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第二讲)课件.ppt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第二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第二讲)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新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第二讲:学习模板,第一讲模拟练习讲评,作文材料:客车司机吴斌忍受着肝脏几乎粉碎性破裂的剧痛,在被铁块击中后的1分多钟里,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门,让乘客安全下车,最后他倒下了。吴斌的事迹和职业精神感动了无数的网友,网友纷纷发帖子深切悼念他。写作要求:对吴斌的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你认为吴斌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请你认真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写作,即论点+材料,说理较空。2、缺少时代感,基本上是过去的一些事例组合。3、分析
2、论述缺少针对性,没有解决问题,即没能很少地完成写作任务。各班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结合省适应性测试。,传统方法审题写作,1、材料分析:本则材料是一则新闻叙事性材料,材料主要内容为客车司机吴斌忍剧痛牺牲自己安全救下乘客。材料的核心点为“职业精神”。立意这也根据“职业精神”提出论点。2、立意(根据材料作文的写法):(1)呼唤职业精神(2)社会需要职业精神(中国需要职业精神)(3)让职业精神传承(4)职业精神是成功(工作)之本(5)职业精神(敬业精神)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写成“感动”之类属审题偏差,如生活需要感动,被英雄感动,传统方法审题写作,1、材料作文基本模式(总分总式)第1段:引用材料,提出论点,如职
3、业精神是成功之本第2段:分论点一职业精神是热爱专注工作的前提。欧斯拉“不论从事哪种职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必须对这种职业感兴趣。”事例:乔丹作为一名职业篮球选手,为了比赛的胜利,放弃娱乐和休息,拼命苦练。日本驻中国大使阿南看到秋雨中打扫落叶的清洁工,风雨中树叶纷纷往下飘,他一遍遍地扫,扫不到的地方就用夹子去夹,看得出那夹子是自制的,很灵巧。第3段:分论点二职业精神是学习提高技能的动力。土耳其谚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如火酒,能燃烧起智慧的火焰。”庖丁解牛。第4段:分论点三职业精神是不断收获成功的阶梯。赫尔岑“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专心致志干事业的人,他一定会完成许多事业。”牛顿“
4、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没有不成功的。”事例: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于敏视科学为生命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成功。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事业心。“军人”许三多从笨兵成为神枪手。第5段:总结全文,强化中心论点。,传统方法审题写作,2、优缺点分析这样的作文可以吗?当然可以,而且大部分同学都会这么写。但优秀吗?肯定不够优秀,而且跟高考作文走向不完全吻合(如果在高考中确实不能按任务驱动式写作,也可以这样写作)。优点:说理清晰,结构清楚,说理事例相结合,论证充分,有一定说服力。(文章的高下就体现在文采和对事例的分析运用)缺点:说理较空,写作的任务(目的)就是支撑论点成立。未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5、没有完成要求中的任务。,任务驱动式审题写作,1、读写作要求,明确写作驱动任务(1)文体驱动:“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很明显,是谈对吴斌精神的看法,应写成议论文。(2)内容驱动:“你认为吴斌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内容上重点要谈对职业精神的看法和思考。(3)对象驱动:“吴斌的行为体现了什么精神,请表明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就事论事”,“由事及理”不能像传统作文“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4)思
6、维驱动思考的焦点(核心事件):表层问题:吴斌的行为体现什么精神?深层问题:吴斌为什么感动了无数的网友,网友为什么纷纷发帖子深切悼念他?我们的社会现在是否需要或缺失吴斌这样的人和他所体现的精神?(解决现实问题),任务驱动式审题写作,2、正确审题立意(1)可以按照材料作文的方法立意提出观点。(2)可以用你对这种现象(事件的看法)作为观点。(3)如果材料中有几种观点,可以直接表明同意或赞同哪种观点。(4)观点必须明确,不能含混。3、围绕任务写作(1)围绕材料中的问题或你赞同的观点谈(分析论证)(2)针对问题谈,针对特定的对象谈,谈特定的问题,最终是解决问题,即你认为该怎么想,该怎么做。(3)不要泛泛
