产量逐年回升 ,1999 年 断块达到二次产油高峰期 123.6 104t。 目前区块年产能 105 104t。2.2 断块采注比高 , 压降幅度大稠油注蒸汽吞吐开采为降压开采 , 因此 , 断块的采注比、压降幅度是评价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锦 45 块周期采注比明显高于欢喜岭油田的同类油藏
13、水平 , 累计采注比 2.05, 阶段瞬时采注比 1.78; 断块吞吐开采压降幅度大 , 目前区块地层压力降至 3.8Mpa, 压降幅度达 62%, 平均年压降 0.44 MPa, 年压降幅度 4.4% 。2.3 储量动用程度提高 , 吞吐可采储量不断增加通过综合调整和综合治理 , 区块储量动用程度由 七五 期的 63.2% 提高到目前的 88.8%, 提高了 25.6%; 采收率从 17.0% 提高到 35.1%, 提高吞吐期采收率 18.1%, 增加吞吐可采储量 1031.16 104t。2.4 油汽比较高 , 经济效益好断块始终保持较高的吞吐油汽比 , 累积油汽比 0.7, 阶段瞬时油汽
14、比为 0.48,17 年产油 1602.6891 104t, 获经济效益 24.6 108 元。2.5 形成配套技术 , 社会效益好断块经 17 年的吞吐开发 , 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套以地质研究为基础 ,以井间换层、细分采油、选择性射孔、动用避水油层、侧钻及其相互配套的适合油藏特点的开采技术 , 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中后期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 形成配套开采技术确保油藏持续高产稳产3.1 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是油藏高效开发的前提针对油藏地质特点和干抽试采及蒸汽吞吐试采结果 , 于 1986 年 7 月编制了 欢喜岭油田锦 45 块注蒸汽开发方案 ,
15、方案对断块的层系划分、开采井网、开采方式、采油速度及稳产年限做了较为科学的设计。方案要求 : 断块分 4 套开发层系采用 167m 正方形吞吐一汽驱井网在同一井点布井 , 不排除进一步加密成 118m 井网的可能性 ; 蒸汽吞吐阶段以 1.0%- 1.5% 的采油速度稳产 8 年 , 地层压力降至 6MPa 、吞吐阶段采收率 17.O%。 实施结果表明 , 该方案是科学合理的 : 一是断块分为四套开发层系既考虑了油水关系 , 又考虑了原油物性差异 ; 二是采用 167m 正方形井网既考虑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 又为下步调整留有余地 ; 三是 采用同井场布井既节省投资 ( 当时定向技术不成熟 )
16、, 又为后期挖潜创造了条件。3.2 注重动态监测工作 , 为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提供资料保证断块在开发早期就把监测系统的建立放在首位 , 先后部署观察井 26 口 , 并重视油藏动态资料录取和应用 , 把温度场和压力场作为监测重点。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 , 相应又增加了吸汽剖面、产液剖面、含油饱和度场等项监测内容。目前已确定了 6 个方面 20 多项监测 系列内容 , 严格资料录取制度 , 加强监测信息反馈和分析应用 , 在油藏动态分析研究和开发 决策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3 重视油藏研究 , 掌握开采趋势3.3.1 合理井网密度研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室内数、物模研究及四维地震测试 , 综合分析
17、评价得出 , 加热半径 : 兴隆台油层为 55m, 于楼油层为 40m; 吞吐泄油半径 : 兴隆台油层为 78m, 于楼油层为 56m; 合理井网密度 : 于楼油层井距为 80-112m, 兴隆台油层井距为 110-156m。 这一成果为锦 45 块蒸汽吞吐开发中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了有力保障。3.3.2 油层水淹特点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目前断块平面上已有 80% 水淹 , 于楼油层水侵以指状、舌状为主 ; 兴隆台油层水侵相对成均匀推进。这是因为于楼油层原油流度为 0.15 103-0.33mD/mpa.s, 兴隆台油层原油流度为 2.O-0.61; 于楼油层油水粘度比 14523-5264,
