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doc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学院名称: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实践地点: 江苏省无锡惠山泥人厂实践主题:传统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调查实践时间:2009 年8月9日至 2009 年8月15日队 长: 马悦队 员: 倪郁佳 蔡添华 曹智丽 邵洁 吕华荣 倪佳 陈璞阳 朱煜 周建玮传统民间工艺 人未亡艺将绝背景: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新的生产力与传统文化差异,城市化、全球化迅猛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面临艺绝人亡的窘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
2、。实践目的:此次活动将围绕“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主要调查研究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以及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各种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更加深入的了解无锡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透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找出民间工艺陷入“人未亡,艺将绝”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惠山泥人篇惠山泥人软件工程(动画)1班 邵洁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血,精心探索,使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
3、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泥人街。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惠山泥人是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如大阿福、蚕猫、老寿星、渔翁等,寄托着民间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细货即手捏泥人,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从清代中叶开始,惠山泥人已进入了兴盛时期,其艺术发展也渐趋成熟。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其“手捏戏文”和
4、“大阿福”名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无锡泥人精品迭出,许多精品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专家收藏,不少作品还获得“山花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但是目前,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亟待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遇到这么一位热心的先生。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他还是相当的年轻,原本有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也不低,但是他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泥人的制作,然而他们从事泥人的制作的工资并不多,而他这么做纯粹是兴趣使然。结合当下的形势,人才的流失无疑是造成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一重要原因。但就这一方面,我
5、们的实践小组得出结论就是要培养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兴趣,同时要适当的提高工资,从另一方面来诱惑人才的流入。当然在采访中也有长辈给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因为政府部门不够关心,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宣传作用。所以我们呼吁当地政府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寻找工艺的足迹软件工程(动画)1班 蔡添华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对工艺品越来越忽视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前往惠山泥人厂进行了一场寻找工艺品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惠山泥人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
6、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惠山有“江南第一山”美誉,无锡人把惠山看作是无锡人的福气,在惠山寺的山门口,就是惠山的两条主要街道;直街和横街。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泥人店。传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早在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途经无锡时,留下了“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据说真正的惠山泥仅有十八亩半的面积,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被称为“磁泥”。 在采访惠山泥人厂是得知惠山泥人一直在慢慢的发展。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春季,江苏地区有不少地方要举行迎神赛会活动。庙会上,艺人们用盘子托着泥玩具在人群中叫卖。这时的泥玩具
7、大都是用模具生产的。它以质朴的彩塑语言、活泼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题材,生动地反映了无锡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清代晚期,惠山泥人的生产日趋专业化,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专职艺人。惠山泥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产品开始转入高档。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们开始强化手捏工艺的特点,着力刻画人物,形成了惠山泥人“细货”手捏戏文。 惠山泥人厂的师傅说惠山泥人在制作上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就是用模具生产的一些像大阿福、蚕猫这类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泥玩具。而“细货”则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由于内容大多是以戏曲为主,因为又被自然数为“手捏戏文”。手捏泥人是随着
8、戏曲在江南流行而兴盛起来的,它塑造戏曲人物为主,也表现市民生活、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艺人直接捏塑而成,造型设计以突出人物为主,特别注意把握人物的神态、动态,做到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现在的惠山泥人已经没有粗货和细货之分了,在制作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作品不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地方特色,而且创作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泥人作品。 在惠山泥人厂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泥人作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明上河图,那座泥人作品规模庞大,非常的有气势,而且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连细小的树叶都十分的逼真,这不禁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崇敬感。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从南艺毕业的陈师
