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鲈养殖技术.doc
《河鲈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鲈养殖技术.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鲈养殖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常见淡水鱼养殖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对增加养殖户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淡水池塘养殖的一个名贵品种河鲈。生物学特性河鲈俗称五道黑、五彩斑鱼,属鲈形目、鲈科、鲈属,为冷温带河湖鱼类,是分布于欧亚大陆寒带和温带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河鲈的体型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尾鳍浅叉形,成鱼一般体长30-40厘米,具有生长速度快、 抗病力强等特点。因为身上有5条横跨体背的黑色斑带,所以河鲈又被称为五道黑。河鲈的头很小,口较大,
2、唇较厚,下颌比上颌稍长。它的两个背鳍略分离,呈浅灰黄色。第一背鳍由816根硬刺组成,第一背鳍的后部有1个大黑斑;第二背鳍由3根硬刺和10-13根软鳍条组成。河鲈鱼体为棕褐色,腹部白色;胸鳍浅黄色;腹鳍、臀鳍及尾鳍末端为橘黄色,这就是它被称为五彩斑鱼的原因。河鲈适宜生长的水温为035摄氏 度,能在北方过冬,最佳的生长水温为2025摄氏度,水的溶氧量要求在1.5毫克/升以上,pH 值在7.08.5之间,具备这些条件的南北方都可以养殖。河鲈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浑浊的静水环境中,属中下水层鱼类。河鲈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在78厘米时转为摄食鱼浆;长到10厘米以上后,就可以投喂一些小杂鱼了。
3、河鲈肉质鲜嫩,爽滑少刺,而且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河鲈富含了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肉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较低,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在商品鱼市场十分走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期节目就从池塘建设、繁育过程、放苗与起苗、成鱼养殖、病害防治和捕捞这几个方面,为观众们介绍河鲈的养殖技术。养殖过程池塘建设根据河鲈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新建设的池塘一般要选择在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池塘的大小一般为3-5亩。面积过大,水的肥度难以调节控制。面积过小,相对放养密度小,生产效率低。池塘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这种设计,阳光的照射时间长,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较强,繁
4、殖旺盛,有利于河鲈的生长。池塘的底部一般为沙泥底质,这样的底质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果使用旧池塘进行养殖,还必须做好清池的工作。由于旧池塘的淤泥中含有很多有害病菌,所以要先清除池底表面的淤泥,然后平整池底,修复池梗。这样,既降低了水质的老化程度,减少了耗氧量,也为拉网操作提供了便利。清塘完成后,还要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每亩池塘用100-150千克生石灰或510千克漂白粉均匀泼洒。泼洒完成后,需要进行三到四天的暴晒,以彻底杀灭残留在池塘内的病菌。为了方便池塘的水循环,调控水资源,要做好进、排水渠道的建设。排水渠道尽量修得宽一些,以便在高温期能及时排灌水,达到降温的目的。池塘四周要栽种一些林木,以保
5、持池塘周围的水土,防止大风将泥沙刮进池塘内,给鲈鱼的生存环境带来影响。完成上面的工作后就可以往池塘里注水了。在进水口一定要安装好滤网,因为我国的淡水养殖多使用湖泊水和河流水,为了避免清池后仍有敌害生物进入池内,所以一定要安装此网。进水口处还要用水泥进行砌护,防止冲刷堤坝,造成滑坡。池塘水深一般在保持在1米以上,这样的池塘溶氧量才会充足。除了通过常换水提高水质外,养殖场一定要配备叶轮式增氧机,一般每三亩水面配备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为了确保鱼苗下塘后有足够的浮游动物作为饵料,在放苗前培肥水质是非常重要的。培肥水质可以使用发酵好的鸡粪或猪粪,把它们与水混合,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每亩水面泼洒300
6、千克左右即可。也可把清理干净的黄豆进行浸泡,然后磨成豆浆向全塘泼洒,每亩用量10-15千克,不仅可以起到肥水的作用,还可以直接作为鱼的饵料。培肥水质后,经过几天的发酵,当池水呈现油绿色或茶褐色时,就可以投放鱼苗了。繁育过程河鲈种苗可以从育苗基地引进,也可自行繁育。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河鲈的繁育过程。河鲈的性成熟年龄为2-4龄,挑选亲鱼一般结合着秋季的成鱼捕捞进行。繁殖用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体重在0.5千克以上,捕捞时把符合条件的亲鱼放回原池塘即可。池塘中雌雄的比例要保持在11.5。入冬后,不结冰的养殖地可投喂一些小杂鱼作为饵料,每天的投喂量约为亲鱼总重量的3%-5%;结冰的养殖地一般不
7、投喂饵料,但要经常打开增氧机,保证亲鱼的供氧量。河鲈的繁殖一般在早春水温达到7-8摄氏度后进行,养殖场的繁殖一般采用自然繁育的方式,在原池塘内进行繁育,这样有利于减少亲鱼的死亡。河鲈的产卵场所一般选择在水流平稳、有水草的区域。在产卵时,亲鱼会主动找寻附着物,鱼卵本身具有很强的粘连性,产下的卵会自动缠绕、依附在附着物上。根据河鲈的这些产卵特性,为了方便收集受精卵,我们把棉花枯枝用铁丝牢固地捆绑在一起,这样就制作出了河鲈产卵的附着物,将这些附着物均匀地堆放在池塘的周边。受精卵最后会成带状依附在这些枯枝上。收集时用密度较大的小网兜轻轻地捞起,与水混合放入盆中。然后用清水淘洗受精卵,把草枝、草叶等各种
8、杂质拣出来,因为这些杂质在进入育苗池后会污染水体。清洗工作要重复进行几次,要尽可能的干净,保证受精卵进入育苗室后拥有清洁的环境。清洗完成后,将受精卵缓慢地倒入育苗池内,育苗池的水位保持在30-4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水温要保持在8-9摄氏度。在孵化期间,除了水温控制得当,还必须保证育苗池内有清新的水质和较高的水体溶氧量,我们可以通过加水、换水、充氧的方法来提高育苗池内水的环境质量。每天的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3左右。充氧的工作要保持24小时不停歇。受精卵入池后的前两天,充氧不要太剧烈,以免伤害鱼卵;两天之后,随着鱼卵慢慢地孵化要加大充氧量。河鲈的受精卵一般经过4-5天的孵化就可以出苗,刚孵化出的河
9、鲈鱼苗通体透明,长0.65厘米左右,卵黄素吸收完毕时全长为0.7厘米左右。为了保持良好的培育环境,清洁、吸污工作也不能忽视。每天进行3-4次的清理,撇去水面的污物,保持清洁。对于池底的那些死卵、粪便要及时用吸污器吸去。吸污工作要在换水前进行,吸污时先停止充氧,以免将底层的污物冲起,造成吸污不彻底。鱼苗出膜56天后,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放养到室外的池塘里了。放苗与起苗放苗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要求池塘的水深在1.5米左右,水温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透明度达到30厘米为最好。首先,用小网兜将鱼苗捞起,放入装有育苗池池水的盆内,然后再连水带鱼倒入803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内,塑料袋里的水也要用育苗池内的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养殖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