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大规格河蟹全程养殖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大规格河蟹全程养殖技术.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池塘大规格河蟹全程养殖技术1 水源与池塘条件水源水面宽广、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池塘面积以30667-50667为佳,池形呈长方形、东西向,长宽比为4:1,日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操作管理方便;坡度平缓,坡比为1:3,土质以为黏壤土为佳。池中设有“蟹岛”,占池塘面积的30%,环境安静,可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养殖池配有微孔增氧设施,配备功率为0.15kw667。2 防逃设施河蟹攀爬十分迅速,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蟹池四周应建防逃设施。选用抗氧化能力强的钙塑板,沿池埂四周内侧埋设,钙塑板高60-70,埋人土内10-20并压实,高出地面50-60,板与板之
2、间达头处应紧密,不留缝隙,将板打孔后用细铁丝拧紧固定并稍向池内倾斜,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设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当前河蟹养殖户广泛使用的一种防逃设施。此外,在塘埂外侧,需用高1.2-1.5m,底部埋入土内10,用木桩或竹桩固定的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以青蛙、鸭子等敌害生物跳入池内。3 清塘消毒冬天干塘后清除塘内杂草和池底淤泥,加固塘埂。暴晒15-20d后,用150-200667生石灰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灭水中有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而且能改善池底土质和增加水中的钙含量,促进河蟹的生长发育。4 放养前准备4.1水草种植栽植水草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不可
3、缺少的技术措施。在河蟹养殖池内种植复合型水草,浅坡处种植伊乐藻,深水处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滩地上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水草覆盖率达60%以上。4.2注水施肥水草种植结束后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一般施复合肥50667、碳铵50667;有农家肥的最好施有机肥,投施量为1000667左右,一次施足(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对河蟹的生长无影响)。4.3投放螺蛳螺蛳价格较低,来源广泛,活螺蛳肉味鲜美,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饲料。在河蟹养殖池塘中适时适量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达到生态高效养殖之目的。清明节前后,投放螺蛳200-250667,让其自然生长繁育,为河蟹提供喜
4、食的动物性饵料。8月份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100667左右。5 蟹种放养5.1蟹种质量蟹种质量要求是:规格整齐、体表鲜亮、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爬行敏捷、无伤无病、无附着物。5.2蟹种消毒放养前将蟹种放入%-的食盐水中(不含碘)浸洗消毒-min。5.3规格、密度、时间放养规格为50-100只;放养密度控制在500-600只667;放养时间一般掌握在2月底或3月初,也可选择在前一年冬季放养。5.4放养方法在养殖池塘内,预设养殖小区,其面积为大塘的15,将蟹种放入其内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时、螺蛳已繁殖一定数量后再放入大塘饲养。蟹种放养时水位控制在50,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放养
5、,带水操作,动作轻快,以保证成活率。6 饵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常用的植物性饵料有水草、小麦、玉米、豆饼、麸皮等;动物性饵料有螺、蚬、蚌、鱼、虾等;除天然和人工饵料外,还有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投喂应做到科学合理。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河蟹不同阶段营养和对饵料大小的要求进行科学投喂,主要投喂配合料。日投饵量控制在2%-5%。从3月中旬至6月中旬,投饵时间逐步从早晨7点过渡到早晨的6点,早晨投饵量控制在全天的30%,晚上占70%。3-4月,河蟹生活在养殖小区内,摄食水草和螺蛳的范围小,量也少,投饵量一定要足。5-6月,水草基本长满整个塘面,螺蛳也已繁殖到一定数量,可将河蟹放入大塘内养殖,同时适当控制配合
