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技术交底专项技术方案设计记录.docx
《模板施工技术交底专项技术方案设计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施工技术交底专项技术方案设计记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交底工程名称金盛国际(金银湖广场二期)施工单位南京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交底部位地上裙楼结构工序名称模板工程交底内容:1、作业条件1.1 机具准备:活动扳手、靠尺、小白线、线坠、卷尺、电刨、电锯、打眼电钻、撬棍等。1.2 材料准备:竹编胶合板(厚15mm、50XI00mm方木、钢管、扣件、油托、对拉螺栓。1.3 技术准备胶合板厚度不得小于 15mm要求边角整齐,表面光滑、防水、耐磨,不得有脱胶空鼓现象。木方应无腐朽,其含水率低于25%其他如钢支撑、螺栓等物资进场均有材料保管员、质检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4 作业准备1.4.1 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2、1.4.2 支模前,木工与钢筋等其它工种进行交接检,并办理交接手续。1.4.3 认真检查梁模、及套管、钢管、扣件等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1.4.4安装模板前,模板面清理干净,并刷好脱模剂,清理墙内、墙根部位的垃圾杂物。1.4.5细部结构定位线的施放,要求木工工长和各专业工长计算各结构构件与轴线控制网的定位 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放线深化图,各施工队伍根据深化图定位、放线完毕后,各专业工长和质检人员须 详细复查放线尺寸。2、施工工艺:后浇带模板及支撑排架单独搭设构成独立支撑体系,利于周边的脚手支撑拆除,具体支撑排架 同周边板和梁支撑。2.1满堂架体选择本工程裙楼及电梯井竖向结构采用散拼
3、模板施工,满堂架采用048X3.0的普通钢管脚手架,架体按照二层脚手架量进行配置。满堂架的立杆上设置可调顶撑用于竖向结构模板垂直度调整,并在立 杆端头设置支撑作为水平结构的支撑及调整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满堂架中间立杆间距为1.2m,两端为1.2m;当板厚 160时,立杆间距0.9米,底部200mm左右设置扫地杆。搭设时拉线定位,做到横 平竖直。立杆、横杆均要求采用标准杆件。为保护混凝土底板不受损伤,每根满堂架的立杆下设置200x200x50 木垫板。2.2涉及重要部位梁板设备层(标高19.47m);层咼 2.15mJ/1-3 轴 KZL5(1) 900x1500最大跨度 6.1m; G/1-3
4、轴 KZL3(1) 900x1500最大跨度 6.1m; G-J 轴/1 线KZL13(1) 800x1400 最大跨度 3.1m; E/1-3 轴 KZL2(1) 600x1500最 大跨度6.1m;C/3-6轴KZL1(3)800x1500最大跨度5.4m;G/3-5轴KZL6(1)(KZL9a(1)900x1000 最大跨度 3.6m; C/3-6 轴KZL6(1)900x1000最大跨度 5.4m;J/9-11 轴KZL12a(1)1000x1100最 大跨度 3m; D/11-14 轴KZL7(3)800x1500最 大跨度 6.05m; G/11-14 轴KZL9(2)900x15
5、00最大跨度 6.05m;J/11-13 (15-17 )轴 KZL12(2)1300x1500最大跨度 5( 6.4m); E/15-17轴KZL8(1)600x1200最大跨度5.7m等,其余轴线与之对应。板厚(mm)150mm;160mm;250mm框架柱尺寸(mr)800 X00mm 1000 X1000mm 1100 X1100mm 1300 X1300mm1400X400mm 1000X1400mm 1000X2200mm等注:1以上地下室二层、一层涉及高支模的梁以梁边1800mm为界,属高支模区域,该区域以外为非高支模区域;其余部位超过荷载要求部位也以梁边过1800mm为高支模区
6、域;2、设备层以沉降后浇带为界,A-J为高支模区,J-K为非高支模区域。(1) 裙楼设备层 900x1500mnr的梁:J/1-3 轴 KZL5(1)、G/1-3 轴 KZL3(1) ,G/11-14 轴 KZL9(2) 等按照此施工,其余梁800x1400伽、800x1500伽、900x1000伽、1000x1100伽等也参照该条梁施工。 本结构中与之相近梁按此施工。梁截面的侧模水平向压枋50X100mm木方水平设置6道,梁侧竖向外龙骨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相同,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X3.0。梁侧设3道穿梁螺栓,采用 M12及26型3形扣件,竖直间距按梁高按照间距 200+450+450 mm布
