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专项规划(~2020).doc
《山东省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专项规划(~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专项规划(~2020).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东省CNG(压缩天然气)和LNG(液化天然气)专项规划综合报告 2011年3月目 录第一章 概述11.1规划背景11.1.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1.1.2能源消费现状41.1.3环境质量状况81.1.4城市交通现状分析101.1.5城镇体系建设情况131.2天然气利用基本情况141.2.1CNG利用情况141.2.2LNG利用情况161.2.3LNG场站建设存在的问题201.3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201.3.1指导思想201.3.2规划原则201.4规划依据、范围、期限和目标211.4.1规划依据211.4.2规划范围231.4.3规划期限231.4.4规划目标23第二章 CNG和LNG的应用2
2、52.1概述252.2 CNG和LNG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52.2.1CNG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52.2.2 LNG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72.3 CNG和LNG的生产与运输282.3.1CNG的生产与运输282.3.2 LNG的生产与运输292.4 CNG和LNG的应用302.4.1CNG的应用302.4.2LNG的应用34第三章 CNG和LNG气源与用气量规划423.1 CNG和LNG气源规划423.1.1 CNG气源423.1.2 LNG气源423.2 CNG和LNG的耗热定额433.2.1车用CNG气和LNG的耗热定额433.2.2小城镇CNG的耗热定额443.2.3船用LNG的耗热定额443
3、.3 CNG用气量预测443.3.1车用CNG用气量预测443.3.2小城镇CNG用气量预测463.3.3CNG用气量汇总473.4 LNG用气量预测473.4.1车用LNG用气量预测473.4.2小城镇LNG用气量预测483.4.3船用LNG用气量预测493.4.4LNG用气量汇总493.5 CNG和LNG用气量汇总49第四章 CNG和LNG场站规划504.1 CNG和LNG场站规划概述504.2场站分类504.2.1CNG加气站级别划分504.2.2 LNG场站级别划分504.3 CNG加气站规划514.3.1加气站站址规划514.3.2加气站规划数量与规模514.4 CNG供气站规划53
4、4.4.1CNG供气站规划布局534.4.2供气站规划数量及设计规模534.5 LNG场站规划544.5.1 LNG接收站规划544.5.2 LNG气化储配站规划554.5.3 LNG规划布局模式与储气量584.2.4LNG加气站规划594.2.5LNG气化站规划614.3场站建设实施规划624.3.1CNG场站624.3.2LNG场站634.4 LNG汽车发展规划634.4.1 近期LNG汽车发展数量规划634.4.2 LNG汽车改装规划64第五章 CNG和LNG场站安全保障655.1指导思想655.2基本原则655.3证安全防护距离655.4建立安全保障体系665.5应急预案66第六章 节
5、能与环保676.1节能676.1.1 场站节能676.1.2 天然气汽车的节能减排676.2环保686.2.1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686.2.2防治措施686.2.3 CNG与LNG的减排量69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717.1工程量统计717.2投资估算编制依据717.3投资估算727.4经济效益估算73第八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74第一章 概述1.1规划背景在我省管道天然气的快速发展中,存在两个制约天然气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一个是储气调峰和事故应急问题,另一个是天然气管线到达不了小城镇天然气供应。同时天然气作为汽车及船只燃料发展迅速,缺乏统一规划。本规划主要研究以下四方面问题:(1)
6、LNG(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LNG)的使用对调剂天然气供应起着巨大的作用,不但可以解决全省地区天然气的短缺,还可以起到应急调峰及供气安全储备的作用。LNG的储备与调峰是对专指防备周期性的天然气短缺或长输供气系统出现故障中断供气而言的,因此有地下气库的长输管线有时也需要这种调峰厂。山东省天然气供应季节峰差大,目前还没有地下储气库,因此,在山东省设区城市和一些县(市)所在地也要建设一些LNG储配调峰站,解决天然气季节调峰问题和事故储备供气问题。(2)对于天然气管道无法输送到的中小城镇,可以采用CNG(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CNG)和LNG等非
7、管道运输方式对中小城镇进行天然气供应,对于提高城镇的天然气普及率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3)随着世界能源日益紧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耗油大户,并且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汽车数量的增加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THC(总碳氢)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采用天然气后,由于天然气的储量大于石油,可缓解石油供应紧张的矛盾,同时
8、汽车采用天然气可降低燃料成本和尾气排放污染。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天然气汽车被列为优先发展用户。(4)山东省海岸线长3345km,近海海域约16万km2,目前有渔船约7万余艘,动力容量约250万千瓦,每年耗燃料油约140万吨,如果改用天然气后,可大幅降低渔船的作业成本,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对促进蓝色经济区海洋渔业发展有重要意义。1.1.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98.9亿元,增
9、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比例为9.4:55.5:35.1。人均生产总值40129元,增长11.8%,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858美元。2005年-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比例分别如图1-1、1-2所示。图1-1 2005年-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变化趋势图1-2 山东省2005年-2010年各产业生产总值的百分比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3557家,比上年增加5369家,增长14.1%。按生产法与收入法加权计算,实现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提高1.1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较
10、快,实现增加值168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86.3%提高到89.3%;实现利润3787.0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77.9%提高到86.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402.8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6.1%提高到28.7%。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5%,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23558.7亿元,增长18.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9%,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2010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镇投资1543
11、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增长8.5%。2005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趋势如图1-3、1-4所示。图1-3 山东省2005年-2010年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图1-4 山东省2005年-2010年农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省为目标,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改革,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山东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