18、兴隆台油层油水粘度比为 932- 2328, 边水内侵水线兴隆台油层较于楼油层推进速度相对一致 。压差日益增大是边底水内侵 加剧的主要因素。目前油藏内部吞吐降压开采其地层压力为 2-3MPa, 边部由于边水影响其地层压力为 6-8MPa, 压差为 4-5Mpa。(1) 井网完善井区现井网密度井间仍为高含油饱和度带。部分四级断块因认识上的原因 , 目前井网控制程度仍然较低 , 为剩余油富集区。有效厚度小于 10m 现井网未控制的井区至今无井控制 , 特别是油藏的周边部尤为突出 , 形成油藏边角部位潜力区。(2) 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较高。近几年测试结果表明 : 锦 45 块油层已不同程度上全部得到
19、动用 , 其中动用较好的占 66.7%, 动用中等的占 22.1%, 动用较差的占 11.2%。 从1999 年锦 45 块新钻的检查井 锦 45 检 1 井 的测试结果也充分证明这一点 ( 表 3)。表3 锦 45- 检 1 井 mfI 成果数据序层层测井垂直钻井液地层流动流动压力渗透率深度深度柱压力压力压力时间梯度压力号号位系数/m2mmMPaMPaMPaSMPa/m118于I928.40926.8410.5776.4132.5938.000O.0058O.5960.545225于I954.00951.3610.8183.599O.3867.000O.00380.386O.547330于I
20、I989.40985.5511.1633.0271.3726.000O.0031O.3131.240440兴11048.501043.9611.9492.1651.0767.000O.0021O.2121.615548兴II1086.601077.9212.4523.592O.8766.000O.0033O.3400.755在研究油层动用状况过程中 , 发现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主要受原油粘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差、油层厚度 , 以及油层在油层井段中的位置等与注入热量相关的因素影响。原油粘度越小动用越好 : 动用好的主要集中在渗透率大于 1000 m2; 级差大动用差 , 级差小动用好 ; 油层处于油
21、层井段中位置的影响 : 上部好于下部 ( 渗透率级差大时例外 ); 厚度越大动用越好 ; 油层动用状况与其孔隙度、渗透率有着密切关系。3.3.3 合理采油厚度研究合理采油厚度是指对某一油藏的油井既能保持较高产能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层间干扰的采油 ( 射开 ) 厚度。依据动态统计规律分析 : 锦 45 块油层工作厚度以 15-25m 为宜 , 这一 厚度区间油层出力较均衡 , 油井产能和累产油均较高 , 采油强度大 ; 油层工作厚度小于 15m, 油井产能低且后劲不足 , 累计产油少 , 采油强度低 ; 油层工作厚度大于 25m 以上 , 日产油和累计产油很少 , 采油强度降低 , 会造成层间矛盾
22、。随着吞吐周期不断增加 , 层间矛盾加剧。这一成果为新井、侧钻井选择合理射孔厚度开采、细分采油和扩边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3.3.4 转换开发方式的前期研究锦 45 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就十分重视转换开发方式的研究工作。主要利用数摸、物模等室内研究手段 , 开展了蒸汽驱、常规水驱、热水驱、水 + 氮气驱、水 + 氮气 + 化学剂驱等驱替方式的可行性研究 ( 表 4), 为区块开展的各种先导试验提供了可贵的技术保障。表 4 驱油效率试验结果实验驱油方式最终驱油最终残余油实验驱油方式最终驱油最终残余油时间效率,%饱和度,%时间效率,%饱和度,%60水驱40.6436.3960水驱41.637.51988
23、年200水驱62.9722.531992年60水+氮气驱61.624.5200蒸汽驱69.9818.4560化学剂+氮气驱74.217.53.3.5 针对电测解释的 地质矛盾 展开精细地质研究尽管断块为高孔高渗储集层 , 但在研究中发现 : 锦 90 块兴 2 组底部发育了一套低电阻率、低时差的 水层 。 1996 年通过开展精细油藏描述 , 深入研究落实构造 , 发现同一块内油水界面不统一 : 东部油水界面为 1160-1180m, 而西部油水界面为 1100-1120m。 由于锦90块兴隆台油层是北高南低的断鼻构造 , 而在东西向剖面上却出现电测解释高部位为水层、低部位为油层的 地质矛盾
