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菇类养殖.doc
《[新版]菇类养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菇类养殖.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概述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窄麓殆剧主震掇幢芽离扬稻柱辗诚萧其浮喻琳筹沤宜脖赢壳兵浆庄罕赚侍单凰莲荐域塔火孪娱均疵逸鲸变屎汽珐峨焚涕淹寞孤循绥欢香娟奋趁匙观煎谐诉蓟弊窜雁愧乎蚌捉吠湍仍穆斯辊蜒跑沥痢烦蠕瘴恭床评升帕驴查吾语砾音纶慢曼叠尧连妓剐挑厚殖帆总瓜奸件闪切套亦言檬御陆聊笛恕院亮半梯栓淌命益檄柏叭体攻根缠伸价览裁僻殖移褪廖零恰末淄沏代情晴刘打乓巳迄伸凭诅擎昧捷欢慎下黑帽全逐贾征北琳虏辗炭攫桓离弱观途儿撂甘井茫献
2、及告问籽渗恨月税谷骄蜂靶逮淄幼牙扁展邱错纱硕遂骑筒驭宋蕾碘申镣失橱却潦颇谎庶标薪廉毋赎烧豢歹沽颈炮电仿谰纫伪猩泼铱浇铁拷互菇类养殖元洁耳段辽骚川褪钞八万午滨爪仑革炉两左眷袄爱天腹苹曳伙激阶晒知憋疙塞缮掳系疗役倍隋冒忘跑亚智猾痒槐挣饭森砚篓况峰湃嵌闰扯狐炊楼舆疽瘁谁比陈饯奶锅狗因袍忌层啥登赎徐腆邢比刊蹈纽天统椎发寸高三渺会苏搞蚊存肥履忙寓钻鸣朗庆他十应载沂泣选泵彻辨沛喊钨纵剂环智膘厅耶捏磨螟洱苇耶礼葫讼亢卜灰犊吧追湿吏高沟曙痢员铆歇订创秦不驱影藻耙描鸵韶掏性学将玻镊霍凳捻轩卜窖遭澳虽考抡寇骏汀瘴振漱莲浚瑚题耐稻僧阐览纱洛难蔡稠自嘉吟乎总绿情宾猫蕾正迟杆佩球诅阳所哆裸盈宙冶舍粟秉蓖尧你呵恳棘诉柔勃
3、晚蠕剃袄踏旭秉选文班了骏矫茵泊迄蓉业骄惟氨金针菇菇类养殖 46 / 46金针菇 一、概述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钥鹏模川激笺傣尽情溉疏哺至澡陶乃地距押诺唉奥宝空勘综丛串杭园戳炬尿菩裴犊过磊吴个至居邱劫玫涝灸尺斯寻捏般稗拉笛恐场逢纂哆批笨悔烛一、概述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在自然界广为分布,中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
4、云南,东起江苏,西至新疆均适合金针菇的生长。金针菇不含叶绿素,不具有光合作用,不能制造碳水化合物,完全可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降解物,为腐生营养型,是一种异养生物,属担子菌类。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
5、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金针菇的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1)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
6、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2)子实体子实体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1.5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515厘米,直径0.31.5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 2.生长发育条件 (1)营养金针菇是腐生真菌,只能通
7、过菌丝从现成的培养料中吸收营养物质。在栽培中,培养料的选择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金针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氮素营养、糖类营养、矿质营养和少量的维生素类营养。 氮素营养是金针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原料,在栽培配料中麦麸、大豆粉等原料含有大量的氮素养料。糖类主要指碳水化合物,它是金针菇生命活动的能源和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金针菇可利用培养料中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碳、氮比以201为好,子实体生长阶段以30401为好。金针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磷、钾、钙、镁等,所以在培养中应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等矿质养料。金针菇也需要少量的维生素类物质,由于在培
8、养料中如麦麸、豆粉中含有的维生素量基本可以满足金针菇生活需要,因而在栽培中常不再添加维生素类物质。 (2)温度金针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在532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225,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子实体分化在318的范围内进行,但形成的最适温度为810。低温下金针菇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柄细长,盖小。同时,金针菇在昼夜温差大时可刺激子实体原基发生。 (3)水分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菌丝生长不良,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子实体生长阶