6、料的投喂。7-8月高温季节,为河蟹增加一些动物性饵料。具体的投饵量以投饵后1-2h内吃完为佳。7 水质管理河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较高,水质清新有利于河蟹的生长、脱壳,也可增加河蟹的鲜美度。如果池塘是酸性水质,不利于河蟹对钙质的吸收,不利于脱壳。因此,在整个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进行合理调控。7.1水质调控为使水质保持“新、活、嫩、爽”, 蟹塘水质溶氧达到5mg/l,透明度40cm以上,PH值7.5左右,具体做法为5-7d换水1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4左右;高温季节2-3d注水1次,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期,要勤注水,以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也可采用光合细菌、枯草杆菌等微生物吸收
7、水中和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铵盐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增加河蟹机体免疫力。 7.2水位调控水位的调控可根据水温的确定。通常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水位调控。3-5月水深掌握在50-60,6-8月控制在1.2-1.5m (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9-10月稳定在1.0-1.2m。7.3增氧措施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微孔增氧、撒洒粒粒氧,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使用微孔增氧时应根据蟹池和天气变化等情况来掌握,56月,水质和天气不适时需适时增氧;6月后,在晴天
8、中午12:0015:00增氧,清晨视实际情况增氧,阴雨天应提前开机增氧;910月,因蟹池水质较肥、天气闷热应多开机增氧。何时开机和开机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天气、河蟹的活动情况以及增氧机械负荷等灵活掌握。无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采用撤洒粒粒氧的方法增加蟹池溶氧。8 蜕壳期管理河蟹蜕壳是其生理固有特性,是河蟹生长、发育、变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在河蟹的生命周期中,其蜕壳的次数越多,生长增重速度就越快。河蟹蜕壳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体质健壮的河蟹5-10min即可完成,体质弱的则需1h左右。蜕壳时的河蟹是最虚弱的时候,也是受病菌、敌害乃至同类侵袭的最危险期,所以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掌握
9、河蟹的蜕壳规律,在河蟹蜕壳前1周,最好采取换水消毒措施,确保河蟹顺利蜕壳。值得注意的是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河蟹蜕壳次数相应增多,生长速度相应加快。9 病害防治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因放养密度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加之饲养管理方法的缺陷,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病害发生。河蟹的病害防治,主要通过药物预防与治疗的措施加以控制。一般每隔15-20d,用生石灰10-15667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池泼洒1次,既起到消毒防病作用,又能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钙质。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河蟹肌体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10、。10 河蟹捕捞10.1捕捞时间当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河蟹80时开始捕捞,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捕捞为佳。10.2捕捞方法一是在池塘内设置地笼、蟹笼等工具进行捕捉,这也是被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捕蟹方法;二是采用白天加水晚间排水,利用河蟹生殖洄游的习性,在出水口设网捕捉;三是将池水排放后,利用河蟹夜晚上岸爬行的习性,待河蟹爬至防逃墙(网)边时,采用人工徒手捕捉。(金湖县渔政管理站 李广军) 河蟹套养花白鲢生态养殖模式介绍河蟹套养花白鲢主要适合在一些湖区进行,以界首镇金灯村为例,该村共670多亩网围水面采用河蟹套养花白鲢的养殖模式,收获时仅花白鲢一项就增收100万元左右。网围设施 湖泊四周用2层3*3