24、。进一步研究发现 : 造成低电阻率、低时差的根本原因是储集层岩性细、富含钙质、胶结致密 , 并利用侧钻井试采得到证实。为此 , 抓住这一 地质矛盾 重新落实了西部油水界面为 1160m, 增加含油面积 0.9km2 、油层厚度 25.3m 、地质储量 153 104t。3.4 抓住油藏特点 , 采用配套技术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3.4.1 实施加密调整 , 实现产能接替 , 提高平面储量动用程度应用数模和经验公式计算 , 锦45 块于楼油层的加热半径 35m 左右 , 泄油半径 50m; 兴隆台油层加热半径为 50-55m, 泄油半径为 70m 以上 ; 应用四维地震对加热半径的监测显示 :
25、兴隆台油层的加热半径为 61m 。合理井网密度研究表明 : 原油售价 885 元 /t 时 , 油层井距 83-118m 。根据地质研究成果 , 对油藏进行整体部署、分批实施 , 主要进行了 2 次加密调整。将 167m 167m 正方形井网加密成 118m 118m 正方形井网。 部署各类井 547 口 , 完钻 511 口 , 投产 501 口 , 平均单井日产油 12.9t, 建产能 182.8 104t; 建百万吨产能技资 6.3 108 元 ( 分批实施见表 5) 。加密后井网控制面积从不足 5.okm2 提高到 7.8km2, 井网控制储量从 3400 104t 提高到 5577
26、104t。1992 年调整初期 , 选择有利部位加密 , 钻遇目的层元一水淹 , 油层压力高出周围老井 1.5-2.5MPa, 含油饱和度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仅低 3%-10%; 初期日产油 20-30t, 周期油汽比 0.86; 之后 , 加密调整全面展开。从1999 年实施检查井 ( 锦 45 一检 1 井 ) 的取心及化验分析结果看出 , 主力层系于 1 组剩余油饱和度 68.1%, 仅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下降了4 个百分点 , 水洗厚度 40%; 于 2 组剩余油饱和度 63%, 水洗厚度 59.1%; 兴 1 组剩余油饱和度 62.7%, 水洗厚度 64.5%。在第一次加密调整中开辟了2 个
27、 83m 小井距吞吐试验井组钻遇油层和初期技产情况与一次加密相近。因此从 2001 年开始对于楼油层全面加密 , 部署开发井 146 口。截至 2002 年 12 月完钻 107 口井 , 技产 98 口井 , 平均单井日产油 12.4t, 建产能 33.O 104t。3.4.2 合理利用和控制边底水 , 改善采油效果断块边底水水体体积约为油层体积的 1.3 倍 , 构造低块则高达 3-7 倍。试水产能 4.6m3/(m.d), 是试油产能的 7-10 倍 , 可见边底水比较活跃。因初期吞吐采注比高 , 阶段压降幅度较大 (3.5-4.OMPa), 使油层与边底水之间产生较大压差 (5.5-6
28、hpa), 导致边底水大量侵入油层。造成锦 91 块、锦 90 块东部、锦 94 东北部及锦 92 块中部有 67.6% 的油井见地层水 , 区块综合含水上升 , 产能下降 , 影响了吞吐效果 , 给后期开发增加了难度。从见地层水井识别方法、水侵方式、水侵量计算、水侵特点及其对油藏开发影响等 5 个方面着手水侵规律研究。形成了图解、冷凝水回采率计算、水性分析三种地层水识别方法。确定边水侵入井 188 口 , 断层窜流水侵入井 108 口 , 管外窜槽水侵入 ( 顶、底水 ) 井 58 口 , 三种水侵方式 , 见地层水井 354 口。 同时根据物质平衡原理 , 对锦 45 块各层系水侵量做了计
29、算。表5 锦 45 块产能建设情况部署井,口完钻井,口投产分年调整目的小开规观小开规观井数日产单井建成类份发划察发划察油含水日产产能计井计%井井井井井(口)tt104t锦91块于1组加密351992363333233158353.118.817.5118m汽驱井网一1993-1994进一步加密于1组井网8167147067367105758.615.829.6次1995加密于2组井网363636363648456.913.413.6加完善井网14096441389741138165355.912.O46.3密1997-1998锦91块细分层系6240226240226288563.714.32
30、4.81999-2000完善井网综合调整192154344170154133167182160.910.951.O合计54742610021511426769501648358.912.9182.8二次加密2001-2002锦91块于楼油层加密调整14614610710798117858.712.433.O滚动勘探1996滚动勘探开发52457524575254165.410.414.9,总计74561710721670578839651820259.412.623.07平面上水线常呈线状、指状、舌状不均匀推进 , 来水总是指向压降大的井区 , 生产井底附近常形成较大的 水泡子 , 井间水线很
