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可控高效养殖模式初探.doc
《对虾可控高效养殖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虾可控高效养殖模式初探.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虾可控高效养殖初探目录前言.第一章 养殖观念大探讨1、所谓“经验”是我们取得更好养殖效益的“绊脚石”2、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跟着养虾养得好的人做总错不了吧?3、水质指标与稳定的水体哪个更重要?.4、为什么难以培养稳定的水,即便采用同一产品同一方法肥水,肥起来的水也相差很大?5、健康稳定的藻相、菌相哪个更重要?.6、目前养殖方法到中后期水浓、藻类老化、水质、底质不好在所难免.7、微生物(活菌)制剂的认识、使用方面的误区8、使用增氧机的目的?9、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耗底”、“偷死”的罪魁祸首在于投料和养殖中后期处理水的方法不合理.10、把虾当成鱼来养.第二章、管好水.1、水色的种类2、水色、水质
2、好坏的判断3、肥水原则4、常规清塘毒塘肥水方法的利弊5、怎样清塘毒塘更合理?肥起来的水更稳定持久6、肥水肥不起来的原因及对策?7、放苗后的建议管理措施8、地下水有何特点,如何使用才科学?.9、预防水质恶化的方法10、怎么用增氧机更合理11、浮头现象的判断和预防.12、养殖前中期水变了该怎么办?.13、养殖过程出现水色发暗、蓝藻对养虾有什么危害?该怎么办?.14、养殖中后期水浓了该怎么办?.15、如何根据PH及溶氧变化判断水质好坏?.16、生石灰的妙用.17、如何施用生物菌更合理.18、试论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水体分层问题19、泥浆水怎么办?20、各种亚硝酸盐的处理方法比较.第三章、放好苗.1、多放
3、苗可以产量高,早放苗可以早卖虾卖好价钱?.2、如何选择健康虾苗?.3、放苗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改好底.1、养虾蟹底质易恶化(俗称“底臭”)的原因及防止方法2、目前市售底改产品大致类型与作用机理.3、建议施用方案.4、“偷死”、“耗底”现象第五章、喂好料.1、饲料选择方面的几个误区.2、选择饲料的标准.3、虾的投料参考标准?.4、放苗后何时开始投料好?投什么好?.5、建议投料方案.6、推荐一种新的投喂量确定方式.第六章、防好病.第一节 防治观念.1、虾病是“治”好的还是“控制”好的?.2、养殖过程中该不该消毒,如何消毒?.3、养虾内服药的方法探讨.4、如何迅速诊断虾是否发病?.5、虾病防治理念
4、.第二节 病害处理方法推荐.1、细菌性疾病的表现症状、病因及防治措施.2、纤毛虫病有何症状,发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3、肌肉白浊与痉挛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4、软壳症的症状及防治措施.5、肌肉坏死症的症状及防治措施.6、引起黑鳃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7、用药应注意些什么?第七章、卖好虾.第八章 综合因素探讨.1、对虾游塘的可能原因及对策.2、影响对虾脱壳困难的因素有哪些?.3、投饵台的充分利用.4、看水、看虾、选料的个人观点.5、动物应激与无公害水产养殖.6、是否该清除池塘四周杂草?.7、立体防病.附录1:虾病处理的新概念附录2:健康养殖模式简介前言虾很多人都会养,近几年也探索
5、了很多养殖模式,也养出来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前些年不少专家学者倡导的对虾高健康养殖系统推动了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使得对虾养殖总产量节节攀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在生产实践中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而疾病越来越多,虾生长越来越慢,2000年前后养到30尾/斤左右的规格一次性卖虾只需七、八十天左右,可这两年绝大多数都得养一百多天,虽说与虾苗的质量退化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养殖方法上的一些缺陷,如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偷死”、“耗底”问题往往死大虾,饵料系数特高,养殖成本高;同时该系统推崇放苗前水体的彻底消毒处理,导致养殖过程水体难以稳定,养殖期间的消毒又导致虾的应激问题。近些年又有不少专家学者
