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doc
《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众多的勘探难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围绕中国 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10 年油气发展规划及“十二五” 目标,瞄准关键技术难题,持续开展新技术、新方法 攻关,不断推进采集技术的进步,为塔里木盆地复杂 高陡构造和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的持续突破做出了积极 贡献。用,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已成为在复杂山地锁定有利勘探目标的主打技术。(2)针对复杂构造区,开展了缩小面元尺寸、提 高覆盖次数等优化三维观测系统的攻关,并结合表层 调查与建模、激发与接收等配套技术,提高了复杂构 造的落实精度。库车山地由此持续获得了重大天然气 发现和突破,进一步扩大了库车油气勘探领域。(3)在
2、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攻关中,按照“三 高一宽”(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宽方位)的 技术发展理念,通过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 究,优化形成了一套“三均一小”(面元尺寸均化、观 测网格均化、面元属性均化、小滚动距)的三维观测 技术,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对缝洞单元的识别能力和 雕刻精度。“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勘探成果打开了碳酸 盐岩勘探的新局面,为近年来塔北及塔中地区的大面 积连片三维勘探奠定了基础。地震采集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推动 了山地复杂构造和碳酸盐岩的勘探进程。2010 年,中1技术现状及面临问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针对勘探目标,经过持续多年的勘探技术攻关,“十一五
3、”期间形成了高陡构造和碳酸盐岩地震采集技术系列,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1)针对山地复杂构造勘探,重点提高资料的信 噪比,改善复杂波场成像。开展了宽线大组合技术 攻关,提高了单炮及剖面资料的品质,为钻探提供了 一大批有利目标。宽线大组合地震采集技术通过攻关 已基本成熟,并在库车地区及其他探区得到了推广应*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0E-2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科研项目“山前复杂构造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研究”(编号:2009-05-99)部分研究内容。第一作者简介:王乃建,1973 生,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资料采集技
4、术的研究和应用。E-mail:wangnaijiancnpc. 宽方位三维 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王乃建 1 梁向豪 2 周翼 2 刘新文 1 王彦峰 1 周旭 1段孟川 1 高国成 1 朱运红 1 张岩 1 毛哲魏 11.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2.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摘 要:塔里木盆地经多轮地震攻关取得了勘探大突破,但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所面临的仍然是世界级难题。复杂 高陡构造勘探的关键问题是低信噪比和复杂波场偏移成像。大深度碳酸盐岩勘探开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进一步提高 缝洞体系成像精度和裂缝发育方向及密度刻画精度。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塔里木物探处从满足叠前偏移的设计要求出发
5、,针 对复杂高陡构造、大深度碳酸盐岩油气藏进行了宽方位三维、全方位三维及拟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攻关,并取得了良好的 成果,打开了塔里木盆地复杂油气藏勘探的新局面。关键词:偏移 宽方位三维 全方位三维 拟全三维 塔里木盆地 油气勘探DOI :10.3969/j.issn.1002-302x.2012.02.005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制定了 10 年油气发展规划,其中复杂高陡构造勘探研究的核心逐步转变为圈闭描述与 评价,碳酸盐岩勘探要由寻找单一的溶洞储层向缝洞体 系和缝洞单元延伸,裂缝对储层及油气生产的作用越来 越凸现出来,缝洞储层高效开发对裂缝预测的需求越来 越迫切。如何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降低钻
