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2015年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二一五年三月 新疆.乌鲁木齐目录1建设项目概况21.1项目背景21.2建设地点31.3建设内容及规模31.4主要环境影响因素51.5产业政策、厂址及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51.6工程投资6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72.1自然环境概况72.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92.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92.4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0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133.1污染物排放情况13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63.3环境保护措施183.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93.5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94公
2、众参与234.1公众参与目的和意义234.2调查方法和原则234.3公众调查244.4信息公开274.5公众参与调查的结果284.6公众参与调查结果的采纳及意见反馈314.7小结31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26联系方式336.1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336.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33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2015年开发建设工程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大断裂上盘,东北以大侏罗沟断裂为界,南以北黑油山断裂与一、二区接壤,西与黑油山区相邻。储层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及安山玄武岩,平均孔隙度3.3%,渗透率0.5010-3m2,属低孔、超低渗储层。该油藏1984
3、年因古37井而发现,历经三个阶段:油藏勘探阶段(19841991年)、油藏开发阶段(1989目前)、滚动扩边阶段(20052013年)。1986、1991年两次上交探明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501104t。20052013年,开展扩边区储量评价,新增含油面积7.7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7.90104t,三区石炭系合计地质储量808.47104t。截止目前,全区累积产油29.93104t,其中,已开发区古37井区累积产油量28.47104t,占总产量的95.1%,已开发区采出程度为13.7%。油藏古37井区及古34井区部分储量已动用,2013年扩边探明含油区域及古34井区的大部分储
4、量未动用,该区域控制井点多、资料丰富,是本次部署的主要区域。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开发地质油藏工程方案最终确定,本区块早期采用衰竭式开发,保留后期注水可行性的开采方式,以300m方形直井井网进行部署,全区共部署油井36口,钻井进尺2.39104m,新建产能1.94104t,阶段末累产油12.2104t,采出程度6.02%,以及配套的电力、给排水及消防、结构、通信、暖通、自控、机制、防腐、热工等配套工程。油气外输均利用三2、三4区现有外输管道进行外输,油气处理依托51号原油处理站处理,本报告仅对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2015年开发建设工程(新井分布在三2区和三4区)进行环
5、境影响评价。本工程属采掘类建设项目。项目钻井、管线敷设占地等将对油田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采油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原油集输过程中无组织挥发的烃类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钻井过程中废弃泥浆、岩屑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油气资源开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克拉玛依油田三区石炭系油藏2015年开发建设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石油、天然气勘探及开采”鼓励类项目,同时,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本项目的投产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1.2建设地点克拉玛依油田三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东约6.0km处,白碱滩区西
6、南侧约10.0km处,行政区划属白碱滩区管辖,东部与六区接壤,南以北黑油山断裂为界与一、二区接壤,西与黑油山区相邻,项目区北部发育克浅1北断裂,西北部有三坪水库。地面平均海拔352m,地势东低西高,地表多为戈壁砾石,区内通讯、电力线路、油田公路纵横交错,具备良好的开发地理条件。三区石炭系南部北黑油山断裂下盘是一区石炭系,开发效果较好。三区石炭系按照三区传统划分,可分为三2区、三3区、三4区,三个区块在克下组均有油藏投入开发,其中,三2区克上组也已投入开发。本次部署的新井在三2区和三4区,本工程三2区和三4区中心地理位置坐标分别为N454012.99,E85247.15和N454042.68,E
7、845914.57,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1.3建设内容及规模(1)采油井口新建采油井口36座,全为采油井(包括4口控制井),新建产能1.94104t,配3型节能抽油机,配置井口保温盒,保温盒内设0.15kW电加热器、压力表装置,设置清蜡和热洗接口,同时设置安全标志牌。(2)标准化计量站新建12井式标准化橇装计量站2座,计量站由2个单元组成:1座12井式多通阀橇、1座容积式计量橇,橇内设置压力、温度、液量、气量等计量仪表。(3)集输管线新建井口出油管线20.4km,均采用D603.5无缝钢管;新建集油支线1.28km,采用DN100 PN3.5MPa玻璃钢管线。所有集输管线埋至冻土深度以下敷设
