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新技术.doc
《稻田养鱼新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田养鱼新技术.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稻田养鱼新技术导语 1页稻田养鱼实用技术1页一、稻鱼双丰收的生态资源循环开发理论依据1 页二、稻田养鱼田间工程建设技术规范3页1、建设田间工程的条件3页2、稻鱼工程类型3页三、稻田养鱼的高产技术措施4页1、鱼种放养4页2、投饲与鱼产量关系4页四、稻、鱼、果综合开发有关图(614)4页五、稻田养河蟹技术8页1、河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8页2、稻田养河蟹8页六、稻田养虾、蛙技术(略)。附:图片12页七、水产专家吴宗文与外国专家指导稻田养鱼工作13页八、 原中国农科院院长卢良恕院士为吴宗文编著稻田养鱼实用技术一书题词14 页九、养鱼稻田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14页导语:稻田养鱼新技术,是保持稻田资源
2、良性生态循环的一种高效生产模式。中国近三十年来,一是选择有水源保证的稻田养殖,并由过去大面积稻田传统的平板式粗放养鱼方式,向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稻鱼工程精养方式转变。二是稻田由单一养殖常规水产品,向稻、鱼、蟹(虾)、蛙、果、萍、菜优化组合,立体生态开发发展。对于人多地少的地区,可起到稳定粮食产量、调整人们的食物结构,增加稻田单位面积效益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推广养鱼新技术,使广大农民走一条稻鱼结合增收致富的好门路,特撰写了稻田养鱼实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内容有:稻鱼双丰收的生态资源循环开发理论依据、田间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稻田养鱼高产技术措施和养河蟹及病害防治技术,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稻田养鱼实
3、用技术实施稻、鱼(蟹)、果、菜、萍优化组合,生态资源循环系统立体开发的技术。就必须建设标准化的稻鱼工程。笔者在稻田区间实现每公顷产稻谷6000千克、成鱼1500-7500千克,还可收获田埂上的果、菜和田中萍。达到稻田生产投资少,成本低,收获的食物总量中,比单种水稻增加300%以上。同时每公顷稻田增加蓄水1500-3000立方米,不仅可实现每立方米水体可产鱼1千克左右、稻田区间小生态的良性循环,还起到了抗旱、保鱼、保粮的高效作用。一、稻鱼双丰收的生态资源循环开发理论依据在稻田的生物资源群落中,田间大量的杂草占据空间、耗用日光能,并与水稻争养份。通过养草鱼来清除杂草和稻脚叶等,减少肥力损耗。而未养
4、鱼的稻田中,大量的杂草、浮游生物、细菌絮凝物、底栖生物及浮萍等水生生物随稻田排水而流失;稻田中的溶解氧、热能、水体及适宜鱼类生长的其他理化因子也未得到充分利用;田埂区间与土壤中的水分、热能、氧气、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物和日光能等未被植物充分利用。为此,我们建设规范化的稻鱼工程后,将稻、鱼、菜、果、萍的种植与鱼(蟹、虾)的养殖进行优化组合,营造最佳生态资源循环系统的立体开发(见稻、鱼、果综合开发有关图片1-13),不仅提高土地、水、光能、氧气、二氧化碳、空间、时间等资源利用率,还对稻田中的生物起到了截留,为人类提供优质鱼类等动物蛋白食品作用。做到宽厢起垄种稻,每亩稻田用1015%的面积建设鱼沟
5、,1020%的面积建设鱼凼。养鱼种稻,稻厢面晒田与干旱时,其所蓄之水又可进行薄露灌溉,浸润厢面的稻苗,起到了田泥增温、保温,促进有机物加速分解,释放出氮、磷、钾等营养盐类,有利于水稻生长。田埂上种植矮株的良种枇杷、藤梨、柚子等果树,并在果树间种菜;在鱼凼上方搭设瓜果架,使瓜果枝叶遮盖鱼凼,夏天可起到降温作用。稻、鱼(蟹、虾)、果、菜、萍分层分长,在同一时间内,各有生存空间和发挥功能的场所。水稻能遮荫降暑,保护鱼(蟹、虾)、萍生长;萍能固氮贮能,鱼能松土透气、除草和摄食浮游生物、萍、菜、底栖生物及人工饲料;鱼粪可肥田,有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鱼凼的有机物和肥泥,每年清除一次,既是田埂上果树、蔬菜的
6、优质肥,又可减少产生稻田排放甲烷、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还可降低大气热效应作用。图1 稻田及区间在同一时间内生态资源循环系统立体开发示意图非生物成分生 物 成 分矮株果树、蔬菜水稻、浮萍、浮游植物、杂草阳 光空 气水无机盐类浮游动物、草鱼、白鲢鳙鲤、鲫、虾、蟹、叉尾鮰等进等底栖动物细菌、微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笔者近三十年,充分利用稻田及区间的光、热、水、土、气和有机物与无机盐类等资源,组合不同功能的资源良性循环高效生态系统(见图1),取得较好的立体开发效果。例1:在四川省安岳县城南乡、建华乡,实施稻鱼免耕。建华乡村民吴乾禄家稻田用20%水面挖鱼凼、鱼沟,实现养草胡子鲶(埃及鲶),每公顷产成鱼75