11、的聚乙烯网片围拦,网目2厘米左右,中间夹一层密网以防河蟹外逃,网底用卵石装成石笼,网箱底部埋入底泥1015厘米并踩实。四周用毛竹作桩,用塑料薄膜制作围拦,高度高出湖区最高水位50厘米左右。水草种植可在湖区水草资源较为匮乏的情况下种植野菱等水草。投放活螺 清明前每亩投放活螺蛳150200公斤以提供河蟹天然活性饲料,同时也可净化底层水体。苗种放养 一般于11月至12月份或当年2月至3月中旬,水温48时进行苗种放养。一般每亩投放140200只/公斤的蟹苗120150只,7尾/公斤的白鲢14条,4尾/公斤的花鲢5条。苗种放养前先用湖水浸泡3分钟左右后再提出片刻,再浸泡再提出,如此重复3次后用1020克
12、/升的高锰酸钾或3050克/升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左右,让其在上风处自行爬入水体。饲料投喂 根据河蟹苗种规格的大小,在养殖前期进行人工投饲,以满足河蟹饲料投喂需要。蟹种放养后的第15天起,每天投喂3次,即上午78时,下午1314时,傍晚1819时,日投喂量为蟹体总重的15%;4月份,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30%,下午70%,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10%15%。34月份投饲以切碎的小杂鱼、螺蛳肉为主(占70%),辅以煮熟的玉米、南瓜或土豆等(占30%),饲料投喂点在网围四周的浅水水草处为宜。57月份,随着河蟹及花白鲢的长大,其可自行捕食湖中水草,螺蛳、蚌等
13、天然饵料。人工投喂量可适当减少。89月份,每日下午1718时投饲1次日投饲量为蟹体重的2%3%。以植物蛋白含量高的土豆、小麦、玉米等为主(占80%),同时辅以少量野杂小鱼和螺蛳肉(20%)。日常管理 坚持日夜巡湖,加强围拦设施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防河蟹逃逸。观察河蟹与花白鲢的摄食情况。 (江苏省高邮邵伯渔管会)鳜鱼河蟹生态养殖模式介绍2008年泗洪县龙集镇台光渔场利用200亩的池塘进行河蟹池套养鳜鱼的养殖,共生产鳜鱼1550公斤,河蟹平均规格140克左右,单产提高了5公斤。清塘消毒 1月份进行,抽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维修池埂,池坡比1:2.53,每亩使用15020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
14、池泼洒消毒。池塘准备 保持池塘水深30厘米左右,采用伊乐藻切茎分段扦插栽种水草,每亩用草1015公斤,行间距56米,并在伊乐藻中间搭配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他沉水植物。水草移栽结束后即可放养二冬龄鲫鱼,每亩投放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伤的鲫鱼23公斤,为鳜鱼提供天然饵料。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200250公斤。苗种放养 34月份,投放100200只/公斤的体质良好、腹肢健全、无病害的长江水系优质蟹种,每亩投放600只左右。5月下旬,每亩套养体长4.55.5厘米的鳜鱼苗50尾,苗种放养前均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35分钟。饲养管理 植物性饲料主要有无霉变的玉米、小麦以及各种新鲜的水草,动物性饲料有活螺蛳
15、、河蚌、新鲜小杂鱼等,采取定点投喂,河蟹饲料采取全池散投。水质管理 定期注换新水,每57天注换水1次,每次2030厘米,池水pH 7.58.5,每1530天亩用生石灰1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改良水质;每1015天使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生物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同时用底质改良剂。在河蟹、鳜鱼快速生长的59月,适时开启增氧机。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4月底至5月初,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纤毛虫1次,12天后,使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并用1%的中草药制成颗粒药,连续投喂57天。梅雨结束高温来临之前,扑杀纤毛虫,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配合使用,控制高温期病害发生,同时,加强投喂,增强河
16、蟹体质和抗病能力。捕捞上市 成蟹一般在10月11月用地笼进行捕捞,待河蟹捕捞基本结束时,再进行鳜鱼干塘捕捞。 (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谢里伟)河蟹套养青虾生态养殖模式介绍金坛市金城镇河蟹养殖示范户耿小龙在河蟹养殖池中套养青虾,从100多亩蟹塘中收获青虾近5万元,自繁河蟹苗12万元,出售成品蟹25万元,每亩纯收入25003000元。池塘条件 清淤,保持池塘淤泥5厘米深,加深加宽水位,使1.52米的池塘水深面积占全池面积的40%以上,坡比1:3,用盖塑板或防逃网做成防逃设施。微孔增氧设施的安装 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高于池水最高水位1025厘米,南北向贯穿于整个池塘。在供气管两侧间隔
