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中央空调冷暖热三联系统方案.doc
《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中央空调冷暖热三联系统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中央空调冷暖热三联系统方案.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中央空调冷暖热三联供系统初步方案建设单位:广州市明和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0年12月18日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1一、项目概况1(一)工程项目概况1(二)项目功能定位1二、项目基础资料1(一)室外设计参数1(二)室内设计参数2(三)项目空调负荷2(四)广州地区电价2(五)广州分时电价3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可行性4一、项目背景4(一)国家能源背景4(二)国家相关政策6(三)区域能源的系统概况7(四)我国区域能源目前发展的情况9二、水蓄冷空调技术10(一)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形式10(二)水蓄冷的必要性12三、热源塔技术13四、太阳能技术1
2、3第三章 传统空调系统方案15一、传统空调系统方案设计15(一)传统空调方案工况简述15(二)传统空调系统原理示意图17二、传统空调系统优缺点分析17(一)传统空调系统优点17(二)传统空调系统缺点17三、传统空调采暖及生活热水系统运行分析18(一)酒店空调采暖及热水费用18(二)商业及办公空调费用20(三)传统空调采暖及热水总费用21第四章 蓄能空调系统方案22一、蓄能空调系统方案设计22(一)蓄能空调方案工况简述22(二)新能源空调系统原理示意图24(三)空调蓄冷计算24二、蓄能空调系统优缺点分析25(一)蓄能空调系统优点25(二)蓄能空调系统缺点25三、蓄能空调系统运行费用分析25(一)
3、酒店空调采暖及热水费用25(二)商业及办公空调费用28(三)蓄能空调采暖及热水总费用28第五章 两种空调系统综合对比分析29一、两种空调系统运行费用比较29二、两种空调系统初投资分析29三、结论及建议30第六章 运营方式建议31一、传统的运营方式31二、国外成功的运营方式31三、合同能源管理M操作模式31四、合同能源管理M操作流程32五、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型33六、合同能源管理盈利模型33七、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效应分析34八、本项目投资运营方式建议35第七章 河海公司经典案例37一、水源热泵工程案例37一、2010 年广州亚运城新能源太阳能热水及水源热泵综合利用项目37二、南通新城小区供冷供热供
4、暖三联供项目(污水源热泵系统)38三、青岛市麦岛金岸小区供冷供暖工程(海水源热泵系统)39四、大连北海热电厂再生水利用水源热泵技术供暖工程(中水源热泵系统)40五、重庆新天地水源热泵空调工程(湖水源热泵系统)41二、太阳能热水工程案例42(一)杭州大学城集中供热水项目(与杭钢集团合作典范)42(二)常州金谷华城小区太阳能集中供热工程43(三)宁波黄金海岸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集中供热工程44(四)上海大华河畔太阳能热水工程45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项目概况(一)工程项目概况本工程是一栋集商业、办公、会议及酒店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工程名称:珠江新城F2-4地块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387992
5、平方米,其中空调面积约 232150 平方米,空调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 59.8%;地下室共四层,地上八层裙楼,三栋塔楼;其中西塔楼十六层,总建筑高度 64.9米,南塔楼四十八层,总建筑高度 200米,北塔楼四十六层,总建筑高度 200米。(二)项目功能定位项目供能定位如下:(1).地下室四二层作汽车库、设备房用,其中地下四层部分汽车库战时作人防用;(2).地下室一层为商业;(3).首六层作商业、会议和餐饮用;(4).西塔为酒店式公寓;(5).南塔十二十二层为酒店式公寓,二十三层四十五层为酒店客房,四十六层四十八层为酒店餐饮和酒店大堂,避难层设置于二十五层和四十二层;(6).北塔作办公用,避难层
6、设置于十九层和三十一层;二、项目基础资料(一)室外设计参数本项目位于广州市,室外设计参数按广州地区选取,具体如下:名称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kPa)空调通风采暖夏季34.231.927.8100.287冬季5.310.374102.073(二)室内设计参数根据本项目功能分区,室内各项设计参数如下表:名称干球温度()相对湿度(%)新风量(m3/h人)允许噪音标准dB(A)夏季冬季夏季冬季商业大堂27455540501050酒店大堂2618455540501050商场26506540502050餐厅26506540503050办公室26455540503050会议室264
7、55540503045客房2618455540505040电影院26506540503040(三)项目空调负荷根据设计院计算参数,本项目空调冷热负荷如下表:名称冷负荷(KW)热负荷(KW)制冷面积(m2)采暖面积(m2)冷指标(W/m2)热指标(W/m2)酒店1389035508200069000169.451.4商业及办公26108129000202.4酒店热水暂估算为70吨/天,热水温度60。(四)广州地区电价用电分类电价(分/KWh)一、大工业变压器容量(元/KVA.月)23(一)基本电价最大需量(元/KW.月)32(二)电度电价1-10千伏68.4935-110千伏65.99220千伏
8、及以上63.49二、非工业普通工业不满1千伏89.851-10千伏87.3535千伏及以上84.85地铁80.15三、商业电度电价不满1千伏98.851-10千伏96.3535千伏及以上93.85四、居民生活电度电价61本项目中央空调用电性质为非工业普通工业,电压等级1-10千伏,执行电价为0.8735元/KWh。(五)广州分时电价时段用电分类电价(分/KWh)峰电:9:0023:001-10千伏87.35谷电:00:008:001-10千伏30注:此电价政策需中央空调采用蓄冷、蓄冰系统才能够申请。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可行性一、项目背景(一)国家能源背景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和世界银行共同
