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考察报告.doc
《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考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考察报告.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陕西省渔业局陕西省汉中市水利局陕西省汉中市渔政监督管理站陕西省西乡县水利局陕西省西乡县渔政监督管理站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二一年九月目 录第1章自然地理环境11.1地理位置11.2地貌特征21.3气候31.4水文3第2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52.1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52.2基础设施状况52.2.1交通状况52.2.2教育及服务设施52.3旅游资源62.4农林业62.5渔业6第3章水生生物环境与水生生物73.1水环境状况73.2浮游生物73.3底栖生物83.4脊椎动物83.4.1鱼类资源83.4.2两栖动物93.4.3爬行动物93.4.4湿地及鸟类93.5
2、水生维管束植物10第4章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环境胁迫因素114.1主要保护对象114.1.1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1846114.1.1.1生物学特性114.1.1.2保护价值134.1.1.3分布154.1.1.4资源状况154.1.2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 1930164.1.2.1生物学特性164.1.2.2保护价值184.1.2.3分布184.1.2.4资源状况184.1.3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758194.1.3.1生物学特性194.1.3.2
3、保护价值204.1.3.3分布204.1.3.4资源状况204.1.4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 1871214.1.4.1生物学特性214.1.4.2保护价值224.1.4.3分布224.1.4.4资源状况224.1.5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 1871234.1.5.1生物学特性234.1.5.2保护价值244.1.5.3分布244.1.5.4资源状况244.1.6鲇Silurus asotus Linnaeus, 1758254.1.6.1生物学特性254.1.6.2保护价
4、值264.1.6.3分布274.1.6.4资源状况284.1.7乌鳢Channa argus (Cantor), 1842284.1.7.1生物学特征284.1.7.2保护价值294.1.7.3分布294.1.7.4资源状况294.1.8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 1871294.1.8.1生物学特征294.1.8.2保护价值304.1.8.3分布314.1.8.4资源状况314.1.9鳡Elopichthys bambusa (Richardson), 1844324.1.9.1生物学特性324.1.9.2保护价值334.1.9.3分布334.1.9.
5、4资源状况334.1.10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Richardson), 1846334.1.10.1生物学特性334.1.10.2保护价值354.1.10.3分布354.1.10.4资源状况354.1.11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 1870354.1.11.1保护价值364.1.11.2分布364.1.11.3资源状况374.1.12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Garman, 1912374.1.12.1生物学特性374.1.12.2保护价值384.1.12.3分布384.1.12.4资源状况384.2环境胁迫
6、因素分析384.2.1黄颡鱼环境胁迫因素分析384.2.2齐口裂腹鱼环境胁迫因素分析394.2.3鲤环境胁迫因素分析394.2.4细鳞斜颌鲴环境胁迫因素分析394.2.5翘嘴红鲌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04.2.6鲇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04.2.7乌鳢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04.2.8大鲵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04.2.9鳡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14.2.10三角鲂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14.1.11大鳍鳠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14.2.11大眼鳜环境胁迫因素分析41第5章生物多样性评价425.1生态评价425.1.1水文状况评价425.1.2水质现状评价435.1.3生物栖息地评价435.1.4生物物种评价445.1.
7、4.1物种的科学价值445.1.4.2人文价值455.1.4.3经济价值465.2物种多样性评价475.2.1水生植物475.2.2水生动物47第6章保护区建设现状496.1基础设施建设496.1.1保护区基础设施现状496.1.2保护区管理基础496.2保护区水生生物保护现状506.2.1水域生态环境现状506.2.2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51第7章保护区管理措施527.1制定保护区管理制度527.2开展科教宣传、科学研究及环境监测527.3设置碑牌标桩537.4实行分区管理537.5具体保护措施547.5.1严格执法547.5.2建档管理547.5.3注意生态安全547.5.4加强保护宣传5
