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doc
《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内容提要石油安全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证分析显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放大了石油供需矛盾,石油安全问题日益显现。比较分析表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可归纳为“应急的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两个核心,以及“提高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关键点。政府应更加重视和支持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关键词石油安全/战略/抉择securityofoil/strategy/choice英文标题AnAnalysisontheStrategyChoiceofChinasOilSecurityCUIXin-jian(CenterforOverseaCompanyStudies
2、,NankaiUniversity,Tianjin,China300071)英文摘要OilsecurityissignificanttothenationaleconomyanddevelopmentofChina.EmpiricalanalysesshowthattheincessantrapidgrowthofeconomyinChinahasamplifiedthecontradictionbetweensupplyanddemandofoil,andthatthedependenceroutonoilhasbeenformed,whichwillbedifficulttochange,
3、thusthesecurityproblemofoilsecurityisincreasinglyrevealed.ThesecuritystrategyofoilinChinacanbeconcludedasthetwonucleusof“emergentoilreserve”and“diversesourcesofoil”andonekeypointas“improvingthe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petroleumenterprises”。Thegovernmentshouldpaymoreattentiontoandsupporttheimpro
4、vementof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ofpetroleumenterprises.一、石油安全及其问题的渊源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国民经济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国家经济安全广义上可以分为“安全领域内的经济范畴”和“经济领域内的安全范畴”,前者在于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来保障国家安全;后者在于国民经济自身的安全性,其首要意义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领域自身能够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能力,不会受到重大的威胁。事实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与否最终也是在经济领域等范畴内有所体现。经
5、济领域的安全范畴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稳定性。从“经济领域内的安全范畴”考虑,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经济学供求理论视角分析,石油安全的本质是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的焦点在于均衡价格。换言之,合理的石油价格和稳定的石油供应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石油安全的根本内涵是在一定的价格水平范围内石油可靠的、安全的和稳定的供应以及满足需求。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石油安全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国民经济的独立性、石油供应的经济性、石油供应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石油安全问题主要源自石油
6、这一重要能源所具有的三个天然属性。一是高度依赖性。石油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重要能源和工业原料,国民经济对石油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例如,两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国民承担大约2.5万美元的损失,当今,美国面对石油危机的冲击仍然表现得颇为脆弱,因为石油还占整个美国能源需求的37;占整个运输部门能源需求的97。中国运输部门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9。二是天然的稀缺性。石油最基本的特性是稀缺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自19世纪中期石油工业诞生以来,由于技术发展的限制,石油储量的探明量有限,人们对于石油资源耗竭的担心一直不断。经济增长和
7、石油消耗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伴随经济增长,世界石油的地质蕴藏总量不断减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两次石油危机从一个侧面凸现了世界石油资源的稀缺性,而这种稀缺性必将伴随强大的需求增长而愈加凸现到202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增长60,每年达到400亿桶。三是分布的不均衡性。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石油供需矛盾更为尖锐。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地区,其中,中东和北非是石油储量最多的地区,占已探明储量的68和待探明储量的30,而这些地区大多是政治、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的地区。石油的这些重要属性,使石油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二、中国石油安全透视中国国
8、民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加,石油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迅速提高。1978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及持续的经济发展导致中国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据统计(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200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能源消费总量为9916.12万吨,其中,原油消费量和汽油消费量达到1562.81万吨,超过煤炭的消费量1139.94万吨。自1997年后,中国石油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均超过20,并且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参见图1)。一些国际机构也预测了这种变化趋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年均1.9的速度
9、增长,需求量将从1997年的每天7450万桶增长到2020年的每天1.15亿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成为未来国际石油消费的主要力量,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将从1997年占世界总量的43增加到2020年的55,其需求速度也将快于经合组织国家2倍。中国和印度未来的石油消费将占整个发展中国家需求增量的1/3,中国的一次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4。美国能源部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的大部分石油消费将由交通运输业的需求带动,在所增加的石油需求中,2/3的石油消费将来自交通运输业,中国交通业消耗的石油将从1999年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3增加到2020年的55(注:EAI,International
10、EnergyOutlook2001:WorldOilMarket,29.)。参见图1.图1中国石油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19782001年)及其走势(注: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历年版。)中国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日渐增大且已形成定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总量也迅速放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石油的生产和供应增速却相对缓慢,致使国内石油供求矛盾显现。1980年以来,中国石油产量增速极其有限,19791985年间年均增速为3.6;19851990年间年均增速为2.0;19901995年间年均增速为1.6;19952000年间年均增速为1.5。而同期石油需求却
11、快速增长,19911995年间年均增长了6.9;19961998年间年均增长了7.2。20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只有1.5的水平。这种供求矛盾预计将会继续扩大,到2005年前后,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21世纪前10年,中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速预计只有0.5。中国能源研究所、国际能源机构(IEA)、美国能源部(EAI)和欧佩克(OPEC)预测表明(注:吴磊著:中国石油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会分别位于1.561.87亿吨和1.352.20亿吨区间;而同时
12、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会分别达到3.353.68亿吨和4.305.50亿吨区间,供求缺口在不断扩大。中国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石油出口基本保持在20004000万吨的水平,但是,自1985年后石油进口逐步升高,尤其是1996年后上升幅度迅速放大(参见图2)。石油进口的快速增长是中国石油供求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年石油净进口872万吨,自1965年以来首次出现石油赤字。此后,石油进口稳步快速上升,进口费用逐渐增长,2000年的进口费用比1999年猛增了220,2002年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是8975万吨和165亿美元。进口石油约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1/3.对外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石油 安全 战略 抉择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