7、谈,即不是观点+材料。,任务驱动式审题写作,4、借鉴好新材料作文(一般议论文)的一些写法(1)一般议论的分析方法可以利用。如因果分要法、假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只是在分析时要涉及问题和社会热点、社会现象,不是为分要而分析,分析的目的也是解决问题。(2)也可以列举事例(如历史名人),但列举的目的是证明应怎样做(即该怎样解决问题),不能大段或长篇幅地列举事例,。(3)如果材料中有几种观点,可以直接表明同意或赞同哪种观点。(4)观点必须明确,不能含混。5、要联系社会现象和时代需要分析(1)围绕材料中的问题或你赞同的观点谈(分析论证)(2)针对问题谈,针对特定的对象谈,谈特定的问题,最终是解决问题,即
8、你认为该怎么想,该怎么做。(3)不要泛泛谈,即不能写成“观点+材料”。要分析材料中的现象。,【第1段】(起,扣住关键词“感动”“悼念”作文)这几天,公众都沉浸在对一个平凡司机的感动和悼念中。感动也已经难以表达公众心中的那份深情,更多的是一种震撼。我们无法不被震撼,客车司机吴斌忍受着肝脏几乎粉碎性破裂的剧痛,在被铁块击中后的1分多钟里,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打双闪、开门,让大家安全下车,最后他倒下了。先从材料中的“感动”与“悼念”写起。,拯救社会道德,从唤醒职业精神开始,【第2段】承。再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职业精神”“客车司机”“倒下”作文)吴斌身上震撼人心的那种美德,到底是什么呢?那不是一
9、种简单的道德,而是一种职业素养,是当下社会最稀缺的品质:职业精神。一个司机,在面临险境时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他一以贯之并内化到道德血液中的职业精神。概念厘定,解决了“是什么?”这个问题 请注意,文与题的对应!写作的“文”与材料的“题”是有紧密的关联的,是契合。,【第3段】再承。扣住材料的关键词“乘客安全”“一分钟”“剧痛”等作文)对一个司机来说,职业要求就是将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吴斌“伟大的一分钟”中所做的,就是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这一系列平常看来很简单的“规定动作”。支撑他忍受剧痛来完成这些动作的,正是内化到他道德血液中的那种职业本能。职业素养职业本能职业精神,【第4段】再承。扣住材料中的关键
10、词“安全”“职业精神”等作文)职业精神,并不只是一套简单的技术规范,更核心的还在于融于规范的对职业的责任感、对人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有了这种精神,将这种精神变为身体中的一种本能,才能使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超越惰性、自私、懦弱,而习惯性地作出职业反应。吴斌从业以来始终认真负责,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已经能看到那种可贵的职业精神。这一次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内化于吴斌身上的职业精神以让公众震撼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行文过程中,除了强化主要关键词,还要理清它与其它次要关键词的关系。2、3、4段紧贴材料,段段推进,具体分析,文题对应,把材料的内涵剖析得透彻严密,并不引述题外之物。顺着一个口子,一层一层开掘。多积
11、累时评类术语和分析语言模型,应该是有效策略之一。,【第5段】当下中国社会的道德失范,正在于职业精神的失范:当医生的不像医生,缺乏那种救死扶伤的情怀;当老师的不像老师,没有了传道授业的责任感;做记者的不像记者,不甘心做一个公正的报道者。当校长的整天想着当官,盖房子图省钱而建豆腐渣工程,的士司机为赚钱而拒载、绕路,商人惟利是图而用臭皮鞋做药用胶囊,官员为了升官而不择手段道德沦陷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方,不是老人倒在路边没人敢扶,而是每个职业的道德底线都在以突破公众想像力的方式沦陷,以致走向一种职业上的互相伤害、互相投毒:做面包的从不吃自己做的面包,但做面包的生病时难免要吃不良商人做的毒胶囊。反转。扣住
12、“职业精神”,反面作文,联系实际,由点及面 此段大胆,出乎意料,但还是与题相关,只不过没有了古人或具体事例!针对性,转得机智。,【第6段】“最美司机”吴斌,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的猥琐、卑鄙、肮脏、惟利是图、不负责任和丧尽天良。我们无法用浅薄的感动和暂时的震撼,来掩饰“最美”之外的丑陋现实。而吴斌之所以震撼我们,不仅在于其行为的伟大,更在于他在失德现实映衬下产生的强烈反差,现实越是丑陋,“最美司机”越是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再转。再次扣住材料中的“吴斌”、“司机”“感动”、“行为”等作文,深化,再次推进 从本段看出第5段的目的还是在吴斌身上,始终紧扣任务分析。用其他人反衬吴斌。,【第7段】