8、57.5.5建立禁渔区、设立禁渔期55第8章结论56附表1 保护区浮游植物种类名录58附表2 保护区浮游动物种类名录61附表3 保护区底栖动物名录64附表4 汉江干支流鱼类名录65附表5 保护区两栖类动物名录70附表6 保护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名录71第1章 自然地理环境1.1 地理位置陕西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西乡县,介于东经10724481081405、北纬324612331550之间。保护区以汉江西乡石泉水库淹没区河道及相关支流河道划定,总长度330.3 km,总面积51.16 km2。具体包括:汉江西乡干流段;汉江一级支流牧马河、白勉河,以及子午河西乡段、牧
9、马河一级支流泾洋河西乡段等水域。保护区涉及子午、三花石、茶镇、白勉峡、马家湾、古城、堰口、罗镇、司上、城关、沙河、沙河、峡口、骆家坝等14个乡镇。具体范围及地理坐标为:汉江干流西乡段:起点为汉江西乡石泉水库大坝,地理坐标为1081405E,330242 N;往上游72 km,至汉江黄金峡的杨庄河口,地理坐标为1074828E,331203N;面积2510 hm2。子午河:起点为子午河与汉江交处,地理坐标为1075753E,331019N;往上游19.2 km,至子午乡明星村孟家嘴,地理坐标为1080405E,331329N;面积288 hm2。牧马河:起点为牧马河与汉江交汇处,地理坐标为107
10、5710E,330622N;往上游110 km,至骆家坝乡细辛村河段,地理坐标为1072448E,324612N;面积1500 hm2。泾洋河:起点为泾洋河与牧马河交汇处,地理坐标为1074734E,330107N,往上游84.6 Km,至罗镇花坪村,坐标为1075034E,324805N;面积677 hm2。白勉河:起点为白勉河入汉江河口处,坐标为1075909E, 330520N,往上游44.5 Km,至马家湾乡唐家坝村下油坊沟,地理坐标为1075729E,325004N。面积141 hm2。 1.2 地貌特征汉江西乡段河流形状较狭长,地势西高东低。汉江从洋县大龙河口进入峡谷,至西乡县茶镇
11、出境,该河段长107 km,流域面积6000 km2,河床平均比降0.86。其中大龙河口至渭门长50余km,为汉江上游最险峻之峡谷地段。该段又以洋县新铺乡环珠台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23 km称为小峡;下段长30 km称为大峡,即黄金峡,黄金峡河道呈一大轭形,水程30 km,陆程9 km,两岸山坡高出河床300400 m,坡度5070,河床宽200 m,最窄处仅宽50 m。最高、最低水位相差25 m。河床岩基外露,险滩密布。干流在小峡纳入酉水河,而后经环珠台北折入黄金峡。经金水河口,纳金水河转向东南。经洋县、西乡交界处,纳子午河复转向西南。经渭门又转向东南。进入西乡县境内,于西乡县三花石
12、纳入牧马河,继东南流至茶镇曾溪河口出境。渭门以下,河谷渐渐宽阔,河道弯曲,两岸山势渐缓。河面宽200250 m,河谷宽250 m以上。三花石至七星坝一带,出现山间小盆地。七星坝以下,至陕西安康市石泉县,复进入峡谷地带。1.3 气候西乡县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为-10,无霜期245天,大于10的时间224天,积温4528.7。多年平均降水量898.2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1.4 水文境内河流纵横,有河流7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10 km2以上的河流42条,100 km2以上的有10条,多年平均径流量23.59亿m
13、3。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宁强县蟠冢山,由西向东横贯汉中市。境内支流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上的有沮水河、褒河、湑水河、牧马河等4条;5001000 km2的有玉带河、漾家河、濂水河、冷水河、酉水河、金水河、椒溪河、泾洋河、渚河等9条;100500 km2的有堰河、汶川河、南沙河、溢水河、湖水河、沙河等26条;10100 km2的有334条。汉江水系在市内跨越勉县、汉台、留坝、城固、洋县、佛坪等6县区的全部和宁强、略阳、南郑、西乡、镇巴等5县的部分区、乡。流域面积为1.95万km2,占全区面积的72.3%。汉江西乡段位于汉江石泉水库上游。该库1971年开始兴建,1973年建成蓄水发电
14、,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4600 km2,最大水面25.1 km2,总库容4.92亿m3,水库正常水位410 m,最大水深50米,一般2030 m。库区地形狭长,主要由汉江干流以及支流牧马河、子午河等组成,是一个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该河段水面开阔,饵料丰盛,成为鱼类重要栖息、洄游和产卵地。第2章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1 社会经济及人口状况西乡县位于汉中东端,东邻石泉、汉阴县,西接城固县,北靠洋县,南与镇巴县接壤,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为传统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烤烟为主。2009年,工业总产值175058万元,增加值 35
15、896万元;农业总产值153199万元,增加值8467万元。全县辖15个镇、8个乡,350个行政村,135679户,412042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有汉、回、苗等13个民族。2.2 基础设施状况2.2.1 交通状况西乡地处汉中东大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东进西安、武汉,南下成都、重庆的交通要道。316、210国道在此交汇,阳安铁路和即将建成的“十天”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西汉高速公路距西乡50公里。随着发展,保护区的交通将更加便利。2.2.2 教育及服务设施保护区涉及14个乡镇,175个村,878个村民小组,68494户,覆盖人口23.2万,现有小学25所,中学14所,在校学生18
16、100人。虽然该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但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2.3 旅游资源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依托保护区周边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广阔水域,已开发“七星湖”水上旅游项目。但由于区内交通、通讯和接待设施等条件相对较差,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前来观光的游客相当有限。2.4 农林业保护区核心区所在8个乡镇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工业十分薄弱,以传统的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区域经济至今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区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薯类等,种植模式多为一年二熟;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豌豆、胡豆、蔬菜等;主要畜牧产品有猪、牛、羊等。