8、,地面设标志桩。(4)配套工程配套建设道路、供配电、仪表、通信系统等工程内容。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1。表1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钻井工程钻井座362油气集输工程2015年采油井口装置座203型抽油机标准化计量站座1单井出油管线D603.5km11.4无缝钢管、地表为泥岩集油支线DN100 PN3.5MPakm0.95玻璃钢管、地表为泥岩井站标志牌个842016年采油井口装置座163型抽油机标准化计量站座1单井出油管线D603.5km9无缝钢管、地表为泥岩集油支线DN100 PN3.5MPakm0.33玻璃钢管、地表为泥岩井站标志牌个683供配电6kV电力线路km
9、5.50.4kV电力线路km7杆架式变电站 (50kVA)座12井口配电箱只36无功补偿箱只12电力电缆ZB-YJV22-0.6/1kV 410km34消防8kg干粉灭火器具8新建计量站消防采用移动式灭火方式,每座计量站配置灭火器4具5仪表自动化油井不实施自动化,新建计量站实施就地站控自动化选井计量。6道路工程简易公路Km1砂石路面7依托工程油气处理51号原油处理站万t70油气转输13号混输泵站m3/d11520三4区转油站m3/d6720供电依托2号35kV变电所MVA26.31.4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钻井、管线、站场施工活动中。废气主要来自大功率柴油机、发电机组燃烧
10、产生的废气、管线施工产生的扬尘和施工车辆尾气等;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噪声设备主要包括钻井井场内的发电机、柴油机等大型设备;固体废物主要有钻井岩屑、废弃钻井泥浆。此外,钻井队员和相关施工活动会对施工范围内的荒漠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生产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油气集输过程中无组织泄漏烃类气体;主要废水污染源为采出水、井下作业废水;固体废物主要为开采过程中油泥砂和落地原油。1.5产业政策、厂址及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1.5.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对石油、天然气行业鼓励类包括“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
11、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鼓励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5.2规划符合性分析项目建设区域为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区,周边无水源涵养区、地下水源、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及人群密集区等生态敏感区域 ;同时企业也制定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项目的建设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要求。1.5.3选址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的选址、选线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项目建成后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不会发生改变,对环境的影响属可接受的范围,项目的选址、选线从环保角度认为可行。1
12、.6工程投资本工程建设投资6301.36万元,其中钻井投资4895万元,地面工程投资1406.36万元。项目环保投资580.6万元,约占总投资的9.21。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缘,西北傍扎依尔山,南依天山北麓,东濒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4448601,北纬44074608。北部、东北部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相接;西与乌苏市和托里县毗邻;东南与沙湾县相接;南边奎屯市把独山子区隔开,使这个区成为克拉玛依市的一块飞地。克拉玛依油田三区位于克拉玛依市东约6.0km处,白碱滩区西南侧约10.0km处,行政区划属白碱滩区管辖,东部
13、与六区接壤,南以北黑油山断裂为界与一、二区接壤,西与黑油山区相邻,项目区北部发育克浅1北断裂,西北部有三坪水库。本次部署的新井在三2区和三4区,本工程三2区和三4区中心地理位置坐标分别为N454012.99,E85247.15和N454042.68,E845914.57。2.1.2地形地貌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冲洪积扇前倾斜平原地带,总的地貌特征比较单一,多为广阔平坦的戈壁滩,地表覆盖有厚薄中等的砾石等,部分地区及近山冲沟内可见中生界地层出露,属戈壁倾斜平原景观。市区西北缘是加依尔山,山脉由北向南,海拔高度为600-800m,山体矮小,由构造剥蚀山及丘陵地形组成。山上无常流水,仅在暴
14、雨期间形成暂时性洪水,并由短暂洪流积水造就一些“白板地”。市区位于山脉与盆地之间的漫坡上,其东南面是古玛纳斯河冲积、湖积形成的茫茫戈壁平原,一直延伸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沙漠区。戈壁滩上散落着许多沙丘、沙垄和沙包,其上覆盖着荒漠植被,市区东北部的平原由于长期的强烈风蚀及暴雨冲刷,形成了古城废址似的“魔鬼城”的独特景观。本工程开发区域地面平均海拔352m,地势东低西高,地表多为戈壁砾石,区内通讯、电力线路、油田公路纵横交错,具备良好的开发地理条件。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年版),本段路线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0.10区(度地震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2.1.3气候气象克拉玛
