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鱼病防治手册.doc
《水产鱼病防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鱼病防治手册.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营服务范围动物保健 畜禽疾病诊疗兽药鱼药 畜牧技术服务水产鱼病 微生态添加剂地址:扬州市扬子江北路240号(念四新村斜对面)电话:05147952361 传真:05147952391邮编:225002念四新村站即到汽车东站,乘2路或7路汽车西站,乘游1或11路 水产鱼病防治手册扬州市恒利动物保健有限公司扬州市恒利动物保健研究所二O O四年二月第一章 总 论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提高水产动物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高密度、高单产、高效益的今天尤其是如此。由于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人们不易察觉,一旦生病,及时和正确的诊断较困难,治疗也较麻烦,基本上都是进行群体治疗。内服药一
2、般只能由水产动物主动吃入,所以当病情较严重,机体已失去食欲时,即使有特效的药物,也不能达到治疗效果;尚能吃食的病体,由于抢食能力差,往往也由于没有吃到足够的药量而影响疗效。体外用药一般采用全池遍洒或药浴的方法,这仅适用于小水体,而对大面积的湖泊、河流及水库就难以应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达到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意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又要十分重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机体抗病力,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采取全面的综合防病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防病效果。第一节 改善生态环境水产动物离不开水,水环境
3、的好坏决定着水产动物能否健康、快速地生长。一、设计和建筑养殖场时应符合防病要求在建场前首先要对场址的地质、水文、水质、气象、生物及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在各方面都符合养殖要求时才能建场。其中尤其是水源一定要充足,水的理化性状要适合养殖对象的生长,不被污染,不带病原体(尤其是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应使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管,即各个池塘能独立地从进水渠道进水,并能独立地将池水排到排水沟里去,而不能从相邻池塘进入或将水排入相邻池塘。如能配备蓄水池就更理想,水经蓄水池沉淀、自行净化,或进行过滤、消毒后再引入池塘,就能防止病原体从水源中带入,尤其在育苗时更为需要。二、采用理化方
4、法改善生态环境1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或排干池水后池底进行翻晒、冰冻。淤泥不仅是病原体的滋生和贮存场所,而且淤泥在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氧,在夏季容易引起泛池;在缺氧情况下,产生大量还原物质(如有机酸、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使pH下降,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对水产动物都很毒。2定期遍洒生石灰(pH偏低时)或碳酸氢钠(pH偏高时),调节水的pH。前者并有提高淤泥肥效、改善水质的作用。3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保持水质肥、活、爽、嫩及高溶氧。4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充分利用氧盈,降低氧债,改变溶氧分布的不均匀性,改善池水溶氧状况。5在主要生长季节,晴天的中午,用水质改良机呼出一部分塘泥,以减
5、少水中耗氧因子;或将塘泥喷到空气中后再洒落在水的表层,每次翻动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一半,以改善池塘溶氧,提高池塘生产力,形成新的食物团,供滤食性水产动物利用,增加池水透明度。6定期泼洒水质改良或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三、采用生物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如光合细菌、玉垒菌等在水产动物增养殖的应用,稻田培育草鱼鱼种,以及水产动物、植物多种类合理混养,充分利用人工饲料、天然饲料及溶解盐类,防止水质老化等。第二节 增强机体抗病力一、加强及改进饲养管理这方面内容很多,养殖著作中都有详细论述。这儿除上述改善生态环境的内容以外,再讲三点:1根据当地的条件、技术水平及防病能力进行合理的混养和密养。2做好定质、定