31、窄 ( 一般为 30-50m); 纵向上水淹层常为中高渗透主力产油层 , 厚度为 5-15m, 平均 10m 左右。于楼油层以上矛盾尤为突出 ; 兴隆台油层 , 特别是兴 1 组 , 水驱作用较为明显 , 理论计算水驱动态储量达 90% 以上 , 预测采收率达35% 以上。针对水侵作用的不同 , 对于楼油层采取先排后堵的控水措施 ; 兴隆台油层则采取利用水层能量延长吞吐周期生产均取得良好效果。1988-1990 年 , 于楼油层以增排为主 , 增排井由初期 线性 增排时的 10 口 , 到后期 面积 增排时的 81 口 , 初期提高排液能力 1760m3/d, 有效地控制了边底水内侵速度 ,
32、确保内线 85 口中高含水井正常吞吐生产 , 综合递减率控制在 1.5%, 含水上升率控制在 1.8% 以下 , 低于区块平均水平。1989-1992 年间 , 兴隆台油层有 39 口井延长吞吐周期生产 , 最少一年不注汽 , 最多 3 年不注汽 , 每年少注汽 48 井次 , 减少注汽量 15.4 104t; 综合递减控制在 1%-7.6%, 含水上升率在 1.2% 以下。3.4.3 打破常规开发定式 , 提高纵向动用程度井间换层是充分利用断块四套开发井网同井场部署 , 井下位移小的有利条件 , 不同层系油井之间互相换目的层采油 , 而不打乱原层系开采系统 , 以解决井况差、剖面出油不均和油
33、井高含水等问题 , 达到提高油井利用率和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改善吞吐效果的一种非常规措 施手段。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表 6) 。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 形成了三种形式的井间换层 , 即新老井间换层 , 老井侧钻后井间换层和新、老井交叉井间换层。1993 年以来 , 锦 45 块共实施井间换层 91 对 , 换层 115 口 , 平均年增产油 1.7 104t。为避免底水过早侵入油层 , 影响热力采油效果 , 根据开发方案要求 , 原老井射孔投产时 , 一般留 10-15m 避射厚度 , 这部分油层地质储量约有 560 104t。 开采 7 年后 , 通过加密调整井和侧钻井电测
34、解释等资料分析 , 这部分油层并没有水淹 , 处于未动用状态。如果早 期动用这部分油层很可能会加剧水侵速度。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 , 大量的边底水被采出 , 边底水能量有所减弱 , 这时加以利用是合理的 , 能发挥其潜力 。全块共有 55 口侧钻井采避水层 , 单井平均射开避水油层厚度 10m,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30%-40%, 单井多产原油 3000-8000t, 最高达 10000t, 累计产油 37.5885 104t。表6 45 块历年主要措施统计合计、井间换层调补层堵水侧钻大修年度井数年增油井数年增油井数年增油井数年增油井数年增油井数年增油口104t口104t口104t口104t10
35、4t(口)104t19936610.57234.24112.035O.71222.985O.61199410017.0492.522.91293.88173.72224.01199513817.4121.07263.06365.68403.46244.13199616620.13245.25647.60333.16423.663O.46199716215.04162.41605.9430O.87253.24312.58199820119.2211O.6311112.45271.89151.02141.39199916214.2191.20917.83141.06262.77221.352000
36、21720.737O.4214513.9712O.46573.84352.04200126520.9040.1818214.66251.48444.1910O.40200218112.8OO1168.84221.09261.76171.14合计1658168.0411517.9282979.2923320.2831430.6418318.11合理采油厚度研究成果表明 : 油井射孔厚度过大是导致纵向上油层出力不均匀的重要因素之一。如 14-221 井 , 于 1987 年 1 月投产 , 射开油层 37.8m/12 层 , 经过 4 周期吞吐生产后 , 侧钻发现油井上部 14.6m/4 层已 水