17、810米水平设置一条微孔管,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另一端延伸到离池埂1米远处,并用竹桩将微孔管固定在高于池底1015厘米。养殖环境的营造 全池以伊乐藻为主,采用切茎分段扦插,每亩用草量1015公斤,行间距56米,全池栽插,并在伊乐藻中间搭配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他沉水植物。全池水草覆盖率保持在50%左右。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200250公斤,78月份,可补放150200公斤/亩。水质管理 要求水体溶氧保持在5以上,池水透明度40厘米,pH值7.5左右,氨氮0.1毫克/升。一般57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1020厘米,特别是在河蟹蜕壳期。35月份水位0.50.6米,68月份 1.21
18、.5米(高温季节须适当加深水位),911月份稳定在11.2米。苗种放养 12月份亩放养10002000尾/公斤的青虾苗10公斤。34月份,投放100200只/公斤的长江水系的蟹种600只。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春放虾苗捕捞上市后(7月8月)进行第二次虾苗放养,亩放量规格为10002000尾/公斤的青虾苗 5公斤。饲养管理 先投喂青虾饲料,再投喂河蟹饲料,确保河蟹、青虾正常摄食。59月,是河蟹与青虾快速生长的阶段,根据池塘情况适时增氧,正常天气一天开机4个小时,闷热天气可开机增氧7小时。病害防治 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蟹种、科学投饵、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预防和控
19、制疾病的发生。并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每1015天用PSB、EM原露等生物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同时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良蟹池底质。梅雨结束高温来临之前,扑杀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同时,加强投喂,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能力,确保河蟹顺利渡过增重育肥期。捕捞上市 冬季轮养的青虾,在4月中旬即可用地笼捕捉上市。成蟹捕捞一般在10 11月,待基本捕捞结束时再进行干塘。高温时节河蟹养殖管理要抓好五个方面技术要点夏季是鱼类生长发育旺季,是决定养殖高产高效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鱼病多发季节。为抓好夏季管理,确保增产增效,7月中旬以来江苏苏州常熟市碧溪新区科技入户指导员王建军围绕本阶段连续高温,易引发水
20、质变化和病害的特点,冒着高温酷暑进行现场大走访,了解鱼类生长情况,指导养殖户们如何加强管理。每到一个塘口,王建军首先是察看池塘水质情况,接着与示范户交流,并建议示范户当前管理上要做好以下几点:一、适时开启增氧机高温天气在傍晚风向多变或出现夜间凉爽要提前开机,开机时间必须持续早晨日出后1-2小时,并坚持晴天中午开机增氧1-2小时。二、做好防逃工作8月份是台风多发季节,易引起鱼塘堤岸破损,示范户应做好防洪、排涝和防逃工作,防止雨水、大风、台风、暴雨的损坏,造成经济损失。三、做好饲料防霉工作夏季高温高湿,饲料易出现霉变现象,如投喂霉变饲料,易引发鱼类肠炎病。四、加强水质管理当前水温高,加上投饲量大,
21、水质极易恶化,必须适时调节水质,换水应采用晴天上午加水为好,掌握“少进小出”,每次进水在15公分左右,每10天加注水一次,同时要使用生物制剂调水。五、做好病害防治当前主要病害有肠炎、出血病、寄生虫病等,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内服大蒜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增强体质,同时每隔20天使用一次杀虫药和消毒剂,预防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常熟市碧溪新区农服中心王建军) 怎样控制性早熟蟹与小规格幼蟹的措施优质蟹种是养殖成蟹的关键。蟹种个体大与小、质量的好与差是保障成蟹养殖生长成活率和提高成蟹回捕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生产上尽量控制性早熟蟹与小规格的扣蟹出现,确保成蟹养殖稳产高产。措
22、施一、性早熟的危害,因抢食、残食蜕壳蟹,而影响到整个蟹池扣蟹规格的整齐度和成活率,而且不能用于蟹种放养,商品价格也很低。对7月底至8月初规格达到100-170只/公斤大规格幼蟹,捕捞移入另池进行培育。一般放养密度在4万只/亩。在饲养管理上以青绿饲料和普通商品科为主,培育后期视扣蟹规格情况适当投放动物性饲料。以增强扣蟹的体质。并加强水质的管理和可食性水草的设置比例与水草生态环境的管理,从而达到规格控制的良好效果。措施二、对于在规格仅为300只/公斤以上偏小规格的幼蟹,在7月底至8月初要及时捕出专池稀放,放养密度为2万只-3万只左右/亩,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加强饲养和加强水质管理,以及对水草的环境