15、依地处沙漠边缘,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高山阻隔,海洋季风的湿润水汽很难到达本地上空,属典型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干旱少雨、春秋多风是其突出的气候特征。气温年较差大,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为44.4度。年极端最高温度达43.6,最低温度-40.5度,温差高达84.1。工程开发区域属典型的大陆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夏冬温差大,降水稀少,秋末气温下降快,积雪晚且不稳。2.1.4水文条件(1)地表水克拉玛依市境内有三大水系,分别是天山北麓中段水系的白杨河下游、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玛纳斯河下游;艾比湖水系的奎屯河独山子段;阿尔泰山南麓诸河水系的额尔齐斯河调水工程。境内地表水主要有5条河流
16、,6座水库、2个湖泊。流入克拉玛依境内的河流主要有5条,依次为白杨河、玛纳斯河、克拉苏河、达尔布图河和奎屯河,均为内陆河流,河水补给来源主要为雪融水、降雨和少量裂隙水,河流主要水文情况见表2.1-1。地表水可引用年径流量为2.21亿m3。随着引水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每年可调水4亿m3,使克拉玛依年总径流量达到6.21亿m3。表2.1-1 克拉玛依市河流水文情况表河流名称河道长度(km)境内流域长度(km)年均流量(亿m3)河道宽度(m)最大水深(m)白杨河180451.09253.1奎屯河70314.7玛纳斯河4009012.57克拉苏河400.37391.7达尔布图河500.168341.65
17、克拉玛依市境内几乎不产水,入境的河流中只有白杨河常年有水,多年平均径流量1.09亿m3,因此,开发白杨河河水,先后兴建了白杨河水库、白碱滩水库、黄羊泉水库,2000年引水工程竣工后,又增添了三座水库,风城水库、三坪水库、阿依库勒水库,蓄水工程总库容为28654.0万m3。(2)地下水克拉玛依市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为4.14亿m3,其中淡水资源量2.59亿m3/a,可开采储量为1.82亿m3/a。目前克拉玛依市境内已开采地下水源主要有百口泉地下水和独山子区南洼地第二水源,总开采量约为4100万m3/a。2.2社会经济环境概况根据克拉玛依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
18、地区生产总值810亿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4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57:88.07:11.36。白碱滩区是克拉玛依油田的一个主要生产区,白碱滩镇经过三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主导产业,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为辅的经济结构。白碱滩区人均GDP增速高于克拉玛依市平均水平,但与自治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公共环境占有等指标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在产业结构上,由于白碱滩区属于石油工业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石
19、油中央经济。2.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NO2、SO2、TSP、PM10等监测因子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H2S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一次最高允许浓度限值;非甲烷总烃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的一次浓度限值(2.0mg/m3)要求,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对三坪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指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要求,总体水质较好。(3)地下水根据对比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地下水各监测点水质指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20、)类标准的要求,石油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并且重金属类、石油类等污染物浓度较低,说明区域地下水为天然劣质水分布区,水质极差,经查阅相关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域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7110g/L之间,属于高矿化度的咸水-盐水-卤水,未经处理不能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属于类水体。(4)声环境本工程所在区域正钻井平台场界四周昼间均不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限值,正钻井平台场界四周昼间超标主要是钻井平台正在进行钻井作业,本工程钻井周期较短,钻井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随着钻井结束而结束,其余监测点位各监测时段均满