6、在倡导生态养殖,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养殖”,只不过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消毒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可同样追求高产高效,虾病严重,成功率较低。八十年代大水面养虾确曾出现过真正的生态养殖,每亩放苗三、四千尾左右,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虾生长快,发病少,对环境基本没什么污染,但没法大范围推广,因为产量低,而土地资源有限,不可能全面推广,养殖户也总是想追求最大效益而高密度放苗。我们搞养殖的如若只是单纯为了满足什么“高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的要求并不难,少放苗吧,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赚钱,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化。如何做到既要高产高效,又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高健康生态养殖的要求,可不是一件
7、容易的事情!在此提出“可控高效养殖”以期广大水产行业工作者来共同探讨。我们广大养殖户不是科研单位,没条件享受国家拨款,花好几十万、上百、上千万去做实验而暂时不考虑经济效益,研究什么病毒、细菌。近些年随着科研的不断深入,不同的虾病病毒细菌被检测出来,也尝试了不少虾病的处理方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尤其令人叹惜的是,个别科研单位只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就事论事,甚至已有学者开始研究虾体内的抗病基因的转移技术,这似乎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的新领域,但却缓不济急,并且可预料到的也是日后推广的问题。还有个别的在多出科研成果、商业利益驱使下一味夸大他科研成果或产品的功效,甚至连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向似乎都给模糊了,更
8、别提去研究什么可行性较高的预防或治疗虾病的方法了。虽然目前虾病问题的解决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普通养殖户没条件搞科研,科研单位又不能很好地把科研成果和实际养殖生产相结合,但笔者长期在养殖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有条件将所学的一些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总结,质疑以前的理论不够完善的地方,逆向思考探索出部分新的方法,即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起来。本篇文章没有按照常规的编书套路:养殖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苗种繁育、成体养殖等“抄袭”出一大篇文章来,而是想在此“抛砖引玉”把近些年来从事对虾养殖与技术服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大家共勉,部分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还请各位专家教授及广
9、大从业人士多加批评指正。主要针对南美白对虾精养或半精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但在水质调控、底质改良、饲料投喂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对于其它养殖品种、模式也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年复一年地养殖,每个人的养殖方法千差万别,但能养出来赚到钱是件值得庆贺的事,可谁不想养得更好,赚更多的钱。我们可能同样会遇到许多类似问题,比如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谁都肥得起来水,可往往放苗十天半月左右水就变清或转藻,是否考虑过我们的养殖方法有什么不妥之处;又如有的人看到虾能吃多少就喂多少,而不考虑到虾的吸收利用率,结果水质恶化甚至虾起病,是否想过我们投料的参考标准合理。尽管还有许多的养殖方面的盲点没能弄清楚,但我们
10、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来理解“养虾”: 管好水、放好苗、养好底、喂好料、防好病、卖好虾。做好了赚钱的几率大增。第一章 养殖观念大探讨在具体探讨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些养殖观念:1、所谓“经验”是我们取得更好养殖效益的“绊脚石”在此举一个例子,2007年4月份在北海铁山港遇到一虾农,已放苗十多天,看他水快变了,让他尽快追肥,哪知刚追肥水就变清了,他就用了点底改,结果第二天水又肥得很好了,他就认为我们推荐的肥水方法有问题,他用的那个产品肥水效果挺好的,我们就说让他下次水变清时再用此产品肥水看能不能见效,敢说十有八九不会见效,底改产品并不能直接肥水,其实不追肥水同样可能变清,只不过碰