12、略,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力推进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首先,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先期要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再者是抓好重点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渤海南岸的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国务院已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
13、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是多年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化,有
14、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1.1.2能源消费现状(1)能源资源状况山东煤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煤类多样,煤质优良,赋存条件好。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结焦性强等特点,为优质工业用煤。山东煤炭产量稳步增长,已成为全国产煤大省和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2009年1-12月,山东省煤炭工业生产原煤1.4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90%。山东省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地区。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2009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持续保持稳中
15、有升,全年生产原油2,791万吨,连续10年保持稳定增长,连续13年保持储采平衡。山东电力工业进入快速、健康发展阶段。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从1978年的293万千瓦增长到2009年的5762万千瓦,形成了“五横两纵”的500千伏主网架。2010年,山东全省净增装机34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8%。今后几年低碳经济将使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及相应的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按照有关规划,到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8%;实现替代常规能源99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 3%;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在城
16、市建筑普及应用率达到30%以上。(2)能源消费状况近年来,山东省一次能源及终端能源消费量逐年增加。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一次能源消费构成单一化,主要为原煤、原油,其他一次能源很少。其中2009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原煤26637.35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77.13%;消费原油7345.74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21.27%;消费电力17.27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0.05%;天然气所占比重为1.55%,约为43.39亿m3,而天然气在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约为3.6%,相差2.05个百分点。终端能源的消费构成仍以原煤为主,多年来所占比重都在30%以上;油品所占比重也相对较高,占20%左右;
17、电力所占比重自年后有明显降幅目前占15%多;其他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山东省历年来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消费如图1-5所示。图1-5 山东省2002年-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山东省万元GDP能耗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高。2004年以前山东省的单位产值能耗一直在增加,2004年迅速下降,但进入2005年后,由于规模以上的高耗能工业工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因此万元产值能耗又出现大幅上升。十大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2%。与东部多数省区相比,山东省的能耗水平明显偏高,如2007年北京万元GDP能耗为0.714吨标准煤,广东为0.74吨标准煤,浙江为0.
18、83吨标准煤。图1-6 山东省2001年-2010年万元GDP能耗指标山东省各地市的万元GDP能耗区域差异较大,2010年青岛、东营、烟台、威海等东部发达地市万元GDP能耗均低于1吨标准煤,而淄博、枣庄两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万元GDP能耗为1.68吨标准煤,莱芜市更是高达3.70吨标准煤。山东省各地市的万元GDP能耗指标如图1-7所示。图1-7 山东省2008-2010年各市万元GDP能耗指标(3)能源生产供应状况近年来,山东省的能源生产总量相对比较稳定,2010年能源生产总量为14600.08万吨标准煤,其中生产原煤10424.07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71.40%;生产原油4040.38万吨,
19、所占比重为27.67%;生产电力15.66万吨标准煤,所占比重为0.11%;生产天然气119.97万吨标准煤,约9.72亿m3,所占比重为0.82%。山东省2007年-2010年能源生产状况如图1-8所示。图1-8 山东省2007年-2010年能源供应状况(4)能源供需结构山东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3,兖滕矿区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发电总量和总装机容量均居全国前列。但能源消费的日益增长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山东省的能源形势已逐渐由丰盈转为原煤总量不足、成品油外调量大、依靠“外电入鲁”保证电力供需平衡。以2010年能源生
20、产消费情况为例,当年原煤生产量为10424.07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为26637.35万吨标准煤,需调入16213.28万吨标准煤;原油生产量为4040.38万吨标准煤,原油消费量为7345.74万吨标准煤,需调入3305.36万吨标准煤;电力生产量为15.66万吨标准煤,电力消费量为17.27万吨标准煤,需调入1.61万吨标准煤;天然气生产量9.72亿m3,天然气消费量43.39亿m3,需调入33.67 亿m3。山东省2002年-2010年能源生产消费变化趋势如图1-6所示。图1-6 山东省2001年-2010年能源生产消费变化趋势1.1.3环境质量状况(1)空气质量状况2010年17个设
21、区城市中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泰安、威海、日照、滨州8城市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济南、枣庄、潍坊、济宁、莱芜、临沂、德州、聊城、菏泽9城市符合三级标准。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占污染负荷的42.5%;其次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分别占38.2%和19.3%。图1-7 山东省各地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2010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90.9%。17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范围在72.2%98.6%之间。其中,威海、日照、烟台、青岛、东营、潍坊、泰安、聊城、滨州、莱芜、济宁11个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良好率达到90%以上;临沂、淄博、德州、枣庄、济南5个城市空气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压缩 天然气 cng 液化 lng 专项规划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