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全概述课件.ppt
《《经济法概论》全概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概论》全概述课件.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法 第一编 法学基础知识 第二编 经济组织法 第三编 市场运行法 第四编 经济保护法 第五编 经济调控监督法,第一编 法学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知识概述第二章 民法基础知识第三章 经济法律关系,第二编 经济组织法,第四章 企业法律制度第五章 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第六章 公司法律制度,第三编 市场运行法,第七章 合同法律制度第八章 证券法律制度第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四编 经济保护法,第十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十一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十二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第五编 经济调控监督法,第十三章 财政税收法律制度第十四章 金融法律制度第十五章 会计、审计、统计法律制度第十六章 经
2、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第一章 基础知识概述第一节 法学基础知识,什么是法?,廌(zh):又名“解廌”,“獬豸”。,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异物志记载,表明此兽能够主持公正,决断诉讼,惩罚邪恶。,讲法为何先讲廌?,“法”,古写为“灋”。说文解释:“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律应该是维护公平与正义的工具。独角兽成为法的象征。,一、法的产生和发展,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原始氏族习惯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二、法的本质与特征,(一)法的本质 法是被提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是统治阶级的基本意志,而非全部意志。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而非统治阶级中个人或部分(阶层或集团)的意志。,(二)法的特征 1、它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3、它是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的规范(与道德规范、礼仪规范、宗教规范等相比较),综上所述,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三、法的形式与分类,(一)法的形式 1、法的渊源 概念 我国法的渊源 2、法的结构 法律规范法律部门法律体系(二)法的分类 从不同的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P8-9),四、法的作用,1、制裁、惩罚被统治阶
4、级破坏和反抗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2、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3、维护和巩固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分配制度4、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保障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和民主5、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第二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一)古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二)近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三)现代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1、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法 2、社会主义经济法,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定义,(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二)经营协调关系 1、经济联合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 3、经济竞争关系(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四)涉外经济关系(五)其他应由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经济法 是有关确立
5、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的经济法律地位以及调整他们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三、经济法的特征,(一)具有广泛的综合性 1、调整对象 2、调整方法 3、法律性质(二)具有直接的经济性(三)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四)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四、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劳动者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四)责、权、利、效相结合(五)公平原则,五、我国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一)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我国经济法的作用 1、有利于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6、共同发展 2、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 3、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4、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5、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第二章 民法基础知识第一节 民法概述,一、民法的概念 我国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一)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二)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三)诚实信用原则(四)合法原则(五)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共利益原则(六)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经过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
7、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是为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1、特征:(1)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2)是平等主体间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社会关系2、分类:(1)根据民法调整的对象: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根据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根据权利人权利实现的方式: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4)根据能否独立存在为标准:主法律关系和从法律关系(5)根据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分配的不同:单务法律关系和双务法律关系。,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案例)指出其中的三要素。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一)民
8、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1、自然人(1)概念(2)自然人的权利能力:生始死终(3)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2、法人(1)概念和特征(2)应具备的条件(实质条件)(3)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4)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而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必要性。民事权
9、利的种类:P 34-35 民事义务的种类:P 3536,(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种类主要有: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事实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情况。分为民事法律事件和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事件是指与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与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具有如下特征:1、是以发生一定法律后果为目的的民事行为。2、以行为人的意思表
10、示为必备要素。3、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违法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单方法律行为与双方法律行为(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三)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五)有因法律行为与无因法律行为(六)单务法律行为与双务法律行为,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3、推定形式4、默示形式,四、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五、无效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无效的民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
1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是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1、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2、显失公平的,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的民事行为的区别:(P41),六、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后果,(一)返还财产(二)赔偿损失(三)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给第三人。,第四节 代理,一、代理的概念 概念 特征 分类二、代理权的产生和终止 P44三、代理中的责任承担(一)无权代理(二)具有代理形式的无效民事行
12、为的责任承担(三)委托书授权不明和代理人不履行代理义务的责任承担(四)表见代理,第五节 时效,一、时效的概念 概念 特征二、诉讼时效(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二)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中止:暂时停止时效的进行。中断: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三)占有时效,第六节 财产所有权,一、财产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特征如下:(一)自权性(二)完全性(三)恒久性(四)弹力性(五)基础性(六)独占性、排他性。,二、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二)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三)财产
13、所有权的客体:物,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一)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1、原始取得 2、传来取得(二)财产所有权的消灭 5种原因,第七节 债 权,一、债权的概念和特征 债 债权 债务 债权人 债务人,债权的特征:P59-60,二、债的分类,1、单一之债和多数人之债2、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3、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4、主债和从债5、财务之债和劳务之债6、特定之债和种类之债,三、债发生的根据,(一)合同(二)侵权行为(三)不当得利(四)无因管理(五)其他根据,四、债的履行:2个原则五、债的变更与终止:P6365,第三章 经济法律关系第一节 经济法律关系概述,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复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4、(P12),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P25)1、概念(P67)2、经济关系及其特点3、经济关系(物质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思想关系)4、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关系的关系5、经济法律关系形成的条件,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主体主要是组织。2、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相互制约、彼此协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3、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4、一般采取比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5、从内容和范围上看,变动性比较大。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 P70-72,第二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概说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一)国家机关(二)社会组织(三)内部组织(四)个体工商户、承包户和公民(自然人
15、)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一)经济权利(二)经济义务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财务(二)经济行为(三)智力成果,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 1、经济法律、法规 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3、经济法律事实(事件或行为)具体条件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产生:行为合法的条件(二)变更:应遵循的原则(三)终止:2种情形,第四节 经济法律关系的管理和保护,一、经济法律关系管理和保护的概念二、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体系,第四章 企业法律制度第一节 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企业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二)企业的分类二、企业法的概念
16、和体系,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一、全民所有制企业法的概念、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1、概念2、立法宗旨3、基本原则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性质及其设立、变更和终止,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一)权利:(二)义务:(三)经营责任四、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一)厂长(经理)负责制(二)职工代表大会制(三)党委的保证监督制度(四)政府对企业的协调、监管制度五、国有企业监事会 职责 工作方式 组成,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一、集体企业法概述与集体企业概述(一)集体企业法概述(二)集体企业概述二、集体企业的权利义务和集体企业的管理(一)集体企业的权利和义务1、城镇集体制企业
17、的权利和义务2、乡村集体制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二)集体企业的管理1、城镇 2、乡镇,三、乡镇企业的法律规定1、乡镇企业的概念2、发展乡镇企业的原则3、乡镇企业的管理4、乡镇企业的税收、信贷管理5、乡镇企业发展基金6、乡镇企业的义务,关于私营企业 见学习指导P30,P34-35。,第四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1、设立条件2、设立程序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第五节 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一、概念和特征二、设立三、合伙企业财产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1、事务执行方式2、事务执行特别限制3、损益分担五、合伙企业和合伙人的债务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概论 经济法 概论 概述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73983.html