6、量、定位、定时的“四定”投饲。“四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季节、气候、生长情况和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保证水产动物都能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以致污染水质。在质方面既要营养全面,又要新鲜、不变质、不含有毒成分,且要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好。3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勤除污、勤除害,注意水质,观察水产动物的吃食情况及动态,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二、人工免疫采用人工方法给水产动物注射、浸浴、口服、喷雾菌苗或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力,这在生产上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1选育自然免疫的品种。2杂交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3理化诱变培育抗病品种。4采用细胞融合
7、和基因重组技术培育抗病品种。第三节 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一、建立检疫制度对进出口鱼类检疫问题于本世纪70年代引起各国重视,我国于1979年为了防止鱼类疫病从国外传入和由国内传出,保护我国渔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发展友好往来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特制订了口岸淡水鱼类检疫暂行规定,对检疫范围、检疫对象、具体检疫方法(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隔离检疫)和处理意见都作了规定,今后不仅要严格执行,而且应对水产动物都作出口岸检疫规定,在国内也应制订检疫规定,以防止水产动物疾病(尤其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危害极其严重的第一类疾病)的传播。二、彻底清塘池塘是水产动物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的
8、滋生及贮藏场所,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所以一定要彻底清塘。彻底清塘通常包括清整池塘及药物清塘。(一)清整池塘冬季在并塘或收捕后,排干池水,维修堤埂摊脚、闸门,并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及池边杂草,晒池和冻池。(二)药物清塘常用及效果较好的药物为生石灰及漂白粉。1生石灰清塘: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池清塘,先将池水排干或留水510cm,一般生石灰用量为1030kg/100m2。清塘时,在塘四周挖几个小潭(或用木桶等),让水流入,再把生石灰放入溶化,不待冷却立即均匀遍洒全池(包括滩脚),第二天早晨最好用长柄泥耙在塘底推耙1遍,使石灰浆与塘泥充分混合,提高清塘效果。另一种是带水清塘,生石
9、灰用量一般为2050kg/100m3,将生石灰溶化后趁热全池均匀遍洒。带水清塘可避免清塘后加水时又将病原体及敌害随水带入,效果较好,但生石灰用量大,成本高。清塘后710天药性消失,即可放入水产动物。生石灰清塘不仅能杀死塘里的敌害生物和病原体,还能改变池塘酸性环境,使池塘呈微碱性,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钙离子浓度增加,pH升高后,可使被淤泥胶粒吸附的铵、磷酸、钾等离子向水中释放,增加水的肥度。2漂白粉清塘:干池清塘,漂白粉用量为13kg/100m2;带水清塘漂白粉用量25kg/100m3。清塘后45天药性消失,即可放入水产动物。漂白粉的防病效果与生石灰相仿,且有用药量少,药少消失快
10、,有利于池塘周转等优点,但没有使池塘增加肥效及调节pH的作用。三、机体消毒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即使健壮的苗种、亲本,也难免有一些病原体寄生,因此消毒后的池塘,如放入未经消毒处理的水产动物苗种或亲本,就又把病原带入,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所以,从预防为主出发,切断传染途径,在分塘换池时及放养前都应该进行机体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机体消毒前,应认真做好病原体的检查工作,针对病原体的不同种类,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消毒处理,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机体消毒采用药浴法,常有的有:(一)高锰酸钾药浴浓度为(1020)106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原虫(形成胞囊的及
11、孢子虫除外)和单殖吸虫等。高锰酸钾是一种氧化剂,应现配现用,且药浴用水应选用含有机质较少的清水(否则药液浓度应提高),背光进行药浴。(二)漂白粉药浴 浓度为(1020)106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三)硫酸铜或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药浴浓度为8106的硫酸铜或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水溶液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寄生在体表及鳃上的原虫(形成胞囊的及孢子虫除外)。(四)漂白粉和硫酸铜合剂药浴每1立方米水中放漂白粉10g和硫酸铜8g,药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和原虫(形成胞囊的及孢子虫除外)。此外,还有淡水动物用14盐水药浴110
