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TO光电显示用透明导电膜及玻璃.doc
《IITO光电显示用透明导电膜及玻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ITO光电显示用透明导电膜及玻璃.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电显示用透明导电膜及玻璃(ITO)的原理 ITO导电玻璃是在钠钙基或硅硼基基片玻璃的基础上,利用磁控溅射的方法镀上一层氧化铟锡(俗称ITO)膜加工制作成的。液晶显示器专用ITO导电玻璃,还会在镀ITO层之前,镀上一层二氧化硅阻挡层,以阻止基片玻璃上的钠离子向盒内液晶里扩散。高档液晶显示器专用ITO玻璃在溅镀ITO层之前基片玻璃还要进行抛光处理,以得到更均匀的显示控制。液晶显示器专用ITO玻璃基板一般属超浮法玻璃,所有的镀膜面为玻璃的浮法锡面。因此,最终的液晶显示器都会沿浮法方向,规律的出现波纹不平整情况。在溅镀ITO层时,不同的靶材与玻璃间,在不同的温度和运动方式下,所得到的ITO层会有不同
2、的特性。一些厂家的玻璃ITO层常常表面光洁度要低一些,更容易出现“麻点”现象;有些厂家的玻璃ITO层会出现高蚀间隔带,ITO层在蚀刻时,更容易出现直线放射型的缺划或电阻偏高带;另一些厂家的玻璃ITO层则会出现微晶沟缝。ITO导电层的特性:ITO膜层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铟锡。在厚度只有几千埃的情况下,氧化铟透过率高,氧化锡导电能力强,液晶显示器所用的ITO玻璃正是一种具有高透过率的导电玻璃。由于ITO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所以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俗称“霉变”,因此在存放时要防潮。ITO层在活性正价离子溶液中易产生离子置换反应,形成其它导电和透过率不佳的反应物质,所以在加工过
3、程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放在活性正价离子溶液中。 ITO层由很多细小的晶粒组成,晶粒在加温过程中会裂变变小,从而增加更多晶界,电子突破晶界时会损耗一定的能量,所以ITO导电玻璃的ITO层在600度以下会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也增大。ITO导电玻璃的分类:ITO导电玻璃按电阻分,分为高电阻玻璃(电阻在150500欧姆)、普通玻璃(电阻在60150欧姆)、低电阻玻璃(电阻小于60欧姆)。高电阻玻璃一般用于静电防护、触控屏幕制作用;普通玻璃一般用于TN类液晶显示器和电子抗干扰;低电阻玻璃一般用于STN液晶显示器和透明线路板。ITO导电玻璃按尺寸分,有14”x14”、14”x16”、20”x24”等规格;按
4、厚度分,有2.0mm、1.1mm、0.7mm、0.55mm、0.4mm、0.3mm等规格,厚度在0.5mm以下的主要用于STN液晶显示器产品。ITO导电玻璃按平整度分,分为抛光玻璃和普通玻璃。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主要包括、和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特性。透明导电薄膜以掺锡氧化铟(,)为代表,广泛地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特殊功能窗口涂层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平板显示器市场广阔,被认为具有比半导体产业更高的增长率,特别是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无辐射、无闪烁、抗电磁干扰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各类监视器、数
5、字彩电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全球显示器市场来看,产值远高于其他显示器。透明导电薄膜是简单液晶显示器的三大主要材料之一,随着产业的发展,市场对透明导电膜的需求也随之急剧增大。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研究较多的制备方法为磁控溅射法,另外还有真空蒸发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其中,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生产设备简单、工艺过程温度低,易实现制备多组元且掺杂均匀的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多以铟、锡的有机醇盐为前驱物。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薄膜,比以有机醇盐为前驱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成本低,该方法制备薄膜具有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的优势。本文以氯化铟和氯化锡为前驱物,采用