9、主办的国际能源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报告显示,中国能源问题面临三大挑战,如不注意解决将会危及我们取得的成就并导致未来发展不可持续。首先,“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是我国能源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1980-2000年单位GDP能耗,与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体如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比较,我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与之相当,甚至还要低。但近几年出现了能源消费强度上翘的情况,特别是“十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超过了1。如果要按这一趋势放任发展,能源消费将迅速攀升到难以满足的程度。第二个挑战是能源安全和外部冲击。中国石油国内产量最多在两亿吨。到2020年,按最低方案预测,石油消耗总量将在4.5亿吨,
10、石油对外依存度达60%。从总量看,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国际市场不断高涨的油价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是他们的2.35倍。第三个挑战,是大规模不受节制的能源需求将导致不可接受的能源环境成本。现在环境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例在3%-7%。针对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如下:1.制定统一、一致、综合的能源体系,增强能源之间的协调性和综合性;2.把提高能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优先定位;3.加强能源机构的建设,强烈建议建立能源部,还要进一步完善能源的监管机构,对于节能的机构也应该建立和加强;4.要发挥价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并建立支持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
11、;5.引进开发先进的能源技术和清洁煤炭技术;6.拓展国际合作,降低利用国外资源的难度;7.减少针对性措施对社会潜在的负面影响,比如调整价格、完善税收政策可能会对低收入群体产生负面的影响;8.要形成统一的国家政策目标,全社会要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人均能耗消费水平见图2-1:图2-1 人均能耗消费水平我国城乡建筑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据统计,到2000年,房屋建筑耗能量为3.5亿tce,约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27.5%,并且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一方面,我国正处在高速建设期,每年城乡房屋建筑竣工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另一方面,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单位面积采暖能耗达到气候条件相近的发
12、达国家的三倍以上。大量的高能耗建筑的投入使用必将导致建筑能耗总量快速上升。以我国现有建筑能耗水平计算,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tce,为2000年的3倍,也就是说,相当于2000年全国能源总消耗量。建筑能耗增长见图2-2。图2-2 建筑能耗增长趋势图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5%(1996),这种消费结构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中,仅中国就占了其中七个。环境状况是我国面临的另一大问题。2002年燃煤造成的SO2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SO2
13、排放形成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CO2排放量约9.0亿吨,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城市热岛效应也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直接或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34%。(二)国家相关政策毋庸讳言,能源和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实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瓶颈因素。为此,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促进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14、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进一步的工作方向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节能减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指出,推进建筑节能,全面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了“中长期节能专项规划”,建筑节能被列为重点节能领域之一,建筑节能工程成为十大节能工程之一,建筑节能工程包括: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并实行全过程严格监管。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筑以及
15、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对现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城市级示范改造,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产业化。建设部制定了“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建设部建筑节能 十五计划纲要”、“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实施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