12、分钟,杀灭体表及鳃上的一些寄生虫(如石斑瓣体虫等);用晶体敌百虫、孔雀绿等水溶液药浴,杀灭有关病原体等。药浴时的注意事项:一是每次药浴的水产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缺氧;二是药浴的时间长短与水温、水质及水产动物的种类有关,要灵活掌握,第一次使用时最好先用小批量的试一下,既要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又要保证水产动物安全;三是药浴后最好连药水一同轻轻倒入池中,不再用捞海捞,以防擦伤机体;四是药水配制后只能药浴一批动物,否则药液稀释,影响效果;五是不能用金属容器。四、饲料消毒投喂的饲料应清洁、新鲜、不带病原体,一般不进行消毒。水草必要时可用浓度为6106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2030分钟;卤虫卵用浓度为30
13、0106的漂白粉浸泡消毒,淘洗至无氯味时(也可用浓度为30106的硫代硫酸钠去氯后再洗净)再孵化。五、工具消毒养殖的各种工具,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因此发病池所用的工具,应与其他池塘使用的工具分开,避免将原体从一个池带入另一个池。如工具缺乏,无法做到分开时,应将发病池用过的工具消毒处理后再使用。一般网具可用浓度为20106的硫酸铜水溶液或浓度为50106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浓度为100106的福尔马林液、5盐水等浸泡0.5小时;木制或塑料工具,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使用。六、食场消毒食场内常有残余饲料,腐败后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此种情况在水温较高、疾病流行季节是易发
14、生,所以除了注意投饲量适当,每天捞除剩饲及清洗食场外,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定期在食场周围遍洒漂白粉或硫酸铜、敌百虫进行杀菌、杀虫,用量要根据食场的大小、水深、水质及水温而定,一般为250500g。七、疾病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多数疾病有410月这段时间内流行。因此,掌握发病规律,及时有计划地在疾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是补充平时预防不足的一种有效措施。具体做法有:(一)体外疾病的药物预防1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如乌桕叶沤水预防细菌性烂鳃病,楝树枝叶沤水预防车轮虫病等。该方法有就地取材、副作用小等优点,也可用于早期治疗。2在食场周
15、围挂药袋或药篓,形成一消毒区,利用水产动物来食场摄食时,反复通过数次,达到预防的目的。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用药量少,不会出事故,副作用较小,并可用于疾病早期治疗。但要达到预期有效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水产动物对该药的回避浓度应高于治疗浓度,否则不能使用此法。如鲢鱼对硫酸铜的50%回避浓度为0.3106,而全池遍洒的治疗浓度一般为0.7106,所以采用此法就无效。敌百虫和漂白粉则可使用。(2)食场周围的药物浓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低时,水产动物虽来吃食,但杀不死病原体;过高时水产动物不来摄食,也达不到目的。所以第一次挂篓或挂袋后,应在池边观察1小时左右,看水产动物是否来食场吃食,如果不来吃食,
16、表明药物的浓度太高,应适当减少药量。通常挂36只,每只内装100150g漂白粉(用竹篓或刺有孔的塑料瓶)或100g晶体敌百虫(用密布袋),具体用量应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3)食场周围的药物的一定浓度,一般应保持不短于1小时,否则迟来吃食的水产动物就不能受到消毒,同时水产动物每次停留在食场的时间很短,一次不能全部杀灭病原体,须经多次反复。下雨和刮大风时不宜采用。(4)为了保证水产动物在挂药时能前来吃食,在挂药前应停止投饲1天,并在挂药的几天内选择水产动物最喜欢的饲料,投饲量应比平时略少些,以保证第二天仍来吃食。(5)如水产动物平时没有到一定地点摄食的习惯,那应先培养成习惯后再挂药,一般需56天
17、。(二)体内疾病的药物预防体内疾病的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法。由于不能强迫水产动物来吃药,所以只能将药拌在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饲投喂。用药的种类随各种疾病而不同,尽量多用中草药,以免产生耐药性。注意事项如下:1饲料必须选择水产动物喜吃、营养全面、能碾成粉末的(草除外)。2颗粒药饲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一般应在1小时左右不散开,而水产动物吃入后又能很快消化吸收。3药饲的大小必须适口。4药量计算应把吃这种颗粒药饲的水产动物体重都算入;而大小相差悬殊,即使是同种的水产动物,如仅是小的患病,则大的体重可不算入,在投喂药饲的周围必须插以栅栏,其间隙只允许小的进出,同时在投喂药饲前先投喂大的药饲。如只是预防草鱼的
