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doc
《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 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文 一、系统模式 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在满足养殖规范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相关模式具体内容作适度调整。 1.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指具备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设施设备条件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经济、灵活” 的特点。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池塘养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模式
2、要求,须具备以下要求:养殖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符合生产要求,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要求(NY 5051)养殖场有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水电、通讯、道路、办公值班等基础条件,养殖场配备生产所需要的增氧、投饲、运输等设备,养殖生产管理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求等。 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水产养殖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池塘改造建设和管理需要。2.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进行改造建设的池塘养殖模式,其特点为“系统完备、设施设备配套齐全,管理规范”。标准化池塘养殖场应包括标准化的池塘、道路、供水、供电、办公等基础设施,还
3、有配套完备的生产设备,养殖用水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养殖排放水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应有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有苗种、饲料、肥料、鱼药、化学品等养殖投入品管理制度,和养殖技术、计划、人员、设备设施、质量销售等生产管理制度。 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是目前集约化池塘养殖推行的模式,适合大型水产养殖场的改造建设。3.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是在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基础上,利用养殖场及周边的沟渠、荡田、稻田、藕池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排放或回用的池塘养殖模式,具有“节水再用,达标排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的特点。养殖场一般有比较
4、大的排水渠道,可以通过改造建设生态渠道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闲置的荡田可以改造成生态塘,用于养殖源水和排放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养殖场周边排灌方便的稻田、藕田,可以通过进排水系统改造,作为养殖排放水的处理区,甚至可以以此构建有机农作物的耕作区。 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的生态化处理区要有一定的面积比例,一般应根据养殖特点和养殖场的条件,设计建造生态化水处理设施。4.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 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池塘养殖模式,它具有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条件,并通过人工湿地、高效生物净化塘、水处理设施设备等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一般有池塘、渠道、水处理系统、动力设备等组成
5、。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鱼池进排水有多种形式,比较常见的为串联形式(如图1所示),也有采用进排水并联结构(如图2所示)。池塘串联进排水的优点是水流量大,有利于水层交换,可以形成梯级养殖,充分利用食物资源;缺点是池塘间水质差异大,容易引起病害交叉感染。池塘串联进排水结构的过水管道在多个池塘间呈“之”字形排列,相邻池塘过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水体上层,出水端位于池塘底部,有利于池塘间上下水层交换。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处理设施一般为人工湿地或生物净化塘。人工湿地有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形式,潜流湿地以基料(砺石或卵石)与植物构成,水从基料缝隙及植物根系中流过,具有较好的水处理效果,但建设成本较高,主要取决
6、于当地获得砺石的成本。在平原地区,潜流湿地的造价偏高,但在山区,砺石(或卵石)的成本就低得很多;表面流湿地如同水稻田,让水流从挺水性植物丛中流过,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建设成本低,但占地面积较大。目前一般采取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相结合的方法。植物选择也很重要,并需要专门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在处理养殖排放水方面,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的人工湿地或生物氧化塘一般通过生态渠道与池塘相连,生态渠道有多种构建形式,其水体净化效果也不相同,目前一般是利用回水渠道通过布置水生植物、放置滤食或杂食性动物构建而成;也有通过安装生物刷、人工水草等生物净化装置以及安装物理过滤设备等进行构建的。人工湿地在循环系统内所占的比例
7、取决于养殖方式、养殖排放水量、湿地结构等因素,湿地面积一般为养殖水面的1020%。b 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设施化的系统配置设计,并有相应的管理规程,是一种“节水、安全、高效”的养殖模式。具有“循环用水,配套优化,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特点。二、场址条件1.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2.自然条件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
8、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洪涝、台风等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3.水源、水质条件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
9、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4.土壤、土质在规划建设养殖
10、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力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不宜建塘。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地区不适宜挖塘。表1所列为土壤的基本分类。5.电力、交通、通讯 水产养殖场需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条件。新建、改建养殖场最好选择在“三通一平”的地方建场,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应考
11、虑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成本,避免因基础条件不足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发展。三、布局1.场地布局 水产养殖场应本着“以渔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来规划和布局,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即要考虑近期需要,又要考虑到今后发展。2.基本原则 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满足生产管理需要,又适合长期发展需要。(2)利用地形结构充分利用地形结构规划建设养殖设施,做(3)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养殖场设计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选用当地建材,做到取材方便、经济可靠。(4)搞好土地和水面规划养殖场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土地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好沟渠、塘