11、巧遇到水变清,碰巧用底改后第二天水色又起来了,如若不用那些底改产品水同样能肥起来,是先前用的那些肥水产品在起作用。我们很多养殖户总喜欢把一些偶然巧合现象当经验加以总结,结果下次采用同样方法又不见效,出现最多的情况是某次虾或水出现问题了,已采取很多措施,其实已起效了,只不过效果还不明显,再用另一产品后效果就出来了,结果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就单单只用最后一次所用产品,结果又没效了。任何产品或措施见效都有个时间过程,我们应当分析所用产品的成分、所起作用,分析所采取措施的科学原理及见效时间、起效程度,切不可把没起什么作用的产品认为是万能的产品加以胡乱推广,特别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可能不清楚所用产品成分、作用
12、、所采取措施的科学原理而延误处置时机,损失巨大。“做水”也是一个道理,年年肥水,次次肥水,可总是容易变,就是“经验”害了我们!已有的养殖“经验”束缚了我们的思维,难以接受新观念。2、按照专家教授的方法、跟着养虾养得好的人做总错不了吧?诚然专家教授的知识渊博,他们的提法大多是正确的,但他们不可能遇到所有的养殖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他们的实践经验不一定有我们养殖户丰富,难于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况且鉴于当时的认知水平,他们也不可能预知某理论某些不利的因素。比如前些年提倡的池水的彻底消毒,养殖全程消毒控制病原微生物,近年没几个人再主张经常频繁消毒了吧;又如前些年书中提到的养殖过程中每亩用生石灰或茶麸
13、1020公斤,但现在已认识到使用如此大剂量容易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还有前些年鼓吹微生物制剂没任何副作用,可近来大家意识到缺氧水体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耗氧菌的效果并不好。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可能还有很多养殖管理上的盲点我们还没意识到。塘跟塘有一定的差别,水质状况、对虾生长情况、健康状况也千差万别,比如说别人的塘PH值偏低在用生石灰,而你自己的塘明明PH值严重偏高,你还跟着去用生石灰干吗;又如别人的虾、水非常正常不需要处理,而你的水变倒藻了,虾已不吃料了已发病,你还不处理能行吗?人家可能水质差、虾有肠炎什么的在用药处理,而你的虾、水都非常正常,你有必要照如此方法处理吗?人家不可能
14、对你的管理措施、虾、水质状况了如指掌而指导得绝对正确,人家虾养得好就是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若你照搬有可能起相反作用而养不好。3、水质指标与稳定的水体哪个更重要?目前很多人追求水色的漂亮,甚至好多书籍都在推崇好的水质指标,可往往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中前期“红体游水”、中后期“偷死”、“耗底”时检测PH、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大多在正常范围值。其实对虾养殖,水体的稳定比好的水质指标更加重要,因为虾病(特别是病毒性的)一旦发生很能控制,关键在预防,避免发病期大量进未经任何处理的天然水,引入较多的细菌病毒,当病毒细菌的数量繁殖达到一定的爆发阀值时,虾病就易爆发;大量进水还容易引起虾异常蜕壳,
15、虾蜕壳期间抵抗力降低。而水体突变、用药等应激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虾病的爆发。还有可能水体突变后还没来得及反映出水质指标的变坏,况且目前的水质指标并非虾最适的,是以前的养鱼的水质指标借用过来的,更何况还存在检测方法不准的问题。水体稳定虾产生应激几率就小,发病几率小。 4、为什么难以培养稳定的水,即便采用同一产品同一方法肥水,肥起来的水也相差很大?不知大家仔细观察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江河湖海里一年四季的水色能基本保持同一水色(发生赤潮、发洪水成泥浆水色例外),为什么养到中后期即便消毒水色也基本没什么变化,为什么杂草丛生的大片草坪用除草剂除草效果差,若只是少量杂草就很容易就除掉。因为经过大自然多年的进化,
16、江河湖海水体中的藻类品种齐全而稳定,藻相平衡;养殖中后期往往藻类丰富,常规消毒剂剂量根本不足以杀灭那么多的藻类,因而感觉不到水色的变化。而我们放苗前的常规做法基本是清塘毒塘、进够水、消毒、肥水,问题就出在我们消毒池水的同时,因池塘里藻类数量太少也就杀灭了绝大部分这些少得可怜的藻种,还破坏了已有的藻相平衡,在藻类还没大量繁殖形成优势之前我们可能破坏了某些优势藻种;也有可能本身我们所施肥料要么不持久、要么肥力不够、营养结构不合理、搭配比例不当而影响池塘中已有藻类的繁殖生长,当肥的营养结构不适合已有藻类的生长又恰好适合另外品种的藻类生长时就出现转藻现象,如绿色水(绿藻为主)转成茶色水(硅藻为主),当