6、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探索以铟、锡的无机盐为前驱物制备薄膜的方法。液晶显示器现已成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透明导电玻璃则是LCD的三大主要材料之一。液晶显示器之所以能显示特定的图形,就是利用导电玻璃上的透明导电电膜,经蚀刻制成特定形状的电极,上下导电玻璃制成液晶盒后,在这些电极上加适当电压信号,使具有偶极矩的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特定的方面排列,仅而显示出与电极波长相对应的图形。在氧化物导电膜中,以掺Sn的In2O3(ITO)膜的透过率最高和导电性能最好,而且容易在酸液中蚀刻出微细的图形。其透过率已达90%以上,ITO中其透过率和阻值分别由In2O3与Sn2O3之比例来控制,通常SnO
7、2:In2O3=1:9。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半导体透明导电膜,通常有两回事个主要的性能指针:电阻率和光透过率。目前ITO膜层之电阻率一般在510-4左右,最好可达510-5,已接近金属的电阻率,在实际应用时,常以方块电阻来表征ITO的导电性能,其透过率则可达90%以上,ITO膜之透过率和阻值分别由In2O3与Sn2O3之比例控制,增加氧化锢比例则可提高ITO之透过率,通常Sn2O3:In2O3=1:9,因为氧化锡之厚度超过200时,通常透明度已不够好-虽然导电性能很好。如用是电流平行流经ITO脱层的情形,其中d为膜厚,I为电流,L1为在电流方向上膜厚层
8、长度,L2为在垂直于电流方向上的膜层长主,当电流流过方形导电膜时,该层电阻R=PL1/dL2式中P为导电膜之电阻率,对于给定膜层,P和d可视为定值,P/d,当L1=L2时,怒火正方形膜层,无论方块大小如何,其电阻均为定值P/d,此即方块电阻定义:R=P/d,式中R单位为:奥姆/(/),由此可所出方块电阻与IOT膜层电阻率P和ITO膜厚d有关且ITO膜阻值越低,膜厚越大。目前在高档STN液晶显示屏中所用ITO玻璃,其R可达10/左右,膜厚为100-200um,而一般低档TN产品的ITO玻璃R为100-300/,膜厚为20-30um。在进行LCD走线设计时,由ITO阻计算方式,可知影响ITO阻值有
9、如下因素:1、ITO玻璃之方块电阻要确保走线电阻小,应酬让ITO玻璃方块电阻小,因为R=P/d,则必须选P小,d适当大些的材料。2、L1/L2L1/L2即走线在平行电流方向与垂直电流方向上的长度比,在R一定时,要保证走线电阻值小,就要让L1/L2小,当L1一定时,只有增大L2,也说法是在设计时,走线应尽可能加宽;而当L2一定时,L1就要小,即走线宽度一定时,细线应尽可能短。3、在LCD显示屏设计当中,不仅要考虑走线布对ITO阻值的影响,还要考虑生产工艺对ITO阻值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当方块电阻的ITO玻璃,以便设计到制作的全面控制,生产高对比的LCD产品,这时高占空比及COG产品无为重要,如IT
10、O膜厚的均匀性,因为ITO的耙材及工艺的为稳定,会使同样长度与宽度的ITO阻值发生变化,如目标值为10时,其R范围在8-12之间,所以在生产中要使用ITO膜厚均匀的导电玻璃,以减少电阻的变化,其次为ITO玻璃的耐高温时性,酸碱性,因为通常LCD生产工艺中要使用高温烘烤及各种酸碱液的浸泡,而一般在300C30min的环境中,会使R增大2-3倍,而在10wt%NaOH5min及6wt%HCL2min(60C)下也会增到1。1倍左右,由此可知,在生产工艺中不宜采用高温生产及酸碱的长时清洗,若无法避免,则应尽量在低温下进行并尽量缩短动作时间。4、由于在液晶显示器中,ITO方块电阻等效于电路图中的分压电
11、阻,其阻值大小直接影响电路两端电压的大小,即方块电阻越大,LCD值电压越大。有数据表明,ITO之方块电阻由100/降至60/。(CellGap为6um)左右,Vth值会降低0。03V左右。ITO镀膜产品污染清洁荐2063李星 原创 | 2009-06-16 21:20 | 收藏 | 投票 关键字:清洁ITO镀膜产品污染 ITO镀膜产品污染清洁李星一、前言随着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清洗工艺在光电产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清洗对产品的质量、精度、外观等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如何保证产品的高可靠性和高成品率?如何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及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在又安全又环保的前提下,如何彻底清除物体表面的
