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某县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某县油橄榄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项目业主:某农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注册资金:126万美元四、建设地址:1、种苗基地:某县官渡镇。2、油橄榄产业化基地:某县官渡镇。五、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1、种苗基地总规模200亩,其中:采穗园100亩、快繁基地1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苗木引进、壕沟改土、温控湿控大棚、简易拱棚、给排水系统、道路系统、管理用房、围墙等。2、油橄榄产业化基地总规模5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整地、挖穴施底肥、苗木栽植等。六、品种方案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以及我国近40年来油橄榄引种及种植经验,结合某地区油
2、橄榄栽培适生条件,本项目拟定主栽品种为:佛奥、皮削利、配多灵、小苹果及戈达尔。七、生产能力1、种苗基地:提供合格油橄榄苗木227万株。2、产业化基地:年产油橄榄鲜果4070吨(盛产期)。八、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645.7万元,其中:建筑及安装工程费390.6万元,苗木购置费170万元,工程其它建设费用35.3万元,预备费29.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万元。九、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投资645.7万元,拟通过争取库区产业发展基金补助175万元,企业资本金投入400.7万元,其他投资70万元(农民投工折资)等多渠道方式筹集。其中:2006年度拟完成投资560万元,资金来源如下:1、申请2006年度库区产
3、业发展基金补助165万元;2、企业资本金投入335万元。3、其他投资60万元(农民投劳折资)。十、项目建设基础条件1、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引种栽培,经过四十多年的系统研究,初步确定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西秦岭南坡白龙江低山河谷地带、长江三峡低山河谷地带三大油橄榄适生区。某地处长江三峡腹心,在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土壤等条件等方面与油橄榄原产地相似,是国内油橄榄的一类适种区。2、某县是国内最早开始油橄榄引种试验和栽植的地区之一,全县油橄榄适种土地面积达16万多亩。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某县被当时的四川省林业厅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建立了成片
4、油橄榄基地近1万亩,栽植油橄榄达31万株。但由于当初缺乏加工和市场支撑,未能形成商品效益,绝大部分橄榄林被毁伐,目前仅有官渡、平南等少数几个乡镇还保存有30余株油橄榄成年树。随着近年来油橄榄市场价值的不断显现,在某大规模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3、本项目投资主体之一熙可控股国际商业公司是一家在华投资的美商独资企业集团,涉及农业产业化经营、食品加工业、物流、医疗器械等诸多领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相继在湖南、安徽等省建立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和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熙可食品(湖南)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以订单农业为基础,海外市场为依托,产品
5、95以上出口欧美及日本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酸性水果加工及出口企业之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4、熙可企业集团有着百余年的油橄榄经营历史,掌握着美国市场油橄榄同类产品的绝对份额,现有原料地及加工地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美国。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的各种资源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拟在华重点建设油橄榄项目。自2004年开始,熙可公司经过两年时间,对国内油橄榄资源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调研,并最终决定以某县为核心,在三峡库区建立油橄榄产业基地,同时拟配套建立油橄榄加工企业,最终按订单将生产的产品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因此,项目业主单位具有雄厚的油橄榄种植加工技术基础和产品市场支撑。十一、
6、市场前景油橄榄是世界名贵的木本油料兼用树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其鲜果直接冷榨而成的天然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抗氧化性较强,产品用途广泛,是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皇后”,在欧美倍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橄榄油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食用油,近几年来已渐渐为我国广大消费者所熟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橄榄油市场将成为一个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又存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这一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橄榄油生产厂商,同时也复苏了我国曾经的辉煌的油橄榄种植业。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橄榄油的市场前景都是十分广阔的,而在中国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十二、项目效益
7、1、本项目的实施,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其建成后,盛产期可产油橄榄鲜果4070吨,实现农业产值1424.5万元,创农业效益253.3万元。每亩净收入达799元,总计可实现农民增收399.5万元。按户均发展5亩、每户3.5人测算,每户增收3995元,人平增收1140元以上,对农民增收作用显著。2、本项目育苗基地可直接提供40个就业岗位,生产安置移民15人。5000亩橄榄产业化基地受益群众涉及某5个乡镇农(移)民,按人均管护5亩橄榄园测算,可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人,其中移民200人。3、通过对项目财务评价,投资利润率24.8,财务净现值47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7,投资回收期8.8年,总体
8、盈利能力较好,经济上可行。4、油橄榄是一种以高产、优质、高效益为特征的世界名贵木本油料树种,又是耐旱、喜光、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林种。本项目的实施,实现了5000亩荒山荒坡的绿化,生态效益十分明显,有利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十三、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2006年2007年。第二节 项目业主单位介绍熙可控股国际商业公司是一家在华投资的美商独资企业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以来,其经营项目涉足农业、食品加工业、物流、医疗器械、IT等诸多领域。该公司目前旗下子公司有:熙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熙可食品(湖南)有限公司、熙可食品(安徽)有限公司、上海熙可实业有限公司、上
