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地质报告.doc
《水库地质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库地质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工作12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2.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22.3地层岩性32.4水文地质条件32.5工程地质评价33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43.1地形地貌43.2地层岩性43.3水文地质53.4坝基岩土体透水性63.5工程地质评价64 坝体工程质量评价75 溢洪道与输水涵管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75.1溢洪道75.2输水涵管76 工程地质参数建议值86.1大坝各岩土层地质参数建议值86.2溢洪道岩土体地质参数建议值87 天然建筑材料97.1土料97.2砂料107.3石料108 结论与建议10附 图 表1. 钻孔分布平面图1张2. 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3.
2、 钻孔柱状图3张4. 地层主要数据一览表1页5. 标贯试验校正击数分层统计和承载力确定表1页6. 岩土地层物理性质测试成果综合表1张7. 注水试验成果表1页8. 钻孔注水渗透系数综合表1页9. 土工试验报告表2张10. 土工试验成果表1页11各级压力下孔隙比1页12水质分析报告书1页1 前言1.1工程概况水库位于市城区镇村委南坑自然村上游。该水库集雨面积0.3km2,总库容22.0万m3,是一宗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的小型水库。水库的枢纽建筑物有一座主坝、一座溢洪道及一条输水涵管。主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00.0m,最大坝高9.0 m,坝顶高程14.5m。水库于1960年03月起动工兴建并投入运
3、行,由于水库当初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存在诸多安全问题,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一定影响。1.2勘察工作库经多年运行,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现需对水库作除险加固维修,业主委托我院对该水库大坝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明库区、坝体、坝基、溢洪道的工程地质特性,评价坝体、坝基、溢洪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查明坝体及坝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水库加固工程调查评价天然建筑材料,为该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勘察方法以地质钻探和地质调查为主。钻探工作主要沿主坝布设3个钻孔为一纵剖面进行勘探。钻孔孔深达强风化岩层,每个钻探孔各土体地层均进行标贯原位试验,同时采取土工试验样。在主坝坝顶钻
4、孔对坝体、坝基土层进行注水试验。钻探工作于2011年11月21日至2011年11月23进行。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 勘探工作主要数据一览表 表1工程位置钻孔编号坝顶高程钻探 深度料 场取样个数地下稳定水位标贯注水 试验 段数土样击 实 样水样埋深高程mm处mm次段主坝顶ZK114.511.5028.06.532ZK214.511.85318.16.532ZK314.513.4038.16.532土料场11砂料场1石料场1合 计3个孔36.75381196本次勘察工作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552005)、土的
5、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等。坝址地形图、钻孔位置、孔口标高按照设计要求,由业主实测提供。室内土工试验均由广东省地质局756地质大队实验室承担分析,土工样品室内定名和野外定名在本报告文字中都予以反映,作图时仍按野外统一名称。2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2.1地形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水库位于上侏罗统(J3)火山凝灰岩地层中,库区呈近南北狭长形,沿山间沟谷河道分布,长约1.0km。水库所在区域属风化剥蚀丘陵地貌区,山体顶高程一般为50150m,山顶浑圆,自然坡度1560,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基岩埋深较浅,植被不甚发育,局部区域基岩裸露地表。坝址下游
6、地段沟谷逐渐变宽,高程变矮,仅为十几米,低矮残丘零星分布。没有形成较大固体泾流和土质滑坡、坍塌的条件,库区岸坡仅见有个别坡土的微型坍塌及水土流失现象,未见有其他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2.2 区域地质构造与稳定库区位于南坑村东西向隆起带的南侧,地貌处于山间盆地南缘山脚下,即莲花山断裂带和潮安普宁断裂带之间,岩体目前尚未发现受断裂构造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划分,本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3地层岩性工程区位于上侏罗统(J3)火山凝灰岩地层中,库区东部有下侏罗统(J1)粉砂质板岩出露,南部分布有燕山三期52(3)花岗岩,地形陡峭;北部
7、为全新统土体,地形较平坦。2.4水文地质条件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埋藏于河漫滩、阶地冲积堆积层和沟谷残坡积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冲沟、河流及水库中。含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浅。本区基岩主要为凝灰岩,岩石完整性较好,含裂隙水较贪乏。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沟谷低洼处以泉水排于地表。本区地下水动态类型属降雨泾流型。2.5工程地质评价库区周围均为丘陵山地,山体较浑厚,地形缓倾于水库及河床,分水岭地下水高于库内水位,未见单薄分水岭与低矮垭口,水库封闭条件良好。组成库岸及库盘的地层岩性主要为上侏罗统凝灰岩,基岩风化的破碎层厚度较小,强风化基岩风化破碎和裂隙节
8、理较发育;下部的中风化岩体裂隙多呈闭合状,岩体完整,属相对不透水层。水库区域未发现贯穿库外的较大规模的构造破碎带、不整合面、层间挤压破碎带和其他渗漏现象。基岩发育的石英脉和裂隙贯通条件一般,不会形成渗漏通道。库岸地形起伏较大,岸坡较平缓,坡角2060,岸坡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小,水库运行五十多年来,库岸基本稳定,水库不存在岸边再造问题。库区植被较差,洪水期有泥砂淤积库内,平水期上游河谷及库水较为清澈,固体泾流较弱。3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坝址区属丘陵地貌,坡缓顶圆,地形起伏高差较大。坝址左右两岸山岗顶部高程为50100 m。山凹宽约100200 m。水库主河道由南西向北东流经坝址,
9、坝体横跨河谷挡水成坝。坝肩山坡较平缓,未见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3.2地层岩性主坝址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岩性为凝灰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自上而下分述如下:坝体素填土(Qml)钻探揭露的坝体素填土最大厚度为9.3m,土质为浅黄色的砂质粘土(室内土工定名为“粉土质砂”),半固结,稍湿,含有少量风化砾石,具可塑,标贯试验实测击数57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100kPa,室内土工试验垂直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K=3.8210-3/s。钻孔注水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K=1.7210-3/s。坝基砂质粘土(Qdl)本层为坡积成因,埋深6.89.3m,层厚1.11.2m,平均1.1m,由粉粘粒混不等粒径砂组成,浅黄色,
10、湿,可塑,标贯试验实测击数1418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180kPa,室内土工试验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K=2.9110-5/s。钻孔注水渗透系数平均值K=2.8210-4/s。坝基砂质粘性土(Qel)本层是凝灰岩风化形成的残积土,仅见于ZK1孔,埋深8.0 m,层厚3.5m,呈棕黄色,湿,可塑,标贯试验实测击数21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230kPa,室内土工试验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K=6.9610-5/s。钻孔注水渗透系数(坡、残积土合层)平均值K=1.3810-4/s。坝基全风化凝灰岩(J3)本层见于ZK2、ZK3孔,埋深9.410.4m,厚度1.101.45m,平均1.3m,黄白色,呈
11、坚硬土块状,原岩结构可认,岩芯用手可捏碎,有残余结构强度,标贯试验实测击数36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320kPa,室内土工试验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K=1.3110-5/s。坝基强风化凝灰岩(J3)本层是坝基岩层,见于ZK3孔,埋深10.5m,视厚度2.9m,岩石已风化成坚硬土块或半岩半土状,肉红色,风化裂隙发育,岩石用手可折断,本层标贯试验实测击数80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600kPa,室内土工试验垂直渗透系数平均值K=6.3610-5/s,钻孔注水渗透系数(全、强风化合层)平均值K=1.2410-4/s。3.3水文地质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主要为河床砂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地质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