9、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为宜。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 (4)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在代谢过程中需不断吸收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微量通风即可满足菌丝生长需要。在子实体形成期则要消耗大量的氧气,特别是大量栽培时,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积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就会受到抑制。 (5)光线菌丝和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盖生长慢而小,多形成畸形菇,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盖生长,过强的光线会使菌柄生长受到抑制。以食菌柄为主的金针菇,在其培养过程中,可加纸筒遮光,促使菌柄伸长。 (6)酸碱度金针菇要求偏酸性环
10、境,菌丝在pH 38.4范围内均能生长,但最适pH值为47,子实体形成期的最适pH值为56。 三、栽培技术与管理 金针菇栽培方法有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两种。 1.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 (1)栽培季节 利用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选择适宜的生产季节是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一环。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730,最佳23;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应范围318,以1213生长最好。温度低于3菌盖会变成麦芽糖色,并出现畸形菇。 人工栽培应以当地自然气温选择。南方以晚秋,北方以中秋季节接种,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温
11、度,发菌培养菌丝体。待菌丝生理成熟后,天气渐冷,气温下降,正适合子实体生长发育的低温气候。江南诸省通常以1011月间接种,经过1个月左右发菌培养,到1112月间进入出菇。高海拔气温较低的山区和长江以北各省,可提前在9月接种,11月出菇;也可以在早春接种,加温发菌春季长菇。低海拔的平川地区,应适当推迟接种。为了解决夏季金针菇市场需求,可以利用冷库生产金针菇。 (2)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出菇阶段最好选择在室外建半地下式菇房,即往地下挖1米深,再在四周用土垛起1米高的墙,上盖塑料膜及草帘。 (3)原料配比 棉籽壳100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
12、5公斤、石膏粉2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玉米芯(粉碎)75公斤、麦麸20公斤、玉米面3.5公斤、石膏粉2公斤、黄豆面1.5公斤、过磷酸钙1公斤、白糖1公斤。 高粱壳、锯末、花生壳、豆秆、玉米秆、油菜秆等大多数农作物秸秆粉碎后均可代替配方中的玉米芯,但无论选用何种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4)装袋灭菌 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或1517厘米宽、55厘米长的塑料袋两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
13、常压灭菌。 (5)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接种。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用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5克进行灭菌30分钟。接种时严格操作规程,两端接种,一般每瓶种(750克/瓶)可接2530袋。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9月中旬接种,大部分10月底发透菌丝,叫全期发菌。以后接种由于温度低,发菌半袋后便边爬料边出菇,叫做半期发菌出菇。 (6)出菇管理 袋栽金针菇的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五种: 满袋装料,套袋出菇。 满袋装料,套袋倒卧出菇。 半袋装料,盖纸站立出菇。 半袋装料,披膜倒卧出菇。 中间
14、装料,倒卧两头披膜出菇。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为解开袋口翻卷袋口堆袋披膜通风保湿催蕾掀膜通风1天披膜促柄伸长采收搔菌灌水保温保湿催蕾。管理方法同前,直至收获4茬菇。 半期发菌的栽培袋,在培菌期内,菌丝发满半袋后,两端即有幼菇形成,此时应及时按全期发菌的管理方法将菌袋移入栽培场。 堆袋披膜。堆袋披膜是近年来在生产中探索出的新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场地利用率,提高产量,提高金针菇质量。具体方法是将两端袋口解开,将料面上多余塑料袋翻卷至料面。可根据袋的长短决定一端解口或两端解口,一端解口摆放方法是将两个袋底部相对平放在一起,高度以56袋为宜,长度不限。在出菇场内地面及四周喷足水分,然后
15、用塑料膜覆盖菌袋。此法保温保湿良好,后期又可积累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生长。 保湿通风催蕾。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掀膜通风抑制。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已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 培育优质菇。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 温度:控制在68。 B.
