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过程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其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流过程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其应用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2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节流过程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其应用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 业: 物理学 系 别:电子信息与物理系 完成时间:2012年5月节流过程的焦耳-汤姆逊效应及其应用 摘要 :低温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有重要的应用。目前常用节流过程或者节流过程与绝热膨胀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低温。关键词:节流; 低温; 焦耳汤姆逊效应; 制冷循环 如图1所示,管子用不导热的材料包着,管子中间有一个多孔塞或节流阀,多孔塞两边各维持着较高的压强较低的压强,于是,气体从高压的一边经多孔塞不断的流到低压的一边,并达到定常,这个过程就叫做节流过程。测量气体在多孔塞两边的温度表明,在节流过程前后,气体
2、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这效应称为焦耳汤姆逊效应。目前常用节流过程或者节流过程与绝热膨胀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取低温液化气体。焦汤效应的典型大小是,为了使气体的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而液化,可以令节流过程重复进行,并通过逆流热交换器使经节流膨胀降温后的气体对后来进入的气体进行预冷,从而把各次节流膨胀所获得的冷却效应积累起来。图1 1 绝热节流过程节流是高压流体气体、液体或气液混合物)在稳定流动中,遇到缩口或调节阀门等阻力元件时由于局部阻力产生,压力显著下降的过程。节流膨胀过程由于没有外功输出,而且工程上节流过程进行得很快,流体与外界的热交换量可忽略,近似作为绝热过程来处理。根据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2.1)
3、得出绝热节流前后流体的焓值不变,由于节流时流体内部存在摩擦阻力损耗,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节流后的熵必定增大。绝热节流后,流体的温度如何变化对不同特性的流体而言是不同的。对于任何处于气液两相区的单一物质,节流后温度总是降低的。这是由于在两相区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是一一对应的,饱和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对于理想气体,焓是温度的单值函数,所以绝热节流后焓值不变,温度也不变。对于实际气体,焓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经过绝热节流后,温度降低、升高和不变3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这一温度变化现象称为焦耳-汤姆逊效应,简称J-T效,焦汤效应。2 实际气体的节流效应 实际气体节流时,温度随微小压降而产生的变化
4、定义为微分节流效应,也称为焦耳-汤姆逊系数,表示在焓 不变的条件下气体温度随压强的变化率: (2.2) 0表示节流后温度降低,0节流时温度降低;若等于0则=0,节流时温度不变;若小于0则0,节流时温度升高。从物理实质出发,可以用气体节流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来解释着三种情况的出现,由于节流前后气体的焓值不变,所以节流前后内能的变化等于进出推动功的差值:气体的内能包括内动能和内势能两部分,而气体温度是降低、升高、还是不变,仅取决于气体内动能是减小、增大、还是不变。因气体节流后压力总是降低,比容增大,其内位能总是增大的。由于实际气体与玻义耳定律存在偏差,在某个温度下节流后,值的变化可能有以下3种情况
5、:时即节流后内能减小。由于内位能总是增大的,所以内动能必定减小,那么节流后气体温度降低。时即节流后内能不变。此时,内位能的增加等于内动能的减少,节流后气体温度仍然降低。时即节流后内能增大。此时,若内动能的增加小于内势能的增加,则内动能是减小的,温度仍是降低;若内能的增加大于内位能的增加,则内动能必然要增大,温度要上升。由以上分析可知,在一定压力下,气体具有某一温度时,节流后满足且PV值的减少量恰好补足了内位能的增量,这时节流前后温度不变,即微分节流效应等于0,这个温度称为转化温度,以表示。转化温度的计算和变化关系可根据式(2.5),令=0得到。下面利用范得瓦尔方程予以分析。将范德瓦尔方程:在等
