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景区主要景点的地质地貌成因解析.doc
《华山景区主要景点的地质地貌成因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山景区主要景点的地质地貌成因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Jo u rn a l o f N o r thw e st U n ive r sity (N a tu ra l Sc ien ce E d it io n )1997年6月第27卷第3期J u n. 1997V o l. 27 N o. 3华山景区主要景点的地质地貌成因解析滕志宏1)李继康2)(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710069, 西安; 2) 陕西华山管理局, 714200, 陕西华阴; 第一作者57岁, 男, 副教授)摘要通过对华山景区主要地质地貌特征的调研和测量、分析, 提出了主峰区的地质地貌成因特征, 并对各卫星景点进行了初步地质解译。关键词地质
2、; 地貌; 陕西华山分类号P 53. 63纵观华山风景区, 包括华山主峰在内的各种景点无一不和地质地貌有着成因上的紧密联系或具一定的地质背景, 它是内、外地质营力长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 每一景点都有它自己 的演化历史和地质内涵。华山主峰的成因浅析1华山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指华山山脉中的五峰地区, 即地处华山峪中、上游地段的东、西、南、北、中五峰。地理座标为东经11005, 北纬3439。华山主峰以其“ 山尧太华府咸京”之势,“挺拔峻秀赛四岳”之 态,“位居祖国摇篮黄河滨岸”之美和“自古华山一条路”之奇而著称于世。由华山山脚下眺望诸峰, 如百 仞壁立, 刀劈斧削, 挺拔峻秀, 更有
3、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等险道历历在目。各峰异态, 层恋叠翠, 雄伟壮 观。尤其是东、南、西、中四峰呈较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柱体, 以400 500 m 的高度耸立于周围群峰之上, 犹如千峰捧岳。大量地质地貌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认为, 华山主峰特殊的地貌景观是在距今约24 M a 以来的新构造 活动和地表流水侵蚀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于特定的花岗岩体上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有 地质构造、岩体性质及流水侵蚀作用等。1. 1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条件在华山主峰地貌形成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花岗岩体中发育的多组节理构 造和后期的新构造强烈抬升。据航空照片判译、地形图分析及实际观察得知, 华山五峰区
4、及其周围的华山花岗岩体中线状构造尤为发育, 有多组断裂和节理构造。这些节理构造是在花岗岩形成时及其以后由于区域应力场的作用而形成的, 它对华山主峰平行四边形柱体及苍龙岭等奇险地貌的形成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据野外实际测量, 花岗岩体中的主要节理构造由以下4组构成: 第一组 (a 组) 走向 N NW , 倾向240 260, 倾角78 85; 第二组 (b 组) 走向 SW W - NW W , 倾向350 12, 倾角80 85; 第三组 ( c组) 走向 N E E , 倾向153 160, 倾角60 66; 第四组 (d 组) 走向 N - N N E , 倾向90 98, 倾角近水平,为
5、10左右。其中 a, b , d3组构成了1个较为规整的平行四边形柱体, 是华山主峰的基本几何形态 ( 图1)。这种节理把一个完整的花岗岩体切割成无数大小不等、形态近似平行四边形柱体的岩块。位于主峰以南高于周围群峰之上的三公山 (实际上为4个) 地貌就是这种几何形态的理想写照, 也是华山主峰地貌成因 之缩影。在上述几何图形中, A D EH 面基本相当于东峰东壁 ( 仙掌崖) 的节理面 (a 组节理面的背倾面) , BC F G 面相当于西峰西侧 (沉香斧劈崖) 的节理面 (a 组节理面的正倾面) , A B E F 面相当于南峰南侧 ( 长空栈道崖壁) 的节理面 (b 组节理面的背倾面) ,
6、 A BCD 面大致等于东、西、南三峰的连线面。另外, 诸如北峰、擦耳崖、苍龙岭、千尺幢、百尺峡及老君犁沟等险道均无一例外地同 a 组节理的节理缝和节理体 ( 两 节理缝之间的花岗岩块体) 有成因联系。图1 华山主峰区花岗岩断裂、节理构造及成因几何图示F ig. 1 T h e F au lt s, Jo in t s S t ruc tu re o f G ran ite and It s Geom e t r ic Se r ie s o f O r ig in in th e H igh e st P eak o f H ua sh an M o un ta in R ange对华山峪口
7、一带的花岗岩节理的不完全统计也反映了同样的规律, 较为发育的仍为 a 组, 其次有 b组 (图2)。而混合岩及片麻岩中的节理方向与花岗岩中的节理方向截然不同, 主要有 N E , N NW 和 N E E3组。它可能反映了基底岩石在早期不同构造层和区域应力场条件下所形成的构造形迹。 至于新构造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期, 尤其是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期因强烈的新构造抬升 ( 抬升速率约为3 mm a) , 使花岗岩原始节理进一步开裂的同时, 急剧上升, 为地表流水的垂向深切创造了条 件。如果没有花岗岩体的强烈抬升或抬升速率小于侵蚀速率, 就不可能有今日华山的地貌景观。图2 花岗岩及混合岩节理构造走向
8、玫瑰花图 (据陕西地质矿产厅第二水文队, 1994)F ig. 2 S t r ik e R o se t te M ap s o f G ran ite and C ho r ism ite Jo in t s1. 2 岩性因素组成华山主峰区的岩性极为单一, 完全由华山岩体的具有似斑状结构的二长花岗岩所组成。它是形 成华山主峰及其各种地貌景观的基本条件。花岗岩岩性比较均一, 中、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 质地坚硬, 由硅酸盐矿物 ( 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组成, S iO 2 含量大于65% , 不含或基本不含可溶性矿物, 故不像桂林地区的石灰岩 ( 碳酸盐可溶性矿物组 成) 和黄土高原地区的
9、黄土地层 (含碳酸钙较多) 易进行溶蚀, 而主要沿定向节理缝进行机械 (物理) 侵蚀 破坏。另外, 除了发育在花岗岩体上的平面“X ”型节理及区域性断裂外, 其余部分均形成致密坚硬的长 方形或菱形岩块, 华山花岗岩体周围的太古代古老变质岩因含铁镁矿物多而较花岗岩易遭受风化剥蚀, 故确保了华山主峰基本形态的构成。1. 3 流水侵蚀因素 245 第3期滕志宏等: 华山景区主要景点的地质地貌成因解析各种地貌的塑造过程, 在地貌形成过程中, 主要起到一个雕刻作用, 是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纵观华山地貌格局, 主峰区东西各发育有由南而北流向的黄甫峪河和仙峪河, 各河上游支流在华山 南峰南侧汇合, 把主峰区
10、环抱其中, 形成四周陡峻, 高入云天的主峰地貌。华山峪实际上是发育在上述两 大峪间分水岭附近的近南北向延伸和形成较晚的沟谷, 因侵蚀较弱而成为登上主峰的最佳通道。综合分析华山主峰区及其秦岭主峰以南非花岗岩区的地表水系分布规律不难发现, 华山主峰及其周围的花岗岩分布区的水系具有沟谷窄而深、短而直、以近南北向为主、支流少而密度小、水系间距较大 (华山主峰区两侧的黄甫峪和仙峪间距达4 km ) 及成网性较差等特点。上述这些特点无疑同该区新构造 活动及其特征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地表流水侵蚀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是由岩性条件和构造环境决定的。华山地区在新构造活动时期, 发 生强烈的掀斜式 (北强南弱) 的整体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山 景区 主要 景点 地质 地貌 成因 解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4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