6、探风险、提 高开发效果,是目前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库车山地勘探目标埋藏深、逆掩断裂发育、构造 模式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宽线大组合技术由 于受二维成像先天不足的制约,无法满足进一步提高 复杂构造落实精度的要求。以往基于叠后偏移的窄方 位三维观测系统受覆盖次数低、复杂构造信息接收少 等因素影响,削弱了叠前偏移对复杂构造的偏移效果, 影响了复杂构造的落实精度。与山地三维观测系统相 比,塔北、塔中地区三维观测方位相对较宽,但仍无 法满足地震资料的分方位处理对观测方位和覆盖次数 的需求,对裂缝的预测能力不足,不能真实客观地反 应地下油气的连通情况,无法满足储层预测的需要。频率 F max,面元选
7、择需满足下式:v x =dx4Fmaxsin (arcctg dt )式中 v 均方根速度;dx/dt 绕射点时距曲线对时间的导数。随着炮点到绕射点再到接收点距离的增大,由绕射点产生的二次震源子波能量吸收衰减也越来越大,其振幅衰减与传播路径的平方成正比。满足叠前偏移的最大炮检距需要收敛 95以上的绕射波能量,沿绕 射波时距曲线计算绕射波收敛的百分比即可以计算出 最大炮检距的选择范围。2.1.2基于模型正演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以复杂油气藏波动方程模型正演为切入点,结合照明分析和叠前偏移处理,形成了基于模型正演的三 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1)观测方位增大,成像信噪比整体改善,陡倾 角地层、断块、盐边
8、界逐渐清晰。图 1 为固定接收线距横纵比为 0.3、0.5 和 1 的 3种 观测系统成像效果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横纵 比的增大,浅层高陡部位成像更连续清楚,中深部地 层成像质量也明显提高,说明采用较宽的观测方位有 利于复杂构造偏移成像,在山地勘探接收线距不宜过 大的情况下,增加接收线条数增大观测方位是提高复 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固定接收线距增加接收线数可以达到提高成像效 果的目的,但同时也带来了勘探投入的增加。为此,我 们分析了在不增加勘探投入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接收 线距从而达到提高横纵比的观测方法。实际模型处理 结果表明(图 2),在工作量相同的前提下,接收线距 从 120m 提高
9、到 180m 后,采用相对较大的接收线距叠 前深度偏移整体噪声降低,构造成像连续性好,构造 边界较清晰。因此适当扩大接收线距增大观测方位有 利于复杂构造的成像,因此,它也应成为库车山地三 维地震勘探的一个设计方向。(2)观测方位相同,提高炮检点分布的均匀度利 于改善成像效果。与叠后偏移不同,叠前偏移对炮检点的均匀度更2宽方位采集技术攻关的进展及效果在地震采集技术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有两个:一是高陡构造复杂波场成像问题;二是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的准确识别与精细评价问题。围绕上述两个问题,在 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攻关研究, 深化完善了宽方位三维和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采集 技术,创新了
10、针对碳酸盐岩的拟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有效提高了复杂油气藏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质量。2.1面向叠前偏移的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技术2.1.1基于叠前偏移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目前,复杂油气藏三维叠前偏移处理手段已经发展成为常规处理流程,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叠 前偏移的需要。依托公司科研项目,塔里木物探处在 常规观测系统参数设计的基础上,引入了面向叠前偏 移的观测系统参数论证方法,形成了基于叠前偏移的 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叠前偏移将每个成像点作为地震能量的绕射点来 考虑,而连续的反射层是由这些绕射点的集合构成 的。要取得较好的偏移效果,需要保证绕射波曲线不 会出现假频,即在纵向和横向上充分采样。对确
11、定的为敏感。不同观测系统参数模型正演成像效果表明,即使不改变工作量,通过改善炮检点分布的均匀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剖面的成像质量。图 3 是两种炮检点分布模型正演偏移成像效果对 比,方案 B 与方案 A 工作量相同,只是道距和炮点距 增大了一倍,而接收线距和炮线距缩小一倍,其炮点 和检波点的空间分布更均匀。方案 B 得到的剖面偏移 噪声较小,盐边界的刻画更加清晰。由此可见,炮检 点分布的均匀性对于改善偏移成像效果非常重要,因 此在进行三维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时,应尽可能地选 择一种炮检点分布更均匀的方案,面元可适当放大。(3)提高覆盖次数是现阶段改善缝洞型储集体成 像效果的发展方向。针对塔北
12、大深度缝洞型储层,采用了波动方程正演和叠前偏移处理方法,通过对比不同道距、覆盖次数、地震波频率对缝洞型储层的识别情况,对三维观 测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模型正演分析表明,提高和改 善缝洞型储层的刻画精度对地震采集的要求主要有: 提高地震资料频率以提高分辨能力;提高覆盖次数以 增强信噪比;缩小面元以增加采样密度。对缝洞储层 刻画效果的改善作用以子波频率改善最为明显(目前 阶段难度最大),覆盖次数次之,面元影响最小(达到 最低要求后改善不明显)。2.1.3观测系统宽窄方位及覆盖次数的量化选择技术目前纵波检测裂缝方法主要是利用不同共中心点叠前 P 波数据的振幅、速度随炮检距变化或振幅、速王乃建 等 :
