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赴阿坝考察牦牛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落实甘孜州牦牛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提高我州牦牛养殖技术与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农牧民收入,做优做强我州牦牛产业,2008年7月9日7月13日州财政局组织州畜牧局专家、牦牛产业发展试点5县政府分管畜牧副县长、畜牧局技术人员共19人先后到阿坝州红原、若尔盖、马尔康三地参观学习,现场考察了四川龙日种畜场、红原国家牧草种子基地、若尔盖县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红原县联户牧场及养殖大户等,考察学习中,大家通过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增强了发展甘孜州牦牛
2、产业的信心。考察团分别与四川龙日种畜场、阿坝州畜牧局、阿坝州财政局重点就牦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就当前牦牛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较为详细地了解了阿坝州在牦牛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取得的成就。考察时间虽短,但受益非浅,阿坝州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阿坝州牦牛产业的概况和主要特点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四川省重要的草食牲畜基地,畜牧业是全州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州有天然草原6,782万亩,2007年牦牛存栏196.3万头,出栏47.81万头,牦牛肉和奶产量分别达4.51万吨和9.95万吨,从考察的情况看阿坝州牦牛产
3、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全国市场,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是阿坝州牦牛产业迅速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阿坝州牦牛加工企业依托在州内多年发展后积聚的技术、资源、管理和人才优势,纷纷采取了扩张发展的路子,立足全国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如: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近50年来一直从事乳制品生产、加工,工业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在生产牦牛奶粉的同时,又投资2亿元建立了牦牛液态奶生产分厂,生产液态奶和矿泉水,现在总资产已达5.4亿元。阿坝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从一个手工作坊式生产加工的个体户发展成具有流水生产线,集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反观我州牦牛产品加工企业,除炉霍肉联
4、厂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普遍规模不大。 2、立足结构优化,合理布局,是阿坝牦牛产业发展的依托。阿坝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牧区以牦牛园区为平台,红原为核心,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若尔盖、阿坝、壤塘、松潘以及马尔康、黑水、理县等部分地区,着力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阿坝牦牛产业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联户+牧户的生产方式,建立牦牛产业示范基地,培育示范户3300户,带动牧户4000户,牦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牦牛肉、奶已成为牧区的主要产业。 3、立足科技服务,改善草种、畜种结构,是阿坝牦牛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阿坝州牦牛产业发展,不仅立足于牧户的生产种类和规模,更为重要的是,畜牧
5、部门十分注重对牧户技术服务,把对牦牛养殖的全程服务作为牦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他们依托四川龙日种畜场、红原国家牧草种子基地从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种改良入手,现已建设优良牧草种子基地77,472亩(其中:国家级3万亩、省级2万亩、州县7千亩),形成了以牧草育种基地为核心,草种繁殖基地为纽带,商品草生产和牧户种草为基础的牧草良繁生产体系,生产的优质草种除为阿坝州开展人工种草和生态建设提供所需要草种外,还远销其他地区,而且收种后每年还可以为当地增加冬草贮备,用于牲畜冬春补饲和预防特大雪灾。2007年阿坝州引进良种公牛自然交配实配牦牛87,173头,开设人工授精冷配点108个,实配牦牛8,026头;2
6、007年繁活改良牛18,392头,现在阿坝州牦牛良种比例已达12。8%。 4、立足实用技术推广,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是阿坝州牦牛产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根据我们对阿坝州牦牛产业的考察,近年来,他们加大了科技投入,进行人工种草、开辟饲料来源,推行畜种改良、疫病防治、以草定畜、加大出栏等对各项牦牛养殖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大力推广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并对各类生产性建设项目打捆使用,进行暖棚和棚圈、巷道圈、奶源路及牧道建设,积极贮备冬草,进行冷季补饲等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加大了对畜牧兽医村级防疫员和农牧民培训,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畜牧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制定实施了9个无公害牦牛生产技术规程和8个
7、绿色食品牦牛技术规程,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的推进了阿坝州牦牛产业的稳定发展。 5、政府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引导推进牦牛产业健康发展。阿坝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牦牛产业的发展,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生产常规措施的意见,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开展出栏竞赛和打贮草竞赛活动,对完成任务好的县每年进行表彰奖励,未完成任务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极大的调动了各地出栏和打贮草的积极性。并通过招商引资、改造老企业等措施,加快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现已扶持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州级5家。目前,阿坝全州已培育畜产品加工企业45个,实现产值28,708万元,实现利润2,296万元,扶持发展牦牛产业政策促进
8、了牦牛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二、对比甘孜、阿坝州牦牛产业的几点思考 从考察的情况看,甘孜和阿坝经济水平相近,牦牛产业发展的背景相似,都存在产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形成“企业基地牧户”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很多农牧户对牦牛改良非常感兴趣,快速育肥出栏致富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苦于投入较大,加上交通不便,技术操作不易,难以实施;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两州农牧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的现象还很
9、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牲畜需要,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粗放经营,科学技术含量低,品种原始、生产性能低,品种改良滞后、规模小都影响了牧户的经济效益等问题。但是,比对两州的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却有明显差别,我州还存在着“吃红原牛肉,喝伊犁牛奶”的现象。分析甘孜州牦牛产业的发展,结合阿坝州考察的收获,我们有以下四方面的思考: 1、甘孜州牦牛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必须抓住机遇,实现牦牛产业的持续发展。甘孜州2007年存栏牦牛保持在242万头以上,拥有天然草地1.42亿亩,牦牛肉和奶产量分别达6.67万吨和11万吨,从两州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州牦牛总体规模和草场面积超过阿坝,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阿坝
10、州正在推进牦牛产业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并将进一步发展畜牧业。我们只要大力发展科学的养殖方式,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畜种改良、疫病防控、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加强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加强牦牛出栏和加工增值,甘孜州牦牛产业仍将大有潜力可挖。 2、牦牛产业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加强牦牛产品加工和营销衔接,依托产业化经营来实现二次飞跃。从阿坝的发展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牦牛产业原料基地、销售和加工环节建设,如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是依托全程参与产业化经营,通过在麦洼、瓦切等地建立原料基地和中心奶站,在成都建立贸易有限公司负责牦牛产品的全球营销。而反观我州的牦牛产业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阿坝 考察 牦牛 产业 发展 调研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