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油田塔中1号气田ZG291H等3口井采油气工程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塔三联).doc
《塔里木油田塔中1号气田ZG291H等3口井采油气工程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塔三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里木油田塔中1号气田ZG291H等3口井采油气工程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塔三联).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工程分析3.1 钻井工程回顾钻井过程主要包括钻前工程(井场平整、道路建设、岩屑池、放喷池、钻井平台等建设)、设备搬运及安装、钻井(固井、录井)、油气测试、完井搬迁及污染物治理等,钻井工艺过程见下图。图3.1-1 钻井作业过程示意图3.1.1 井身结构本工程ZG291H、ZG263H共2口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钻井,ZG14井采用四开井身结构钻井。表3.1-1 ZG291H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井筒名开钻次序井段 m钻头尺寸mm套管尺寸mm套管下入地层层位套管下入井段 m水泥封固段 m主井筒一开01500406.4273.05第三系0150001500二开15005955241.3200.03奥陶系
2、桑塔组0595305953三开59556369171.5回填59556369,水平井侧钻点5965侧钻水平井筒三开59657605171.5127靶点C57007603备用备注井设计井深数据以补心海拔 1077.08m(含补心高 10.5m),开钻后的各层位深度以平完井场后的复测海拔和补心高度重新计算值为准表3.1-2 ZG14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开钻次序井段 m钻头尺寸 mm套管尺寸 mm套管下入地层层位套管下入井段 m水泥封固段 m一开500444.5339.7-05000500二开4020311.2244.5标准灰岩顶-22004018,01500三开6127215.9177.8良里塔格组
3、3850612538506125四开6600152.4127O15950659859506598回接177.8P0385003850表3.1-3 ZG263H井身结构设计数据表开钻次序井段 m钻头尺寸 mm套管尺寸 mm套管下入 地层层位套管下入井段 m水泥封固段 m一开01500406.4273.05第三系0150001500二开15006136241.3200.03良里塔格组顶0613406134三开61367264171.5127一间房组5750726257507262(备用)备注表中预测深度按补心海拔 1042.19m 计算(设计补心高 9m,实际补心高 10.5m),开钻后的各层位
4、深度以复测补心海拔及实际补心高度重新计算值为准。3.1.2 钻井液ZG291H、ZG263H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钻井,ZG14井采用四开井身结构钻井,所采用钻井液主要参数如下:1) 一开钻井液采用膨润土-聚合物体系。钻井液密度1.1g/cm31.15g/cm3,粘度60s100s。2) 二开上部井段钻井液(1) 钻井完井液体系: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配方提示:膨润土(35%)+烧碱(0.10.2%)+大分子聚合物(0.30.8%)+中分子聚合物(0.40.6%)+小分子聚合物(0.40.6%)+润滑剂(0.51%)+清洁剂(0.20.4%)+乳化石蜡(12%)(2) 钻井液性能要求:二开上部井段钻井液
5、性能要求见下表。表3.1-4 二开钻井液性能设计表密度(g/cm3)漏斗粘度(s)API失水(ml)泥饼(mm)pH塑性粘度(mPa s)动切力(Pa)静切力(Pa)膨润土含量(g/l)1.101.24060100.5895175161-3/3-1230503) 二开下部井段钻井液(1) 钻井完井液体系:KCL-聚磺体系配方提示:膨润土(35%)+烧碱(0.10.2%)+大分子聚合物(0.050.3%)+磺化酚醛树脂(35%)+磺化褐煤树脂(24%)+防塌剂 (35%)+润滑剂(15%)+氯化钾(710%)+加重剂(2) 钻井液性能要求:二开下部井段钻井液性能要求见下表。表3.1-5 二开钻井
6、液性能设计表密度(g/cm3)漏斗粘度(s)API失水(ml)泥饼(mm)pH塑性粘度(mPas)动切力(Pa)静切力(Pa)膨润土含量(g/l)1.101.28406080.58.5105205161-5/4-1530504) 三开井段钻井液(1) 钻井完井液体系:磺化防塌体系配方提示:膨润土(34.5%)+烧碱(0.20.5%)+磺化酚醛树脂(35%)+磺化褐煤树脂(24%)+防塌剂 (35%)+润滑剂(35%)+油保材料(按需)(67%)+除硫剂(13%)+加重剂(2) 钻井液性能要求:三开井段钻井液性能要求见下表。表3.1-6 三开钻井液性能设计表密度(g/cm3)漏斗粘度(s)API
7、失水(ml)泥饼(mm)pH塑性粘度(mPa s)动切力(Pa)静切力(Pa)膨润土含量(g/l)1.081.27456050.59.55205162-5/5-1530455) 四开井段钻井液(1) 钻井完井液体系:KCL-聚合物轻钻井液体系配方提示:膨润土(12%)+烧碱(0.10.3%)+增粘剂(0.20.3%)+降滤失剂(1%)+防塌剂(1%)+聚合醇(1%)+提切剂(0.51%)+屏蔽暂堵剂1型(10%)+屏蔽暂堵剂2型(1%)+加重剂。(2) 钻井液性能要求:四开井段钻井液性能要求见下表。表3.1-7 四开钻井液性能设计表密度(g/cm3)漏斗粘度(s)API失水(ml)泥饼(mm)