16、长,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国家重点支持相关技术领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工程、技术集成及标准制定,其中包括地表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区利用淡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工程。近年来,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城镇建筑及其住户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制冷、制备生活热水。与此同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节能标准相继出台,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与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在编制中。各地方也相继编制了地方性节能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相关的节能检验标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法律、规章、标准的颁布执行必将推动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可以说,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的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建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相关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三)区域能源的系统概况1、区域能源系统的概念区域能源系统,像城市给水、电力一样是一项公用事业,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为了满
18、足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筑群落的集中供冷、供热需求,由专门的能源站集中制造冷水、热水等,通过区域管网进行供给的一个或多个大规模生活热水、中央空调冷热源系统。区域能源系统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如果在某一区域内建筑物集中,或者规划进行集中建设,该区域具备下列条件就可以实施区域能源系统:平均冷、热需求密度高;明确、稳定的冷热负荷,用户的加入计划明确;可确保区域能源站及区域管网的布置规划能够实施。区域能源系统的供给范围,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其最大半径一般不超过5km,区域能源系统一般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2、区域能源系统的特点(1)改善不同建筑单体采用中小型热水器、空调机及锅炉设备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
19、的缺点,集中选用大型优质高效的设备。(2)根据不同建筑单体使用时间及负荷的变化,综合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减少设备总装机容量。(3)减少分散到各单体建筑的热水器、空调机及锅炉设备用房面积和配套的变配电设施用房面积,集中设置、集中管理。(4)减少日常维护工作及减少维护和管理人员。(5)减少或取消单体建筑部分的热水器、空调室外设备,美化城市环境、降低城市噪声、节约用水,减小热岛效应。(6)减少温室气体CO2、有害气体SO2、NOx的排放,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7)由于其规模效应带来其在初投资上具有竞争力。(8)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9)提高能源系统的电力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3、
20、区域能源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1)日本区域能源系统的发展1970年日本的区域空调在大阪万国博览会以及毗邻的中央地区首次开始供热(供冷)。次年,在东京的新宿都心等地住宅区也开始供热(供冷)。1972年“供热事业法”的制订,开创了日本区域空调发展的新纪元。1975年,区域空调开始在全日本范围内推广,其后20年,伴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区域空调的发展进入低迷期,85年以后由于全国城市的优化进程加快,区域空调进入了一个调整发展期。特别是从1989年开始,区域空调以每年10个以上项目的速度增长。据统计,1989年以后开始引入区域空调的地区,占了总项目的60%。截至到1996年,日本共有区域空调方面的公
21、共事业公司78家,已有129个地区的区域空调得到许可,其中114个地区已开始供热(供冷)。(2)日本区域能源的规模日本区域能源的平均供给面积为50万m以上,平均供冷供热能力为31MW。其中有81个地区的区域空调冷热能力不到30MW;冷热能力在100MW以上的大规模区域空调有东京临海副都心、东京新宿副都心、横滨港21个地区。(3)日本区域能源的用途区域空调在办公和商业方面使用较多,住宅方面的使用在1970年以后开始多了起来,后来由于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相对减少,到90年代以后发展加快。根据1996年统计,全日本的住宅区域空调共有27个,占总数的13%;办公和商业区域空调为163个。(4)美
22、国的概况美国从1978年开始提倡发展小型热电联产(CHP),目前除继续坚持发展小型热电联产之外,正研究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的小型冷热电联产(CCHP)。CCHP是将制冷、供热(采暖和供热水)及发电三者合而为一的设施。据美国1995年对商用楼宇终端能源消耗的统计,采暖用能占22%,热水供应占7%,制冷空调占18%。CHP的供热只能解决29%的用能及提供电力,而CCHP连同制冷可提供47%的用能及电力。美国关于CCHP作了许多研究,并本着开发和商业化的目的,在天然气、电力和暖通空调等行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工业界提出了“CCHP”创意和“CCHP2020年纲领”,以支持美国能源部的总体商用建筑冷热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珠江 新城 F24 地块 项目 中央空调 冷暖 三联 系统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3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