21、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限值。(5)生态环境根据新疆生态功能区划,项目区属于准噶尔盆地温性荒漠与绿洲农业生态区(II),准噶尔盆地西部荒漠及绿洲农业生态亚区(II2),克拉玛依石油工业基地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区。2.4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2.4.1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建设项目所在位置及工程规模,大气预测范围综合考虑到评价等级、自然环境条件、环境敏感因素、主导风向、人群密集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价范围为油田开发区域各边界向外扩展2.5km范围。2.4.2水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项目开发区域内无河流、湖泊等天然地表水体,最近的
22、地表水体为距离三2井区西北侧1.0km的风克干渠及距离三4井区西北侧1.5km的克拉玛依三坪水库。本工程为油田开发类项目,生产废水不直接向外环境排放,钻井废水产生量为2436.48m3,废水随钻井泥浆全部排入井场防渗泥浆池内,自然干化后填埋处理;生产运营期的采油废水最大量为7000m3/a,采油废水进入51#原油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达标后通过密闭管线输送至103注水站控制回注地下,无外排。拟建工程排水属简单程度,且排水量极小,无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有关要求,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本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评价范围主要为气田开发范
23、围。2.4.3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项目区新增永久占地面积3.51hm2,临时占地面积35.824hm2。项目区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和重要生态保护区,为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技术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19-2011)的有关要求,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项目开发区域1-2km,重点是集输管线两侧各200m带状区域,计量配水站边界外100m区域。2.4.4声环境评价等级及范围开发建设的噪声影响仅在建设施工期较大,进入生产期后,整个开发建设区噪声源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井场、拉油站,且噪声影响范围内无敏感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
24、009)的有关要求,确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噪声评价范围为井场、计量站厂界外100m。2.4.5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范围本工程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主要为原油(闪点在60120之间),根据项目组成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在生产过程中原油储存量未超过5000t的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规定,核定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为井场周围3km,油气管线两侧200m的范围。2.4.6环境保护目标现场环境踏勘结果表明,本工程所在区域为荒漠戈壁,附近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物古迹等特殊敏感目
25、标,没有固定集中的人群活动区、天然地表水体。保护环境目标见表2。表2 拟建项目保护环境目标序号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工程与敏感目标的关系敏感点环境保护要求备注1生态荒漠植被和野生动物油区内防治生态破坏和土壤污染,保护野生植物生态敏感脆弱区2声环境油区内工作人员油区内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3大气环境油区内工作人员油区内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4水环境项目区地下水油区内维持现有水平三坪水库、风克干渠三坪水库距离项目区1.5km,风克干渠距离项目区1.0km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5环境风险生态
26、系统油区内防止破坏油区荒漠生态系统管线200m、井场、原油处理站3km范围油区工作人员油区内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3.1污染物排放情况3.1.1开发期污染源分析及污染物排放3.1.1.1钻井部分钻井阶段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钻井岩屑、废弃钻井泥浆及钻井废水、钻井噪声、井队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平整场地和堆放设备破坏地表土壤、植被等。(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析钻井岩屑钻井过程中,岩石经钻头和泥浆的研磨而破碎成岩屑,并经泥浆携带至地面,进入泥浆池中。本项目钻井36口,钻井岩屑按照最深的二开井身结构估算,单井最大钻井岩屑33.81m3,工程设计井口全部完钻后,进入泥浆池中的岩屑为1
27、217.16m3。钻井废弃泥浆钻井泥浆的排放量随井的深度而增加,按照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文集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得知:单井最大排放的废弃泥浆量约为127.28m3,本项目废弃泥浆的产生总量为4582.08m3。施工土方管线施工土方主要由于埋地敷设管线开挖造成。经类比计算,本项目共产生施工土方量为3194m3。施工土方在管线施工结束后回填在管廊上,并实施压实平整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不产生集中弃土。施工队生活垃圾井场开发建设阶段,将有一部分人驻留在钻井、生产及建筑营地,常住井场人员按20人计算,平均每口井的钻井周期为30d,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0kg,平均单井产生生活垃圾0.3t,则工程目建设开