8、pH塑性粘度(mPa s)动切力(Pa)静切力(Pa)膨润土含量(g/l)1.081.25456050.589.551951613/4151020本工程钻井所使用钻井液均为水基泥浆,产生的钻井废水和废弃泥浆均为一般固体废弃物。3.1.3 钻井工艺简介本项目常规钻阶段使用的钻机为电钻机,通过钻机、转盘,带动钻杆切削地层,同时由泥浆泵经钻杆向井内注入井筒冲刷井底,将切削下的岩屑不断地带至地面,整个过程循环进行,使井不断加深,直至目的井深。钻井中途需要停钻,以便起下钻具更换钻头、下套管、固井、替换洗井液和检修设备。固井是在已钻成的井筒内下入套管,然后在套管与井壁之间环空内注入水泥浆将套管和地层固结在
9、一起的工艺过程,可防止复杂情况以保证安全继续钻进下一段井筒。钻井作业为24小时连续作业,钻井期间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废气,钻进、起下钻和固井作业等产生的废水,井场各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以及钻井岩屑等固体废物。3.1.4 试井当钻井目的层后,对油气应进行完井测试,如钻孔在目的层有裂隙,则不需进行射孔、压裂等工作。钻孔在目的层未遇裂隙,则需进行射孔,用射孔枪打开产层,然后酸清洗井筒裂隙,用降阻缓速酸酸目的层。试井前先安装井口防喷专用管线、各种计量设备、油气两相分离设备,原油回收罐等。产出液经两相分离器分离后,原油进入原油罐回收,天然气经过管线引至放喷池点火,依据具体情
10、况设定时间。完井测试期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清洗井筒时反排的洗井废水以及射孔压裂后反排的压裂废水,测试放喷时天然气产生的燃烧废气和防喷气流噪声。3.1.5 完井测试完井后,要换装井口装置,井口需换装采油树,同时修建防护墙保护井口装置,其余设施将拆除、搬迁。钻井液材料将全部进行回收,不得遗弃在井场;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废渣将进行清理处理。3.2 回顾钻井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钻井过程中的污染源主要来自钻井设备和钻井施工现场。废气主要来自大功率柴油机燃烧产生的废气及施工扬尘;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噪声设备主要包括钻井井场内的发电机、柴油机等大型设备;固体废物主要有钻井岩屑、钻
11、井泥浆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此外,钻井队员和相关施工车辆活动会对施工范围内的土壤、植被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工程对钻井工程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情况如表3.2-1所示。根据调查,钻井工程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达到预期设计要求,效果良好。图3.2-1 防渗泥浆水泥池表3.2-1 钻井工程已采取的环保措施类别序号污染源名称污染物组成已采取的环保措施效果废气1柴油机废气SO2NOX烟尘环境空气钻井期间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将随钻井工程的结束而逐渐消失。2施工扬尘TSP环境空气废水1钻井废水悬浮物、石油类、COD等一开、二开上部井段产生的废水随钻井泥浆全部暂存于井场防渗泥浆水泥池,自然
12、干化后填埋处理;二开下部井段、三开、四开产生的钻井废水暂存于井场防渗泥浆水泥池,待塔中综合环保站建成后进行处理。由于钻井井场泥浆水泥池池全部采取防渗措施,泥浆池的钻井废水等含油污水未发生渗漏,未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符合要求2生活污水COD、氨氮、悬浮物等生活污水池中的污水自然蒸发,池底清出的淤泥与井场和生活区的生活垃圾一起清运至塔中1号公路67km处垃圾填埋场填埋。池底淤泥与生活垃圾及时清运,未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符合要求固废1废弃钻井泥浆-一开、二开上部井段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及岩屑均暂存于井场防渗泥浆水泥池,自然干化后填埋处理;二开下部井段、三开、四开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及岩屑暂存于井场防渗泥
13、浆水泥池,待塔中综合环保站建成后进行处理。由于钻井井场泥浆水泥池全部采取防渗措施,未发生渗漏,未对地下水造成影响,符合要求。2钻井岩屑-3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收集箱,集中收集后送至塔中1号公路67km处生活垃圾填埋池填埋处理及时清运,符合要求噪声柴油机安装消声器,柴油机、发电机、泥浆泵、钻机安装减振基础,加装减震垫片符合要求生态控制井场占地面积,减少扰动面积。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现场回填平整,清除残留的废弃物,符合要求。环境风险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在井口安装防喷器和控制装置,杜绝井喷的发生。严格遵守钻井的安全规定。钻井过程中未发生井喷、废水池渗漏等事故,符合要求。3.3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分析油田开发