17、新的藻类品种大量繁殖消耗吸收水体的肥力,肥的营养结构又不适合其生长时又得倒藻、转藻,有可能又变回原来的绿色水,但变化有早晚先后,以至于到养殖中后期塘水水色变得五花八门。所以说目前绝大多数养殖户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肥水的,只要先消毒后肥水的,基本都肥得起来水,但往往放苗十天半个月左右就容易出现“倒藻”、“转藻”,根源就在于藻类还没繁殖形成优势之前我们的操作破坏了藻相的平衡,而所施肥料要么营养不全面、要么搭配不合理、要么不持久。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先不要破坏所进天然水体的藻相结构,先用些快速肥水产品(只要不含活菌就可以)肥好水,以便藻类大量繁殖起来形成数量优势,如若担心水体里有病毒细菌再消毒池水也不迟,等
18、消毒剂的药性消失殆尽后再用些长效肥及微生物活菌产品保持水色的稳定。这跟我们以前进水、消毒、肥水、放苗并没什么冲突,只是变更了一下顺序,肥好水才消毒池水,反正都是在放苗前消毒的池水。5、健康稳定的藻相、菌相哪个更重要?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池水处理成自来水那样清澈见底,并且还很容易做到,那种水基本没藻类,但非常清洁卫生,没什么细菌病毒。试想,养殖中后期一餐可能投喂好几十斤料,一造虾养出来可能得好几吨料,一斤虾料养一斤虾,水平够高了吧,可是虾才利用不到一半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都哪去了,没藻类光指望菌能分解吸收掉那么多有机废物吗。不信的话可以打赌试一试,把水处理成自来水
19、那样清澈见底,光靠菌来养虾,十有八九养不成功。完全没有藻类很难养虾,但有人从不用菌,照样养出虾,产量、效益都不错,因为土壤里有很多微生物,方法得当,藻类培养得好,藻类可以吸收利用池塘有机物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当然不是说不需要健康的菌相,但培养好的菌相相对容易,而培养稳定健康的藻相可能比菌相更难、更重要,养虾通过肥水、调水培养健康稳定的藻相,肥水的作用在于提供营养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白天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吸附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分解残饵粪便,净化水质;抑制杂藻(如青苔)、病菌的繁殖,隐藏对虾,为对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6、目前养殖方法到中后期水浓、藻类老化、水质、底质不好在
20、所难免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随着喂料的不断增加,水体极大可能氮含量偏高而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因为我们所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大约40左右,而磷的含量只在1左右,只要氮循环不受阻,水体氮源难免过剩,藻类利用不了那么多的氮源,就必然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同时因为水体的氮、磷、钾等营养的不平衡而不适合已有的藻类的繁殖生长,藻类老化就在所难免,水体的净化能力必然下降,水中的有机物可能无法及时分解掉而显得水浓,水质差底质也就好不到哪去。即便用底改产品改底,或者用活菌产品分解,将有机物变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无机盐(如硝酸盐),但有可能因藻类老化而无法吸收利用这些无机盐,氮循环受阻,硝酸盐又有可能变成亚硝酸盐,
21、而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对对虾的毒性很大。更何况很多底改产品只是将有机悬浮物被动地吸附沉淀到池底,并没被分解掉。所以单用底改、活菌产品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中后期有机物增多,水就变浓,可很多人觉得这时的水很肥,不敢去补充水体可能缺乏的磷钾微量元素等,认为加肥后水会更肥,结果藻类老化更严重,产氧更少,水体自净能力更差。可他哪知道那是“虚肥”,如果补充缺乏的营养后,藻类会因为营养全面均衡而适合其繁殖,新鲜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丰富的氧气,氧化分解这些有机物又可变成藻类可利用的无机盐,形成良性循环,水体自净能力强,水质反倒会好起来。7、微生物(活菌)制剂的认识、使用方面的误区目前在养殖生产中对微生物制剂常有过高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虾 可控 高效 养殖 模式 初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