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doc
《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森林营造技术实验实训指导实验实训一 林种特征调查一、目的:通过现场参观调查或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进行实训,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不同林种特征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各类林种的正确识别。二、材料用具不同林种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不同林种的林地,小班档案资料等;调查记录表。三、方法步骤录象分析法:观看不同林种教学录象或多媒体课件,并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进行林种特征判别,并填写林种特征调查记录表,分析不同林种的各自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现场调查法:实地调查不同林种的现有林地,按照老师课堂所讲解的林种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并记录各林种的特点,整理成实训报告。四、实验实训报告据实训调查,分析不同林
2、种的特征,并以表格形式整理成实验实训报告。 林种特征分类表 附表1林种类别次级分类林种特征用途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实验实训二 划分立地条件类型一、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掌握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资料分析整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各项方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以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划分森林立地条件类型的整套工作。二、材料用具以组为单位: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各种调查记载表、内业整理统计表等若干。三、方法步骤准备工作:1、资料收集:在调查前对调查地区的气候、
3、土壤、植被、森林自然区划、水文、地质等资料进行收集。2、物资的准备:外业所需的物品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如土壤调查的用品、植被调查的用品以及表格,必要的生活用品等。外业工作:1、拟订调查线路,必要时可先作一次踏查,然后确定最后的工作路线,调查路线应尽量通过各种地形、土壤、植被。2、调查的内容调查点所在位置,调查记录林场、分场、名称、记载林班、小班等特征。地形所属的大区地形(低山、丘陵、平原等),地形部位(山脊、山坡、山洼),坡向(东、南、东南等),坡度。土壤调查:根据土壤调查的记载方法,标准地必须挖标准土壤剖面,并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分层,调查记载以下内容:厚度每层厚度颜色湿度分干、潮、润、湿、极湿
4、。机械组成: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粘土。石砾含量:结构:屑状、粒状、核状、块状。结持力(坚实度、紧密度):极坚实、坚实、稍紧实、疏松。孔隙度:孔隙的大小和多少。侵入体和新生体:生物侵入体、机械侵入体(石砾、贝壳、木炭等)。:根系分布情况:草根盘结度、树木及灌木根系的多少。植被调查:立木应指出其起源(天然林、实生林、萌芽林),组成,郁闭度,年龄、生长情况天然更新情况。下木记载下木的组成,郁闭度,分布特点,物候期。层外植物。草木植物必须记载植物名称、多度、盖度、平均高度、分布情况等。林地经营措施的评价:在以上各项限记载完毕后,对所见到的采伐后造成的好的不良的后果,更新特点,付产利用情况,火
5、灾、风、干旱等影响,病虫害,人类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结果等,进行评价。内业工作1、内业分析整理2、划分立地类型寻找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依据的主导因子应是对树木生长影响大、且因子本身有较大差异的立地因子。逐个分析海拔、坡度、地位、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土层厚度、表土层厚度、岩石性质、PH值等土壤因子对生活因子的影响,找出作用大的因子;然后从整个调查区的角度逐个分析这些因子本身是否有较大的差异,差异大者可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划分立地类型根据立地分类体系的要求,将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和组合,组合成理论上的立地类型数。再根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筛选掉不存在的立地类型,从而得出实际的立地类型数。例:按福建森林立地
6、分类系统标准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1、首先据调查数据准确确定该地所属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小区。2、准确确定该地海拔高。(通过测定或查找地形图)3、据土壤调查和植被调查数据查福建省立地分类系统表,判断立地类型。4、查相应立地亚区的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立地质量等级。5、填写立地类型划分调查记录表。归纳立地类型的特征根据调查的结果,按立地类型表的格式和要求描述各立地类型的地形特点、土壤特点、植被特点和包括那些林班、小班。附立地条件类型调查记录表 植被调查记载表 附表2林班小班面积地点小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土壤种类群落名称复盖度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序号灌木名称平均高度(m)生长情况123
7、4序号优势植物草本名称平均高度(m)生长情况123群落形成的原因对植被处理意见调查员:年月日 森林土壤野外调查记载表 附表3土壤剖面号(主、次):标准地号:调查日期:调查地区:大区地形:中区地形:小区地形:坡度:坡向:坡位:母岩及母质:森林植物条件型名称:土壤野外定名(及当地土名)土壤剖面情况剖面图发生层深 度(cm)颜 色松紧度质 地pH值 立地类型调查分类表 附表4立 地区 域立 地区立 地亚 区立地类型小区立 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序号)肥 沃等 级调查者: 日期: 立地条件类型 质量等级 结论和建议 实验实训三 人工林与适地适树调查一、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熟悉人工林的基本情况,理解适地适