9、傅,他年纪轻轻,当我们问之他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时,他的答案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陈师傅说他当年毕业后其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薪水也很高,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那份工作来到了他热爱的泥人制作行业,虽然现在的工资不如以前,但他还是很快乐,因为从事泥人制作一直是他的梦想。陈师傅说现在愿意从事泥人制作行业的人并不多了,因为从事泥人制作的钱不多,所以这门艺术有可能会渐渐的消亡,这是人未亡而艺将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泥人历史悠久,怎么能让它消亡在一个优秀进步的社会中呢。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起这门艺术,拨一些资金让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更好的从事这项工作,让它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在这次的社会实
10、践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强大魅力,我们一定要杜绝人未亡而艺将绝这种现象,让惠山泥人为21世纪再添上光辉的一笔。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无锡刺绣篇无锡精微绣软件工程(动画)1班 曹智丽在这一个炎热的暑假,我们参观了无锡市的惠山泥人厂。走过热闹的站前商贸城,穿过拥挤的闹市区,我们来到了相对安静的惠山山脚下。不同于市中心的的繁华,在这里,入目的皆是像小镇上才有的一长串的矮矮的小平房,破旧、萧索,甚至有的上写了大大的“拆”字。由于是中午,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大热天出来闲逛,只看到公园前还未完成的新建的壁墙,孤零零的暴晒在太阳底下。看样子,这里大概会有一次大整修。让我们安心的是,惠山泥
11、人厂的老旧的门依然静静的矗立在这一同样老旧的街道上。惠山泥人厂里有很多无锡传统的工艺美术,而泥人厂不过是一个总称而已。我在小队里,主要是参观无锡的精微绣。在这个安静的艺术坊里,精微绣只有占了一个小小的角落,比起苏绣,精微绣确实只是米粒之光,但就在这里,出了一个现代最有名的锡绣伊人赵红育。赵红育,女,生于1958年4月,汉族,江苏省无锡人,刺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学会理事、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1996年江苏省政府授予“
12、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刺绣)。1973年,赵红育师从无锡著名刺绣老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华慧贞学习刺绣,1979年调入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研究和创作工作。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在继承锡绣传统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戳纱针法一套87种,又有许多创新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切马鬃绣”的基础上创新品种“马鬃绣”,作品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特别是首创成功的双面精微绣,作品卷幅微小,内容丰富,构图精巧,绣技精湛,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针用线用料用色上更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时,须将一根丝线分成七十至八十分之一,局部细微之处,无法用笔勾勒,全凭手眼与心灵相通方能绣成。在全国刺绣行业
13、中独树一帜。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重大的工艺美术评比、展览中获金奖银奖。作品双面精微绣丝绸之路被国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作品,百鸟朝凤、饮中八仙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作品百寿图获全国旅游产品一等奖,发绣长卷作品古运河梁溪风情图获“中国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获江苏省大阿福金奖。许多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著名人士收藏。许多作品曾多次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巴西、斯里兰卡、新加坡、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赏,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追捧。赵红育端坐在木制的专用刺绣工作台边,一针一针,像母亲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绣出祖国的大好江
14、山、嫔女的一颦一笑。但可惜的是,她这一手神迹却没有后继者,其实这也是所有传统工艺师的担忧。刺绣工作需要耐心与深厚的美术功底,而现在对此有兴趣的人已经不多了。离开泥人厂时,街上人已经多起来了,吆喝的、叫卖的、打牌的,热闹又祥和。但是中国神奇的传统工艺,能否想这街道一样,繁荣昌盛?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留青竹刻篇无锡竹刻期盼柳暗花明软件工程(动画)1班 倪郁佳暑假期间,我们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赴无锡复兴传统文化调查小分队十人前往无锡进行无锡传统工艺的考察。在无锡泥人厂的参观中,我们见到了著名的无锡泥人制作工艺和成品,看到了无锡另外一些不太出名的民间工艺,例如无锡刺绣、无锡竹刻。我们还遇到了
15、竹刻大师许炎,亲眼观看了竹刻的制作工程,并对他进行了一些关于竹刻现状与将来的访问。生于1961年的许焱,自1978年高中毕业进市工艺品厂跟师傅乔锦洪学艺至今,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已有27年。现在,在无锡,竹刻工艺师屈指可数,除了76岁的胡瑞康、58岁的乔锦洪外,44岁的许焱是无锡竹刻的中流砥柱。他的作品有滕王阁、兰亭序、心经他的作品曾获得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多种奖项,被多位名人和法国、日本等地的博物馆收藏。据许炎大师介绍留青竹刻是利用只有零点几毫米厚的竹筠进行雕刻,所以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除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有采竹、蒸煮、开料、打磨等多道工序之外,刻制工序也必须有条不紊。制作时须先选定底稿,然后将底稿
16、或描或印地复制到竹面上,再用刀沿底稿的图画或书法的边框进行勾勒圈边,将周围大块无用之皮刮去之后,底稿的细节部分再须用刀小心翼翼地修整,待修整完毕,将竹地刮平,擦拭干净,一件作品就算完成了。由于自古以来的竹刻作品多是文房用品,留青竹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它的题材多取自古人或名家的书画作品,而为了表现这些风格各异的书画,在刻制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完成的无锡竹刻的确非常精致典雅,但现如今能掌握竹刻技术的人却寥寥无几,许炎大师说可能在他之后无锡竹刻将后继无人。是的,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花几个月的时间去雕刻一个不是非常值钱的竹刻工艺品呢?吃苦不赚钱的事大家想必都不会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无锡 传统 民间工艺 社会实践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