12、污物?这些都是每个光电子产业从业人员每天都要思考和关注的话题。我们知道,微电子行业一般都是属于与半导体相关的行业,而ITO属于掺锡氧化铟的半导体,导电载流子主要是导带锡中的电子,属电子型导电N型杂质半导体。而在实际应用中,又是利用了ITO在一定膜厚下透过率显著变化的光学特性,所以,ITO镀膜产品的污染,不但会改变镀膜产品的导电性能,还会改变其光学性能。ITO镀膜产品是绝大多数平板显示器和触摸屏的产体结构材料,对它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在利用ITO膜进行绝大多数平板显示器、触摸屏生产时,也要求象半导体行业一样,建立标准的洁净厂房,按洁净厂房的环境管理要求进行生产工艺管理。以ITO膜玻
13、璃为例,ITO玻璃在加工完以后,会按一定数量叠放在一起进行包装运输出厂。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互相间碰撞和摩擦,损伤ITO膜,一般会在每层间用硬度低于ITO膜的纤维纸隔开,以吸收每层间的压力,防止ITO膜面互相直接接触摩擦受损。在使用ITO膜玻璃的工厂拆除包装时,ITO膜表面会因各种原因,残留一些人体皮脂、静电吸附的灰尘、粘附在上面的纸屑和各种纤维。这些表面的污染物,如果不清除的话,一是会影响ITO的电学性能如接触电阻等,二是会影响ITO膜的光学性能,如透过率等,三是会污染生产车间环境,降低洁净厂房的洁净等级,给生产中使用的其它原材料带来二次污染。所以,一般ITO镀膜产品在进入洁净厂房,上生产线
14、进行使用前,都要对ITO镀膜产品表面进行清洗作业。清洗是指清除工件表面上液体和固体的污染物,使工件表面达到一定的洁净程度。清洗过程是清洗介质、污染物、工件表面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的过程。清洗不仅与污染物的性质、种类、形态以及粘附的程度有关、与清洗介质的理化性质、清洗性能、工件的材质、表面状态有关、还与清洗的条件如温度、压力以及附加的超声振动、机械外力等因素有关。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清洗工艺,必须进行工艺分析。下面是ITO镀膜产品进入光电企业生产线使用之前,产品自动清洗线中一种比较完整的表面清洗流程:投料臭氧清洁刷洗(GW2010)US(超声波)清洗高压DIW(纯水)清
15、洗风刀吹干IR炉(红外加热)UV光照。上面这个流程中,包含了接触式清洗和非接触式清洗两种方式。二、非接触式清洗非接触清洗中,主要有超声波干洗和紫外线臭氧清洗两种。超声波干清洗超声波干清洗机的原理是由两个喷嘴产生的高压风刀有效的清除1.6-100m 的尘粒.这些尘粒从两个方向被吸附至真空腔.由于高速气流使工件表面形成了一层粘膜,而超声波能将被吸附在粘膜上的微粒分离出来,最后吸至真空腔。ITO玻璃进入生产车间之前、膜层制作工序之前、工作面组合之前,高档产品和生产线,会加入超声波干洗,以减少玻璃表面积附的尘粒对生产车间、下一道成膜工序和产品内部的污染。在触摸屏生产和平板显示器生产中,比较常用到。超声
16、波频率一般是28KHZ或44KHZ,高档机器会两种频率交替工作。频率的选择是按你要清洗的缝隙宽度和尘粒大小来决定的,一般能漂浮在空气中迁移的灰尘,都是集中在一定直径或质量的范围内,刚好对28KHZ或44KHZ这两个频率共振能量比较敏感。频率过低,会有噪声,频率过高,则消耗能量过大,容易损伤器件内部结构。2、紫外线清洗紫外(UV)光清洗,一方面能避免由于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污染,同时能够将清洗过程缩短。紫外光清洗的工作原理紫外光清洗技术是利用有机化合物的光敏氧化作用达到去除黏附在材料表面上的有机物质,经过光清洗后的材料表面可以达到“原子清洁度”。更详尽的讲:UV光源发射波长为185nm和254nm
17、的光波,具有很高的能量,当这些光子作用到被清洗物体表面时,由于大多数碳氢化合物对185nm波长的紫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并在吸收185nm波长的紫外光的能量后分解成离子、游离态原子、受激分子和中子,这就是所谓光敏作用。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在吸收了185nm波长的紫外光后也会产生臭氧和原子氧。臭氧对254nm波长的紫外光 同样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臭氧又分解为原子氧和氧气。其中原子氧是极活泼的,在它作用下,物体表面上的碳和碳氢化合物的分解物可化合成可挥发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逸出表面,从而彻底清除了黏附在物体表面上的碳和有机污染物。清洗时,使基板治湿性向上。玻璃基板是以滚轮方式输送,上方装置低