13、合。再次扣住关键词“职业精神”等作文 拯救社会道德,从唤醒职业精神开始。离我们每个人最近的规范,就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一个健康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个人都是高尚的人,每个人恪守职业道德做好份内事,社会就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职业道德得到坚守的社会,虽然雷锋不会成群涌现,但“雷人”会大为减少;高尚的情操或许难得,但质朴的德行随处可见。还是在吴斌身上。如何转,就是要找到另一材料与本材料之间的关系,或加强论证,或对比分析。强化“这一个”。可称之为“贴题评析作文法”此文主要运用了因果分析(由表及里)和矛盾分析(正反对比)双思维。,任务驱动型作文因果分析法,任务驱动型叙事类材料作文题型的特点
14、1、试题材料特点试题往往给考生提供一个生活化、社会化的真实情境。试题材料为叙事性材料。材料本身有一个动态变化(内含因果链)的过程,往往蕴含对立性问题(矛盾);材料有主要当事方和相关参与方,事件引发多元声音。2、提示语特点 材料后附的提示语往往带有“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或“在中,你认为谁(哪一种)更”的设问句,指引考生“就事论事”(这是讨论的第一层次),并上升到“就事论理”(这是讨论的第二层次),或澄明是非,或解剖弊害,或分析原因,或提出对策,“论事”“论理”都要基于材料中的基本事实。材料后附的提示语往往带有“请你就某一方(或针对、选择某一个角度)表明态度、阐述看法”或“体现你的思考、权衡
15、与选择”等的任务型指令,且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有的还同时限定了写作的文体(如2015年全国卷的“书信体”),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流程,1、完整概述事件2、明晰任务指令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具体问题具体措施,2013年2月27日上午6时15分左右,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事件造成11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重伤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时,学生在从宿舍去上早自习,当时宿舍铁门关闭被学生挤开,从而发生踩踏事故.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以上事件悲剧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16、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写作流程示范,1、完整概述事件:湖北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校园踩踏事件,导致11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因抢救无效死亡。,2、明晰任务指令,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以上事件悲剧,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因果分析法,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由表及里:(1)一般原因分析(2)直接原因分析(3)另一个原因分析(4)背景分析,如:为什么会产生校园踩踏事件的悲剧 示范:一个在“硬件”层面,比如校园建筑质量不够过硬,楼梯设计不科学等;另一个在“软件”层面,比如校园安全教育疏漏,校舍管理混乱等。,1、“因果分析法”示范(一般原因分析),2、“为
17、什么会产生校园踩踏事件的悲剧?”(直接原因分析),示范:校园踩踏事件之所以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最需要秩序的时候出现了拥挤和推搡,而身在现场的人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规则意识。虽然官方调查称,事故源于值班老师没有按时打开宿舍楼的大门,但不难想象的是,即便大门像往常一样正常打开,很多学生可能仍会跑着涌出宿舍楼。,示范:这种争先恐后,一部分源于孩子们顽皮的天性,另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一直都在给孩子灌输“争”的哲学。在我们国家,拥挤似乎已成一种常态,从车站、码头到学校、商场,一切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盲目拥挤的场所。曾经还有人在网上吐槽,抱怨中国乘客连坐飞机都要抢着挤进舱,似乎晚了就会没有座位一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任务 驱动 作文 写作 第二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