23、管理,促进小规格幼蟹的生长,提高扣蟹出池规格,对普遍规格偏小的培育池,做到及时分塘,强化培育,提高扣蟹出塘规格。总之,在扣蟹养殖生产上,要严格实行二头精,中间粗的方法,尽量控制性早熟蟹与小规格扣蟹的数量,来确保饲养扣蟹户的经济收入,与成蟹养殖户亩效经济收入河蟹养殖后期如何控制好池塘里的水草河蟹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要及时处理。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50-60%;二是对水草超出水面的,要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在台风季节,适当降低
24、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高温季节,如果蟹池中水草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出现“疯长、腐烂”现象,导致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给河蟹造成危害。对水草“疯长”的蟹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1、人工清除。随时将漂浮的水草及腐烂的水草捞出。池中生长过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捞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总量的1/3以下。也可以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让河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2、缓慢加深池水。发现池中水草生长过快,应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cm以下,以抑制其生长,加水时应缓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过多,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死草,适得其反。3、调节水质。水草“疯长”的池塘,烂草及
25、污物一般较多,若在大雨过后及人工割除的情况下,短期内水质都会不好,这时应使用净水与解毒产品进行处理。水产养殖贴士:控制河蟹性早熟的技术要点所谓河蟹性早熟就是在尚未达到商品规格时,性腺发育成熟。在盐度变化的刺激下,能够交配产卵,繁殖后代。一、引起河蟹性早熟的因素有哪些?1、营养过剩。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过多地投喂高蛋白饵料使大量的营养物质积累在肝脏内,从而转移到性腺,刺激性腺发育。营养过剩是河蟹产生性早熟的一个主要原因 2、有效积温过高。由于幼蟹生长期长期水温高,其新陈代谢旺盛,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快。当肝脏养分储存过多时,就向性腺转化,促使性腺发育,形成性早熟。二、控制河蟹性早熟的措施是什么? 1
26、、合理投饵。 蟹种培育应采取两头多而精,中间少而粗的方法,6月底以前水温较低,可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精饲料,饲料中的动物性蛋白在50以上,日投饲量应控制在体重的50左右,7月到9月上旬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投饵量要适量,能保证其生长即可,9月中旬以后,增加投饵量和投饵次数,适当提高动物性饵料的比例,确保有足够的能量积累,安全越冬。2、减少积温。减少积温主要通过增加蟹池水深,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池塘水温经常在30左右,可以通过增加遮荫物,减少因阳光直射作用而产生的积温效应,主要方法:种植水花生、伊乐藻等水生植物,使覆盖率达5060,这样可以降低蟹种塘有效积温,营造一个适宜蟹种养殖的池塘条件。3、水
27、质保持清新。水草可为幼蟹提供充足的植物性饵料,同时增加水中溶氧量,降低水及底泥中的肥度,炎热的夏天能降温,减少对河蟹刺激,降低性早熟的比例。对于池水过肥、老化、恶化的蟹池、必须更换池水,一般一周换新水一次,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15公斤亩次,使蟹池水体保持清澈。4、养殖密度合理。适当加大放养密度来控制幼蟹的生长速度,一般蟹苗每亩放养07-1公斤,蟹苗最好采用以5-6月份的土池苗或天然苗,对土池苗进苗前必须了解其繁殖用亲蟹的规格质量,避免购进那些小亲蟹或小老蟹繁殖的蟹苗。(启东市科技入户濮春云) 河蟹养殖防冻技术措施介绍(一)商品蟹管理技术要点1、破冰。商品蟹暂养密度大,雪后温度偏低,
28、养殖管理难度较大。通过打冰眼或破冰,一方面可以观察越冬池中是否缺水、缺氧,另一方面,可以使水体中的部分有害气体逸出。水中缺氧时(低于1.8mg/L),在冰眼附近可看到剑水蚤、松蚤虫等水生昆虫聚集,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采取增氧措施。2、增氧。水中氧气85%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少部分来源于空气的溶入和补水时带入。(1)保持明冰。越冬池应以明冰封冻,若冻成乌冰,应破除后重新结冰,保证明冰区占50%以上。雪后及时清除积雪,清雪面积占池塘面积的80%以上。如乌冰去处或扫雪不及时,造成冰下光照不足,阻断光合作用,易造成缺氧。(2)机械增氧。可用1.53.0千瓦增氧机连续开机23小时进行增氧。还可在