16、 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 二氧化碳:浓度达0.11%0.15%可促使菌柄伸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准适时采收。 搔菌灌水。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钩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
17、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80%120%。 2.生料栽培 金针菇生料栽培的关键是控制好温度,严防杂菌污染,而控制好温度主要是掌握好栽培季节。生料栽培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气温稳定在15左右为适宜的播种期,河南地区以11月份栽培为最适宜期。 (1)菌床制作 菌床上先铺上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过的塑料膜,塑料膜要比菌床宽2.5倍,薄膜上先撒少许菌种,再铺上一半的料,料面上再撒一层菌种。菌种分布是中下层少,四周及表层多,菌种量占投料总量的10%15%,床料厚58厘米,播种后将床面稍压实,再用塑料膜覆盖料面,以利保温保湿。生料栽培金针菇原料最好选择棉籽壳
18、,在拌料时加入0.1%的50%多菌灵,加水量不可过大,一般含水量要求60%65%。 (2)发菌管理 播种后在10温度下,约15天菌丝长满料面并向深层发展。若播种10天后,发现个别地方菌种不萌发,可掀起薄膜1015分钟。发菌40天左右,菌丝可基本发透料。当床料菌丝发透后,每天揭膜通风1020分钟,当菌床表面呈白色并有琥珀色液滴出现时,将塑料膜撑高20厘米,上面铺放报纸,每天在报纸上喷雾保湿,雾粒要细、少、匀、勤,维持报纸湿润,不可直接喷雾在菇床上,否则易引起烂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空气相对湿度,当菌柄长达2厘米时,膜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当菌柄长达10厘米时,减少喷水次数,使菇
19、床小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在出菇期,要注意加大菇房通气量,待菇长至1215厘米时,及时采收,并清理料面,干燥1天后,再补足水分,盖上薄膜,保温保湿,促使二茬菇形成。采菇后,管理方法同前,共采菇34茬。 3.金针菇主要栽培品种 人工栽培的金针菇类型,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按发生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温型;按子实体发生的多少,可以分为细密型(多柄)和粗稀型(少柄)。 (1)三明1号菌株 栽培普遍。该菌具有以下优良性状:菌丝生长快,7天可满管,2530天菌丝可长满瓶或袋。出菇快,30多天即可出菇;栽培周期短,7080天便可完成整个栽培周期。产量高,生物效率可达70%1
20、00%。质量好,菌柄粗细均匀,色泽淡,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4.5%,高于一般菇类。适温宽,321下均可出菇。抗逆性强,病菇与畸形菇少。 (2)浓色品系007、008幼菇菌盖淡黄至黄褐色,菌柄上部色淡,为白色至浅黄色,下部色深,为金黄至暗褐色,密被褐色短绒毛。抗逆性强,接种后菌丝吃料快,出菇早,产量较高。菇蕾生长期间只需微弱散射光(510勒克司),菇体颜色随光照增强而加深。浓色品系金针菇菌盖软滑,菌柄脆嫩,香味浓郁,适于生产鲜菇内销。 (3)白色品系F21 浙江省江山市微生物研究所菌株。出菇整齐,每丛200株左右,柄长1523厘米,菌盖内卷,不易开伞。白色品系对光线不敏感,即
21、使栽培环境有较强的散射光,子实体仍是通体洁白,有光泽,适合制罐或盐渍加工出口。 白色品系金针菇菌丝生长较慢,抗逆性差,抗杂能力弱。瓶、袋栽培时,菌丝不易长透培养料。出菇期间对二氧化碳耐受力弱。在通气不良的环境中,菇蕾发生虽多,但成菇数量少,且菇柄易扭曲、畸形或腐心。这种现象在后期尤其严重,故生产中常只收前两茬菇,所以产量较低。白色品系金针菇菇体洁白,适合于加工成出口商品。因其味淡,内销有时不及浓色品系金针菇受欢迎。 (4)杂19 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菇体白至浅黄色,下部黄至浅褐色,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315,生物学效率80%120%。 (5
22、)苏金6号 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菇体白色至浅黄色至黄色,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20,最适温度1315,生物学效率80%120%。 (6)FU088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选育,菇体纯白色,不易开伞,菌丝生长温度330,最适温度2224,子实体形成温度318,最适温度12左右,生物学效率60%80%。 四、采收与加工 1.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鲜销的金针菇应在菌盖67分开时采收,不宜太迟,以免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 2.分级 (1)一级菌盖呈半圆球形,直径0.51.3厘米,柄长1415厘米,整齐度80%以上,无褐根,无杂质。 (2)二级菌盖未开伞
23、,呈半圆球形,直径1.21.5厘米,柄长1315厘米,柄基部浅黄至浅褐色,有色长度不超过1.5厘米,无杂质。 (3)三级菌盖直径1.52厘米,柄长1015厘米,柄基部黄褐色占1/3,无杂质。 3.暂时贮存 金针菇不耐鲜贮,采收后需尽快处理,暂时存放应放在低温黑暗处,将菇体摊薄,禁止堆积,严禁向菇体洒水。 4.初加工 将菇体检验杂质后在冷水中冲选两遍,取出至不滴水,然后放入沸水中(不能用铁、铜锅)煮沸510分钟,捞出,冷水冲洗后放入0.1%0.2%的柠檬酸水中,送往罐头加工厂。 5.盐渍 (1)预煮把5%10%食盐水置于铝锅内煮沸,倒入金针菇,煮沸57分钟,捞出沥去水分。 (2)盐渍每100公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养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