18、病,可将药均匀拌在冷的煮熟面粉糊内,然后再涂在草上,吹干后投喂。5投饲量应比平时减少23成,以保证天天能来吃药饲,并将药饲吃完。一般连喂3天。八、消灭陆生终末寄主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有些病原体以水产动物为中间寄主,而以陆生动物鸟类等为终末寄主,消灭终末寄主及带有病原体的陆生动物也同样能达到消灭病原体的目的。消灭的方法为枪击、拆毁鸟巢等。九、消灭池中椎实螺等中间寄主椎实螺为双穴吸虫、血居吸虫等的中间宿主,在这些鱼病流行地区,除用彻底清塘方法消灭池中螺类外,在养有鱼后,可在傍晚放入草把,第二天早晨取出草把,压死附着在上面的螺,连续数天,可达到基本杀灭椎实螺,切断上述病原体的生活史,从而达到消灭该
19、病的目的。一、病毒性疾病(一)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直径6572mm,具有双层衣壳,无囊膜,双股RNA病毒,病毒耐酸pH3、耐碱pH10、耐热(56)呼肠弧病毒。流行:本病发生于草鱼、主要危害2.515cm当年鱼种。流行于每年的410月份,水温2532为发病高峰期,当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本病。症状:病鱼主要表现为口腔、下颌、鳃、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等体表明显充血,眼球突出,在鳞片下也有充血,剥除鱼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此时鳃呈“白鳃”,有些病例肠壁严重出血,全部和部分肠道呈鲜红色或紫红色,但肠壁有韧性,无食物,大小草鱼、均可发生。诊断:根据流
20、行病学及症状(体表症状、肌肉症状和肠道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但须与细菌性肠炎区别(本病病鱼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则肠壁弹性差,肠内粘液量多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但红细胞少)。防治:使用专用水产消毒、杀菌剂,效果较好。(1)20106漂白粉(含氯30)或浓度为10106的漂粉精(含氯60)或200106生石灰消毒。(2)鱼种下塘前用60106聚乙烯氮戊环酮碘剂药浴25分钟等。(3)加强管理保持良好水质。(4)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疫苗接种,但产生免疫力时间随水温升高而加快,10为30天,15为20天,20以上为45天,免疫期达1年以上。(二)鲤春
21、病毒血症病原:鲤弹状病毒,该病毒能在鲤鱼性腺、鳔的初代细胞、EPC、FHM鱼体细胞株繁殖,在pH710中稳定,侵染率高达100,对酸、热敏感。流行病学: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鲤鱼,而鱼苗、鱼种很少感染,只流行于春季(水温1320),水温超过22就不再发病,同样秋季也不发病,主要通过水传播,病、死鱼及带毒鱼是主要传染源。症状:病鱼呼吸慢,平衡失调,体色发黑,常有出血斑点,腹部膨大,腹腔内有积液,有严重肠炎,眼球突出和出血,肛门红肿,在其他内脏例鳔壁、肌肉等均有出血斑点,肝脾肾肿大,并心肌炎、心包炎等。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及症状作初步诊断,确诊须用EPC、FHM细胞株分离并进行中和试验。防治:(1)综合
22、防制严格检疫。(2)控制水温。(三)鱼痘疮病病原:疱疹病毒为有囊膜的DNA病毒,对乙醚、pH及热不稳定,复制被碘苷抑制,能在FHM、EPC细胞株上生长。流行病学: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及圆腹雅罗鱼,青、草及链鱼等不感染,常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症状:早期病鱼体表出现小的斑点,以后变厚,增大,但形状大小各异。增生物表面由光滑发展到粗糙、玻璃样或蜡样,有时不透明,色呈乳白色或奶油色,有血管处呈桃红色。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初步诊断,确诊须检查包涵体。防治:(1)加强综合防制,严格检疫。(2)流行地区放养对本病不敏感的鱼类。(3)升高水温,适当稀养也有预防效果。治疗:用左旋体氯霉素25mg
23、尾,同时用0.225106的浓度,药浴,一般37天能见到明显效果。(四)淋巴囊肿病病原体:鱼淋巴囊肿病毒为DNA病毒,属虹彩病毒,130330nm,对乙醚、甘油和热敏感,最适温度2325,对寄主有专一性。流行病学:是最早发现的鱼类病毒,对野生和养殖的海水鱼、咸水及淡水鱼都有危害,是一个世界性鱼病,能通过水、鳃及损伤的皮肤、鳍等入侵感染,可通过口腔感染。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有单个或成群的珠状肿物,使皮肤呈砂纸状,且大多分布于血管附近,有时在肌肉、腹膜等内脏器官膜上也能出现,尤其在海水鱼中,常见成熟的淋巴囊肿,细胞的核在细胞中间,这是区别于上皮囊肿的一个特点。诊断:通过由眼观察可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产 防治 手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