29、越冬池缺氧又缺少水源的情况下,利用水泵进行循环水增氧。还可利用气瓶或气泵,将空气压入水中进行增氧。(3)化学增氧。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增养灵等化学药物进行增氧。3、补水。 保证越冬池冰下水深在0.8m以上,若低于此数,应随时加水补满。补水的水温要超过4。4、起捕。0以上可干池捕捉,0以下不宜起捕,可向蟹池进水。白天干池捕捉蟹,傍晚蟹池回进水。(二)河蟹蟹种管理技术要点1、水位控制。要经常检查越冬池有无渗漏现象,蟹池不能较长时间处于低水位状态。越冬池要保持水深1.5m左右,河蟹只有在较深的水体里才不会被冻伤、冻死。否则,河蟹尽管藏在洞穴或泥土里,但仍然暴露在空气中,将会被冻伤或冻死。发现水位下降,
30、要及时加水,进水水温温差不超过2。2、饵料投喂。河蟹雪灾后基本停食。冰雪溶化时,河蟹活动量加大,注意保持清新水质。当水温升高到5左右,适当增加含脂肪、蛋白质高的动物性饲料、煮熟的麦粒、玉米等。3、日常管理。要有专人进行巡塘,冰封塘面要及时敲碎结冰,尽量减少行船、捞鱼虾等惊扰蟹类现象,避免蟹类受惊四处乱窜而受伤和消耗体力。(三)灾后成蟹生产要点1、池塘清整。在放养前,须对池塘进行清整,雪后池塘还要加固池埂,清除过多淤泥。蟹种放养前l5天左右,彻底清池,清池方法有干法和带水清池法两种。一般干法清池每亩用生石灰75kg,溶化后全池泼洒。带水清池只是在池水不能大部分排出的情况下使用,具体用量可根据池水
31、深浅灵活掌握,能保证杀灭水中敌害生物即可。2、加固防逃设施。在养殖河蟹池塘的四周须建造牢固的防逃设施,以防河蟹逃逸。防逃设施内壁要光滑,常用的有塑膜、铁板、铝板等。3、水草防冻。已种植伊乐藻等水草的养殖户,要防止水草冻死,具体方法是确保水位高于水草,使冰层在水草之上。4、暂缓放养蟹种。气温在0以下或下雪天气时,不能起捕、运输及放养蟹种,以防止蟹种冻伤。等待天气回暖,气温在5以上时,再进行蟹种的相关操作。河蟹育肥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通过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
32、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坏,保持池水的透明度,一般蟹池要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总量的30。 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河蟹育肥期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0左右,实际生产中要以投喂后23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后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喂量要逐渐下调。投喂的时间一般以傍晚为主、清晨为辅。 三、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河蟹育肥期对病虫害预防要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特别是对纤毛虫病的预防,要采取“外
33、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后10天用二氧化氯等药物全池泼洒1次,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防病治病的蟹用药物拌饵喂食,连喂57天。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补种注意事项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申学华 程咸立 龚珞军 刘定柱 今年1月以来,罕见的雨雪冰冻低温天气,对湖北省的河蟹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冬季投放的河蟹苗种遭受了较大损失。当前做好河蟹苗种的及时补充,是灾后恢复河蟹养殖生产的关键措施,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蟹苗种损失评估 养殖户要对苗种受灾损失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的方法:(1)池塘。冬季投放蟹种的池塘,我省历来自然越冬死亡率为5%左右,但这次雪灾造成
34、的死亡率一般在30-40%。如果池塘水浅,冰冻严重,死亡率一般都在70%以上,严重的几乎100%。(2)湖泊放流和围网。冬季投放蟹种的,我省历来自然死亡率达3%左右,这次雪灾造成的死亡率达10%左右。 二、及时补种 适时放养河蟹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雪灾造成的损失需要补苗的,结合湖北省历年气温、水温情况,最好在3月20日以前补种完成,确保河蟹在池塘中第一次脱壳同步进行。 三、补种注意事项 1.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的长江水系优质蟹种,最好是补第一次放养的蟹种。 2.规格。根据历年我省养殖情况,最好是第一次放养的同步蟹种。池塘精养蟹种投放规格为每公斤160只以内;大水面为每公斤300只