14、是一项包含多种工艺技术的建设项目,包括勘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采油、油气集输,以及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机修等配套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拟建工程基本上可分为建设期、生产运营期和服役期满三个阶段。其中建设期的主要内容包括井场设备安装、管线铺设;生产运营期的主要内容包括采油、油气集输、油气处理,以及相应配套系统的生产运营等。服役期满后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面设施拆除、井场清理、固井、封井等。3.3.1 管线敷设管道施工初期,首先要对施工作业带进行清理和平整,进行布管、开挖管沟及焊接等施工作业。在场地清理过程中,施工带范围内的土壤、植被都将受到扰动和破坏,不过其造成的影响仅局限在施工带宽度的范围内。管道
15、采用沟埋方式敷设。新建管线采用埋地弹性敷设,新建管线与老管线交叉时,如与老管线标高相近,新管线优先从老管线下方穿越,两管之间的垂直净距不小于0.3m。与埋地电缆、通信线路交叉时,应保证垂直净距不小于0.5m,并应在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以上的管段,采用相应的最高绝缘等级。新建管线埋地敷设部分管顶埋深1.2m,不足1.2m时,应敷土以满足要求。管沟开挖时,沟底宽度0.7m,边坡比1:1.5。作业带总宽度为8m。开挖后,将运到现场的管道进行焊接、补口、补伤,然后下到管沟内。回填土前,应仔细检查管子在沟内不得有悬空现象,应清除管沟内的积水及杂物。回填时,严禁用片石或碎石回填。管线顶部用沙回填,回填应
16、夯实,并做0.3m高管垄。在管沟开挖和覆土回填施工中,施工带范围内的土壤和植被都将受到扰动和破坏,开挖管沟造成的土体扰动将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理化特性等发生变化。管道线路施工产生的弃渣也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弃渣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敷设管道本身置换的土石方;二是开挖造成土壤松散,回填后剩余的土石方等,若堆放不当,易引发水土流失。3.3.2 井场设备安装井场安装采油井口装置如采油树。3.3.3 井下作业井下作业是进行采油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在采油井投产前及投产以后进行,主要包括射孔、酸化、压裂、下泵、试油、洗井、修井、除砂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在钻井、测井后要进行射孔,将射孔枪下入井管中
17、油层部位,用射孔弹或射孔液将井管射成蜂窝状孔,使原油流入井管以便采出。压裂作业是用不同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低渗透的油层进行处理,进一步提高原油产量;洗井、修井、除砂作业均是在采油井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腐蚀、结垢、机具磨损和损坏等而采取的工艺措施。3.3.4 采油采油是借助油层的自身压力或者抽油泵等工艺方法,使原油从地下储油层中产出的工艺过程。一般来说依靠油层自身压力进行采油的方法称为自喷采油法,而需要用抽油泵等方法进行采油的则叫机械采油法。在原油开采中为了保持油层的压力,达到稳产的目的,往往需要向油层注入一定的介质,用以驱替原油。 本工程中3口井均为自喷采油方式采油。3.3.5 油气集输油气集输就
18、是把油气生产的油气收集、输送和处理成合格油气的过程。本工程运营期生产的采出液、气经分离后,液相经油罐车转输至塔中第三联合站,气相经集输管线输送到塔中第三联合站,采出液、气经过脱硫脱水、稳定处理后,分别通过管线外输。3.4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内容和生产特点,其环境影响因素包括非污染生态影响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在不同工艺和不同开发阶段,环境影响因素不尽相同。1) 在管道施工过程中开挖管沟、施工场地平整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各种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产生噪声,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及施工人员和车辆活动、排污等。2) 井下作业包括修井、压裂、酸化、热油清蜡、冲砂等多种工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塔里木油田塔中1号气田ZG291H等3口井采油气工程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塔三联 塔里木 油田 气田 ZG291H 采油 工程 环境 影响 因素 分析 三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