9、海迅泰物流有限公司、上海熙可图文有限公司。熙可公司多年来立足于中国农业,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其中熙可国际贸易(上海浦东新区)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酸性水果的资源开发、产品加工的大型企业,其农业产业链已涉及柑橘、黄桃、洋梨、菠萝、樱桃、葡萄、蔬菜等诸多项目的产业化深度经营与出口贸易,在出口外贸领域已经和国际知名客户建立了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该公司以订单为基础,产品95以上出口欧美及日本市场,是中国最大的酸性水果出口企业之一。熙可食品(湖南)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大型出口加工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柑桔产品加工,其产品100%出
10、口国际市场。此外,熙可的农业基地与大型加工企业遍布国内湖南、湖北、山东等地区,并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某农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作为熙可新成立的子公司,主要负责熙可在国内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其经营范围涉及油橄榄的种植、加工及销售。第三节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一、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1号文件);2、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2006年6月);3、重庆市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发200364号文发布); 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
11、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0499号);5、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某县农业农村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年);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项目业主就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9、项目业主关于进行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合同。二、研究范围本报告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油橄榄适生条件、产品市场需求等前提条件进行研究,分析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并提出项目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对投资进行估算,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作出结论性意见,供业主和决策部门参考。第四节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项 目经济及技术指标备 注一
12、建设投资64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25.7万元流动资产投资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二建设规模5200亩1种苗基地200亩其中采穗园100亩快繁基地100亩2油橄榄产业化基地5000亩三生产能力其中可提供合格苗木227万株20072010年,种苗基地年产油橄榄鲜果4070吨盛产期四单产指标814kg/亩37株/亩,22kg/株五效益指标1财务指标其中销售收入1424.5万元盛产期投资利润率24.8财务内部收益率16.7财务净现值473.7万元Ic10投资回收期8.8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45.62社会效益其中亩净收入799元产业化基地,盛产期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人含200移民人均增收1140元
13、提供就业岗位40个其中安置移民15人第五节 主要结论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是著名的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其富含优质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在国际上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橄榄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张,给我国油橄榄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某县在我国油橄榄试种区的地理位置及适生级别划分中,被列为一类生产适宜区,十分适合油橄榄的生长,该县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了油橄榄的引种试验和规模化栽植,油橄榄产业发展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种植历史悠久。某农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结合油橄榄产业的资源优势条件,通过建立规范化、规模化油橄榄原料基地,并配套建设橄榄油加工厂和专用
14、集装箱货场,使某油橄榄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企业增效、地方受益、农民增收的多重意义。通过对项目全面的技术及经济分析,其资源条件充分,品种选择适宜,建设内容及规模适度,设备配置先进适用,并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其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予以扶持并批准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一、产业背景油橄榄又名齐墩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其富含优质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可以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并富含各种微生素和微量元素;除食用外,还广泛用于美容养颜、减肥、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保健食品;同时,还
15、可作为工业用途,是纺织、印染的高级照光油,更是电子仪表的高级润滑、保养用油,在国际上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我国引种油橄榄时间较晚,是从上世纪开始的。在50年代,曾有极少数油橄榄引入我国,并在福建、台湾、云南蒙自以及重庆栽植。到19561962年间,油橄榄被列入国家引种计划,并先后从苏联、阿尔巴尼亚引进12个品种苗木1800株和部分种子。进入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开始大规模引种油橄榄,数量达1万株,并由国家林业部门在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试种。从1973年开始,在初步引种成功的区域逐步发展油橄榄生产栽培,至70年代末,栽培油橄榄数量达1200万株。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科研