18、压水银灯产生紫外线照射。玻璃基板所累积紫外线能量愈多,其表面水接触愈小,成反比关系。一般STN-LCD制作过程中,需求的玻璃基板累积紫外线能量为300nj/cm2(253.7nm)以上。而彩色STN-LCD及彩色滤光片制作过程中,要求的玻璃基板累积紫外线能量为600nj/cm2(253.7nm)。在TFT-LCD制作过程中,除了低压水银灯产生臭氧清洗玻璃外,目前制程的主流是,使用Excimer Lamp,其172nm波长紫外线的高反应性质对玻璃的清洗效率更好。紫外线光清洗应用中,在液晶显示器件、触摸屏、半导体硅芯片、集成电路、高精度印制电路板、光学器件、石英晶体、密封技术、带氧化膜的金属材料等
19、生产过程中,增加紫外线光清洗方法最为合适。主要材料:ITO玻璃、光学玻璃、铬板、掩膜板、抛光石英晶体、硅芯片和 带有氧化膜的金属等进行精密清洗处理。可以去除污垢:有机性污垢、人体皮脂、化妆品油脂、树脂添加剂及聚酰亚胺、石蜡、松香、润滑油、残余的光刻胶等。UV光源在对ITO膜层还具有UV改质(紫外光表面质变)的特点,用在膜处理技术上,对于改善膜与膜之间的密接是非常有效的,如ITO膜与感光胶膜层,TOP涂层与PI涂层等等。另在研究部门又可用来UV改性塑料材料产品,用于纳米技术研究,产品经此UV光照射发生化学反应,使产品表面性质改变。触摸屏、STN-LCD、彩色滤光片及OLED的制作过程中,有些制程
20、设备相当雷同,差别在于制造工艺要求的不同。随着线路的精细化及产品的彩色比,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不断地提升。在用到ITO FILM的场合中,由于ITO FILM本身的材质特性,决定了它只能低温溅射沉积方式生产,所以里面的ITO成份中,含很多低价的铟锡氧化物。紫外线UV光源产生的臭氧,可以再次对ITO成份进一步氧化,形成电阻阻值更稳定,光学透过率更好的高价氧化物ITO。这特点在大量使用ITO FILM的触摸屏生产中,效果特别明显,这也是有些低端触摸屏厂家在引入紫外线清洗后,电阻屏产品的线性功能品质和电容屏的稳定性品质会有意外提升的主要原因。使用紫外线清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污垢中的无极成分或
21、处理后的灰分会残留在物体表面,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办法进一步清除,如加装真空除尘或与超声波干洗配套使用。(2)处理时,当清洗对象表面与照射光源距离稍远时,产生的臭氧会自动分解失去作用,一定要注意清洗表面与光源的距离,也就是注意平台或传送带上工件的高度或厚度。(3)这种处理方法要求紫外线能透过清洗对象表面,对有立体结构的清洗对象不太适合,只能清洗表面结构的物体。(4)由于需防止臭氧扩散对人体造成损害,需要在封闭装置中进行清洗。(5)由于臭氧是通过氧化反应去除污垢的,所以容易被氧化的表面不能用这种方法处理。三、接触式清洗接触式清法,就是把ITO膜放到溶液中,让溶液化学溶解和物理冲洗掉ITO膜表面的污
22、渍。一般都称为湿法清洗。下面就是主要的湿法清洗方式。浸洗清洗在清洗槽中加入清洗液,将被洗物浸渍其中的清洗方式。由于仅靠清洗液的化学作用清洗,所以洗涤能力弱,需要长时间。循环清洗液。喷气在清洗槽内安装喷气管(多个吸管),用汽体将清洗液喷射到被洗物上的清洗方式。喷流清洗从槽的侧面将清洗液在液相中喷出,靠清的搅拌力(物理作用)促进清洗。洗涤能力比浸渍清洗强。刷洗在清洗腔室安装刷子、工件有专门的支承或夹具、在清洗剂浸渍或淋润的同时,主要靠刷子与工件的机械磨擦力进行清洗,作为初级清洗,效果直接。超声波清洗在清洗槽内安装超超波振子,产生超声波能量(数千个大气压的冲击波),将被洗物全部清洗的方式。喷淋清洗在
23、清洗槽内安装喷淋管,在气相中将清洗液喷射到被清洗物上,压力不足2kg/cm2减压清洗在清洗槽内产生负压,由于减压,洗涤剂能较好地渗透到被洗物的缝隙之间。若和超声波作用,清洗效果会大大增强。喷雾清洗在洗涤槽内安装喷雾管,在气相中将洗涤喷附到被清洗物上的清洗方式。压力2-20kg/cm2旋转筒清洗在槽内安装旋转装置,同时旋转筒体和拌被清洗物。多与喷流、超声波洗涤组合使用。抛动清洗在槽内安装抛动机构,装入被洗物,使之在洗涤槽内上下运动,多与喷流、超声波洗涤组合使用。一般湿法清洗都会综合各种不同的方式,如超声波清洗工艺中,就可以综合超声波清洗、化学溶解浸洗清洗、喷淋清洗等等,同时对产品进行清洗,以达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IITO 光电 显示 透明 导电 玻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