35、以内。 3.密度。根据我省历年放养的蟹苗情况及雪灾冰冻对蟹种造成的死亡率进行补种。补种后一般池塘精养的每亩不应超过800只,最好在500只以内;大水面混养和粗养的一般每亩放养100200只。 4.运输。为了提高成活率,运输时间越短越好,最好在12小时以内。蟹种用网袋或蟹苗箱盛放,运途中防止挤压和失水。运到后,应在放养池的水中浸泡2-3分钟,再取出,如此反复2-3次,让蟹的鳃吸足水份,然后让其自行爬入养殖水中。 5.蟹体消毒。扣蟹放养前,将经浸水处理后的扣蟹放入每公斤水用高锰酸钾50毫克配置的药液中,浸泡消毒3-5分钟。或用新洁尔灭药浴(泡):通常商品含5%新洁尔灭,用水配成含新洁尔灭万分之一浓
36、度溶液,将扣蟹浸泡15分钟,可杀灭各类致病菌和寄生的原虫。 四、适当混养搭配 为了提高养殖者效益,补蟹种时,可适当搭配混养其它养殖鱼类。在池塘补种达到每亩500只扣蟹,可混养20尾花白鲢、35斤2厘米长的青虾、50尾鲫鱼、50尾黄颡鱼、100200尾细鳞斜颌鲴。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陈奇文1 龚珞军2 程咸立2 (1.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水草既是河蟹的食物之一,也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同时它还具有改善水质,降低高温期间水温的作用。实践证明,养蟹水体种植水草,是提高养蟹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0
37、08年的雪灾,冻死了一些养蟹水体中的水草。因此,抓紧农时,在养蟹水体补种或种植水草是抗灾复产的技术措施之一。现介绍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1.伊乐藻。伊乐藻原产北美洲。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具有速生耐寒,逢节生根,容易成活的特点。伊乐藻的植株可长达1.5米,产量高,每平方米可产草40公斤,可为河蟹早期生长、栖息、蜕壳避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该草易疯长,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0易发生烂草现象。 种植和管理技术。清塘10-15天后,将草茎切成15cm长的小段,10株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行距为5-8m,行间可种植其它水草。伊乐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种草20-
38、25公斤。待草成活后,逐渐加水,浸没水草梢10cm即可。月中下旬开始,视伊乐藻生长情况,开始刈割。方法是留泥上30-40cm,割掉上半部并及时捞起。 2.金鱼藻。金鱼藻具有耐高温,再生力强。逢节生根,生长快的特点。其叶片蜡质层厚,不粘浮泥,是河蟹的可口饵料,而草鱼和团头鲂很少吃金鱼藻。金鱼藻在小池塘内生长茂盛时发臭恶化水质。 种植和管理技术。每年11月河蟹捕出后,从湖泊、池塘捞出天然金鱼藻进行全草移栽,每667平方米种草75100公斤,到4-5月份可获得大量金鱼藻。需要提出的是,金鱼藻再生能力较强,易恶化水质,故适宜湖泊和面积2公顷以上的池塘栽种。 3.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具有耐高温,生命力强,
39、逢节生根,不易败坏水质的特点,是河蟹、草鱼最喜食的水草之一。轮叶黑藻的生长速度比伊乐藻、金鱼藻的慢。 种植和管理技术。 1)芽苞种植。冬季与伊乐藻同时进行。按行株距0.5m0.5m,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每667平方米用芽苞1公斤。来年4月份可长到15cm,5月份可长到50cm以上。 2)营养体繁殖。在月份,将轮叶黑藻切成长10cm的茎节,每10根左右为一束,用塘泥裹其一端,按行株距1m0.5m种植。每667平方米用量为30-5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河蟹喜食轮叶黑藻,因此在轮叶黑藻种植初期,必须采用围拦的方式,将河蟹与轮叶黑藻草隔离开来,到6月再初拆除围网,以免河蟹将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40、4.苦草。苦草具有易播种,耐高温,生长快,净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叶片表面易沾浮泥;河蟹主要吃白茎,草叶上浮易造成烂草而恶化水质。 种植和管理技术。苦草的种子似长豆荚。水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荚内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池塘水位最好保持在0cm;大水面水深不宜超过1m,以确保苦草苗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每667平方米(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种150克。需要强调的是,苦草与轮叶黑藻一样,要采用围蟹种草的方法。 5.水花生。在沉水水草种植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不要移植水花生。水花生移植的方法是:离池埂3米左右,用塑料绳夹一丛水花生,用竹杆