13、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 度随方位角变化(RVA 、VVA )规律来识别。所有纵波检测裂缝方法都和地震数据观测方位密切相关。以 往塔北三维横纵比在 0.40.58 之间,分方位处理直接 切除了纵向大炮检距的采集数据,不仅降低了覆盖次 数,也缺失了大炮检距资料。因此,为满足各个方向 裂缝检测精度要求,地震纵波资料的方位分布应该是 高覆盖宽方位的,最好是高覆盖全方位。识别裂缝体系,至少要在3 个以上的观测方位。增 加分方位个数可以提高对不同分布方向的裂缝检测精 度,考虑到裂缝发育程度、目前分方位处理的现状以 及后续资料解释的需要,塔北地区分方位处理选择 6 个方位。其中每个观测方位三维
14、资料都要有一定的覆 盖次数及炮检距分布以满足裂缝检测对资料品质的要 求。通过对以往三维资料分析,塔北地区最低覆盖次 数应达到 30 次以上才能够满足缝洞储层成像的要求, 即每个观测方位内覆盖次数不低于 30 次。考虑分方位 的个数,塔北地区全方位三维覆盖次数选择为 225 次, 分 6 个方位角处理,每个方位角内覆盖次数最低 31 次。在crossline方向的偏移归位精度。2.1.5提高资料分辨率的激发接收技术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需要综合利用振幅、频率等地震属性的变化,需要尽可能提高资料的保真 度。对于大深度、低信噪比的塔北碳酸盐岩勘探,消 除表层及激发接收参数的影响极为重要。为此,在三
15、维地震采集中采取了如下措施:以高精度表层数据库 为基础逐点设计激发深度、综合考虑虚反射及子波一 致性的激发技术、因地制宜的小面积组合接收方法 等,改善了地震资料的相对一致性,提高了地震资料 的分辨率。2.1.6大折射层析反演提高了巨厚砾石区三维建模精度库车山地山前冲积扇广泛分布,多为第四系巨厚砾石覆盖,地表相对较平坦,低速层及降速层厚度较 大,部分巨厚砾石区厚度达 200m 以上,常规微测井表 层调查很难调查出高速层,而在该类区域布设大量的 超深微测井也不现实。剖析山前巨厚砾石区表层结构 从而提高静校正精度一直是山地勘探静校正的难点。 针对巨厚砾石区,塔里木物探处开展了微测井结 合大折射层析反
16、演的表层建模方法研究。在克拉 3 地区,利用小道距短排列的方式进行了 3 纵 2 横共 5 条大 折射进行山前巨厚砾石区表层调查,分别进行全局约 束层析反演巨厚砾石区的近地表结构,利用 5 口超深 微测井对反演结果进行标定,最终建立较高精度的表 层模型。微测井验证表明,采用大折射层析反演建立 的模型与实际最大误差控制在 5% 范围以内,平均误差 为 3.7%,获得的近地表结构精度可以满足勘探需求。2.2 宽方位三维采集攻关实例2.1.4拟全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全方位高密度三维可以获得良好的分方位数据,为碳酸盐岩缝洞储层精细刻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 于塔里木盆地岩溶油气藏具有埋深大、信噪比较低的
17、 特点,全方位三维往往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常规三维 投资的 3 倍以上),从而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根 据目前资金、技术及地震资料现状,创新性提出了拟 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所谓“拟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就是在塔里木盆 地已经大面积实施了较窄方位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的 背景下,考虑到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成本太高,且不 能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的实际情况而应用的一种地震观 测技术。通过实施与原有三维线束方向垂直或加宽的 新一轮三维采集,并将原三维与新三维资料合并后进 行融合处理,形成在inline方向和crossline方向上都具 有较高的覆盖次数和较大偏移距、整体具有较宽方位 的新的数据体。相对单一的窄方
18、位三维数据体,弥补 了窄方位三维 crossline 方向覆盖次数低、最大炮检距 小的缺陷,能够分离出品质更好的方位角道集,有利 于对不同发育方向的裂缝做出更加精确的预测,同时 由于补充了 crossline 方向地震资料,可以保证溶洞体2.2.1大北 1 山地宽方位三维采集攻关2011 年,塔里木物探处在库车山地大北 1 井区进行了104.96km2 的宽方位三维攻关。采用30线8炮340道255 次覆盖三维观测系统,与以往山地三维相比,接收 线数由 14 线提高到30 线,观测方位由0.22 提高到0.8, 覆盖次数由最高 147 次提高到 255 次。从大北 1 宽方位 三维攻关初步处理
19、效果看(图 4),大北 1 宽方位三维 较原三维背景更干净,波组特征和构造接触关系更清 晰。预计通过后续处理解释会进一步取得良好效果。大北 1 宽方位三维的实施初步克服了山地复杂高 陡构造波场复杂、断点不清的勘探难题,进一步优化100020003000400050006000 ms 全方位 三维 了山地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得到了油田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将逐步在吐北克拉苏及柯东等富油气 区带展开部署。位资料分方位处理后资料信噪比更高,裂缝方向预测更准确,对裂缝的刻画更加清晰,细节描述更为清楚,能够有效地指导高产稳产井的布设(图 5 )。2.2.2塔北哈 7 井区全方位高密度三维采集攻关2.2.
