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38精选教学课件.ppt
《《大自然的语言》38精选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38精选教学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解说“语言”是人们传递思想感情的媒介和工具,大自然也有语音,即丰富的物候现象。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都是大自然与人类交流的语言。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同时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事理说明文,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及和作者相关的常识;2、学习本文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了解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4、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_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学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他的物候学、中国五千
2、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论文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读准字音,冰雪融rng化 草木萌mng发 次c第开放 翩pin然归来孕yn育y果实 簌s簌落下 风雪载zi途 周而复f始 衰shui草连天 销声匿n 迹 j草长zhng莺yng飞 花香xing鸟语悄qio然无声 连翘qio 阻挠no 忌讳hu,学习词语,萌发mng f种子或孢子发芽。次第c d一个接一个地。翩然pin rn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yn y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农谚 nng yn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海棠hi tng 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悬殊xun sh差别很大。销声匿迹xio shng n j原意
3、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周而复始zhu r f sh周期性的重复开始。花香鸟语hu xing nio y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草长莺飞co zhng yng fi形容草木萌发、鸟语花香的优美景象。,衰草连天shui co lin tin形容草木枯黄败落的样子。风雪载途fng xu zi t风雪满路,遍地的意思。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观测gun c本课指观察并测验。物候w hu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分析结构,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
4、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学习第一部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2、第一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3、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举了三个例子:杏花开了桃花开了 布谷鸟开始唱歌 4、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6、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7、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小结: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用词生动、形象、典雅。,学习第二部分,1、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6、,灵敏得多。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2、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举例详实,数据确凿,既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影响,令人信服,又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第三部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2、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
7、,又是一种条理。,3、“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4、“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5、“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
8、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三月的内蒙古草原,三月的海南,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学习第四部分,1、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2、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
9、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3、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巩固练习,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物候是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季节气候的关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二、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1、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作者从人
10、们熟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写起,然后指出人们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认识,最后引出这就是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2、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作者运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理顺序,可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掌握。,三、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1、举例子: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
11、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举出实例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作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3、列数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4、引用: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2、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引用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四、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第1段的语言形象
13、生动。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中的“传语”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了,使大自然有了人的情感和语言,将大自然的灵气写出来了。第2段的语言平实准确。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中“此外”“还有”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五、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1、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2、农谚:“清明前,开
14、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是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主题,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倡导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阅读感悟,1、大自然孕育了我们,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2、说起大自然,人人都会神往。那里空气清新,有柔和的轻风、幽静的草地、绿色的森林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有谁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水利部为筹
15、建黄河小浪底工程,向电力部水电建设总公司商调干部,而以土石坝施工著称的水电五局正积极和外商联营参加小浪底大坝竞标。经过早年因学术交流相识相知、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朋友严克强斡旋,五局终于同意我们夫妇调往项目业主单位小浪底建没管理局。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在长江流域奋战到年近半百之时,又能转战黄河为小浪底工程奉献,我深感荣幸和自豪!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工程,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多,实行国际招标,全面以菲迪克条件为核心的国际惯例进行建设管理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抠纽。主体工程三个土建标分别由具有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的意大利、德国和法国公司为
16、责任方的联营体承包。我国部分直属工程局为联营体成员。主体国际标工程开工之初,基于传统基建管理体制构建的小浪底技术管理体系不适应以合同为中心的国际招标工程要求,存在职责不清、管理不顺问题。特别是,主体工程开工后几项较大的设计变更出台以后,经验丰富的欧洲承包商抓住机会提出索赔意向。技术和技术管理问题一度成为合同纠纷的重要原因。在此关键时刻,作为项目业主的技术处长,我深感重负在肩。于是,我反复深入学习国际工程师联合会(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进一步熟悉掌握小浪底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条款,以合同为中心,认真分析总结主体工程开工后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向新任局长建议:集中业主和监理技术力量,
17、减少管理层次,将业主技术处划归咨询公司统一管理,获得采纳。如此,在小浪底主体工程施工高峰期,我便以业主副总工程师的身份,兼任业主技术处长、咨询(监理)公司工程技术部主任和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四职,努力工作在工程建设技术管理各个环节。有效地贯彻执行业主意志和合同条款,联系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及技术委员会、水利部小浪底质量监督站,在技术和技术管理方面履职尽责。1996年10月,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和领导安排,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由我执笔编制,建管局审定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关于落实技术管理若干规定的实施意见,并由局长亲自主持召开有各单负责人参加
18、的专题会议贯彻执行。文件明确了在工程技术问题上实行项目业主总工程师负责制,并对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职责、保障体系、决策程序、决策权限以及设计修改、科研试验、技术咨询、技术联络会、技术信息共享等均做了明确规定。为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小浪底工程进度提前、质量优良和投资节省提供了技术保障。我们以合同为依据,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开展科学试验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和先进配套的大型施工设备,克服了工程建设中各种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成果,创造了多项优质高产新记录。如高土石坝联合机械化作业高强度施工;大坝基础深覆盖层防渗施工新技详;复杂地
19、质条件下密集洞群室的设计与施工;由导流洞改建的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排沙洞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祠砌;集中布置进水塔群和出口消力塘的设计与施工等(详见曹征齐总工和我发表在水力发电2000年第8期的文章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创新)。小浪底工程建设技术委员会是由我国一流水利专家(包括张光斗、潘家铮、谭靖夷等)组成的最高咨询机构。我兼任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负责拟订技术委员会大会和专业委员会议题,组织编写相关技术资料,协调落实咨询意见。技术委员会在工程建设各关键阶段 共召开5次全体会议和30次专题会议,对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咨询意见。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 语言 38 精选 教学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