37、淹 , 动用较好 ; 下部 23.2m/8 层 , 动用较差或根本未动用。为避免混射造成层间干扰 , 提高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 , 采取上下分采 , 结果单采上部 水淹层 的 14-22 井和单采下部的 14-C221 井 , 初期日产油均达到 25t 以上 , 周期油汽比达 0.66, 比同期老井油汽比高 0.26, 达到同期新井二周期水平。1996 年 , 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 , 对锦 90 块兴 2 组 二低 ( 低电阻率、低时差 ) 水 层 的 153 104t 储量 , 在有效厚度大于 15m 的范围内 , 按 118m 118m 正方形井网一套层系共部署 30 口井 ;1996 年
38、全部完钻投产 , 建成产能 10 104t, 己累积产油 13.52 104t。3.4.4 为了实现开发方式转换 , 积极开展先导试验工作为保持油田长期稳定发展 , 早在 1989 年 6 月和 1991 年 9 月分别在锦 90 和锦92 断块兴 1 组开展了蒸汽驱先导试验 , 结果由于井况差 , 井网不完善造成注采严重失调 , 加之层间、井间的非均质性影响 , 单层、单向受效 , 采注比、油汽比较低 , 于 1993 年 2 月经原总公司批准终止了试验。1992 年 9 月同时在锦 90 块兴 1 组开展了 4 个井组的常规水驱试验 , 试验初期见到了一定效果 , 但因油水粘度比较大、水窜
39、等原因 , 有效期短 , 增加采收率仅有 5%-7%, 效果飞不理想。在蒸汽骆失败和常规水驱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 , 又开展了非混相驱先导试验。利用研究成果 ,1996 年现场选择锦 45-19-141 井组进行了非混相驱试验。在 1999 年又进行了9个井组扩大试验。验区位于四级断块的锦 90 块 , 目的层为兴 1 组 , 为反九点注采井网。 截至 2002 年 12 扩大试验区共有各类井 61 口 , 其中观察井 8 口 , 注水井 9 口 , 采油井 44 口 ; 油井开井33口 , 日产液 826t, 日产油 146t, 综合含水 82.3%, 采油速度 1.97%; 累计产油 11
40、1.8049 104t,累计产水 203.1602 104t, 年产油 4.437 104t, 年产水 21.6572 104t, 采出程度 1:4%; 日注水 687.9m3, 日注氮 540m3( 地下 ), 日注化学剂 6.24t, 累积注氮 617.1336 104m3( 折算地下 15.4283 104m3), 累积注水 36.7319 104m3; 累积注入化学药剂 ( 浓度为0.3%)1396.1t。 阶段采出程度 1.64%。 与转驱调整前相比 , 试验区已经有 27 口井见到一定的试验效果 , 从而使试验区呈现出油升、含水降的效果。日产油由 127t 稳定在目前:146t;
41、含水由 84.9% 下降到 82.3%, 年增油 4200t, 累计增油 7924t。3.4.5 利用采油新技术 , 改善吞吐效果稠油井侧钻不仅是套坏井的复产手段 , 而且是油层挖潜和动态认识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层研究的基础上 , 结合锦 45 块油藏潜力分布特点 , 充分发挥侧钻的技术优势 , 形成了适合多层系和吞吐开发后期特点的 6 项油层挖潜增效技术对策。 利用侧钻井调整开采层位 ( 即井间换层 ), 实现一井侧钻多井受益 ; 利用侧钻井深钻挖 , 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采避水层 , 增加动用厚度 ; 利用侧钻井挖掘高含水、高期井层间潜力 , 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扩边挖潜 , 提高油层平面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 ; 利用侧钻井试采 水层 增加地质储量。几年来 , 锦 45 块共侧钻 314 口井 , 年增油3 104t 左右。通过对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发现 : 油井纵向动用状况主要受射孔厚度、渗透率、渗透率级、孔隙度及油层在油井中所处的位置影响 , 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和孔隙度占主导地位。锦45 块油层动用好的主要集中在渗透率大于 1000 10-3 m2 、孔隙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