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食品中的多酚氧化酶.doc
《毕业论文食品中的多酚氧化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食品中的多酚氧化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 院:食品科技学院 班 级:08级食科2班姓 名:耿雪双 学 号:200840717212课程论文题目:食品中的多酚氧化酶课程名称:科技论文写作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食品中的多酚氧化酶作 者:耿雪双 学 号:200840717212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08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摘 要:多酚氧化酶淡黄至暗褐色粉末或液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吸湿性。相对分子质量为125000,作用的最适pH值6.5,最适作用温度25。可将多酚的羟基氧化分解成醌。多酚氧化酶的共同特征是能够通过分子氧氧化酚或多酚形成对应的醌。在广义上,多酚氧化酶可分为三
2、大类:单酚单氧化酶(酪氨酸酶tyrosinase,EC.1.14.18.1)、双酚氧化酶(儿茶酚氧化酶catechol oxidse,EC.1.10.3.2)和漆酶(laccase,EC.1.10.3.1)。在这三大类多酚氧化酶中,儿茶酚酶主要分布在植物中,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主要包括漆酶和酪氨酸酶。现在大部分文献所说的多酚氧化酶一般是儿茶酚氧化酶和漆酶的统称。关键词:多酚氧化酶、作用条件、褐变、提纯及活性测定、同工酶、发展状况前言:多酚氧化酶(P01yphenolOxidase,PP0)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一种氧化还原酶,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活可以加工成品质与滋味迥异的各类茶叶。
3、自1883年Yoghid发现日本漆树液汁变硬可能和某种活性物质相关,1938年KeilinD和MannG研究了蘑菇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和纯化,得到多酚氧化酶并将这类酶称为p01yphenolOxidase。之后多酚氧化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PP0的生化、生理学性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 多酚氧化酶在植物中的分布PP0是核编码的的铜金属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普遍存在于植物、真菌、昆虫的质体中,PP0相当稳定,甚至在土壤中已腐烂的的植物残渣上都可检测到PP0的活性。在植物(如土豆、苹果、荔枝、菠菜、马铃薯、豆类、茶叶、烟草等)组织中,PP0是与内囊体膜结合在一起的,天然状态无活性,但将组织
4、匀浆或损伤后酶活被活化,从而表现出活性,在果蔬细胞组织中,PP0存在的位置因原料的种类、品种及成熟度的不同而有差异,绿叶中PP0活性大部分存在于叶绿体内;马铃薯块茎中几乎所有的亚细胞部分都含有PP0,含量大约与蛋白质部分相同,马铃薯芽、根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最高,幼叶和成熟块茎中活性中等,成熟叶和茎叶活性最低;在茶叶中的PPo可分为游离态和束缚态,前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液中属可溶态PP0,而后者则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中,与这些细胞器的膜系统或其他特异部位结合呈不溶态,StePhenThanarajS.N.(1990)研究了茶树新稍中PP0活性及多酚含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发现PP0活性强,
5、多酚含量高,对红茶品质有利,相反则利于绿茶的生产。在采摘的鲜苹果中,PP0几乎存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从这两部分分别制备的PP0,其底物专一性稍有差异。多酚氧化酶是一种质体酶,有些研究人员认为多酚氧化酶可能仅存在于质体中,缺乏质体的组织就不存在多酚氧化酶,例如筛管和筛胞等,但是有质体的组织也可能没有多酚氧化酶,如C4植物叶。含有质体的植物组织不一定都存在多酚氧化酶,而多酚氧化酶一定在含有质体的植物组织中。虽然从1895年就开始了多酚氧化酶的研究报道,但其在植物组织中的功能并未充分了解,随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象西红柿、苹果等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已被克隆。浙江大学赵东等对茶树多酚氧化酶的克隆及其序列进行
6、了比较。从已经克隆的多酚氧化酶的基因看,均属于基因家族,多则67个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差异和组织特异性(PP0在幼龄组织中表达,在成熟组织中不表达),表明了植物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在高等植物组织发生褐变主要是PP0活动的结果。二、 微生物中的多酚氧化酶漆酶最早是在1883年由Yoshida首先从漆树液中发现的,后来人们又从大量漆酶是三大类多酚氧化酶中作用底物最广的一类的真菌体中发现了漆酶。漆酶来源很多,结构各异,不同来源的漆酶表现出来的催化特性相差较大。即便是同一来源,如同一白腐菌菌种,也可分泌出不同性质的漆酶组分,包括氧化能力、最适pH、底物专一性等,因此催化氧化作用也各不相同。漆酶
7、分子中的铜离子是漆酶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在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在真菌中,漆酶大多分布在担子菌(Basidimycetes)、多孔菌(Polyporus)、子囊菌(A-somycetes)、脉孢菌(Neurospora)、柄孢壳菌(Po-dospora)和曲霉菌(Aspergillus)等真菌中。担子菌中的白腐菌是目前获得漆酶的主要来源。Givaudan等还从稻根上的生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中分离出细菌漆酶。三、 果实中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果实在树上生长时不会发生褐变,褐变发生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而且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褐变加重,说明褐变与果实成熟衰老有
8、关。采收期的早晚对酶促褐变的影响可能是组织衰老和自身保护酶系。不同产地果实的褐变程度也不同,说明褐变与果树的栽培管理和果实的营养水平有一定关系。不同大小的果实在储藏过程中的褐变程度不同,一般大果实比小果实易发生褐变,原因可能与果实储藏后期果心释放出来的CO2不能及时排出有关。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果实中的PPO是果实发生酶促褐变的主要酶。PPO是一种含铜酶,能催化两类不同的反应,可以使一元酚羟基化,生成相应的邻二经基化合物;也可以氧化邻苯二酚生成醌。对PPO进行分离纯化鉴定,认为PPO有几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最重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的一种。PPO与果实褐变有密切的关系,在苹果开花后的45
9、个月内,蛋白质中PPO的含量保持不变,但PPO的活性降低了,在末成熟的果实中,有活性的PPO大多存在于果心部位,果心处的PPO活性最高,其次是果肉,最后是果皮,这与果实从果心向果皮的褐变过程吻合。对PPO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PO有同工酶存在,依据是在不同PH系列下PPO的活性出现两个以上的峰。四、 多酚氧化酶的提取方法及活性测定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末端氧化酶,不管是对其进行性质、同工酶、活性以及影响因子的研究,还是对生理功能、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都需要把多酚氧化酶从物体中分离纯化出来。在一般材料中的PP0酶的研究多采用丙酮粉法和缓冲液匀浆法。如有的学者进行小麦活性检测采用的是缓冲液匀浆法,而
10、在枣果实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则采用的是丙酮粉法。 综上所述,多酚氧化酶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提取方法:(1)、丙酮粉法(常规法);(2)、匀浆法;(3)、匀浆浸提法。在这些方法中,有实验者表明丙酮粉法对PP0酶提取活性损失较大,活性得率较低,但其酶粉活性尚可、体积小和便于贮存,可直接应用;缓冲液匀浆液提取活性得率较高,但酶液本身活性较高,不利于酶的应用,尚需进行浓缩、提纯才能达到应用的要求。另据报道采用匀浆法和丙酮粉法二者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提酶方法。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一般是:(1)、检压法就是在一定的温度、PH值和基质浓度下,多酚氧化酶氧化基质的速率与单位酶浓度和单位时间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食品 中的 氧化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8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