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种植与乳牛肉羊养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苜蓿种植与乳牛肉羊养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苜蓿种植与乳牛肉羊养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苜蓿种植与乳牛肉羊养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论 草业畜牧业和乳品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标志,1930年首先出现在美国,而且主要在畜牧业中实现。主要形式就是农民种草、养牛羊、挤奶,合作社或公司提供良种、防疫、信贷资金、收购、运输、加工等。一体化之所以在畜牧业中实现,就是因为这个行业的链条长、环节多、追加值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通过一体化,就把微生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工业生产加工和为上述生产服务的生物饲料、生物肥料、信贷、保险、运输、物流连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一体化是现代农业的最好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标志。 1.1发展以苜蓿
2、为主体的草产业是提升西北地区农业生产价值的途径 苜蓿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性能,已经成为现代牧草产业的先锋,人工种植牧草,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种植业的生产价值,而且通过苜蓿草产业的发展还必将带动畜牧业。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等相关农业加工业的发展,带动以草产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现代化高效农业体系的建立,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是西北地区发展特色型生态经济农业的重要途径。 1.2 发展草畜产业有助于建立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以苜蓿为主体的草产业作为新兴的农业科技密集型产业,将有效提高农业高兴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带动地方畜牧业和奶业的发展,促
3、进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西北地区封山禁牧后,已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户圈养畜牧业战略,植被可望恢复,草地面积日益扩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正在兴起。这说明通过草畜产业,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科研和农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具有西北旱区农业特色的草畜产业一体化农业生产体系,实现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 1.3 发展技术密集型草畜产业有利于提高西北地区农业专业化水平 以苜蓿为主体的草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必将推动苜蓿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品多样化,形成草产业区域化布局、生产专业化的格局,从而推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种植结构转化,从而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形成以
4、草产业促进畜牧业,以专业化的畜牧养殖业促进草产品加工业的农业发展格局。 1.4 实施草畜产业一体化发展,是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奋斗目标,而适应西北环境条件的苜蓿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西北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小康水平的实现。在西北地区发展草畜产业,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农牧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因此,扩大人工草地面积,促进苜蓿草产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实现草畜产业一体化农业经济模式,将成为今后西北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实现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 天山牧歌草畜乳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879.3万元。其中: 苜蓿种植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660.0万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2442.0万元,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费150.0万元,基本预备费用68.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通过三个渠道来筹措,分别是: 1.申请7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资金400.00万元;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0.00万元; 3.企业自筹资金1760.00万元。 肉羊养殖项目总投资155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单位自筹1050万元; 奶牛养殖项目总投资1669.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资金800万元,单位自筹869.3万元。项目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政策环境良好
6、。 第二章紫花苜蓿良种繁育及牧草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苜蓿种植与良种繁育及奶牛肉羊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3.建设地点:温宿县产业园库阿高速公路以南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660.0万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2442.0万元,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费150.0万元,基本预备费用68.0万元。 三、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资金拟通过三个渠道来筹措,分别是: 1.申请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资金400.00万元; 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0.00万元; 3.企业自筹资金1542.00万元。 四、投资使用计划
7、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44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1717.9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投资506.1万元,牧草种子引进及繁育试验费用15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8.0万元;项目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费用150.0万元,基本预备费用68.0万元。 五、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周期计划2年,从2014年5月份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止2016年5月份建成投产。 六、项目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可全面推动温宿县乃至全省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变粮、经二元结构为粮、草、经三元结构,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变农闲为农忙,有利于阿克苏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可带
8、动城乡相关行业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种草可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土壤,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光能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生产苜蓿商品草种200吨。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水平年总销售收入22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57.2万元,正常年经营成本1331.7万元,利润总额610.6万元,投资利润率18.57%,投资利税率23.03%。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0.37%,财务净现值2268.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6.47年。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
9、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国农办2002175号)。 2.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意见的通知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 5.有关经济法规、行业规范与参数,相关基础资料。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建成后,项目经济效益计算期内达产年总销售收入22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457.2万元,正常年经营成本1331.7万元,利润总额610.6万元,投资利润率18.57%,投资利税率23.03%。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20.37%,财务净现值2268.3万元
10、,静态投资回收期6.47年。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 表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 项目单位经济指标备注1建设期年2 2总投资万元2660.0 2.1固定资产投资 2442.0 2.2固定资产方向税 0.00 2.3建设期利息 0.00 2.4无形资产投资 0.00 2.5技术培训及技术推广费 150.0 2.6预备费用 68.0 3销售收入万元2220.0正常年4销售税金万元140.6 正常年5利润总额万元610.6 平均值6财务内部收益率 全部投资 20.37%所得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19.38%所得税后7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万元2268.3 所得税前,注:ic10% 财务净现值
11、全部投资万元1980.4 所得税后,注:ic10% 财务净现值自有资金万元1980.4所得税后,注:ic10%8投资利税率 23.03% 9投资利润率 18.57% 10投资回收期静态年64.7 所得税前,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静态年66.0 所得税后,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动态年85.0 所得税前,含建设期 投资回收期动态年88.6 所得税后,含建设期11经营成本万元1331.7平均值12总成本万元1457.2平均值13盈亏平衡点%66.57% 第二节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 1.政策背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中西部地区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先进企业,促