16、、经费、运输、加工、销售等多种原因,我国油橄榄产业进入衰退期,产量和株树逐年减少,直至2004年底,我国种植油橄榄仅有300万株左右,种植面积仅15万亩,且大多数为幼树,品种较差,主要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区、四川省广元市和达州市境内。我国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橄榄油的认识不断加深,原本只在大城市涉外性大饭店和西餐馆使用的橄榄油,开始进入较高消费人群和注重食用保健性植物油需要的家庭。国内橄榄油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张,给我国橄榄油市场带来无限商机,国外众多橄榄油生产厂商纷纷抢滩登陆国内市场,同时也给我国油橄榄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西部亚热带地区具
17、备种植油橄榄良好的自然条件, 根据我国引种以来多年的试验、观察,初步确定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西秦岭南坡白龙江低山河谷地带、长江三峡低山河谷地带三大油橄榄适生区,其适生总面积约为30万公顷,而目前我国现留存和建园面积仅约2530万亩,不到10,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二、某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某地处长江三峡腹心,在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土壤等条件等方面与油橄榄原产地相似,是国内油橄榄的一类适种区。某县是国内最早开始油橄榄引种试验和栽植的地区之一,其油橄榄产业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品种引进阶段、推广种植阶段和衰退阶段。其中品种引进阶段,主要在上世纪6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从阿尔巴尼亚引
18、进一批油橄榄苗木和种子,在全国范围内试种,就包括了某。推广种植阶段,主要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当时某县被四川省林业厅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建立了成片油橄榄基地近1万亩,种植油橄榄达31万株。衰退阶段,主要在80年代末期,由于当初缺乏加工和市场支撑,未能形成商品效益,绝大部分橄榄林被毁伐。目前,某县仅在官渡、平南等少数几个乡镇还保存有30余株油橄榄成年树,且多为四旁树,缺少授粉树,无人管理,已多年只花不果。某油橄榄产业衰退的主要原因在于:1、油橄榄产业化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并未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2、基地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
19、3、选用品种不对路,良种覆盖率低;4、缺乏油橄榄深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果贱伤农,严重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但随着油橄榄市场价值的不断显现,在某大规模发展油橄榄产业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三、项目的提出熙可企业集团作为某县招商引资第一家外资企业,有着百余年的油橄榄经营历史,掌握着美国市场油橄榄同类产品的绝对份额,现有原料地及加工地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及美国。为了充分利用中国的各种资源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拟在华重点建设油橄榄项目。自2004年开始,熙可公司经过两年时间,对国内油橄榄资源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调研,并最终决定以某县为核心,在三峡库区建立油橄榄产业基地,并配套建立油
20、橄榄加工企业,最终按订单将生产的产品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某农业发展(重庆)有限公司在结合某油橄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某油橄榄适种区发展10万亩油橄榄基地,并配套建设年生产能力万吨级的油橄榄加工厂和专用集装箱货场的总体规划。根据规划,整个项目分三期完成,其中一期(2006年2007年)完成油橄榄产业化基地面积5000亩,并配套完成种苗基地的建设,为二、三期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奠定基础,积累经验,最终使某10万亩油橄榄基地形成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真正实现油橄榄产业的经济效益。这得到某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并在土地、税收、移民等多项政策上给予倾斜。这有利于带动山区农民脱
21、贫致富,也对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破解某县产业空虚化,巩固移民成果的需要三峡库区是中国最特殊的地区之一,工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产业空虚化,移民、扶贫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库区亟待解决的几大难题。产业空虚化导致库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做不好移民安置后扶工作,将影响到库区的长治久安。某县是重庆市首淹县,移民搬迁大县。涉及27个乡镇、134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2座,乡级镇9座,农村场镇3个,淹没工矿企业49家,434 个单位,淹没水域面积3351.46公顷,陆域面积4148.54公顷,其中,耕地1245.34公顷,动迁静态移民56055 人,最终动迁人口
22、8.3万多人。2005年,某县完成移民投资3.4亿元,搬迁安置移民12068人,完成新增市内农村移民外迁2544人。由于某县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空虚问题和城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某县受淹耕地大部分为良田沃土,大部分就近后靠农村移民由于地处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安置后的一段时期内,将面临生产经营规模小、减产减收、收入结构不稳定等各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某县企业原本就少,随着移民迁建,大量企业关停并转,而由于条件限制,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产业空虚化十分突出。当前,随着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三、四期移民搬迁全面开展,某县正处于从移民安置为主进入安置和发展并
23、重的转折时期,如何做好移民后扶工作,解决产业空虚化问题,是该县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恢复某县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完善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油橄榄产品的附加值,带动移民增收致富,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巩固移民成果,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破解该区产业空虚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适应某县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某县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第二产业不发达,是重庆市典型的旅游强县、农业大县、工业弱县,农业经济在该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某县有农业人口5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居住在25度以上人口占农业总人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橄榄 产业化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