28、发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0.8t。(2)水污染物排放量分析钻井废水钻井废水由冲洗钻台、钻具、地面、设备用水及下钻时泥浆流失物、泥浆循环系统渗透物组成。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环境统计结果,每百米进尺排放生产废水11.28m3。本工程共新钻井36口井,总进尺21600m,则钻井废水产生量为2436.48m3。生活污水单井钻井场一般人员为20人,每人每天用水量约100L,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钻井周期按30天计算,则钻井期间产生生活污水1728m3。(3)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开发期钻井过程中钻机使用大功率柴油机带动,由于燃料燃烧将向大气中排放废气,其中主要的污染物为烃类、CO、NOX、S
29、O2等。根据三区钻井的实际情况,平均钻井周期为30天,单井耗柴油约24t(含硫量以0.035%计),柴油消耗量约为864t;根据油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文集可知,本工程总井数36口,则整个钻井期间向大气中排放烃类20.14t,NO254.26t,CO7.73t,SO20.6t。钻井期间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将随钻井工程的结束而消失。(4)噪声钻井过程中的噪声源主要是发电机、钻机和各类泵的噪声,噪声值为95105 dB(A)之间。3.1.1.2地面工程每个井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在开发区域进行必要的道路施工、管道施工等建设,这样势必会造成建设地地面扰动,施工破坏了植被生长,客观上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可能导致开发
30、区域生态环境劣化。3.1.2运营期污染源3.1.2.1运营期废气污染物本次工程生产运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油气集输过程中的烃类挥发。油气集输及处理采用全密闭流程,井口密封,可有效减少烃类气体的挥发量,由国内外有关计算和油田实测数据看,采用密闭集输工艺,其原油损耗可控制在0.04以下,按照原油最大产量1.94104t计算,烃类挥发量为7.76t/a。3.1.2.2运营期废水排放情况本工程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井下作业废水、采出水和生活污水。(1)采出水本工程采出水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开发方案,本建设项目新增产水量7000m/a,采出水进入已建51号稀油处理站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经处
31、理达标后回注地层。(2)井下作业废水井下作业废水的产生是临时性的。主要是通过酸化、压裂等工序,产生一定的酸化、压裂作业废水。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环境统计结果,低渗透油井废压裂液产生量为50.1m3/井次,废酸化液产生量为18.6m3/井次,洗井工业废水产生量为27.13m3/井次。每2年单井的井下作业约为1次(包括酸化、压裂、洗井),本项目新钻井每年的井下作业废液废水量见表3。 表3 井下作业污染物指标统计序号污染物指标产生量排放量主要处理措施及排放去向1废压裂液901.8m3/a0酸化压裂液采用专用废液收集罐收集后运往51号稀油处理站进行处理2废酸化液334.8m3/a03洗井废水4
32、88.34m3/a0洗井废水拉运至51号稀油处理站进行处理(3)生活污水本次开发井区距离采油二厂较近,虽然油田开发需要新增劳动定员27人,但是只对油田开发新井及计量站进行巡查,不需新增生活区,因此运营期无生活污水产生。3.1.2.3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1)油泥(砂)油泥(砂)是被原油及其它有机物污染了的泥、砂、水的混合物,属危险废物。根据类比调查,油田开采的油泥(砂)产生量为1.5-2.2t/万t采出液,以最大采出液1.94万t计算,油泥(砂)最大产生量为4.268t/a。本工程产生的油泥砂由采油二厂委托克拉玛依博达生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委托协议见附件)。(2)落地原油落
33、地原油主要产生于油井采油树的阀门、法兰等处正常及事故状态下的泄漏、管线破损以及井下作业产生的落地原油。按照单井落地原油产生量约0.1t/a计算,本工程运行后共36口油井,落地油总产生量约3.6t/a。根据新疆油田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规定,不允许产生落地油。因此,本项目井下作业时带罐作业,落地油100%回收。(3)生活垃圾本次开发井区距离采油二厂较近,虽然油田开发需要新增劳动定员27人,但是只对油田开发新井及计量站进行巡查,不需新增生活区,因此运营期无生活垃圾产生。3.1.2.4运营期噪声排放情况运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包括井场抽油机泵等,噪声值为65120 dB(A)之间。3.2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4、(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永久占地3.51hm2,临时占地35.824hm2。占地面积较小,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产生大的影响。施工活动和工程占地在井区油气集输范围内呈点、线状分布,对土壤、植物、野生动物等各生态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对原有景观结构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影响。(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废气主要包括钻井施工活动中大功率柴油机和发电机燃烧产生的废气、管线施工产生的扬尘,以及 施工车辆尾气等。整个油田的开发周期是短暂的,钻井期污染属于阶段性局部污染,完钻后投入正常生产则无此项污染。从影响时间、范围和程度来看,钻井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是有限的。本项目在生产工艺中