41、固定,使池周围形成一圈水花生,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作为隐蔽物和饵料,同时有防浪护堤的作用。水花生的移植面积不能超过总水面的10% 种植水草的合理搭配原则。为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养蟹水体水草的覆盖率应保持在5070%。为扬长避短、注意茬口,在养蟹水体中必须多品种套种。套种原则是:早春以伊乐藻为主,早期覆盖率在30%左右,进入夏天需割茬。生长期:池塘小水体以轮叶黑藻为主,占40-50%;大水体以金鱼藻为主,占40-50%。中后期以苦草为主,占20%。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技术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杨兰松 王勋伟 龚珞军 程咸立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
42、。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黑鳃病 流行情况 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死亡率较高。 症状 病蟹鳃丝发黑、发暗,严重时全部发黑,鳃丝残缺不全,末端坏死,腮丝上长满藻类或原生动物,病蟹爬上岸及水草上,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严重者几小时内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发病季节,每隔15天左右用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 治疗: 1)连续用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泼洒两次,每天一次。 2)用维生素C及环丙沙星3-5克/千克拌饵投喂。 2.颤抖病 流行情况 该病
43、在我国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二年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症状 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 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率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 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 3
44、)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3.甲壳溃疡病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症状 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所引起。发病早期为一些黄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凹陷,呈微红褐色。继而溃疡斑点扩大,并互相联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溃疡,边缘变为黑色。到疾病晚期溃疡中心部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
45、死亡。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防治方法 预防: 1)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 2)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治疗: 1)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 3)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4.烂肢病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症状 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1)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 2)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 3)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 治疗: 1)用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 2)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3天。 3)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天。春季水温回升之后河蟹养殖技术要点介绍目前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春季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当前在河蟹养殖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