12、埂等土地资源,实现养殖生产的循环发展。3.布局形式养殖场的布局结构,一般分为池塘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水处理区等。图3所示为一种水产养殖场的布局方式。养殖场的池塘布局一般由场地地形所决定,狭长形场地内的池塘排列一般为“非”字形。地势平坦场区的池塘排列一般采用“围”字形布局。四、养殖设施1. 池塘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按照养殖功能分,有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 1.1 形状、朝向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
13、1。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1.2 面积、深度 池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结构等(如表2所示)。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面积较小的池塘建设成本高,便于操作,但水面小,风力增氧、水层交换差。大宗鱼类养殖池塘按养殖功能不同,其面积不同。在南方地区,成鱼池一般515
14、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另外,养殖品种不同,池塘的面积也不同,淡水虾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在1030亩之间,太小的池塘不符合虾、蟹的生活习性,也不利于水质管理。特色品种的池塘面积一般应根据品种的生活特性和生产操作需要来确定。池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水深一般在1.52.0米之间。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在设计建造池塘时应适当考虑加深
15、池塘,维持水源缺水时池塘有足够水量。 深水池塘一般是指水深超过3.0米以上的池塘,深水池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约土地,但需要解决水层交换、增氧等问题。1.3 池埂 池埂是池塘的轮廓基础,池埂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方便生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有很大的影响。池塘塘埂一般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一般在1.54.5米间。池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土质、池深、护坡与否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若池塘的土质是重壤土或粘土,可根据土质状况及护坡工艺适当调整坡比,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以为1:11.5。图4所示为坡比示意图。1.4 护坡护坡具有保护池形结构和塘埂的作用
16、,但也会影响到池塘的自净能力。一般根据池塘条件不同,池塘进排水等易受水流冲击的部位应采取护坡措施,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防渗膜等。采用水泥预制板、混凝土护坡的厚度应不低于5厘米、防渗膜或石砌坝应铺设到池底。(1)水泥预制板护坡 水泥预制板护坡是一种常见的池塘护坡方式。护坡水泥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为515厘米,长度根据护坡断面的长度决定。较薄的预制板一般为实芯结构,5厘米以上的预制板一般采用楼板方式制作。水泥预制板护坡需要在池底下部30厘米左右建一条混凝土圈梁,以固定水泥预制板,顶部要用混凝土砌一条宽40厘米左右的护坡压顶(如图5所示)。水泥预制板护坡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整齐美观,经久耐
17、用,缺点是破坏了池塘的自净能力。一些地方采取水泥预制板植入式护坡,即水泥预制板护坡建好后把池塘底部的土法翻盖在水泥预制板下部,这种护坡方式即有利于池塘固形,又有利于维持池塘的自净能力。 (2)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护坡是用混凝土现浇护坡的方式,具有施工质量高、防裂性能好的特点。采用混凝土护坡时,需要对塘埂坡面基础进行整平、夯实处理。混凝土现浇护坡一般用素混凝土,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护坡的坡面厚度一般为58厘米。无论用那种混凝土方式护坡都需要在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以防止水泥膨胀。 (3)地膜护坡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胶地膜或复合土工膜护坡。HDPE膜具抗拉伸、抗冲击、抗撕裂、强度高
18、和耐静水压高的特点,在耐酸碱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及防渗滤方面也有较好性能,且表面光滑,有利于消毒、清淤,和防止底部病原体的传播。HDPE膜护坡既可覆盖整个池底,也可以周边护坡。 复合土工膜进行护坡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节省投资的优点。复合土工膜属非孔隙介质,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抗拉、抗撕裂、抗顶破、抗穿刺等力学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对坡面的凹凸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变力较强,与土体接触面上的孔隙压力及浮托力易于消散,能满足护坡结构的力学设计要求。复合土工膜还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和抗老化性能,可满足护坡耐久性要求。图6所示为一种塑胶膜护坡方式。(4)砖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具有护坡坚固、耐用的优点
19、,但施工复杂,砌筑用的片石石质要求坚硬,片石用作镶面石和角隅石时还需要加工处理。浆砌片石护坡一般用座浆法砌筑,要求放线准确,砌筑曲面做到曲面圆滑,不能砌成折线面相连。片石间要用水泥勾缝成凹缝状,勾出的缝面要平整光滑、密实,施工中要保证缝条的宽度一致,严格控制勾缝时间,不得在低温下进行,勾缝后加强养护,防止局部脱落。1.5池底池塘底部要平坦,为了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鱼,池底应有相应的坡度,并开挖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池坑。池塘底部的坡度一般为1:200500。在池塘宽度方向,应使两侧向池中心倾斜。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如图7所示)。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1
20、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般为1050米,主沟宽一般为为0.51.0米,深0.30.8米。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按照回形鱼池建设,池塘底部建设有台地和沟槽(如图8所示)。台地及沟槽应平整,台面应倾斜于沟,坡降为1:10002000,沟、台面积比一般为1:45,沟深一般为0.20.5米。在较大的长方形池塘内坡上,为了投饵和拉网方便,一般应修建一条宽度约0.5米平台(如图9所示),平台应高出水面。1.6进排水设施(1)进水闸门、管道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如图10所示),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
21、水(如图11所示),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波纹管,较小的池塘也可以用PVC管或陶瓷管。池塘进水管的长度应根据护坡情况和养殖特点决定,一般在0.53米间。进水管太短,容易冲蚀塘埂;进水管太长,又不利于生产操作和成本控制。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2)排水井、闸门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
22、,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如图12、13所示)。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2.进排水系统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水产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是利用场地沟渠建设而成,在规划建设时应做到进排水渠道独立,严禁进排水交叉污
23、染,防止鱼病传播。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2.1泵站、自流进水 池塘养殖场一般都建有提水泵站,泵站大小取决于装配泵的台数。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水泵类型和配备台数,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泵,常用的水泵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等。低洼地区或山区养殖场可利用地势条件设计水自流进池塘。如果外源水位变换较大,可考虑安装备用输水动力,在外源水位较低或缺乏时,作为池塘补充提水需要。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淡水 池塘 养殖场 规范化 建设 技术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