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doc
《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摘 要:以植物乳杆菌和大肠杆菌 E.colik88 为指示菌株,研究了饲料的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两种工艺在 20 与 30 两种温度下的 pH 值变化及菌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0 温度下,物料的酸度变化(pH 值)比 20 温度时下降的速度快、幅度大;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的起始 pH 值低于固态发酵(P0.05),但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发酵过程中 pH 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 30 的发酵温度下,乳酸细菌数呈先增值后下降趋势,但液态转固态发酵与固态发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
2、 E.colik88 菌数呈直线下降趋势,而在固态发酵工艺下,大肠杆菌 E.colik88 菌数呈先升后降,证实液态转固态工艺对原料中大肠杆菌直接产生抑菌作用。关键词:益生菌;发酵工艺;乳酸菌数;抑菌特性随着饲料中抗生素类生长促进剂在欧盟的全面禁用,饲料微生物发酵技术在动物生产中受到高度重视,欧盟已实现广泛应用。饲喂微生物发酵饲料有提高动物生长性能和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Scholten 等,1999;Canibe 等 2007),荷兰至少有 50的猪在饲喂发酵饲料,丹麦有 30以上的母猪饲喂发酵饲料,母猪泌乳期的使用更达 70%以上。另外,法国、瑞典、西班牙也陆续开始使用微生物发酵饲料。饲料发
3、酵目前主要采用液态发酵和固态发酵两种工艺,液态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SmF)具有周期短、易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重复性强等优点,但需要配套昂贵的系统设备,难以被大众所接受;固态发酵(Solid StateFermentation,SSF)具有培养基简单,基料来源广泛;投资少,能耗低,操作方便等优点,但劳动强度大,难以与现实规模化养殖生产所需的系列化日粮配合加工结合。为此,本课题设计饲料液态发酵转固态发酵新工艺并展开了系列研究。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和致病性大肠杆菌 E.colik88 为指示菌株,研究在液态转固态发酵饲料中
4、目标益生菌和指示菌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建立适合我国养殖生产条件的生物发酵饲料新工艺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菌株来源植物乳杆菌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鉴定并保存;大肠杆菌 E.colik88 购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1.1.2 培养基选择及菌株培养参照何涛等介绍的方法,植物乳杆菌采用 MRS培养基,大肠杆菌 E.colik88 采用伊红美兰培养基培养。1.1.3 主要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 SW-CJ-1CU 型)、酸度计(上海理达 PHS-25C 型)、高压蒸汽灭菌锅(上海申安ZDX-35BI 型)、恒温培养箱 (黄石恒丰 SP-01 型)、微
5、型发酵瓶(罐头瓶)。1.1.4 发酵基料设计原则以生长后期仔猪配合饲料为发酵的基础原料,即不含预混料的配合饲料(配方见表 1)。在此基础上,制备如下三种发酵基料,固态发酵基料:为不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的配合饲料;液态发酵基料:玉米、豆粕按质量分数 1: 3 混合均匀;液态转固态发酵基料:为固态发酵基料中减去液态发酵基料的部分。饲料工业2011 年第 32 卷第 5 期试 验 研 究30表 1 固态发酵基料配方原料名称玉米豆粕鱼粉麸皮膨化大豆比例(%)66183581.2 试验方法1.2.1 试验设计与方案采用 2 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2 种发酵温度(20 ,T1;30 ,T2)下,不同发
6、酵工艺(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对 pH 值及菌落数的影响,设计方案见表 2。表 2 设计方案发酵温度T1(20)T2(30)发酵工艺液态转固态发酵固态发酵液态转固态发酵固态发酵1.2.2 试验操作方法1.2.2.1 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操作方法第一阶段(液态发酵):称取 20 g 液态发酵基料于微型发酵瓶中,以料水比 1: 3.5 加入 70 g 水,按106cfu/g 物料接入植物乳杆菌,在 25 的恒温条件下静置培养 48 h。第二阶段(固态发酵):直接在液态发酵料中加入80 g 的固态配合料,搅拌均匀,使终水分在 40%左右。并按每 106cfu/g 物料接种 E.colik88,密封
7、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2 固态发酵工艺操作方法与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的第二个阶段同时进行,具体操作如下:称取 20 g 液态发酵基料和 80 g 的固态配合料于微型发酵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使终水分在 40%左右,按 106cfu/g 物料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和 E.colik88,搅拌均匀,密封置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3 指标测定分别于固态发酵开始后第 0、24、48、72、120、168 h无菌取样,进行 pH 值和微生物的测定。pH 值测定:取鲜样 10 g,用 100 ml 蒸馏水浸提 12 min 后,经纱布过滤,水浸液当即用酸度计测定 pH值。微生物测定采用 10 倍稀
8、释法,植物乳杆菌测定应用 MRS 琼脂培养基,37 培养 36 h,大肠杆菌 E.colik88 测定采用 EMB 培养平板,37 培养 24 h。1.3 数据处理微生物及 pH 值数据采用 SAS6.12 的 t-test 过程进行两组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2 结果与分析2.1 发酵过程中 pH 值的动态变化2.1.1 不同发酵工艺对 pH 值的影响(见表 3)在发酵过程中,液态转固态发酵起始(0 h)pH 值明显优于固态发酵,差异显著(P0.05)。在随后的发酵时间里,2 个发酵温度下,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 pH 值差异都不显著(P0.05)。这主要是因为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中接种的益生
9、菌株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成分,在液态转固态发酵时直接降低了饲料的 pH 值。因而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pH 值趋向一致,所以差异不显著。2.1.2 不同发酵温度对 pH 值的影响(见图 1)76543210pH值0 2448 72 120168液态转固态发酵 T1液态转固态发酵 T2固态发酵 T1固态发酵 T2时间(h)图 1 不同发酵温度对 pH 值的影响1684.050.05a3.960.04a3.940.03a4.010.02a表 3 不同发酵处理对 pH 值的影响05.820.02a6.400.03b5.820.02a6.400.03b244.540.10a4.4
10、90.01a4.220.04a4.190.01a484.280.06a4.290.05a3.970.03a3.960.05a724.150.02a4.150.02a3.860.01a3.870.02a1203.950.01a3.940.06a3.900.04a3.860.04aT1液态转固态发酵固态发酵T2液态转固态发酵固态发酵项目培养时间(h)注:同一温度下同列标注字母不同者差异显著(P0.05)。 下表同。杨雪海等:饲料发酵工艺对益生菌增殖及大肠杆菌数量变化的影响试 验 研 究31从图 1 可见,液态转固态发酵和固态发酵在 T1、T2 两个发酵温度下随发酵时间的延续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11、在 120 h 时降到最低,随后出现轻微的上升。在 24、48、72 h 三个时间点两种发酵工艺的pH 值T2 明显低于 T1(P0.05),在随后的时间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2.2 发酵过程中植物乳杆菌菌数变化2.2.1 不同发酵工艺对植物乳杆菌菌数的影响(见表 4)从表 4 可知,发酵温度为 20 (T1)时,48 h 以前2 种发酵工艺的植物乳杆菌菌数差异显著 (P0.05),72 h 以后的各点差异不显著;而发酵温度为 30 (T2)时,24 h 以前 2 种发酵工艺的植物乳杆菌菌数差异显著(P0.05),24 h 以后的各点差异不显著。2.2.2 不同发酵温度对植物乳杆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饲料 发酵 工艺 益生菌 增殖 大肠杆菌 数量 变化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