17、多种经营种植有木耳、香菇、中药材等。2.5 渔业2009年,全县水产品产量3210吨,产值3004万元,增加值359万元。保护区干流流程较长,水面开阔、饵料丰富,为鱼类育肥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史上是西乡县渔业主产区,年捕捞量在100余吨。第3章 水生生物环境与水生生物3.1 水环境状况汉江上游是我国及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的水源保护地,也是汉中资源富集、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被誉为汉中经济走廊。为了保护汉江上游生态环境,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洁净水源,汉中市制定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产业发展战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的发展,沿江重点县区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处理场,广大农村
18、实施了清洁工程,减少污染源排放,多年汉江水质达到三类标准。特别是保护区所在区域工业不发达,旅游资源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前来观光的游客相当有限,河谷沿岸地带地形陡峭,耕地面积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低,对水质污染轻微。3.2 浮游生物保护区内有藻类7门84种(包括变种),主要种类为硅藻、绿藻和蓝藻,其它各门的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肘状针杆藻、喙头舟形藻、小桥弯藻、小颤藻、钝脆杆藻、简单舟形藻、普通等片藻、中型脆杆藻、绿脆杆藻等。藻类的平均生物量为1.6105 Cells/L和0.41 mg/L;其中硅藻类占总量的84.12%,重量占总量的71.79%。(见附表1)保护区内浮游动物共四类114种
19、。其中原生动物43种:表壳虫、草履虫、钟形虫、尖毛虫、太阳虫,占总数的29.41%;轮虫52种:臂尾轮虫、龟甲轮虫、晶囊轮虫、尖尾鞍甲轮虫,占总数的23.5%;桡足类7种:哲水溞、猛水溞以及剑水溞,占总数的17.64%;枝角类12种:象鼻溞、秀体溞、骚状溞、僧帽溞、低额溞,占总数的29.41。定量分析浮游动物平均值为2318 ind/L,其中原生动物平均数量为1920ind/L,占浮游动物总数82.83%;轮虫占16.57%;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占比例仅为0.6%。(见附表2)3.3 底栖生物底栖动物是江河中鱼类重要的饵料生物来源。保护区内底栖动物有二大类12种,绝大多数为水生昆虫,占到种类数的7
20、5%,其余为环节动物和甲壳动物。底栖动物中,常见种为钩虾、四节蜉、扁蜉和石蝇等。保护区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20.3个/m2和0.531 g/m2。保护区水域内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较丰富,喜高溶氧和流水环境的种类较多。(见附表3)3.4 脊椎动物3.4.1 鱼类资源1984年,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联合调查,汉中地区鱼类有109种,隶属6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68种,占62.4%;鳅科12种,占11%;鮠科11种,占10.1%,其它12科共18种,占16.5%。保护区所在的汉江水系有鱼类94种,占长江水系自然鱼类274种的34.3%。占陕西省鱼类144种的65.3%,主要经济鱼类有
21、鲤、鲫、草、鲢、鳙、鲇、蒙古红鲌、长春鳊、三角鲂、细鳞斜颌鲴、圆吻鲴、乌鳢、鳜鱼等40余种,在汉江及其支流水域中麦穗、银飘、腊口、马口等小型鱼类,群体很大。(见附表4)保护区干、支流内主要有重点保护经济鱼类5种(黄颡鱼、翘嘴红鲌、鲇、细鳞斜颌鲴、乌鳢),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种(齐口裂腹鱼、山溪鲵),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种(大鲵)。3.4.2 两栖动物保护区两栖动物主要有大鲵、山溪鲵、淡肩角蟾、中华蟾蜍、西藏蟾蜍、花背蟾蜍、中国林蛙、无指盘臭蛙、黑斑蛙、金线蛙、隆肛蛙、棘蛙、饰纹姬蛙、北方狭口蛙等共2目6科14种,占全省27种的51.9%。3.4.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有乌龟、鳖、王锦
22、蛇、玉斑锦蛇、黑眉锦蛇、渔游蛇以及乌梢蛇,3科7种。鳖、王锦蛇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4.4 湿地及鸟类保护区有大片的湿地。湿地,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类型,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生长栖息着众多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和越冬地,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同时,湿地是天然蓄水库,有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等多种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护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区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 汉江 西乡 国家级 水产 种质 资源 保护区 考察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