6、压下对Ti求导得出后代入式(2.5)得: (2.6)当=0时,气体温度即为转化温度。与范德瓦尔方程联立求解得: (2.7)式(2.7)表示的转化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关系在坤图上为一连续曲线,称为转化曲线。如图2所示,黄线是按式(2.7)计算得到,红线是通过实验得到。二者的差别是由范德瓦尔方程在定量上的不准确引起的。图2转化曲线存在一个最大转化压力。当时,不存在转化温度;当时,只有一个转化温度;当,节流后产生冷效应。从式(2.7)和图2.11中还可以得出对应气体的最大转化温度。表2.5列出了多种气体的最大转化温度。 对于大多数气体,如,CO,空气等,最大转化温度都高于环境温度,故在环境温度下可以利用
7、焦耳-汤姆逊效应来降温。而Ne,He的最大转化温度比室温低,不能单独用焦耳-汤姆逊效应降温,必须通过预冷或其他膨胀机来降低节流前的温度,节流后才会产生冷效应。计算积分节流效应的方法很多,可直接将的经验公式代入式(2.3)中积分求解,工程中更实用的方法是采用气体T-s图H-T或者物性数据库来计算。从节流前的状态点1(,)绘制等熔线,与节流后压力等压线交于点2,则两点之间的温差()即为要求的积分节流效应。图解法使用简便,但精度较差,特别是在低压区,等恰线和等温线接近平行,误差更大。由于节流前后焓值是不变的,因此节流过程12是一个降温而不制冷的过程。如果将气体由起始状态0(,)等温压缩到状态1(),
8、再令其节流到状态2(,),节流后的气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0(,),所吸收的热量即为单位制冷量.因此,气体经过等温压缩和节流膨胀之后具有制冷能力,称为等温节流效应,气体的制冷能力是等温压缩时获得的,又通过节流表现出来。3 绝热节流制冷循环 图3图4一种简单的绝热节流制冷循环也被称作林德循环(见图3)。图4为循环的T-s图。在理想情况下,气体在压缩机里进行的是一个等温压缩过程12。实际上,气体是从低压(状态1)压缩到,经冷却器等压冷却至常温(状态2),该过程近似地认为压缩与冷却过程同时进行。压缩后的气体经逆流换热器,与冷气流发生热交换被冷却至较低温度(状态3),然后经过节流阀膨胀到(状态4)并进入蒸
9、发器。在蒸发器中,节流后形成的液体工质从外界吸收热量蒸发,即产生制冷量。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气通过换热器复热到温度乙(实际状态I,与状态l存在小的温差),然后被吸人压缩机,完成整个循环。林德循环获得的制冷温度可以通过节流阀控制蒸发压力进行调节。制冷温度的下限则受到三相点温度以及高真空很难维持的限制,要获得比液态N,更低的制冷温度,可采用工质Ne,He。但这些工质在常温下节流会产生热效应,必须首先将气体温度预冷到转化温度以下。节流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低,经济性较差,但由于其组成简单、无低温下的运动部件、可靠性高,所以仍然得到重视。用高压贮气瓶代替压缩机作气源的开式节流制冷循环,更便于微型化和轻量化,在
10、红外制导等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目前,节流制冷循环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利用混合工质代替纯工质以便达到降低压力、提高效率的目的。4 节流液化循环气体绝热节流可以膨胀到含液量大的气液两相区,其很重要的一个应用是进行气体液化。气体液化系统与以制取冷量为目的的普通制冷系统区别在于:在普通制冷循环中,制冷剂进行的是封闭循环过程;而气体液化循环是一开式循环,所用的气体在循环过程中既起制冷剂的作用,本身又被部分或全部地液化作为液态产品输出。5 结束语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推导,进而得出节流过程中的转化温度,并根据结果画出节流过程的T-P图像。并由此延伸到其实际应用,以林德循环为例子对其在工业及生活过程的应用进行了详
11、细分析。因此,本文对节流过程的讨论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秦允豪,热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 M,高等教育出版社,56-713曹列兆,低温物理学 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英文摘要: The Joule-Thomson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throttling and its application Name: Ni Ruifang Supervisor: ShuanzhuAbstract: Low temperature technology have highl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mon throttling process or throttling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adiabatic expansion ,are always used to obtain low temperature.Keywords: Throttling; low temperature; the joule-Thomson effect; refrigeration circulation.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