35、采用全密封流程,由于环境敏感点距离本项目较远,区域扩散条件良好,因此,油田开发后对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同时,井区内NMCH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因此,油田开发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小。(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油区内已有井昼间及夜间噪声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限值(65dB(A))要求,本项目油区位于荒漠地区,周边200m范围内无固定居民居住,故在钻井期和运行期间不会产生扰民现象。另外,本项目对井场抽油机泵设施加装变频,有效使设备在各种工况下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噪声影响。(4)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营期主要水污染物为气田采出水、井下作
36、业废水。采出水主要来源于油藏本身的底水、边水。本工程采出水全部输送至51号稀油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输送至103注水站回注地层。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井下作业废水通过集输管道输送至51号原油(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不外排。本工程在开发期和运营期,只要建设方严格按照拟定的环保措施进行,对生产和生活废水进行妥善处置,水污染影响很小。(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固体废物在处置和运行管理中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的相关要求,则本工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固体废物均可以得到有效的
37、处理,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可以接受。(6)环境风险分析本油田在开发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发生原油泄漏事故,甚至发生火灾等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通过分析,本建设项目发生环境风险事故的最大可信事故为集输管线泄漏及火灾。集输管线油品泄漏后漫流面积分别为45.1m2。影响范围内的植被、土壤、大气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恢复。事故状态下原油泄漏,烃类组分挥发进入大气,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若引起火灾事故,将对大气环境、周围人群、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事故燃烧烟气预测结果可知,在静小风情况下,烟尘的最大落地点浓度为1.4461mg/m3,影响范
38、围在0.85km;CO的最大落地点浓度为1.9267mg/m3,影响范围在0.90km。在微风情况下,烟尘的最大落地点浓度为7.2457mg/m3,影响范围在0.26km;CO的最大落地点浓度为11.4578mg/m3,影响范围在0.32 km。项目区评价范围内周围无固定人口居住,因而不会对人造成危害。考虑到本次油区为老油区,采油区内有大量的地下原油资源以及油田、炼油设施、输油、输气、输水供热管道、油田道路等,因此钻井在设计和施工期间应严格按照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提出的要求实施,施工时严格执行克拉玛依油田公司提出的对现有油区设施保护的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在严格管理且制订相应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可
39、将本工程的环境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3.3环境保护措施(1)本工程油气集输从油井口至计量站到51号原油处理站采用全密闭流程,极大地减少了烃类气体的挥发量。(2)在有油气可能散发、泄漏的场所均设置有可燃气体监测报警器及压力检测器,及时发现有害气体泄漏情况,便于及时处理。(3)本工程建设期废水主要为钻井废水和生活污水,钻井废水在钻井作业期间排入井场泥浆池,自然干化后填埋处理。生活污水集中排入旱厕后蒸发处理,不外排。(4)生产运营期废水主要包括采油废水、井下作业废。采油废水集中后运至51号原油(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处理达到注水水质要求后,用于注水,不外排。(5)井下作业过程中,产生的井下作
40、业废水通过集输管道输送至51号原油(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6)钻井期间产生的废弃泥浆、钻井岩屑等固体废物,在泥浆池进行自然干化,然后作填埋处理。生活垃圾拉至克拉玛依垃圾填埋场填埋。(7)本项目运营期,含油污泥、清罐油泥依托51号原油(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干化池处理。经过浓缩后干化,委托博达生态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将废油泥和油砂做为生产原料。(8)本工程的噪声源主要以井场的钻井设备,在运营期,该工程的噪声源主要以站场的各类机泵噪声为主。本工程在设备选型上选取低噪声型设备;驱动电机选用新型高效低噪声YB系列电机。选用低噪音机泵,对于机泵噪声较大的场所采用隔音或减震措施。3.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4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同时具备油气资源可靠。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和产品价格竞争能力较强的行业优势,加上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和采用可靠的工艺技术,可以确保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3.5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3.5.1钻井作业的环境管理(1)钻前工程:在修建井场公路时,严格控制施工影响范围;井场应设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沟、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设备,且污水沟和污水池应进行防渗漏、防垮塌处理。(2)设备器材搬迁:制定合适的工作计划和车辆加油计划,减少沿线行驶次数和油料泄漏机会,定期检查所有车辆的泄漏情况,被污染的土壤要清除,并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向车外乱扔废弃物。(3)