20、3塔北哈 601 井区拟全三维采集攻关2010 年,塔里木物探处在塔北哈 7 井区进行了83.64km 2 的全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攻关。 观测系统采用 30 线 11 炮 330 道 225 次覆盖正交观测 系统。该观测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观测方位属于全 方位观测,横纵比为 1.0,各个方位上覆盖次数均匀 分布,且覆盖次数能够达到 31 次以上,可以满足塔 北地区裂缝预测和更小溶洞成像的需要。同时道密 度达到 100 万 /km2 ,也有利于叠前偏移成像。宽方位采集和常规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相比, 全方位资料能够对地质体在各个方向准确归位。全方2011 年,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哈 601 井
21、区开展了100km2 的拟全三维地震技术攻关试验,采用的拟全三 维方式为正交垂直原有三维,两个三维合并后横纵比 宽度达到 1 。拟全三维采集相对于在该区重新进行高 密度宽方位三维勘探,投入降低 2/3 左右,加上原来 三维投入,降低成本约 1/3。图 6 为拟全三维和常规三 维过井“米”字剖面对比,从图上可以看出,在inline 方向溶洞体所形成的串珠状反射在剖面上偏移归位充 分,而 crossline 方向常规三维偏移归位明显不足。通 过拟全三维采集提高 crossline 方向的覆盖次数,改善王乃建 等 : 宽方位三维给塔里木油气勘探带来的启迪 4s4sNENENWNENENW 了缝洞体的
22、偏移成像精度,为缝洞体的精细描述奠定了基础。尽快引入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降低勘探成本,进一步推动宽方位三维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3结论与认识通过近两年宽方位三维采集技术攻关,取得了以致 谢:在宽方位三维攻关过程中,得到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的大力支持;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工 程师郝会民、副总工程师王卫华对方法的设计和实现 给予了很大帮助 ;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采集技术支持 部、研究院等专家提供了支持和资料,在此一并表示 感谢。下认识:(1)针对库车复杂高陡盐下构造,宽方位可以更 容易跨越地表障碍物和地下阴影带,同时宽方位的高 覆盖更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和改善偏移成像质量。宽方 位勘探技术的核心包括较宽
23、的观测方位和较高的覆盖 次数,尽管勘探投入相对较高,但获得的高品质资料 表明勘探投入是值得的。因此对于库车复杂山地,宽 方位勘探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改善复杂构造成像的 有效手段。(2)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宽 方位是检测裂缝发育方向、解决复杂油气藏描述和流 体检测的基础和根本方法。由于宽方位勘探投入较 大,其应用区域只能是油气富集区,如哈拉哈塘与英 买力等地区。在宽方位基础上创新的拟全三维地震勘 探技术弥补了勘探投入大的缺憾,在勘探程度较高的 区域,采用拟全三维的采集方法也能以较小的勘探投 入获得近似全方位三维的采集效果,对于塔北、塔中 已经进行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勘探的碳酸盐岩勘探
24、区域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3)与窄方位勘探相比,宽方位地震勘探可以获 得更高的成像分辨率,成像的空间连续性也更好,其 具有的技术优势应该同样适用于塔里木碎屑岩勘探。(4)针对塔里木盆地宽方位三维技术的发展,应【参考文献】1Sherif R E,Geldart L P.勘探地震学M.初英,等译.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2王乃建, 严峰, 施海峰, 等. 塔里木盆地地震采集技术攻 关进展及效果C.物探地质技术交流会,2009.3姚姚, 唐文榜. 深层碳酸盐岩岩溶风化壳洞缝型油气 藏可检测性的理论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38 (6):623-629.4严峰, 施海峰, 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位 三维 塔里木 油气 勘探 带来 启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