7、置,对拉螺栓水平间距按照500mm布置。其余梁第一道对拉螺栓按照200mm以后均按照450 m设置,水平对拉螺栓间距按照500mm布置。梁支撑采用钢管搭设满堂钢管排架,钢管采用48 X.0mm。梁底中间增加2道承重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3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20米。梁底沿梁跨方向的木枋50X100mm设置4根木方。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h=0.450m (计算为间距为 0.5m),按照板区立杆为梁纵向立杆间距倍数要求,该梁两侧板立杆间距按照900X900mm布置。水平杆步距h=1.2m(计算步距为1.5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0.6m。底部200mm咼处设双向扫地杆,立柱置于2
8、00X50mm厚通长设置的硬杂木垫板上。为有效增加梁底支架的抗滑力,梁底下两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支撑架的竖向剪刀撑、 水平管能通长贯通,确保支撑架整体稳定性。在梁边立杆均需设置与梁跨同向的剪刀撑,按照4560斜角通长全高设置。与梁跨方向垂直的剪刀撑与板冋向的剪刀撑合并设置(即4m4m),上下设置水平剪刀撑。加强支架的整体性。每步架均与框架柱等已施工完毕的结构拉结牢固。搭设架体时拉线 疋位,做到横平竖直。(2) 设备层 1300X500mm的梁:J/11-13(15-17 )轴 KZL12(2) 高 2.15m,最大跨度为 6.4m,该区域板厚250mm本结构中与之相近梁按此施工。梁
9、截面的侧模水平向压枋50X100mm梁侧竖向外龙骨间距与对拉螺栓间距相同,外龙骨采用双钢管48X3.0。梁侧设3道穿梁螺栓,采用 M12及26型3形扣件,竖直间距按梁高在断面内按照间距 200+450+450mm布置,断面跨度方向间距按照500mm布置。梁支撑采用钢管搭设满堂钢管排架,钢管采用48 X.0mm。梁底中间增加2道承重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为1.7m,梁底承重立杆则为 4根。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20米。梁底沿梁跨方向的木枋50X100mm设置6根木方。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 h=0.450m,水平杆步距h=0.4m,(该层层咼仅2.15m,梁底到楼面高度为 0.65m)。按
10、照板区立杆为梁纵向立杆间距倍数要求,该梁两侧板立杆间距按照900900mn布置。底部200mm高处设双向扫地杆,立柱置于200X50mm厚通长设置的硬杂木垫板上。 为有效增加梁底支架的抗滑力,梁底下两道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采用双扣件。支撑架的竖向剪刀撑、 水平管能通长贯通,确保支撑架整体稳定性。在梁边立杆均需设置与梁跨同向的剪刀撑,按照45 -60斜角通长全高设置。与梁跨方向垂直的剪刀撑与板同向的剪刀撑合并设置(即4m4m),上下设置水平剪刀撑。加强支架的整体性。每步架均与框架柱等已施工完毕的结构拉结牢固。搭设架体时拉线 定位,做到横平竖直。(3) 当梁截面尺寸 0.6怦梁搭设:当梁截面尺寸 0
11、.6 m2时,梁下立杆设置2根,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为 900mm立杆步距为1.2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0.6m,在梁外侧每边加设一道同间距立杆。2.2.1梁模板的支撑体系1) 模板支架搭设要求:(1) 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距应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且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伽。(2) 设在模板支架立杆底部或顶部的可调底座或底托,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 mm伸出长度不得 超过150 m。(3) 结构梁下模板支架的立杆纵距应沿梁轴线方向布置;立杆横距应以梁底中心线为中心向两侧对称布置,最外侧立杆距梁侧边距离不得大于150 m。(4) 模板支架搭设时