12、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西部大开发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方针,为南疆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02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将发展草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年7月14日国家计委、科技部发布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目录中,将牧草种子产业化列为农业类高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项目。 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维护和保障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举措。草产业在我国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科技
13、优势,积极加快草产业及其制种业的发展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是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牧草产业化,必须推行规模化经营,必须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而大规模牧草基地的建设,必须依靠适度规模的优质牧草种子基地来持续地生产和提供适应各地气候条件的各种优质牧草种子。目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实施,草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大突破的三大工程之一。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自治区实际情况,提出要把自治区建成草业大省、牧业强省,下决心要把草产业及其制种业发展成为振兴自治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断言,开发草地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及其制种业,
14、必将成为21世纪农业持续高效发展的生力军。作为草产业发展重要基础的牧草种子基地更是大有可为,前景光明。 2.资源背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备亚热带、暖温带、温带、高寒等多种气候特点,多数地方日照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是各类牧草种子和草坪草种子规模化繁育制种的理想区域。作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全省拥有天然草地近57258.77千公顷,牧草种质资源丰富。 3.市场背景。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西部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治理荒漠、恢复植被、发展畜牧业都需要大量的牧草种子。急需通过大力发展和建设各类优质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从根本上来保障和满足区域内
15、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及草产业、畜牧业发展对各类优质牧草种子的需求。据测算,我省每年需要紫花苜蓿种子约80吨,省内其他地区约需200吨左右。经过实施本项目,建设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年产牧草良种200吨左右,不仅可以满足南疆及其周边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的用种需求,而且可以向其他省提供一定数量的紫花苜蓿种子。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及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中央针对西部发展水平低和全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先后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重点包括:土地沙化、荒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及草原改良等内容。
16、优良牧草种子的供给是保证该项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我省现有的苜蓿品种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因而,以科技为先导,通过大规模种植优良牧草品种,建立西部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尤为重要。本项目建设优良苜蓿种子繁育基地,将为加快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基础,为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成为草产业大省创造有利条件。 2.是促进牧草产品大规模的生产与加工,加快草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加快自治区生态环境治理有效的途经。 多年来,经过自治区草地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培育出多种适合我省生态环境条件的地方优良牧草品种,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尚未形成产业规模。经过多年种植,品种退化严重
17、,目前需对这些品种进行保纯、复壮,提高其种性及品质。以适应大规模的市场化需要。同时,通过引进、驯化国内外优良草种,以弥补和丰富自治区草种的多样性特性。生产大量高品质的优良牧草种子,对自治区生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是培育和促进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和区域环境有其特殊要求。因而建成优良牧草适宜生长栽培的区域性集中生产区及相应的良种繁育基地,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也有利于种子提纯复壮,科学管理,提高种性,提高质量。更有利于加快牧草种子产业化进程。第三节 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国外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紫花苜蓿是美国最重要的栽培牧草,所有的州都有紫花苜蓿种植,总面积超
18、过1200万公顷,其中种子田面积在17万公顷以上,是世界上紫花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美国有20个以上的州进行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为267kg/公顷,年产量平均为45417吨。美国西部五个州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于牧草种子生产,并且有灌溉条件,产量高,是美国紫花苜蓿种子的主要产区。美国每年有一大部分紫花苜蓿种子销往亚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加拿大紫花苜蓿的种子田的面积为60284公顷,产量约9000吨,主要集中在气候干燥的西部省份。 世界紫花苜蓿种子市场当中,欧洲的法国、西班牙和南美洲的阿根廷也占有一定比例和份额。西班牙紫花苜蓿种子田的面积约1万公顷,最高产量可达100k
19、g/公顷,主要供给国内需要和出口墨西哥。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苜蓿草产品需求急剧递增。日、韩及东南亚国家主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苜蓿草粉和颗粒饲料,每年均需求300万吨的紫花苜蓿干草产品。二、国内紫花苜蓿种子生产现状 我国紫花苜蓿种子的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陇东、陇中及河西、陕西关中以及宁夏南部等地,种子产量与地域关系明显,西北灌区种子产量高,适合于紫花苜蓿的种子生产。 国内苜蓿种子生产通常只作为种草的副产品,缺少专业化的种子生产田,管理和加工技术落后,品种选育、种子繁殖和推广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生产的大部分豆科牧草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主要原因是草产品生产田布局不合理,生产者
20、缺乏草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据农业部兰州牧草及草坪草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抽查结果,西北市场上流通的紫花苜蓿种子质量堪忧,合格率仅为40%,主要问题是发芽率低和其它植物种子含量超标。 据统计,国内对牧草种子用种领域及数量不断扩大,仅在未来10年内,我国将建立人工草地2000万公顷,改良草地3000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公顷,牧草种子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品质优良的牧草种子需求更加旺盛,中牧一号苜蓿作为我国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等特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等地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第四节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一、原则与依据
21、 充分考虑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高起点建立和完善牧草种子繁育体系、生产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牧草种子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满足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草产业的发展对大批高质量牧草种子的需求。具体遵循的原则是:充分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和灌溉设施等,提高土地、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统一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实行与当地及周边草种市场要求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地苜蓿草种市场,满足周边类似气候条件和生态特征地区的市场需求。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计划建设中牧一号紫花苜蓿种子及牧草生产基地10000亩。
22、其中牧草试验地9500亩,优良苜蓿草种繁育基地500亩;配套相应田间工程;建设年加工牧草种子200吨加工厂一处,并配套相应辅助设施,建筑总面积2200m2,晒场3000 m2。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合格中牧一号苜蓿种子200吨。三、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三级以上优良中牧一号苜蓿草商品种子200吨,年生产苜蓿草产品(风干)14000吨。第五节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原则 1.光热充足,土地连片,能集中经营,可灌溉,排水条件好,与周围环境相对隔离; 2.土地可开发利用,产权明细,土质好并可进行相应的厂方建设,与居民区相对较远。 3.交通条件良好,通讯网覆盖。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用地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苜蓿 种植 乳牛 养殖 一体化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