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课件.ppt
《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肝源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内科张 霞(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统称为肝源性糖尿病约50%-80%的慢性肝病患者有糖耐量减退,且其中20%-30%最终发展为糖尿病在我国由于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引起的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并不少见,发病机制,肝硬化糖耐量减退是由于两种情况同时出现不 正常所致:(1)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2)细胞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而相应增加胰岛素 分泌的反应不足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进行性损害的共同结果,胰岛素抵抗肝硬化患者引起胰岛素抵抗可能与
2、以下因素有关:(1)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及生理作用下降,使得这些组织对胰岛素生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形成胰岛素抵抗(2)存在胰岛素抵抗物质,肝硬化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及游离脂肪酸等胰岛素抵抗物质水平由于肝脏对其灭活减少而升高,从而产生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的分泌异常肝硬化时胰岛素分泌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肝硬化患者胰岛细胞针对葡萄糖的胰岛素及时分泌和近期胰岛素合成无特殊缺陷,此能力在大部分患者中甚至是增加的,故可维持大致正常的糖耐量2.随着肝硬化胰岛素抵抗的进一步发展,其胰岛细胞不能相应增加足够的分泌来补偿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糖耐量减退3.长期的胰岛细胞功能代偿增
3、加而导致其最终功能衰竭,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酶活性降低肝病时,由于参与糖酵解(葡萄糖激酶)及三羧酸循环的多种酶活性降低,使肝糖原合成降低,肝及周围组织摄取和氧化糖的能力下降,致使调节糖代谢功能减退,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或毒物(如:酒精)可同时损害肝脏和胰岛细胞1.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未增加,而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有些作者认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胰腺损害发生率较高,可能主要系酒精中毒直接引起,和肝硬化本身并无明确关系3.研究还发现丙型肝炎患者即使无肝硬化存在时其糖尿病的发病率亦明显增加,其机制不明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营
4、养因素营养缺乏可使胰岛细胞变性,而长期摄食高糖或静脉输注大量葡萄糖亦有可能过度刺激胰岛细胞,使之衰竭缺钾缺锌,药物影响肝硬化患者常因腹水而广泛应用各种利尿剂,其中噻嗪类(双氢克尿噻)及呋塞米(速尿)对血糖的影响尤大,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致糖耐量减退,血糖升高,因该类药物可抑制胰岛素分泌,阻碍葡萄糖的利用,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先有肝病症状而后出现糖尿病症状,少数亦同时出现,有1/3可出现类似成年人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但甚轻微,1.肝病症状及体征多有食欲不振厌油腹胀腹泻乏力肝区不适或疼痛症状。查体可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缩小或肿大脾大,甚至有黄疸腹水征阳性2.糖尿病症状及体征可无临床症状及体征,仅实
5、验室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少数人多饮多食常不明显,这与肝病者常有食欲减退有关。本病患者多无神经及血管并发症,极少发生酮症酸中毒,即使在病情非常严重者亦然如此,诊断要点:1.肝源性糖尿病总是出现于肝病之后,有时与肝病同时发生,且多伴肝功异常2.糖尿病症状轻或无,多无原发性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3.空腹血糖可以轻度升高或正常,但餐后血糖总是升高的,其值11.1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前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餐后血糖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7.8mmol/L而11.1mmol/L则诊断为糖耐量减退对不可能做OGTT的患者应经常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以求早期诊断糖尿病,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源性 糖尿病 研究进展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