7、00千克,产水稻6000千克。例2:安岳县通贤镇一村在建有标准化的稻鱼工程田,实施稻、鱼、果、菜、萍优化组合,每公顷实现产水稻6000千克左右,产鱼2250千克,浮萍7500千克,每公顷田埂土中产水果1000千克,黄豆200千克。例3:资阳市迎接镇大合村党支部副书记毛银全家,1997年1998年在2.5亩稻田,建占稻田面积20%的鱼凼、鱼沟。并在田埂上种果树桃形李,实现亩产稻400公斤,亩产优质鱼340公斤,桃型李200斤,创造了稻、鱼、果亩产值6850元,亩利润2840元的高效生态农业成果(详见附表)。附表:建占稻田总面积20%的规范化鱼凼、鱼沟进行稻、鱼、果、菜、萍综合开发的产量、产值、利
8、润关系表品 种产 量(kg/亩)产 值(元/亩)利 润(元/亩)占总利润%水 稻40050030010.56鱼 类3404000146051.4水 果200200094033蔬 菜100100401.4浮 萍25002501003.5合 计354068502840100二、稻田养鱼田间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养鱼稻田的田埂、鱼凼、鱼沟、田块、栏鱼栅、排洪沟、进水沟、食台等八大稻鱼基础工程建设,是中国独特的“稻田资源经济良性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的稻鱼工程理论”与“先进种养农艺措施结合的技术体系”。1、建设稻鱼工程的条件稻田养鱼应选择通水、通电、通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久旱不干涸、大雨不涝,水质无污
9、染的田块建设稻鱼工程,才能实现养鱼、种稻双丰收。2、稻鱼工程类型永久性稻田养鱼田间工程:田埂高80100厘米,宽150200厘米。用泥土、条石、石板、砖或水泥预制板加固田埂,鱼凼面积占田面积10-20%,凼深1.5米,鱼沟占田面积的10-15%,沟深60厘米,宽6.0厘米左右。食台设在鱼凼和进出水口区。进出水口安装栏鱼防逃设施。这类工程能确保每公顷产水稻6000千克以上,产鱼在1500-7500千克。一般性稻田养鱼工程:用泥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每年开挖鱼沟、鱼凼和安装栏鱼防逃设施。每公顷产水稻在7500千克左右,产鱼750千克左右。稻田养名、优、特水产品的田间工程:特点是加防逃围墙和进出水
10、口安装特制的防逃设施。如养鳖、蟹、蛙等,除有永久性田间工程设施外,还应建占稻田面积15-20%左右的环边沟和15%田间沟,在田内应设有食台等(详见稻田养河蟹技术)。稻田养鱼鱼凼鱼沟工程图25。图2:稻田鱼沟三、稻田养鱼的高产技术措施1、鱼种放养稻田可放养革胡子鲶、罗非鱼、云斑鱼回和草鱼、鳙鱼、白鲢、鲤鱼、鲫鱼、大口鲇、斑点叉尾鱼回、中华绒毛蟹、虾、金鱼,苹果螺(亚热带)等水产品种。放养鱼种在水温519时运输,成活率最高。放草鱼种时,应在水温12-20期间注射防治传染病的免疫药物。鱼田主养和搭配鱼种都应按稻鱼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放养规格大小来定。在确保每公顷田年产稻谷60007500千克的前提下:(
11、1)产成鱼7500千克类;在水温稳定在15左右时,每公顷放养尾体重100克左右的革胡子鲶鱼种1.2-1.5万尾,养6-8个月,尾重达600-1500克,成活率可达90%左右。(2)每公顷稻田产成鱼6000千克类:公顷放养尾重25-30克的罗非鱼种4万尾,养6-8个月,尾重200克左右,成活率达80%左右。(3)每公顷稻田年产成鱼1500-3000千克类:在当年11月到次年3月期间,每公顷放体重10克左右的云斑鱼回3000-4000尾,同时放养尾体重100200克的白鲢和草鱼各1000-2000尾。2、投饲与鱼产量的关系靠稻田天然饵料养鱼,一般每公顷稻田年产鱼30千克左右。为充分发挥稻田的水、热
12、、温、光、气的生产能力,投放大规格鱼种,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配合饲料(浮性)和青饲料,其饲料系数一般为1.5:2。同时,用1/3的水面养浮萍供鱼摄食。每天巡田观察鱼的生长摄食情况,作好鱼病防治工作,适时捕捞成鱼,做到捕大留小。人工投饲料的稻鱼工程田,可比单种水稻田增加收入2-10倍。四、稻、鱼、果综合开发有关图片(614)图6 稻田鱼沟照片中国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三峡移民村养鱼稻田图7 召开稻田养鱼验收现场会图8 孟加拉国水产专家参观团在中国四川省乐至县中天镇稻田养鱼现场。照片中的人物是:中国渔业专家吴宗文(图左一)与孟加拉国渔业专家(图右一)。图9 中国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稻、鱼、果立体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稻田 养鱼 新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