8、树的直观含义,掌握人工林各项因子调查的技术方法。并能用所获取数据正确分析人工林现状,提出其存在问题和今后经营建议。二、材料用具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三、实习内容现场参观:由所参观林场的负责同志介绍林场基本情况和历年造林情况(包括历年造林所用的造林方法及其结果)。通过参观了解林场的概貌,总结过去所采用的方法及其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1、人工林选择:本地各类林种及有代表性的主要造林树种。2、记录及调查内容调查地点林场名称、人工林所处林班、小班或小地名。立地条件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小地形等);植被(主要植物种类、覆盖度
9、等);土壤(母岩类型、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特征等)造林历史整地(清理及整地类型、时间等);造林(树种、林龄、造林时间、造林方法、株行距、配置方式、树种组成、混交方法等);抚育(时间、具体措施等)。树木生长情况(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地蓄积)调查:1、适地适树的调查:通过调查更进一步加深适地适树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印象,明确如何才能做到适地适树。设置有代表性的标准地,要有一定面积或株数,视林地面积而定,调查项目如下表: 适地适树标准地调查项目表 附表5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树种: 造林时间 立地条件类型 立地质量等级 树 号树高(cm)胸径(cm)新梢长度(m)备 注树号树高(m)胸径(c
10、m)新梢长度(m)备注四、实习报告: 1、人工林参观实习报告。报告应包括所参观人工林基本情况、对参观人工林自然条件的认识、对参观人工林的造林历史的评述以及总结过去造林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的对策。2、填写适地适树调查表。实验实训四 确定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造林密度确定原则依据、种植点配置原则依据,掌握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确定技术方法、种植点配置技术方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宜林小班的造林密度设计和种植点配置设计方案。二、材料用具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三、实习内容造林密度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认识不同造
11、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调查以设置标准地的方式进行,在不同密度的林分中设置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标准地应有代表性,要有一定面积,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用随机抽样调查一定株数,调查项目如下: 造林密度调查表1 附表6调查方法:样圆法(半径3.26 m)调查日期: 调查者:样圆号样圆株数株距(m)行距(m)样圆平均株数小班密度(株亩)造林密度调查表 2 附表7密度 株/亩 造林年月 调查日期 树种 树号树高(m)胸径(cm)冠幅(m)冠长(m)死枝数量东西南北平均 种植点配置调查:以踏查或设置样圆方法进行调查,样圆应有代表性,要有一定面积,调查项目主要是株行距、种植点位排列形式。 种植点配置调查
12、表 附表8 造林年月 调查日期 树种 样圆号 调查点号株距(m)行距(m)种植点位排列形式种点配置图例造林密度设计和种植点配置设计:据调查的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密度设计原则和种植点配置设计原则进行新方案设计。四、实验报告1、据实训调查,分析现有林分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是否适宜,并提出合理化建议。2、以调查林分为造林地,请设计一套造林密度和种植点配置方案。方案应科学可行。实验实训五 树种混交设计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树种混交基本知识,掌握宜林小班树种混交设计技术方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宜林小班的树种混交设计方案。二、材料用具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
13、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三、实习内容立地条件类型调查:选择宜林地,进行立地条件各因子调查,并进行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等级评价。现有混交林调查:设置有代表性的标准地,要有一定面积或株数,视林地面积而定,调查项目如下表: 混交林调查项目表 附表9调查人:记录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造林时间: 立地条件: 标准地号树种混交方法混交比例混交图式目的树种胸径(cm)目的树种树高(m)目的树种新梢长度(m)种间关系描述目的树种混交树种四、实验报告1、据实训调查,分析现有混交林林分生长状况、混交林设计措施是否适宜,种间关系是否合理,并提出
14、合理化建议。2、以调查的不同立地条件类型宜林地为基础,请设计不同的混交林技术方案,且方案应科学可行。设计表如下: 混交林调查设计表 附表10设计者: 设计时间:立地条件类型设计方案树种混交比例混交方法株行距(m)混交图式种间关系调节目的树种混交树种12121212实验实训六 造林整地一、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理解造林整地的作用,掌握造林整地的技术方法。并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造林整地挖穴的具体操作。二、材料用具:镐、锹、测绳、皮尺、钢卷尺、宜林地等。三、方法步骤整地方式方法选择:整地前先正确分析造林地状况,然后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方法。整地规格整地规格参照理论教学相关内容及当地的实际经验来定,整地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 营造 技术 实验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