12、梁下横向水平杆应伸入梁两侧板的模板支架内不少于两根立杆,并与立杆 扣接。(5 )当模板支架高度 8 m或高宽比4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在水平加强层位置与建筑物 结构可靠连接。(6)扣件式模板支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不应大于200 m2.2.2楼板厚度 150mm楼板架体搭设:当楼板厚度 150mm按照满堂脚手架搭设,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20米。板底设垂直板跨方向的木枋 50X100mm间距250mm板支撑立杆纵向l=0.90m,与木方相交布置;立杆的步距h=1.2m,顶层水平杆间距为 0.6m。2.3剪力墙模板安装1 )作业准备(1) 弹好墙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模
13、板控制线及标高线。(2) 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及预埋件隐检和验收,办完隐检手续。(3) 楼面及墙内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完毕。(4) 墙、柱根部粘贴憎水性海绵条,海绵条粘贴顺直、严密且离开墙边线23mm保证座模时不吃进墙内)2) 施工工艺(1) 工艺流程:放线t焊定位钢筋t清理t安装洞口模板t一侧墙模安装就位并临时固定t插入穿墙螺栓及塑 料套管t清扫墙内杂物t安装就位另一侧墙模板并临时固定t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t调整模板位 置T紧固穿墙螺栓T与相邻模板连接(2) 施工操作要点及要求依据边线焊14定位钢筋,定位钢筋焊在墙内的短钢筋棍上(短钢筋棍在浇注楼层混凝土时埋 入,间距2000mm ,定位钢筋比
14、墙厚小 2mm端部平滑(用无齿锯加工)并刷防锈漆,定位钢筋两端距墙边线距离均为1mm门窗洞口及大于 500mm洞口模板采用角部双角钢螺栓固定木模板:采用50mml厚板材,外覆15mm厚双层覆膜多层板用自攻螺丝固定,阴角处用/140 XI40 X10的角钢与木模固定,内侧用/ 100 XI00 XI0角钢,通过0 16螺杆与外角钢固定,并在超过1500mm宽窗洞口模板底面开洞作排气孔,在洞口模板的侧面粘贴憎水性海绵条,要求严密顺直,洞口模板按墨线就位并通过暗柱定距框固定。洞口模板形 式见附图:墙体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板竖向内背楞为 50X00 mm木方,间距为180mm模板四周边框 为10
15、0X00 mm木方,模板水平外背楞为 48双钢管,间距为 450mm14对拉螺栓(抗渗混凝土部 位采用止水螺栓,其它部位墙对拉螺栓配塑料套管,套管采用DN16距楼板面200mm开始设置,距转角墙边300mm每一道螺栓间距 300mm其它部位螺栓纵横间距均为450mm斜撑采用48钢管,在墙高度内设置三道,斜撑与楼板内地锚固定牢固(地锚间距1500mm,见图。将一侧墙模板按位置线拼装就位并临时固定,固定好后穿014墙螺栓及穿墙塑料套管,螺栓应斜向上防止套管掉落。就位另一侧拼装墙模板并临时固定,将对拉螺栓穿过另一侧模板螺栓孔。在模板上方拉通线支 模,安装墙体两侧模板外背楞(双钢管),用撬棍调整模板位
16、置并用线坠吊校正垂直度,当墙体截面及垂直度校正达到要求后紧固螺栓并固定斜撑,外墙外侧斜撑支撑在土壁上,必须垫好脚手板,严禁斜 撑直接支撑在土壁上。见附图一剪力墙模板安装节点见附图二, 在梁下剪力墙150 mm处必须设一道对拉螺杆, 地下室底板上150 mm设对拉螺杆一道,以便于下次支模固定之用。在剪力墙二次支模时,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部位必须设 一道膨胀橡胶海绵条,以防止结合部位漏浆产生烂根等现象。安装完后再次检查模板的截面尺寸、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对拉螺栓、相邻模板的连接螺栓是否拎紧,斜撑是否撑紧。2.4柱模板方柱模板采用15mm厚胶合板为面板,50X100mm木枋为龙骨,间距190mm四周四块
17、模板制作成 边搭缝。梁柱接头处采用小模板补拼,施工时必须精工细作,保证梁柱接头的截面尺寸和方正。利用 满堂架的钢管与扣件支撑定位,采用对拉杆加固,间距均为450500mm从根部200mm开始,且底部三排对拉螺杆设双螺帽及“ 3”型卡。1 )工艺要求放线t焊定位钢筋t清理t模板制作t模板安装t穿墙螺栓t调整模板位置t紧固穿墙螺栓f调整、校正2 )操作要点(1)依据模板设计制作图进行模板制作,先将木方厚度方向上上下两个面刨平,刨直,挑选厚 度一致木方和胶合板,依据单块模板制作大样,将胶合板按制作尺寸要求裁板,并对裁边胶合板采用 封口漆封边。(2)胶合板与木方采用圆钉固定牢固,制作时应预留清扫口和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施工 技术 交底 专项 方案设计 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