42、钻井施工:1)封闭式井场管理,制定“钻井工程防治污染规定”,所有污染物不能出井场规定的范围;钻井过程中,严格控制用水量,节约用水;要严格实施清污分流,杜绝跑、冒、滴、漏常流水现象的发生。2)钻井材料和油料要集中管理,减少散失或漏失,对被污染的土壤应及时妥善处理,将其清除、回收;为将钻井废弃物减至最低限度,应采用有利于环境的三级废物处理方法:调整钻井工艺或使用合适的钻井液,使钻井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最少;将已经降至最低限度的钻井废弃物尽可能地循环再利用;通过合适的方式处理不能再循环利用的钻井废弃物;防止井喷、油料泄漏、污水池垮塌,避免发生污染事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施工完成后,做到井场整洁
43、、无杂物;剩余污水、污泥应妥善处理。3.5.2地面工程建设的环境管理在合理选择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加强对管道、道路沿线施工的环境管理工作,监督管道沿线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1)合理选线,划定并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严禁超界施工。(2)管道开挖作业执行 “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措施。(3)运输车辆按固定线路行驶,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层,严格禁止施工作业区域以外的其他活动;施工结束后,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使之尽快恢复原貌。3.5.3营运期环境管理3.5.3.1日常环境管理(1)搞好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现状定时定点监测站场环境,以便及时掌握环境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44、,促进环境管理的深入和污染治理的落实,消除发生污染事故的隐患。废水管理应按“总体规划”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油田采出水处理达标后回注。废气污染源的控制是重点加强对油气集输过程中无组织排放源的管理,以加强管理作为控制手段,减轻环境污染,达到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2)加强环保设备的管理建立环保设备台帐,制定主要环保设备的操作规程及安排专门操作人员,建立重点处理设备的“环保运行记录”等。(3)落实管理制度除加强环保设备的基础管理外,尚需狠抓制度的落实,制定环保经济责任制考核制度,以提高各部门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日常工作的管理与调配,应明确机构,有专人负责与协调。要求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场地的清
45、理等每日例行的环保工作。3.5.3.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与管理(1)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护对污染事故隐患进行监护,掌握事故隐患的发展状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对各类重大事故隐患,应本着治理与监护运行的原则进行处理。在目前技术、财力等方面能够解决的,要通过技术改造或治理,尽快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对目前消除事故隐患有困难的,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其采取严格的现场监护措施,在管理上要加强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和制定事故预案。(2)强化专业人员培训和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有计划、分期分批对环保人员进行培训,聘请专家讲课,收看国内外事故录像和资料,吸收这些事件中预防措施和救援方案的制定经验,学习借鉴此类事故发生后的救助方案。平时要经常进行人员训练和实践演习,锻炼指挥队伍,以提高他们对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建立安全信息数据库或信息软件,使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查询所需的安全信息数据,用于日常管理和事故处置工作。(3)加强风险管理由于本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潜在事故因素多且无法预测,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不断改进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从而将工程运行期各类风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收的范围内,以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安全运行管理技术的目的。3.6.4监测计划钻井作业环境监测计划见表5,地面工程环境监测计划见表4。表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